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1讲人地协调发展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021北京,T202020北京,T152019江苏,T13—14【区域认知】准确分析不同尺度区域的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和时空分布特点。【综合思维】对某些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够从要素综合及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要素和人口、产业等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人地协调观】关注生活中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热点问题,增强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树立人地协调观生态破坏及其防治2022天津,T10—112020浙江1月,T17—18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022广东,T11—122021湖北,T162021海南,T4—6清洁生产2022辽宁,T10—11低碳经济2022广东,T20命题分析预测高考试题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考查较多,试题多以真实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案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理解。试题的设问一般具有递进性,综合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地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备考策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归纳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等考点1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就是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1]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②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又被排放到环境中。(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了[2]环境的承受能力。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3]净化能力。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①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泰晤士河的悲剧、湖南大米镉超标事件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随意堆积街道垃圾的随意堆放;农田中的白色污染(废弃的塑料薄膜)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产生噪声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的居民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全球气候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4]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5]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2)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6]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7]灌溉等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湿地、森林破坏,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等湿地面积减小不合理开发等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减小(3)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水资源危机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而降水少华北平原用水紧张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经济发展快,能源资源需求量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8]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9]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展中国家轻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或高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10]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区别与联系环境污染是指人类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自然资源枯竭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往往引起生态破坏。情境1光化学烟雾墨西哥城位于约19°N、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城市中工厂众多。(1)结合材料,分析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提示】根据墨西哥城此时段的天气状况及当地的地形、社会生产生活情况分析。【参考答案】这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盆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2)为了缓解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污染,试提出合理措施。【提示】可从治理和控制等方面分析。【参考答案】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情境2漫画式环境问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推断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提示】仔细读图回答问题即可。【参考答案】滥伐森林。(2)若上述环境问题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分析其带来的后果。【提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参考答案】林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情境3濒危的藏羚羊藏羚羊多栖息在海拔3500—5200米的青藏高原区,常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原荒漠和高寒荒漠的环境中生活。为适应高寒气候,藏羚羊绒轻软纤细,弹性好,保暖性极强,被称为“羊绒之王”,因其昂贵的身价被称为“软黄金”。历史上,藏羚羊的数量曾达到百万只,目前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1)分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提示】由于藏羚羊绒价格昂贵,盗猎者会躲避管理保护人员进行非法偷猎。【参考答案】盗猎者在藏羚羊活动区域大肆偷猎。(2)人类活动导致藏羚羊濒临灭绝,分析其违背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示】人类的大肆捕杀使藏羚羊濒临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参考答案】公平性原则。情境4闲置物品交换平台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某中学生创建了一个闲置物品交换平台,用来进行闲置物品交换。下图为闲置物品交换示意图。(1)指出闲置物品交换平台创建的有利影响。【提示】闲置物品交换平台的创建,有利于闲置物品的交换,从而减少了闲置物品的丢弃。【参考答案】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减少资源浪费。(2)试列出几个与闲置物品交换活动理念相符的行动。【提示】闲置物品交换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排放,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参考答案】选择使用节能灯,骑自行车出行。