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课时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核心考点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归纳提升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区别含义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相对于谬误而言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形成的理论体系,相对于个别真理而言性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属于正确的认识联系①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②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真理的特征特征理解要求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②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要正确把握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提醒①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真理的具体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③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2)联系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3)要求: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提醒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相互渗透。1.认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纠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纠正: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纠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纠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向一真理是客观的典例1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求同存异。该观点()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故①正确,②错误;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但与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无关,故③不选,④正确。考向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典例2(2021·广东高考)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发现真理,②错误。故本题选D。易错点一误认为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加练1(2020·全国Ⅱ)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①符合题意;“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来源于现实的理论不一定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才是真理。易错点二错误理解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加练2“错误”说:“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中得出的结论有()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只要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就发现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②错误,并不是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说法过于绝对,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只是接近了真理。核心考点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过程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图示(2)认识具有无限性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图示提醒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整个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含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图示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经历多次实践后人们才能获得真理。纠正:不一定要经历多次实践后人们才能获得真理。2.经过坚持不懈的多年研究,浙江大学课题组终于发现了自然界第一个锂铝氧化物“竺可桢石”,为新型材料研发带来重大突破,这主要体现出认识具有反复性。纠正:这主要体现出认识具有上升性。3.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纠正: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纠正:每个人、每个时代中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考向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典例1(2023·海南高考)2022年12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②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③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法错误,③排除。考向二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典例2(2022·湖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答案(1)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2)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说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参考答案)易错点一误认为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加练1(2023·全国新课标卷)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认识的发展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并不是一个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而是对已有认识的超越。“不断推翻前人认识”说法错误,②排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不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错误。故本题选B。易错点二混淆真理的特征与认识过程的特征加练2(2023·宣城二模)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的状态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部分物理学家对“鬼魅般”的量子纠缠持怀疑态度。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约翰·贝尔提出“贝尔不等式”,通过验证不等式的成立来质疑量子纠缠理论。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通过长期研究与实验,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上述事例进一步佐证了()①真理具有无限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是在不断否定权威理论中发展的③只有否定权威,真理才能够得到发展④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需要有个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非只有否定权威,真理才能够得到发展,③说法错误。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2023·阳江高三统考)在有的人眼里,乡下是净土;在有的人眼里,乡下净是土。漫画表明()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没有客观标准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③立场和角度不同,人们的境界就会不同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没有客观标准的说法错误,①排除。漫画不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④排除。2.(2024·山东高三期中)近来,人格类型测试在网络走红,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交流话题。还有人将测试结果作为人生参考,指导生活。尽管该测试备受欢迎,但在学术领域,却一直面临争议。有学者认为,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不理想。也有人认为,该测验的描述含混,属于“巴纳姆效应”——因为描述模糊而普遍,以至于放诸四海而皆准。对人格类型测试的讨论表明()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③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是科研的目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④经过科学理论反复检验的认识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推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实践是科学研究的目的,③表述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推进,④表述错误。3.(2023·江苏高三统考)“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地面上的“液桥”通常长度很小,只有2-5mm左右,一旦大于5mm,“桥”的表面张力将小于重力而被破坏。而在“天宫”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液体处于“漂浮”状态,便可以形成尺寸较大的液桥。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消失后,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液桥”实验证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新问题推动了新的探索研究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答案D解析在不同的环境中,“液桥”的尺寸大小不一样,这体现了真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成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D符合题意。4.(2024·安徽高三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逐步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并设计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进入新时代,在党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突破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作了集中论述和深刻阐释,并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过程表明()①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过程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④社会发展主要是通过不断改革实现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是第一次飞跃过程,第二次是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①错误。