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2.词句段运用。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3.日积月累。正确朗读《乞巧》,并熟读成诵;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教学重点】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教学难点】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课前准备】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乞巧》。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2.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你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可以怎样创作呢?2.小组交流创作方法。教师明确并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续编故事。3.学生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4.学生创作后交流。(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1~4自然段)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我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2)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书——《姻缘簿》。匆忙中就好奇地翻了翻。恰好看到了织女这一天会到凡间洗澡,牛郎与织女是命中注定会有这段感情。再如,织女是如何被抓的:王母娘娘一觉醒来,发现众仙女中唯独不见织女的踪影。大家都说不知道织女在哪儿,她便掐指一算,原来织女在人间结了婚,还有了一儿一女。顿时,火冒三丈。她一拍座椅,大声喝道:“织女简直是吃了豹子胆了。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竟敢违反天条!二郎神。”“到。”“哀家命你下凡去查访织女的下落,但千万别打草惊蛇。”“是。”二郎神经过一番打探,向王母娘娘禀报了织女的住处。“四大天王何在?”“末将在此。”“命你等即刻率领天兵天将,跟随哀家前去捉拿织女归案!”“末将听令。”再说织女跟着牛郎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可是,织女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怕王母娘娘来找她。这一天,牛郎照常去田里干活。织女在家一边做饭一边看孩子。突然,天空乌云密布,转眼间,天兵天将已到家门口。王母娘娘冲进屋里,一把拉住织女就往外走。织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央求道:“外祖母,您就饶了我吧。老牛死了,牛郎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加上孩子还不懂事,您就让我留下来吧!”“做梦!”王母娘娘一点也不为所动。再看那两个孩子,见此情景,上前死死地拽住王母的衣服,哭着叫着:“放了妈妈,放了妈妈……”王母见状,一咬牙,把两个孩子甩得远远的。天兵天将押着织女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大叫:“快去找爸爸……”(3)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有一天,小白蛇来到人间,她要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她四处寻找、打听海力布的住处,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石头面前,伤心地哭起来:“恩人啊——你怎么那么傻啊?那群乡民不信你,那你就不告诉他们,难道你忘了我嘱咐你的话吗?”“你放心,不管用什么办法,我一定要救你!”小白蛇发誓说。说完,小白蛇来到了水晶宫,向父亲寻问解救海力布的办法。可龙王怎么也不答应,小白蛇便威胁龙王:“您要是不告诉我,我就永远不吃饭!”龙王听了,无可奈何,只好给了她一颗珍珠,说:“这种珍珠一万年才能得一颗,非常珍贵。你把它喂给海力布,他就会复活,但从此他只能生活在水中了!”小白蛇马上来到海力布身旁,用眼泪把海力布的嘴化开了,小心翼翼地把珍珠喂给了他……当海力布恢复人形的时候,已经没有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鱼尾巴……直到现在,海力布还生活在海里呢!【设计意图】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讲故事,还要学会创造性地讲故事。根据课文提供的创作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学生创作中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互动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时效性。二、词句段运用。1.指名学生读左右两组词语。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2.读一读,体会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左边的词语都是俗语。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右边的词都是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字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3.教师小结。俗语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语言通俗易懂,字数有多有少;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概括性。有不少的俗语和成语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4.小练习。下列成语可以用哪些俗语替换?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张冠李戴——张公帽子李公戴一丘之貉——天下乌鸦一般黑寡不敌众——好虎抵不住群狼谨小慎微——走路生怕踏死蚂蚁越俎代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设计意图】根据课内的两组典型词语,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仔细体会一下这两组词语意思与结构的异同点;然后教师进行小结,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与成语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最后再进行一个小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俗语与成语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2.朗读背诵《乞巧》,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1.指生朗读课文中的例子。想一想,第二段比第一段增加了哪些内容?2.小组互相交流。明确:第二段里的句子添加了一些适当的修饰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把第一段里的一些句子加上了语言对话,增加不少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种写法其实就是扩写。那么什么是扩写呢?如果把一个句子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缩句就是给“句子”这棵大树修枝剪叶;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从阅读角度讲,缩句就是把握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从写作的视角看,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添加一些适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如:原句:红旗飘扬。扩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可以看出,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是完整的,但是不具体、不明确,从这个句子中看不出什么样的红旗、在哪里、怎么样地飘扬。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上了“鲜艳的“五星”“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等修饰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明确、更具体。3.小练习。仿照课文中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设计意图】要提高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了解认识什么是扩写,怎样进行扩写。然后在此基础上仿照课文中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当然,这需要教师的点拨与指导,需要学生的互相交流与提高。二、日积月累。(一)民间故事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有关的古诗——《乞巧》。(二)识字解题、指导书写。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说笔画。2.“乞”字和哪个字特别像?(板书“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观察“乞”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怎样写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教师示范。拿出田字格本,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3.“巧”字能组词吗?怎样把“巧”字写漂亮?(教师示范)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4.普通话有一个音变规律:当两个三声连读时,前一个音读二声。5.“乞巧”是什么意思?6.大家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师简介:林杰,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三)“一读”——读音正确。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2.《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宵”“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师: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字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这两个字?(有个顺口溜记住它们: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3.指名读。(四)“二读”——读出韵味。1.大家见过古人读诗吗?读出古诗的节奏。2.师范读,生思考: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3.师生合作,分句读。4.齐读。