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战爆发后,赴前线的新兵们含着笑容向自己的母亲高声喊道:“我们圣诞节就回来了。”在普通人的想象中,1914年的战争被描绘成一次浪漫的短途旅行,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然而,残酷的战争完全相反。下列哪次战役就粉碎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想象 ()A.马恩河会战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2.“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美苏冷战的根源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3.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 ()A.学习西方建设民族民主国家B.实现中华民国主权的真正统一C.参加国际联盟维护国家利益D.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4.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5.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 ()A.“布尔什维克速度”B.推行“新经济体制”C.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D.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6.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俄国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指数10012.870.1A.俄国经济在一战中遭受损失最大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动经济发展C.新经济政策使苏俄(联)经济走出低谷D.苏联模式实现了战后经济恢复7.下表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如表说明,当时苏联(俄) ()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联合收割机无无2111电力15107432钢555432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工业强国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建立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8.某史学家在其著作中写到,“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结合起来,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划线处应为 ()
A.慕尼黑 B.德黑兰C.华盛顿 D.雅尔塔9.日本关东军高级军官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B.1919年“国家法西斯党”成立C.七七事变D.《慕尼黑协定》签订10.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如下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A.德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企图B.英德矛盾成为国家间的主要矛盾C.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D.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12.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制订了“施里芬计划”,实行“速战速决”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13.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在一战期间强迫中国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妄图独霸中国B.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C.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后,日本放弃了独霸中国的妄想D.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14.《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决策时应符合如下原则:决策人(国)形式上都平等地享有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规定 ()A.削弱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掌控力B.制约了国联维护和平的效能C.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D.使国联逐渐摆脱大国的控制15.列宁强调:“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1917年4月,列宁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彼得格勒,他为解决当时俄国“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发出的倡议是 ()A.主张发动二月革命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16.1918年10—12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以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这主要是由于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17.凯恩斯1919年撰文写道:“但法、英两国人民的代言人却用《凡尔赛条约》去冒完成德国人开始的毁灭欧洲的危险。《凡尔赛条约》如果付诸实施,就定会更进一步破坏——它本来可以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已被战争弄得脆弱复杂的经济组织……如果欧洲内战是以法、意两国滥用其暂时的胜利威势去毁灭现已屈服的德国和奥匈而告结束,那么它们就将导致它们自己的毁灭。”该文反映了作者 ()①意识到《凡尔赛条约》的潜在危险性②不满巴黎和会对欧洲经济问题提出的政策③主张战后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④强调欧洲妥善处理战后事务的重要性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18.1921年5月,苏俄动员了1100名共产党人下乡征缴粮食税,但力量仍然不够。同年7月9日,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甚至不惜为此关闭某些机关和一些人民委员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这说明当时苏俄 ()A.农业集体化遭到抵制B.新经济政策被取消C.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D.工农联盟有待巩固19.1929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他所憧憬的是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D.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完成20.下表是沙皇时代和苏联时期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表中比例的变化 ()项目沙皇时代1937年美国38.2%41.9%德国15.3%11.6%英国12.1%9.3%法国6.6%5.7%俄国(苏联)2.6%13.7%其他国家25.2%17.8%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说明了美国未受经济危机的影响C.表明了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D.反映了西欧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21.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步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B.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D.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22.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各签字国政府彼此合作,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各国政府保证以其全部资源、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轴心国三个成员及其参战的追随者。这标志着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23.下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A.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B.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C.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D.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4.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2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威尔逊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应是他倡导并促成建立的国际联盟。威尔逊外交的特征是利用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以集体安全为旗帜的政策,以一种貌似中间立场而实为超越欧洲列强之上的政策,来达到主宰世界的外交战略目标。虽然后来这一政策由于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美国将自己排除在国联之外而成为历史的讽刺,但是国际联盟作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影响超过了威尔逊的时代。——摘编自韩莉《新外交·旧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材料二国际公法产生以来,国际社会成员尝试建立维持和平的工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这两个组织都致力于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巩固外交。可悲的是国际联盟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轻如鸿毛。联合国作为和平工具的一种,《宪章》提供了综合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如安理会建立以“权力”为基础的,包括最严厉的军事手段在内的有广泛选择的争端解决程序,大会和秘书长运用以“利益”为合作协调机制,以及联合国国际法院建立以国际法之下的“权利”为基础的司法解决程序。