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通过改革实现,④错误。5.对下面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①担心犯错没有必要,错误也是宝贵资源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犯错误是难免的③要勇于试错,反对不做不错的思想④要防微杜渐,克服麻痹大意就不会犯错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担心犯错对于坚守原则底线、防止犯不必要的错误有积极意义,因此不能说担心犯错没有必要,①错误。“经常担心犯错误”并不是防微杜渐,而是一种消极对待错误的错误态度,而防微杜渐、克服麻痹大意也不能保证一定不犯错误,④错误。6.2023年7月,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位于楚科奇海的首个作业站点,正式开始了大洋科考作业。本次科考共安排10个站位的观测作业,主要任务是利用专业科考设备,探测在海洋不同深度的太阳辐照度,用于衡量太阳辐射能在海洋中的吸收、衰减过程等。材料说明()①科学实验的目的是认识和发现真理②认识工具可以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践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④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③错误。7.(2023·山东高三统考)暗物质存在于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人们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2023年7月1日,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开启其探索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任务,以帮助了解宇宙的构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探索宇宙的先进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②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实践为认识服务③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④暗物质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改造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为实践服务,②错误。暗物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④错误。8.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然而,航天梦的实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我们最终突破和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①对宇宙认识的深化是我们探索太空的基础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③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错误。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科学研究能获得真理,而不是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④错误。9.(2024·日照模拟)玉米、水稻驯化过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遗传规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经过我国三代科学家近20年的研究发现,玉米基因KRN2和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此研究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这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意识能有效改造世界②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会不断被推翻和超越③农作物育种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④人类的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意识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①错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10.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是从望远镜开始的,随着望远镜性能的不断提升,天文学家观测到了火星表面存在着大片或明或暗的区域。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曾推测,火星表面的黑暗区域是海洋,而较明亮区域则是陆地。当人类的探测器登陆火星后,我们认识到火星是一颗沙漠行星,表面大多是沙丘和砾石,大气稀薄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过程说明()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③错误。11.“长大后才发现,语文课本里全是人生!”是说,初读不识书中意,待历经千帆少年不再,再读已识得其中的世味辛酸。时光流逝,才终于真正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清凉月夜、知己难遇,在夜半时分找到人“相与步于中庭”的可贵,读懂《我与地坛》的深意。再读语文课本之“变”是基于()①感性认识经过岁月沉淀发展为理性认识②人们的生活实践推动了对语文课文理解的深化③真理是具体的,在人生的特定阶段才能体会文中之意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感性认识仅凭岁月沉淀不一定能发展为理性认识,①排除。材料强调人们再读语文课本感受的变化,不涉及真理是具体的,③排除。12.(2023·河北高三联考)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①说明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会形成多个真理性认识②表明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③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说明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①错误。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体现认识的反复性,③不符合题意。13.通过开展系统的物质科学研究,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天然玻璃纤维,证明月壤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优异的加工成型特性,在月球表面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加工生产玻璃建材成为可能,这能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这说明()①科研能否获得预期的成果取决于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②科研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深化和扩展已有认识的过程③进行系统研究是科研人员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运用是科研的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影响科研预期成果的获得,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③错误。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探索中走出的成功道路、形成的鲜明特色、积累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其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中国人民崇尚“和而不同”“兼容并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开放包容中形成的,是能够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宝贵成果,超越了西方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描绘出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结合材料,有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中国方案。结合材料并运用真理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答案(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的成功之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套,就可能会犯错误;各国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发展中国家既要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更需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新境界,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深刻反思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基础上,站在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我们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3)认识是前进的、上升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文明观,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变化,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命题典例(2023·广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①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②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公务员面试模拟32
- 陕西面试模拟34
- 2024年三方购房合同协议范本
- 2024年极速建站代理协议范本新
- 2024年物业委托协议书
- 2024年男女双方离婚协议书
- 买卖交易合同协议书2024年
- 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 2024年合伙协议书合同1000字模板
- 2024年转租房屋三方协议范本
-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课件: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
- 认知行为疗法(CBT)实操讲座
-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 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评分表
- 融资融券知识测评题目+答案
- 企业宣传视频制作方案(技术方案)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抖音直播商业模式研究5000字【(论文)】
-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全文PPT
- 固体酸催化材料1:多金属氧酸盐
- 担保公司业务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