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_第1页
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_第2页
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_第3页
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_第4页
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人口思想?

答: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是在计生工作中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重

点。二是要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三是需要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3分)

第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从实际

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在新的人口形势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道路。处理好人

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分)

第三,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住控制人口总量的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

省、人口转变较晚省份、流动人口较多省份,加强分类指导。(4分)

2.如何理解人口质量的含义?

答:(D人口质量也叫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

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3分)

(2)“人口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条件”指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具备的身

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指人口群体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状况及其作用的发挥。

(4分)

(3)要理解人口质量,需要明确三点:

第一,人口质量不是指某个人的素质。

第二,人口质量是人口群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人口质量体现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每点1分,共3分)

3.如何理解人口迁移?

答:(D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的改变。人口迁移是人

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只有那些涉及到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才

被称之为人口迁移。(4分)

(2)人口迁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居住地必须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那些短期出差、旅游

或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被排除在外。二是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

越行政界限为依据,排除那些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移动。(6分)

4.举例说明人口城市化的指标包括哪些,关键指标包括哪些?

答:(1)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指标: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土地比重;适龄人口入学

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

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任选7个,答对得7分)

(2)城市人口比重、非农人口比重、以及城市土地比重是反映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3分)

5.举例说明中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

答:(1)人口金字塔是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资料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是形

象表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4分)

(2)按照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年轻型人口金字塔,

塔顶尖、塔底宽,如1953和1964年的中国人口金字塔;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塔顶、塔底宽度基本一致,

在塔尖处才逐渐收缩,如1990和2000年的中国人口金字塔;年老型人口金字塔,塔顶宽,塔底窄,如

2050年(预测)的中国人口金字塔。(6分)

6.简述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答:要提高人口素质,就必须抓好优生优育、教育、技术培训三个基本环节。(2分)

(D普及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身体素质

实行优生优育,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倡少生优生,严格禁止近亲结婚,严格婚前检查和

遗传门诊咨询制度;制定优生法规。(3分)

(2)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教育水平

要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科学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是提高中

国人口质量的关键所在。(3分)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了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除了改革教育结构外,还需建立和发展各类职业学校,大

力办好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地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2分)

7.简述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进而向老年型转变。在这一过程的

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

(1)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设施和师资配备,都要以人口的

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在年轻型人口中,出生的人口多,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因而要有庞大的基础教育。

(2)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的影响。劳动力资源也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的。年龄

结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就业。

(3)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劳动适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

宏观来看,在一定的国民收入增长条件下,社会抚养人口比重越大,越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每

点3分)

8.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1)第一阶段(1949-1957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平稳发展,这种平稳发展的基础在于三

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正确的经济发展路线和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3分)

(2)第二个阶段(1958-1978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化率时

起时落,变化较为波折。(3分)

(3)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79

年为城市化率18.96%,2010年为49.68%,31年来提高了近31%多,这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

转向了市场经济,工业化得到迅速发展。(4分)

9.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答: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

(1)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

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5分)

(2)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普查间隔时间较长,一般国家每10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因此,

这10年间的人口数量就需要利用经常性人口登记或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3分)

(3)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2分)

10.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答: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质量的最根本因素,社会法律法规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对人口质量发展起关

键作用。(2分)

(1)经济条件是人口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口素质提高的根本原因。

其次,劳动就业对人口素质的制约。再次,消费水平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对人口素质的方方面面都有

直接影响。(3分)

(2)法律法规对人口质量有重要影响。这种规定性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各种类型的社

会都表现十分明显。(2分)

(3)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培养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方式。其次,学校教育对于人

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分)

11.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答:①家庭人口再生产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指社

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②二者涉及的人口规模不同,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③二者变动的趋向不同,家庭人口再生产有扩大、缩小、甚至中断的现象。

④二者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⑤家庭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础,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无数家

庭人口再生产活动的总和。(每点2分)

12.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

答:(1)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

镇等。(4分)

(2)界定城市的标准有人口密度界定法、人口规模界定法、行政区划界定法、职业界定法、以及综合

界定法。国际上一般用人口规模来界定城市,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市”的人口规模的最低标准为

2万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为2千-2万人之间,小城镇一般也属于城市的范畴,国际统计协会建

议“镇”的人口规模下线为2千人。中国是把人口规模、人口密度、非农人口比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作为界定城市的标准,是采取综合界定的一种方法,截至2010年底中国设市数量为657个。(6分)

1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强调入的本质属性是社

会属性,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总体。人本身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的统一。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即社会要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而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2分)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口发展最终也要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来决定。

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

程,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3分)

第三,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

口规律。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有时会促进社会发展,有时会延

缓社会发展。(3分)