命题点1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2021北京地理卷,13分]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2分)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2分)【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且洱海水域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3分)【参考答案】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1分)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1分)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1分)【解题思路】结合材料可知,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主要是减少机动渔船产生的汽柴油污染;第二次蓝藻暴发,老何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由水产养殖改行开起了客栈,主要是减少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第三次按照政府要求,拆掉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主要是减少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污染问题。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分)【参考答案】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2分)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2分)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2分)【解题思路】洱海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洱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在努力打造生态廊道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生态廊道建设后可为当地人民增加更多的休闲空间。命题拓展1996年和2003年洱海蓝藻暴发的原因分别可能是(C)A.机动渔船汽柴油的排放和工业废水的排放B.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田、鱼塘废弃物的排放C.机动渔船汽柴油的排放和农田、鱼塘废弃物的排放D.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1996年,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可推知机动渔船汽柴油排放量大,对洱海污染严重;2003年,洱海第二次蓝藻暴发,当地提出了退田、退塘的要求,可推知农田、鱼塘废弃物的排放量较大,对洱海污染严重。综合分析,C正确。命题点2生态破坏及其防治[2022天津地理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图1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图2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回答2—3题。图1图22.据图1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D.1990—1999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解题思路】结合下图分析,虽然黄河流域土壤轻度侵蚀面积变化不大,但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面积减少很多,土壤侵蚀强度减弱,最可能是因为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A正确;黄河流域土壤轻度侵蚀面积总体变化不大,且从1999年到2010年有所增大,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面积总体减少较多,但从1990年到1999年中度侵蚀面积增大,因此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并没有均减少,B错误;1990—2019年,黄河流域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C错误;1999—2010年黄河流域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面积下降最多,说明该时期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D错误。3.据图2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B)A.矿区生态修复 B.退耕还林还草C.沙漠裸地农垦 D.生活环境治理【解题思路】读图2可知,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措施,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102547km2)和沙漠裸地(26839km2)转化为生态建设用地,而生态建设用地中只有2967km2转化为城乡生活用地和2735km2转化为工矿生产用地,生态建设用地净增加102547+26839-2967-2735=123684km2,使得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正确。结合图2可知,工矿生产用地面积净增加1404+2735+3526-190=7475km2,城乡生活用地面积净增加190+409+2967+14045=17611km2,两者总面积净增加7475+17611=25086km2,远不如生态建设用地净增加的面积123684km2,因此即使当地开展了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活环境治理工作,也不是其生态建设的最主要措施,A、D错误;沙漠裸地农垦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命题拓展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分别是(B)A.荒漠化、水体流失B.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C.荒漠化、土壤盐渍化D.水土流失、石漠化【解题思路】西北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地区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严重;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严重。考点2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及定义(1)人地关系日渐紧张,必须改变发展观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1]环境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类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2)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2]生态持续发展、[3]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2)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如下图所示: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4]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5]环境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6]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1.“可持续”和“发展”不分家“可持续”和“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可持续”是发展的最佳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任何片面强调“发展”或片面强调“可持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侧重点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7]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具体实践①[8]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②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③提倡[9]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基数(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情境1“碳达峰”及“碳中和”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达峰”及“碳中和”示意图。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提示】读图可知,“碳达峰”“碳中和”的目的是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参考答案】全球气候变暖。情境2西海固宁夏南部西海固生态环境恶劣,曾是国家级贫困区之一。几年前,当地部分村民在政府引导下搬迁至宁夏中部的弘德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弘德村靠一级级泵站,把黄河水扬高数百米,在宁夏中部滋养出一片绿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1)分析西海固部分村民脱贫的主要途径。