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后,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沟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A.文化艺术水平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养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加民族的凝合力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C[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加民族的凝合力和认同感,C符合题意;A、B、D均不是开展上述活动的理由。]2.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历史书为《尚书》,最早的道德行为规范书是《礼记》,最早的诗集是《诗经》,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这些典籍内容不同,作用各异。但它们()①都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至尊地位②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都是人们探讨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④都对西方的工业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C[中国的史书典籍规模浩大,内容不同,作用各异,都是人们探讨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③两项符合题意;①项观点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观点错误;明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④项观点错误。]3.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改变。这表明()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确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文字载体的改变对相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④学问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B[本题考查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文字载体以及相识活动的关系。题眼是“汉字载体的变革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改变。”从题眼可以看出汉字载体对人们的相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也表明白生产力水平制约了学问的传播方式,③④符合题意,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读写技术的波浪式前进过程,①不符合题意;②强调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题意无关。]4.史学家侯外庐曾指出: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是,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了敬天、孝祖和保民的政治伦理范畴,在此基础上,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的礼乐文化体系。这体现了()①西周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②中华文化具有特色显明的辉煌历程③春秋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已走向辉煌④自西周时期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在西周政治伦理文化基础上,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礼乐文化体系,这体现了①。我国早于西方形成政治伦理范畴,这体现了②。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走向辉煌,③不选。自有了汉字以来,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④表述错误。]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人们领会了中国各地的美食。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A.包涵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民族性B[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涵性,A不选;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民族性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C、D不选。]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传承,这是因为汉字()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D[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④正确;②错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是文字的独创,而不是汉字;③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7.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调深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解并描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A.文化是共性和特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渐渐融合D.文化沟通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本题考查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题眼是“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调深厚的东西”“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解并描述中国故事”。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调深厚的东西,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特性和特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和特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8.潜山弹腔,又名老徽调。弹腔音乐唱腔中融汇了大量民歌小调,吸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养分,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产生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涵性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文化创新必需坚持博采众长④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为一体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C[“弹腔音乐唱腔中融汇了大量民歌小调,吸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养分,唱念字韵”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涵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刚好间跨度,也就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解除。潜山弹腔渗入大量“徽音”,融汇了大量民歌小调,吸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养分,产生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这体现了文化创新必需坚持博采众长,③符合题意。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色,不能融合为一体,④错误。]9.中国幅员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很多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影响②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借鉴和融合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④确定了各地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客观上要求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沟通、借鉴和融合,而非阻碍,②说法错误。饮食文化差异由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确定,④说法错误;①③正准确题。]10.英歌舞源于古傩舞,在潮汕大地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英歌舞融汇了戏剧、音乐、舞蹈、南拳等元素,表演阳刚豪放、雄浑粗犷,又被誉为“中国汉族最男性的舞蹈”。如今的英歌舞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异国他乡潮籍乡亲维系乡情的桥梁和纽带。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文化创新要面对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英歌舞源于古傩舞,在潮汕大地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英歌舞融汇了戏剧、音乐、舞蹈、南拳等元素”,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英歌舞成为异国他乡潮籍乡亲维系乡情的纽带,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面对世界,博采众长,④解除。]11.目前,我国重点爱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丽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剧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合力,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2.广东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的孩子要实行“出花园”仪式,且各地习俗不同,仪式有所差别,同时给予新的时代内容。这体现了()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时代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④透过民间的传统习俗,可以领会不同地方文化的韵味A.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D[“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①④正确;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非源远流长的表现,②不符合题意;③说法明显错误。]13.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化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取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涵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逝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沟通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传统儒学吸取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了①;不同民族文化沟通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逝,②说法错误;“吸取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沟通借鉴,④说法错误。]14.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相识中国》。《100个汉字相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分,它更留意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闻、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呈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涵性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沟通、借鉴与融合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以神话传闻、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丰满的形象又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该教材流畅易懂、精妙优雅,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④正确;题干侧重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涉及中华文化吸取、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②③不符合题意。]15.147天,观展人数超100万……“从石库门(上海传统建筑形式,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成为中华艺术宫自开展以来参观人次最多的一个展览。这次展览集结了中国美术史上很多颇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让年青一代有机会亲近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该展览的意义在于()A.唤醒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基因B.