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社会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调节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

生产相适应。(2分)

14.简述“两要素”论中的人口质量的内容。

答:人口质量内容只包括人口身体素质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2分)

(1)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发育、成长和机能的状况,表现为身躯完损、

体质强弱、耐力大小、智能高下、反映快慢等等。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是平均身高、体重、坐高、青少年

每10年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的速度,残疾低能人口比重、遗传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等等。(4分)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

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产技能。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有:受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

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等等。(4分)

15.比较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答:(D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的改变。人口迁移是人

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只有那些涉及到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才

被称之为人口迁移。(4分)

(2)那些短时间的、不涉及到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被称之为人口流动。(2分)

(3)人口迁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居住地必须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那些短期出差、旅游

或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被排除在外。目前中国大陆人口迁移的界定,基本上是以户籍转移

为准。二是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政界限为依据,排除那些在同一行政区域

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移动。(4分)

16.简述城市化的内涵。

答: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来从事传统低效农业的劳动力,转向从

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转化。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集聚的地方,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

民逐渐转变为较高收入的群体,城市化过程是市场扩张,中产阶级形成并成为主体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也是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及其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将发生重大变

化,社会将建立起新的城市社会秩序,这是现代文明的灵魂,是城市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每点2分)

17.简述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

答: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经济措施、行政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措施、法律措施等。①经济措施是

指国家采取一定的物质奖惩办法,以促进或限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调节作用;②行政组织

措施,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地颁布有关人口发展的指令、规定、决议的方式,使人民接

收人口政策的方法。③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影响和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婚姻

生育活动。④法律措施是一国政府为了保证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儿制定的一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规、法

令和法律等。(每点3分,共12分)

在中国农村推行的计划生育“三结合”之路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措施典范,即“计划生育同农村发展

商品经济相结合、同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3分)

18.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答: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3分)

一是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4分)

二是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4分)

三是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4分)

19.什么是人口学的分析方法,举例说明。

答:人口学分析方法,是指人口学独特的定量分析技术及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能更准确地阐释、论证

人口各种要素的内在变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5分)

人口学的分析方法除了应用一般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外,还有其独特的分析方法,如单性、复性、无性

分析方法;同期人分析方法;同批人分析方法;生命表分析方法;人口模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等等。(10

分)

20.简述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标准。

答: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

增长的动态过程。(5分)

根据国际上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

超过14%时,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7%达到14%所用的时

间,一般被称为“老龄化倍增时间”,该指标用于区分描述老龄化发展的速度。(10分)

21.简述人口政策实施手段。

答: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经济措施、行政组织措施、宣传教育措施、法律措施等。(3分)

(1)经济措施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物质奖惩办法,以促进或限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调

节作用。

(2)行政组织措施,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地颁布有关人口发展的指令、规定、决议

的方式,使人民接受人口政策的方法。各级政府的任务就是着手执行并督促其实施。

(3)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影响和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婚姻生育活动,从

而有助于实现既定人口政策的一些办法。

(4)法律措施是一国政府为了保证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规、法令和

法律等。(每点3分)

二、论述题

1.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点。

答: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才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化发展,

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一些很明显的中国特色,总结如下。(3分)

第一,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是以一个较低的城市人口增加速度,带动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的

人口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5分)

第二,“计划性增长”是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主体特征。虽然中国目前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但在人口

发展问题上仍然是以计划为主,无论是城市人口增长规模、建制市(镇)的设立,都是依照国家计划进行

的。(5分)

第三,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壮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行政等级特色。按照行政级别划分,中国

的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以及县级市。上级城市监管着下级城市,高级别城市能够获得更多

的优惠,如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更多的财政投资,更多的预算外收入等。(7分)

第四,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较为突出的地区差异性。众所周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省区之间城市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5

分)

2.论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答:人口迁移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以及各种政

治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4分)

(1)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人们对居住地的选择。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生活在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

环境良好的地方。

(2)经济社会条件是决定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越发展,

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3)各种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口迁移。在考察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还妻特别

注意到那些特殊的政治因素造成的人口迁移。(以上每个要点4分,论述充分得7分)

3.什么是人口转变理论?如何理解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的三阶段模型?

