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大学之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掌握说理的艺术技巧。
3.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掌握说理的艺术技巧。
2.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式】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知人论世
1.《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它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大学》
《大学之道》选自《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朱熹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并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与《论语》《孟子》一起成了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大学》为四书之首。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3.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人。黄帝后代,亦为夏禹王后代,曾点(曾皙)之子,孔子的弟子。他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
《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初读感知
听音频,正字音,划分节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研读文本
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翻译文本
第一段: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在亲民(亲近爱抚民众),在止于至善(动词用作名词,目标所在。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状语后置句】。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形作动,接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第一段提出了“三纲领”是:首句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1.“三纲领"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明确:君子先彰明美德,提高自身修养,然后亲近帮助民众,使民众受到教化。只有每个个体、整个社会都振作自新,各成其德,各得其所,才能最终实现“止于至善”的目标。
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为下文提出“八条目"做铺垫。
第二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在)天下者【状语后置句】,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使动用法,使……整齐;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自身的品性)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使动,使……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治理得好,太平、安定),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律,一概)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1.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
“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2.“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二者结合就是儒家最高理想,亦即达成“三纲领”的不二法门。
在这“八条目"之中,修身是从“专注心性修养”到“侧重外显行为"的过渡,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显于行,因此作者强调从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天子不能依仗权位置身于事外,庶民也不能因为地位低微而放松要求。
3.《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纲领”是宗旨,是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艺术特点:本文的论证有什么特点?请你简要分析。
①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②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
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1)明明德: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
(2)则近道矣:形作动,接近
(3)先齐其家:使动用法,使……整齐
(4)先诚其意:使动用法,使……真诚
2.特殊句式
(1)在止于至善:状语后置句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句
理解性默写
1.《大学之道》中,儒家提倡,治学的终极目标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齐家"、“治国”、“平天下“__________________,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
2.《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__,"。
3.《大学之道》中,写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的句子是“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_”。
4.《大学之道》中,用“_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安好的重要性。
5.《大学之道》中,写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句子是:“_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_”。
6.《大学之道》中的“__致知在格物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物格而知至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7.《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__"。
8.《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__。
9.《大学之道》中,写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的句子是:“_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_“。
四、拓展延伸
1.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
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北省钢城四中高考冲刺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 陕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 黔东南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统考试题含解析
- 【大学课件】管理信息系统
-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件
- 《财务管理流程介绍》课件
- 《不燃放烟花爆竹》课件
- 哈密无尘车间施工方案
- 有关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
- DL∕ T 736-2010 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
- YD-T 4339-2023 5G移动通信网能力开放(NEF)总体技术要求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 偏微分方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DB64-T1746-2020
-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正式版)SHT 3120-2024 石油化工喷射式混合器技术规范
- 智慧树中国传统绘画赏析(厦门理工学院)章节测验答案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 【生态摄影】揭示摄影在记录生态与环境的价值与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