【提示】由材料可知,几年前,当地部分村民在政府引导下搬迁至宁夏中部的弘德村。【参考答案】生态移民。(2)写出“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主要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示】“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反映不同民族共同奔小康。【参考答案】公平性原则。情境3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冰上场馆的冰面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相较于使用常规制冷剂制冰,使用该技术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后可以产生70℃热水,碳排放值趋于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可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1)推断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广泛使用最有利于缓解的问题。【提示】由材料可知,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以提升能效20%以上,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回收利用。【参考答案】温室气体增多。(2)指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制冰理念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回收利用余热,碳排放值趋于零,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持续性原则。(3)举例说明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提示】回答低碳生活生产的具体措施即可。【参考答案】积极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的比较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项目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命题点1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022广东地理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的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1—2题。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D)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解题思路】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是影响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开挖螺沟并不能增加稻田的光照强度,A错误;图示螺沟都分布在大块稻田周边,大块稻田内部通风透气的条件并没有明显改善,B错误;老鼠、鸟类、鱼类等是田螺的天敌,螺沟对田螺天敌的活动限制较小,开挖螺沟不会明显减少田螺天敌威胁,C错误;螺沟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水体能保持相对稳定,缺水对田螺生长的威胁较小,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C)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进水区和出水区面积较小,且水流速度较快,生物缺少稳定的生长环境,因而生态循环过程较为简单,A、B错误。水稻区植物茂密,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C正确。螺沟区被水体覆盖,植物稀少,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循环过程相对简单,D错误。命题拓展(1)该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B)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该模式属于生态农业,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该农田生态系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该农田生态系统无法体现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A、C错误。综合性原则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B。命题拓展(2)相对于单一水稻种植,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B)①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②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③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提供生物肥料,增加水稻年产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题思路】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模式采取“螺稻共生”的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①正确;田螺排泄物作为天然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年产量,④正确;该产业利于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②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田螺养殖延长了该区农业生产的产业链,③错误。故选B。命题点2清洁生产[2022辽宁地理卷]张家口地区的东南部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该地区利用充沛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建设了绿氢生产基地。下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B)A.产业链条复杂 B.制备过程无污染C.储存运输安全 D.终端应用零排放【解题思路】“绿氢”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提供电力,因此制备过程无污染,B正确;图中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产业链条复杂程度是一样的,储存方式也一样,A、C错误;“绿氢”“灰氢”和“蓝氢”终端应用是一样的,都会有污染物排出,D错误。选B。4.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原因是“绿氢”(C)A.生产布局更加均衡 B.距离消费市场更近C.生产成本更加低廉 D.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解题思路】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主要是因为“绿氢”利用的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张家口地区的东南部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等,因此绿氢的生产成本更加低廉,C正确;“绿氢”的生产需要紧靠可再生能源地,因此生产布局不均衡,A错误;张家口地区的“绿氢”产业位于山间盆地,距离消费市场较远,B错误;“绿氢”的生产并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D错误。选C。命题拓展下列地区最适合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是(D)A.广东 B.上海 C.山东 D.宁夏【解题思路】由图文材料可知,绿氢产业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制造氢气的产业。广东、上海、山东、宁夏四地中,只有宁夏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命题点3低碳经济5.[2022广东地理卷,10分]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下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500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参考答案】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2分)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2分)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6分,任答三点即可)【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碳排放始终高于慢型模式;随着距离的增加,快型模式碳排放增加量始终大于慢型模式,且二者碳排放差距不断增大。因此,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选择慢型模式利于减少碳排放。