答:(1)人口转变理论是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3分)

(2)它描述了人口发展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

口自然增长率,转变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历史过程。(6分)

(3)兰德里最先把人口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这种划分主要依据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对人口自然

变动的影响。(3分)

第一个阶段是原始阶段,是不限制生育的时代。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极低,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生育率不能达到生理学的最大值,但不受限制;而死亡率则受食物多少的影响,经济因素通过影响死亡率

来调节人口增长。(6分)

第二阶段是中期阶段,是限制生育达到了普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

有所提高,社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已不限于维持最低生活,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并影响整个经济和

需求的趋向。(6分)

第三阶段是现代阶段,是人们自觉限制家庭规模的时代。经济因素对生育行为的影响降至最低,生育

率下降是自觉而又普遍的家庭限制的结果。(6分)

4.论述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1)人口性别结构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性别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婚龄性别比不均衡和老年性别比偏低等,尤其是出生婴

儿性别比偏高备受关注。

①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会直接影响未来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问题。

②性别比失调会产生婚姻挤压问题。即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

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大量适婚年龄人口如果找不到配偶,就会影响现有家庭的稳定,成为社会不

稳定因素之一。

③老年性别比偏低是带有普遍性问题,年龄越大越突出。因为在老年阶段,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世

界各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都比男性长四五岁,社会的高龄问题将基本上是高龄妇女问题。(每点5分)

(2)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设施和师资配备,都要以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在年轻型人口中,

出生的人口多,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因而要有庞大的基础教育。目前中国农村村级小学合并,根本原因就

是生源的不断减少。另外,人口出生高峰还会引起上小学高峰,升中学高峰及考大学高峰,这种情况会给

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极大困扰。

②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也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的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就业,在劳动力

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增多势必会降低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整个社会的失业率上升,社会吸纳不

了的劳动力就会构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③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劳动适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宏观来看,在一定的国民收入增长条件

下,社会抚养人口比重越大,越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微观家庭中,老年人口过多对一个家庭来说

也是沉重的压力。现阶段中国家庭结构已出现四二一模式,即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父母及自己的一个孩子,

压力巨大。(每点5分)

5.阐述影响生育率转变的宏观社会因素和微观因素包括哪些?

答:影响生育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社会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宏观方面,经济发展

水平、社会保障状况、社会文化教育、政策法律、以及现代化进程等都会影响生育率的转变。微观方面,

个人收入、职业、受教育状况、财富的代际流动等是影响生育率转变的主要因素。(10分)

(1)影响生育率转变的宏观社会因素分析

首先,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分配方式,是决定生育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其次,社会保障水平影响生育水平高低。

第三,社会传统文化对生育率有多方面影响。

第四,受教育水平与生育率之间是明显的反比关系。

第五,婚姻家庭状况对生育率变动有一定影响。

第六,现代化发展对生育率有抑制作用。

第七,政策法律对生育率变动有不同影响。(答出要点得7分,论述充分得10分)

(2)影响生育率转变的微观因素分析

第一,家庭收入状况影响家庭生育。

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初期收入提高不稳定,人们的预期收入还不高;二是人们的生育

观念变化明显滞后于收入变化。二是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一个滞后期。

第二,家庭成员就业状况不同,对生育的影响也就不同。

第三,家庭财富的代际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学家卡德•威尔提出在传统社会里,财富

主要是由子代流向父代;而在现代社会,财富主要由父代流向子代。因而,现代社会,父母不愿意多生育

子女。(答出要点得6分,论述充分得10分)

6.什么是人口政策?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1)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影响和干预人口过程以及人口发展变化的法规、条例和措

施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合理利用、

环境良性循环起着重要作用。(5分)。

(2)人口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经济、行政、宣传教育、法律、技术等措施,其中经济措施是最重要的。

(5分)

①经济措施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物质奖惩办法,以促进或限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调节

作用。例如,实行鼓励人口增殖政策的国家,经济措施一般有多子女补助、奖励,带薪孕产假,减免所得

税,住房补贴,优待多子女母亲等;(5分)

②行政组织措施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地颁布有关人口发展的指令、规定、决议的方

式,使人民接受人口政策的方法。(5分)

③宣传教育措施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影响和教育人们正确对待婚姻生育活动,从而

有助于实现既定人口政策的一些办法。宣传教育措施的形式很多,如:电影、电视、广播、书报刊物、讲

演、座谈、正规和非正规的学校教育、理念宣传等。(5分)

④法律措施是一国政府为了保证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切公民必须履行的法规、法令和法

律等,如《婚姻法》、〈家庭法》、《优生保护法》、《计划生育法》、《人工流产法》、《人口法》等等。2001

年中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使人口政策的实施有了可依循的法律。(5分)

三、分析题

1.《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对人口问题

已形成以下共识: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应节制生育,不应放任自流;解决人口问题不仅应关注数量,还应强调提高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和福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只有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

发展,才能最终获得解决。同时,人们的婚育、养老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

和重男轻女等观念逐渐被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所取代,越来

越多的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提高到1998年的23.57岁,已

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3%。平均家庭规模从1971年的4.84人减少到1998年的3.63人。”请结合

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的人口形势是什么?(2分)

