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喜看稻菽千重浪【学习目标】1.能够概括出作者着重叙述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重要事件。2.能够通过对标题及细节的分析,概括科学家袁隆平的精神。3.能从袁隆平的事迹中得到未来职业道路的启示。【自主预习】1.为加点字注音。稻菽()掖()着屏()气一蔸() 淤()泥 籼()稻分蘖() 颁()发 阐()明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正确的字形。饥jǐn() 山lù() hè()立鸡群亦步亦qū() zhǔ()目 tǐng()身而出hàn()卫 无与lún()比 义无反gù()3.查找资料,了解袁隆平及国家最高科技奖。【课堂探究】1.阅读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概况袁隆平精神。并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精神的事件,填入下表。“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具体事件精神品质2.核心任务:2021年是《科技日报》创办35周年,该刊物正在筹备“创刊以来最佳人物通讯”评选活动,刊登在2001年2月22日头版上的《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入围此次评选。请为此文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推荐词。任务一:各小组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优秀人物通讯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展示:(材料一)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材料二)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标题不仅可以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而且能够代表编辑部评价新闻内容。一则好的新闻标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不仅能向读者提示新闻内容,而且能帮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的性质和意义。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2)

(3)

(4)

任务二:研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在选取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及新闻各级标题的设置等方面有什么优点?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句段进行分析点评。任务三:小组各位成员根据拟定的标准,各自撰写推荐词,在小组内部进行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篇最佳推荐词,在班级进行展示。【核心素养专练】1.本文第一部分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作为小标题有什么好处?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3.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迹令我们感动,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课堂上写出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课后完成全文。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shūyēbǐnɡdōuyūxiānnièbānchǎn2.馑麓鹤趋瞩挺捍伦顾3.略【课堂探究】1.具体事件精神品质①2001年春节刚过,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工作,淡泊名利②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确定研究方向。重视实践,探索规律③1964年,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推进研究进程。不惧权威,敢于创新④1992年,袁隆平写文章,贬斥“杂交稻三不养”的谬论。实事求是,关心农民⑤1986年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成功,影响世界。为国分忧,为国争光2.略【核心素养专练】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全词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在词的末尾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回答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作者在通讯的第一部分回顾了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的初心——拼尽全力战胜饥饿的壮志豪情,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不畏艰难、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作者以此句作为通讯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既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借毛泽东的诗句对袁隆平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含蓄隽永。2.要点: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1)志向高远,开拓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