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因此尽量选择简易、轻便的包装和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命题拓展家住杭州的小明是一名第19届亚运会志愿者,为了分享这份喜悦,他打算给俄罗斯莫斯科的朋友寄送一套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请你为他推荐一种合理的快递运输模式,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慢型模式。理由: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不属于急需或易变质物品,不需要快速送达;杭州与莫斯科空间距离远,慢型快递模式的碳排放量远低于快型模式;中俄两国互通线路多,铁路交通便利。知识拓展我国主要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主要分布地区人为原因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过度捕捞、过度开发,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森林破坏东北、西南、东南林区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湿地萎缩三江平原低地、湖滨、海滨围湖(海)造田、围垦湿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辨析比较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热点情境快递垃圾材料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21年快递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分别完成1.04万亿元和1085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8%和30%。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材料二下面漫画为《快递垃圾》。探究设问(1)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简述快递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3)请你针对日益严重的快递垃圾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治理建议。【解题思路】(1)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与科技和物流发展、购买方式变革、购买力增强有密切关系。网络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的发展等带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网络购物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不断提高等。(2)主要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方面分析快递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方面:快递包装需要大量的纸箱等纸制品,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等资源,会加剧森林砍伐,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方面: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纸和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3)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社会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高主动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处理包装垃圾,尽可能做到无害化处理;政府加强监督监管和引导作用。经济方面: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减少过度包装,实行适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实行分类回收利用,提高快递包装材料的重复使用率。生态方面: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参考答案】(1)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国民购物习惯的改变;购买力的提高。(2)消耗大量的木材等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开发可降解(环保)的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提高快递包装材料分类回收利用率;在确保物品不受损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自觉性;加大对快递包装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2023江苏徐州联考]近年来,我国快递数量剧增,快递包装用纸不断增加,因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快递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使它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预计单个快递盒可使用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不超过0.025元。据此回答1—2题。1.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解题思路】共享快递盒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快递包装用纸的使用,有利于保护森林,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A项正确;共同性原则是指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积极参与,共享快递盒的出现没有体现这一原则,B项错误;发展性原则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C项错误;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共享快递盒的出现没有体现这一原则,D项错误。2.大力推广使用共享快递盒将产生的影响有(A)①减少快递垃圾②减少森林破坏③增加快递包装成本④加快快递发货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题思路】如果大力推广使用共享快递盒,快递包装用纸的生产将会减少,森林破坏会减少,同时快递垃圾也会减少,①②正确;据材料可知,单个共享快递盒单次使用成本不超过0.025元,因此快递包装成本会减少,③错误;大力推广使用共享快递盒对快递发货速度影响不大,④错误。读图归纳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方法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现以下图为例,展示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方法: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图中①与水源、技术同属于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②是种植业为畜禽养殖提供的饲料,③④分别是农业对沼气和沼渣的利用,⑤表示作物种植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弄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的过程。3.增添信息,验证关系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按顺序理一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此类循环经济模式意义的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1)生态方面:节约资源,缓解生态环境问题。(2)经济方面: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3)社会方面: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典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低热值煤是指在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等废弃产物,如果就地堆放不仅存在滑坡、自燃等安全隐患,还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园区有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年的矿井、入洗原煤600万吨的选煤厂、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和9.2km铁路专用线。该项目是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工程,其中低热值煤发电技术是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下图)。其电能主要输往京津冀地区。