继承中华传统,增加文化自信C.爱护文化遗产,增加民族凝合力D.丰富文化形式,发展文化生产力A[通过举办美术展让年青一代有机会亲近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该展览的意义在于唤醒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基因,A符合题意;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华传统,B错误;材料未体现爱护文化遗产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除C、D。]16.“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不须要什么豪言壮语,也无需信誓旦旦,爱国须要更多的“小处有为”。干好本职工作,不为国家社会添乱,做好这些“小处”,就是最好的爱国行为,也是最显实诚有力的爱国良举。材料旨在告知我们()A.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祖国统一B.爱国与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C.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详细的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爱国须要更多的“小处有为”,旨在告知我们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详细的,C符合题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A错误;B、D与材料主旨不符。]17.歌曲《走向复兴》唱道:“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敬爱的祖国,变得更加漂亮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这体现了()①创建精神、幻想精神②团结精神、奋斗精神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详细的④民族精神在积淀中永恒不变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C[“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体现了创建精神;“万众一心挽起臂膀”,体现了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我们要把敬爱的祖国,变得更加漂亮富强”,体现了幻想精神和奋斗精神,①②入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详细的,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④错误。]18.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观点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的道理相一样的是()①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强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①③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意。②体现的是奋斗精神,④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均不符合题意。]19.大型抗日史诗巨作《中国远征军》再现了1941年12月至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的征战史实,远征军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远征军精神()①反映和弘扬了时代精神②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历史积淀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C[①说法不符合现实,远征军精神并未反映和弘扬时代精神;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解除②;远征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体现,作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③④符合题意。]20.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炼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①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确定因素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③能够干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气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②④符合题意;增加企业竞争力的确定因素是物质的力气而不是精神的力气,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①错误;精神力气在肯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物质力气,③错误。]21.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至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A.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涵性B.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C.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宝,须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D.体现了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D[A表述错误,应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中“成为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宝,不是物质财宝,C错误;《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至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体现了爱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D正确。]2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合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线”照进现实,我们将来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这是基于()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育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②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文物能增加民族的文化认同感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A[我们之所以“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是因为文物可以影响和培育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①正确;之所以“让凝合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线’照进现实”,是因为文物能增加民族的文化认同感,③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错误。]23.长期以来,广阔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建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宝。新时期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是()①提高全民族综合素养的必定要求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终极力气③抵制西方外来文化的迫切需求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须要A.①④ B.①③C.①② D.②③A[①④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缘由,符合题意;劳模精神是精神力气而非终极力气,②错误;③是“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错误。]24.有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行替代的作用。抵挡西方“颜色革命”须要我们()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②坚持“以我为主”,抵制西方文化在我国境内传播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中学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志向和精神支柱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②说法错误,我们要抵制西方文化中消极的内容,而不是全部文化;③说法与材料无关,解除;①④有利于抵挡西方“颜色革命”。]25.我校高二某班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探讨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取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需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A[材料中小王同学的发言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小王同学的发言没有正确地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④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依据材料信息,详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详细表现。[答案]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7.(10分)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取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养分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留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涵性的相识。(10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包涵性的理解。回答时首先明确中华文化包涵性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包涵性的表现及其意义。[答案]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沟通中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动成分。中国戏剧吸取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养分说明白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涵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28.(10分)(10分)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2024年的春节,却有一群人,他们坚决地踏上了离家的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驰援武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大家更情愿叫他们“白衣天使”,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代表他们职业的颜色,救死扶伤的风险和付出建构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在这群逆行的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有的人放弃休假,有的人已退休又重返岗位,有的人已踏上回家之路却毅然返程……他们迎难而上,只为赶赴前线尽自己所能救人治病。驰援武汉,他们无怨无悔,义不容辞。春节本应是团聚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一般人,背后有多数个等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报名”。他们虽是春运大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全部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加了新的注脚。在安危面前,他们选择了先人后己。正是因为他们逆行的背影,我们才更坚信平安与华蜜。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学问并结合材料,分析弘扬“逆行者”精神对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要意义。[答案]①“逆行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逆行者”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供应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凝合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②“逆行者”精神彰显了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逆行者”精神有利于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激励人们坚决志向信念,培育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志。③“逆行者”精神深刻诠释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逆行者”精神能够激励全国人民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决心和毅力,主动担当防疫防控的责任。29.(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夏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