答:(1)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2分)

(2)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28分)

答:(2)随着低生育率的到来,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人口形势,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①生育率将继续走低,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在经历了自20世纪90年代之初以来近二十年的低于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以后,低生育率所带来的负

面效应越来越显现。大量农村小学的合并,其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减少;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的高考人数锐减

将导致一些大学招生困难;而“民工荒”的出现将使一些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被迫减产或关闭。这些现象

的到来是不难预见的。欧洲和亚洲许多为低生育率而困扰的国家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生育率一旦跌入低

于更替水平的“陷阱”就难以回升。

②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第一是老龄化速度快,以致从社会到家庭都难以如发达国家那样在漫长的过渡中逐渐适应而感到措手

不及。

第二是老龄人口数量大,老年人口的猛增必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所谓的“未富先老”,即其他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实现而迎来了人口老龄

化的到来,而中国是在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就面临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超前于国家的现

代化而到来的”。

③城市化不断加速,将引发社会的深层次变革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化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

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口的主体是农民,从这样一个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下子

要变成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不能不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折。在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必

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区域结构、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而这种变化必将是史无前例的。为此,我们必须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早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

④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从过去内地向沿海的流动,到现在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城市到城市的流动、农村到农村的流动,人口流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全面开花”的态势。中国的人口流动

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正在超越生育和死亡成为主导中

国人口态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因素。(答出要点给5分,每点论述充分给7分)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用来表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一种状态,蕴含着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应放在突出的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

题。

(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0分)

答:(D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对可持

续发展所作的定义大致归纳如下:

①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②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

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③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④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及工艺方法,尽可能接近零排

放或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⑤目前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

求能力的发展(每点4分,共20分)

(2)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描述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0分)

答:第一,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

第二,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第三,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要点6分。结合工作实际展开回答得4

分)

3.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用水迅速上升,至今经历了加速上升到减速

上升的变化过程,工业用水量由1949年的24亿1113上升至2012年的1423.88亿H13,增长了近58

倍,工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的占比也从1949年的2.33%上升至2012年的23.2%,增长了9倍。然而

水资源是有限的稀缺资源,中国更是严重的缺水国家,从人均水资源角度看是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若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一直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未来水资源

很可能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工业经济增长的同

时节约利用水资源。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D这个材料指出的是什么问题?(5分)

答:(1)指出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5分)

(2)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5分)

答:(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对可持

续发展所作的定义大致归纳如下:

①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②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

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③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④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及工艺方法,尽可能接近零排

放或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⑤目前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

求能力的发展。(每点3分,共15分)

(3)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描述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0分)

答:第一,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

第二,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第三,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要点6分。结合工作实际展开回答得4

分)

4.有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

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经济基础、养老

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

势严峻。在中国,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难度。请结合以上资料,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10分)

答:(D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

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根据国际上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0分)

(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10分)

答: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劳动力资源逐渐短缺,抑制经济持续增长。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其数量多少、价格高

低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劳动力资源状况一直是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人口老龄化导致

劳动力资源短缺,必然会促使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从而抑制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第二,养老保障支出占GDP比例逐年增加,公共财政负担加重。老龄化问题除了在生产要素上影响生

产力发展,同时还会在国家的宏观经济上产生制约效应。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财政,而老

龄化问题却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且不是短暂的一次性财政问题。

第三,养老模式发生变化,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增加。老龄化使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老

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非常低。随着老人与子女分居生活的方式被广泛接受,传统的南囊石血缘

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家庭养老模式就越来越靠不住了。取而代之的是由社会提供相应养

老服务的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答出要点得6分,每点论述充分得10分)

(3)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应对老龄化的措施?(10分)

答:老龄化对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而确定的

方针,以及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

应对人口老龄化,宏观方面需要适度调整生育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

镇化健康发展、促进老年产业发展、健全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健全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微观方面

要适应老年人口需求,加强社区建设与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公共设施建设、提高

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有选择地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引导生育水平的适度提高。

第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人口合理流动。

第四,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

第五,完善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构筑贫困老人的救助体系.

第六,加快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答出要点得6分,论述充分得10分)

5.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年末总人口已经达到13.3亿,据预测21世纪

以后中国人口总量将继续增加,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左右,人口总数为14.6亿左右。可见,在过去的

30年中国在计划生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快速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下降到千

分之四以下,每年净增人口由最高峰时的2000万左右降到目前(2009年)的不足700万。但是,由于人口

基数大,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仍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请结合以上资料,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D这个材料指出的什么问题?(5分)

答:(1)指出了人口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5分)

(2)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15分)

答:(2)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

1)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①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

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

产资源也只有1/2。②严重的结构性短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

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