(1)说明低热值煤露天堆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2)简述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热值煤发电的区位优势。(3)分析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读图指导分析示意图可知,该循环产业链是将发电煤渣、炼铝业的红泥进行废弃物利用,将固体废弃物作为建材厂的原料循环利用。【解题思路】(1)由材料“如果就地堆放不仅存在滑坡、自燃等安全隐患,还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可知,低热值煤露天堆放易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低热值煤露天堆放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低热值煤露天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2)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热值煤发电的区位优势可从原料、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园区有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年的矿井、入洗原煤600万吨的选煤厂、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和9.2km铁路专用线”可知,当地低热值煤数量多,原料充足,交通便利;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距京津冀较近,电力市场广阔;由材料“该项目是山西省‘十一五’重点工程”可知,其有政府政策扶持。(3)从图中看,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有电厂、建材厂、铝厂,可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发展,这是其社会效益。煤渣用于生产建材,低热值煤用于发电,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了经济价值,这是其经济效益。煤渣等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这是其环境效益。【参考答案】(1)低热值煤露天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低热值煤露天堆放易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低热值煤露天堆放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低热值煤数量多,原料充足;距京津冀较近,电力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3)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发展。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废弃物排放。[2023黑龙江哈尔滨联考]读我国某地农村农业、工业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3题。1.图示循环经济模式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A.人地和谐 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 D.崇拜自然【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把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结合起来,使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反映了人地和谐思想,A项正确。2.图示产业链主要可以缓解农村的(C)A.生态破坏问题B.饮用水安全问题C.生活能源短缺问题D.农产品滞销问题【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利用沼气既可提供生活用电,也可采暖,因此可缓解农村的生活能源短缺问题,C项正确;生态破坏、饮用水安全、农产品销售情况从图中无法判断,排除A、B、D项。3.图示产业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D)A.缩短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B.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C.全面关停污染源,大力治理环境污染D.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图示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A项错误;大力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但不是完全没有污染,B、C项错误;图示产业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D项正确。我国南方某人造湿地公园地势低洼,是其所在城市重要的景观水体,建园30多年来,水质逐渐变差。近几年该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修复,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的生态自净系统(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该湿地公园水质逐渐变差的主要原因有(B)①湿地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②地势低洼,雨后地表径流易挟带污染物汇入③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湿地水位下降④营养物质积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题思路】该湿地公园地势低洼,雨后地表径流易挟带污染物汇入湿地中,而湿地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营养物质积累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逐渐变差,①②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区域降水,但无法明确是否会导致该地降水减少,③错误。综上,选B。2.图中序号表示的各项措施中,主要功能对应正确的是(B)A.1—排掉部分污水,提高自净能力B.2—吸收多余养分,吸附污染物质C.3—提供充足饵料,促进鱼类生长D.4—提高湿地水面,减轻城市内涝【解题思路】由图可知,1为部分排水,4为补水,排水与补水配合可提高湿地的水体流动性,增强湿地的自净功能,A、D错误。2为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可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也可吸附污染物质,B正确。3为投放食藻虫,食藻虫以藻类等为食,有利于控制湿地藻类规模,C错误。3.[2024广东肇庆检测,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每年生猪出栏量约7亿头,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粪便等是农村的主要污染物。下图为浙江沿海某地生猪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该地所在城市迁入人口较多,高素质人才多。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该地政府积极制定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发展。(1)指出传统生猪养殖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具体过程。(4分)【参考答案】生猪养殖过程中排放的猪粪、猪尿等被雨水冲走直接污染湖泊水、河流水等地表水;(2分)猪粪、猪尿等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2分)【解题思路】传统生猪养殖产生的猪粪、猪尿可直接污染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通过下渗等水循环环节。(2)推测该地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有利条件。(4分)【参考答案】当地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经济水平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提高循环经济效率;农业技术水平较高,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和专业管理人员较多,劳动力丰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每点2分,2点即可)【解题思路】当地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从政策、人才、经济、资金等方面分析即可,思维导图如下:(3)简述该地生猪养殖模式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分)【参考答案】生态效益:对猪粪、猪尿等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了对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2分)经济效益:废弃物再利用,产生沼气和有机肥,增加了经济收入,提升了经济效益。