(五)“三读”——入情入境。1.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2.生生交流,说说自己从诗句中知道了什么。3.这首诗前两句隐藏着一个民间故事,你们知道吗?(牛郎织女)师:牛郎和织女在干什么呢?生:鹊桥相会。4.就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呢?由这两句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5.如果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就可以——6.让我们一起来到这场景中,姑娘,你好!你姓——姑娘,你在月下干什么呢?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姑娘们都在穿针引线,这真是——7.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道: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8.(音乐起)就让咱们一起加入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男孩,在这美好的七夕之夜,你也来乞点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心愿。9.此情此景,诗人林杰情不自禁地吟道——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起来吟一吟——(六)适度拓展、课后积累。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了许多人,七夕也成了一个美丽又凄婉的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竞相题咏,留下了许多诗篇,大家可以课下去收集。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还涉及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而古诗教学则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的目的。【教学反思】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在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提供的材料,搭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习,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深化讲故事的方法,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认识俗语和成语的区别,根据例子进行扩写练习,把简单的情节说具体,并联系课文实际,挖掘学生的深度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自我交流欲望,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语文园地教学时,不能就教材讲授新课,所以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提供学习范例,学习如何扩写故事情节。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乞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5.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读了之后你知道了哪些讲好故事的方法?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①换人称讲故事;②对故事的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③大胆地想象续编故事;④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2.练一练,学运用。(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师生互相评议:情节是否合理,有无“添油加醋”,有无大胆的想象。3.我拓展,我积累。1)平时讲述熟悉的民间故事,你有哪些好方法?(几个人演一演,通过模仿人物的表情、手势、语言等,效果也非常好。)(2)小组交流,分享精彩故事,学习讲好大家熟悉故事的方法。(3)代表展示,全班评议。【设计意图:通过明确要求,让学生明确将大家熟悉的故事讲得有新意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讲故事,学习运用这些方法。】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找规律。(1)自由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思考: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2)指名交流。(3)教师小结:左边都是短语,是一种具体现象的描述;右边是成语,是左边短语意思的高度概括。左边的短语通俗易懂口语化,右边的用语书面化。2.练一练,学运用。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1)家长听课会上,老师叫小明用“真是”造句,小明说“爸爸真是个大坏蛋”,在旁的小明爸爸听后差点。(2)小明地跑来对我说:“那道题我做了两小时还做不来,简直气死我了”。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1)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束手束脚。(2)有句谚语说: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1)老师对打架的两个男生说:“你们两个都有问题,,都不要把责任推得那么远……”(2)今天我去为你助威了,可是同去的伙伴太少,我也是,这边的氛围不热烈,真是遗憾.。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1)俗语说:!可俗话又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2)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的批评者。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1)今日一切皆是恩师所赐,弟子,怎敢不感恩图报?(2)从小爷爷对我说,。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3.我拓展,我积累。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隔岸观火一个鼻孔出气一丘之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填空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左右两组词语的不同。】(二)扩写故事。1.读一读,找规律。(1)学生阅读文中范例。思考:如何将情节说得更具体?(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是扩写故事,也就是通过丰富故事里细节,把狼和小羊对话、神态、动作等写了出来,形象生动,很吸引人。(3)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参考前面《口语交际》里“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2.练一练,学运用。根据这段话把海力布救乡亲们之后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并把补充的部分写出来。海力布说罢,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后悔极了,遵照他的意思赶快迁走了。3.我拓展,我积累。寻找本组课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四人小组进行练习。三、学习“日积月累”。1.读一读,找规律。(1)出示古诗,师范读,学生跟读。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2)自由朗读,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3)简介古诗:《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4)理解重点词语。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③几万条:比喻多。(5)理解诗意。①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2.练一练,学运用。(1)赏析: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2)《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首诗中的诗句?3.我拓展,我积累。(1)延伸阅读。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设计意图: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2)学生朗读理解古诗,背诵积累古诗。四、快乐读书吧1.办一期班级民间故事分享会。(可以以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开展)2.每位学生出一张“民间故事”小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展示学生阅读收获。)3.四人小组分享小报内容,推选一位学生进行介绍自己的小报。4.选出大家认可的小报,布置在教室里,进行展出。板书设计:换人称讲故事;交流平台:讲好民间故事添油加醋大胆地想象续编故事。④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表达效果不同:左边口语化,右边书面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学习扩写段落。4.积累古诗词。教学重点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积累古诗词。教学难点学习扩写段落。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三【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新课教学(

)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板书:创编故事(1)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2.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4)A.大声朗读词语。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C.体会表达效果。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如:一毛不拔铁公鸡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杞人忧天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出示课件6)A.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3.日积月累学习《乞巧》这首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指导朗读这首诗。(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7)林杰(831-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