(2分)社会效益: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增加了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显著。(2分)【解题思路】该地生猪养殖模式取得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综合经济收入方面,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考点1主要环境问题[2023广东六校联考]岱海流域位于内蒙古东部边缘,距北京约240千米,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治理近六十年来入湖水量不断减少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当地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下图为岱海流域图。读图回答1—3题。1.岱海入湖水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C)A.气温升高,湖水强烈蒸发B.降水减少,植被大量吸收地下水C.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D.流域蓄水发电与引水灌溉牧草【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岱海入湖水量不断减少是近六十年来发生的,而气温和降水不会在短时期内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岱海入湖水量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排除A、B选项;由材料“距北京约240千米”可知,随着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入湖水量不断减少,C正确;岱海流域位于内蒙古东部边缘,水分条件可以满足牧草自然生长,牧草不需要引水灌溉,D错误。2.岱海入湖水量逐渐减少,湖泊面积萎缩,会使湖岸(C)①沙漠化加剧②水土流失加剧③盐碱化加剧④冻融荒漠化加剧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题思路】由图可知,岱海有河流流入带来盐分,但无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加上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湖岸盐碱化加剧;湖滩裸露,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沙漠化加剧,在风力和流水侵蚀作用下,水土流失加剧,冻融荒漠化一般出现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故选C。3.下列关于岱海流域的生态修复措施,说法正确的是(C)A.全流域进行保护,禁止开发B.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C.合理分配水资源,实施引水、节水、净水工程D.增加出湖径流量,提升湖泊自净能力【解题思路】岱海入湖水量不断减少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的,湖泊水量减少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而非泥沙淤积,因此,其生态修复措施应是合理分配水资源,实施引水、节水、净水工程,以增加入湖水量,B错误、C正确;全流域进行保护,禁止开发,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A错误;增加出湖径流量,会导致岱海水量进一步减少,降低湖泊自净能力,D错误。[2023江苏大联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有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在该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D)A.提高土壤肥力 B.平整土地C.改善热量 D.保持水土【解题思路】结合当地区域条件分析如下:5.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D)A.拦截泥沙造田 B.增加农业用水C.减少雨水下渗 D.减少溯源侵蚀【解题思路】河流沟谷不同河段主要侵蚀作用不同,其源头或沟头以溯源侵蚀为主,故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溯源侵蚀,D正确。选D。6.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B)A.劳动力成本上升 B.泥沙来源减少C.河流径流减小 D.人口增长迅速【解题思路】人工削坡填沟会增加劳动力投入,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矛盾,A错误;打坝淤地是将自然流失的土壤淤积成农田,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说明自然流失的泥沙来源减少,B正确;随着当地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河流径流量趋于稳定,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人口增长较为缓慢,D错误。选B。[2023山东临沂校考]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因此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下图示意2020—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含量分布曲线。据此完成7—8题。7.根据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D)A.西南地区 B.东南地区C.南部地区 D.北部地区【解题思路】人类活动集中,水污染严重,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根据材料可知,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东北区和西北区6—11月叶绿素a含量较高,由此可推断北部地区绿藻类富集,人类活动集中。选D。8.为改善该湖水质,当地宜(C)①搬迁沿湖居民②关停湖岸工厂③疏通入湖出湖河道④控制养殖规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搬迁沿湖居民、关停工厂不符合经济效益,①②错误;疏通入湖出湖河道,能增加河湖自净能力,能够改善水质,③正确;控制水产养殖,有利于减少对河湖的污染,④正确。选C。考点2可持续发展[2023浙江杭州二模]红树林既是候鸟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也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在过去,为了保护红树林生态,近海的养殖场通常被全部清退。近年来,广东湛江逐步形成了“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的模式。在养殖塘里种植一定面积的红树林,以红树林生态系统反哺养殖塘内的鱼虾蟹贝。据此完成1—2题。1.与过去传统的近海养殖场相比,“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D)A.生产规模较大 B.饲料投入更多C.产品种类更多 D.产品质量更好【解题思路】“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是指在养殖塘里种植一定面积的红树林,以红树林生态系统反哺养殖塘内的鱼虾蟹贝,可减少饲料投入,属于生态放养,产品质量更好,B错误、D正确;这种模式属于新模式,生产规模较小,适合的产品种类较少,A、C错误。2.下列关于“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A.红树林可减轻风暴潮危害B.各类鱼虾蟹贝是生产者C.候鸟留鸟会增加生产成本D.可复制推广到渤海沿岸【解题思路】红树林可以抵御风暴潮的侵蚀,可减轻风暴潮危害,A正确;各类鱼虾蟹贝在该模式中是消费者,B错误;候鸟留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其排泄物可为养殖塘提供养分,降低生产成本,C错误;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渤海属于温带地区,D错误。[2023浙江模拟]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C)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解题思路】分析如下:4.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不合理的是(D)A.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B.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C.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D.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解题思路】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种植小麦、养猪及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业良性循环及农产品的多样化,有机质还田,改善了农田的施肥结构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所以A、B、C不符合题意。图中农业生产活动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且该农业活动中沼气只供应农户使用,属于生活能源,不属于生产能源,所以D符合题意。选D。[2023湖北孝感联考]下图示意“新三农”关系链。据此完成5—7题。5.农业生产活动集约经营的主要目的是(B)A.节约资源 B.适应市场C.技术合作 D.互通信息【解题思路】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图可知,新农民主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经营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集约经营,促进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B对。节约资源、技术合作、互通信息等都是生产活动中的具体手段,而不是集约经营的主要目的,A、C、D错。6.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生态层面存在价值响应,主要表现为(C)①生态宜居②农业高产③绿色发展④农民增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题思路】据图分析可知,新农村与新农业在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层面存在价值响应,其中在生态层面的价值响应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优化、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①③正确;农业高产和农民增收属于经济层面的价值响应,②④错误。故选C。7.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背景下,“新三农”需要(A)A.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B.扩大农业土地供给C.增加化肥农药使用 D.拓宽粮食进口渠道【解题思路】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背景下,“新三农”需要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A对;扩大农业土地供给,虽然能增加农产品产量,但与“新三农”倡导的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的理念不相符,B错;增加化肥农药使用,不符合生态优化的要求,C错;拓宽粮食进口渠道,不符合新粮食安全观,D错。[2024江苏苏州统考]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a、b、c、d依次为(D)A.污水处理、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D.污水处理、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解题思路】结合图中内容,联系生产过程,从原料来源和产品去向看,a来自生活污水,去向是尾水,应是污水处理;b的产品是棉布,应为棉纺织;d的产品是服装产品,应为服装生产;c是通过服装设计为服装生产提供服务,应为创意产业。D正确。9.该园区(C)A.属于高科技产业园B.应布局在棉花产区附近C.生产过程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生产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解题思路】图中是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高技术产业,故该园区不属于高科技产业园,A错误。该生态工业园产品需靠近市场,B错误。图中体现生产、生活污水均进行了深度处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C正确。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D错误。故选C。综合训练[2023浙江选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C)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解题思路】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错误;植物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直接吸收碳,且其呼吸作用会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放量降低,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D错误。选C。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D)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解题思路】湖滨植物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A错误;外来物种易因缺少天敌而疯狂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可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C错误;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把浅的湿地淤泥挖掘堆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生态缓冲岛,可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使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正确。选D。生态拦截工程可对农田退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有效拦截和循环利用,该工程的沟体内间隔一定距离往往要构建一个小坝(如图)、放置脱氮除磷模块,沟壁铺设生态砖。据此完成3—4题。3.沟体内构建小坝的主要作用是(D)A.汇集地表径流 B.加快径流入渗C.提取植物养分 D.减缓水流速度【解题思路】整个沟体都可以汇集地表径流,不需要构建小坝,A错误;沟体内常年有水,地下水常处于饱和状态,小坝难以起到加快径流入渗的作用,B错误;小坝可使植物养分聚集,但不能起到提取植物养分的作用,C错误;小坝对水流起到阻滞作用,脱氮除磷模块可充分吸附水中的氮磷,使水体得到充分净化,D正确。4.沟壁生态砖采用多孔构造的主要原因是(B)A.降解水体污染物 B.吸附水体杂质C.拦截水体悬浮物 D.提供植物生长营养【解题思路】分析如下:[2023广东深圳模拟]光伏治沙将治沙、发电、种植“三合一”,是中国正在大力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形河段南侧,当地光伏建设运营企业成功探索了“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的立体化治理新模式。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据此完成5—7题。5.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A)A.甘草种植 B.有机瓜果蔬菜C.饲养牛羊 D.特色旅游【解题思路】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治理沙漠的首要措施是甘草种植,通过甘草的固沙、固氮作用改良土壤,有机瓜果蔬菜、饲养牛羊、特色旅游均是在库布齐沙漠得到治理改善之后发展起来的,所以该地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选A。6.该地光伏治沙初期的主要保障措施是(C)A.光伏板定期清洗降温 B.选种优质牧草C.从黄河流域引水 D.政策和资金支持【解题思路】分析如下:7.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成功经验不包括(D)A.“绿起来”与“富起来”结合B.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结合C.治沙与民生结合D.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先是种植甘草改良土壤,然后再种植牧草、瓜果蔬菜,实现沙漠“绿起来”与“富起来”的结合,A不符合题意;药品、保健品、畜牧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结合,B不符合题意;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勤激励方案
- 篮球培训积分方案
- 甘肃省白银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名校联盟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广西公务员面试模拟82
- 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112
- 2020年10月31日上午山西省大同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 河南面试模拟43
- 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公检法类)
- 2008年1月25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面试真题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92式手枪基础训练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幼儿园教学课件《半条棉被》课件
- 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检验科授权申请表1页
- 旅游线路设计实务 理论知识篇
- 工程地质学—地貌
- 应聘登记表(CMHR
- 《海报设计》PPT课件(完整版)
-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