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摘编自史国普《联合国框架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探源》(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会议名称及美国的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措施。(9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所发挥作用的差异。(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没有调解的场面,没有磋商的气氛。不难想象,靠交易和威胁而匆忙建立的国际秩序会有多大的稳定性。凡尔赛体系就像一把利剑刺在每个德国人心头。“无论是谢德曼政府、斯特莱斯曼政府,还是希特勒政府,都难以容忍,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是它们的既定政策。”仅仅20年,凡尔赛体系的创建者们就收到了一张烫手的“罚款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材料二英国虽属三大国之一,但英帝国大势已去。丘吉尔看得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均衡已岌岌可危”,英国将来“很可能被置于一个极不舒服的地位,夹在两块大磨石之间碾着”。——摘自H.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1941—1946》材料三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1)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建立的秩序体系,说明其特征和后果。(6分)(2)材料二中的“两块大磨石”是指哪两个国家?试归纳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6分)(3)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6分)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教师版(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战爆发后,赴前线的新兵们含着笑容向自己的母亲高声喊道:“我们圣诞节就回来了。”在普通人的想象中,1914年的战争被描绘成一次浪漫的短途旅行,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然而,残酷的战争完全相反。下列哪次战役就粉碎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想象 ()A.马恩河会战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马恩河会战双方投入150多万兵力,经过激战德军战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战争进入持久惨烈的状态之中,所以粉碎了人们当时的美好想象,故选A;凡尔登战役伤亡惨重,但是发生在191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14年”不符,排除B;索姆河战役也发生在191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14年”不符,排除C;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是当时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但是在此之前人们的美好想象就已经被粉碎了,排除D。2.“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美苏冷战的根源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解析】选B。据材料“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可知,1914—1918年,一战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即这段话论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故选B;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有: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密切;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近代以来,各国冲突战争连绵不断,西欧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美苏冷战的根源,排除C;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利于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排除D。3.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 ()A.学习西方建设民族民主国家B.实现中华民国主权的真正统一C.参加国际联盟维护国家利益D.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解析】选D。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以对德作战为由,强占山东,攫取中国主权,为了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希望战后能够收回山东主权,北洋政府决定参战,故选D;学习西方建设民族民主国家是加强国家建设,不是对外关系,排除A;中华民国的真正统一是指国家政权统一,是针对国内政治,不是对外关系,排除B;国际联盟成立是在1920年,参战时还未建立,排除C。4.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解析】选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关系制度就是指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为它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故选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二战期间建立的,与一战后的时间不符,排除B;两极格局是二战之后形成的,与题干中的一战后这一时间不符,排除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形成的,与题干中的一战后的时间不符,排除D。5.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 ()A.“布尔什维克速度”B.推行“新经济体制”C.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D.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解析】选C。列宁认为的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即要想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由此可知,列宁关注的重心就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C正确;列宁并未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排除B;列宁认为当时俄国的经济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即重工业并不发达,而“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出现的,排除D。6.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俄国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指数10012.870.1A.俄国经济在一战中遭受损失最大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动经济发展C.新经济政策使苏俄(联)经济走出低谷D.苏联模式实现了战后经济恢复【解析】选C。由表格可知,俄国由于一战、十月革命和之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原因,经济领域中的制造业生产指数严重下降,而1925年则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大幅度提升,主要是由于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联)经济逐渐走出了低谷,故选C;俄国在一战中遭受损失最大,是需要与其他国家比较才能得出的,而题干中仅提供了俄国的信息和数据,所以没法得出A的结论,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助力了俄国反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并未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贡献,反而阻碍了经济发展,排除B;苏联模式形成于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7.下表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如表说明,当时苏联(俄) ()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联合收割机无无2111电力15107432钢555432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工业强国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建立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B。据上表可知,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及机器制造业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说明苏联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工业强国,故选B;新经济政策1928年就被废止,无法说明1937年的变化,排除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主要体现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比重,材料信息并不涉及,排除C;建立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材料强调的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8.某史学家在其著作中写到,“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结合起来,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划线处应为 ()
A.慕尼黑 B.德黑兰C.华盛顿 D.雅尔塔【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体现了德国的征服国策和英国的绥靖政策的交叉,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推动了二战的爆发,故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排除B;华盛顿是美国首都,远离欧洲,与材料无关,排除C;雅尔塔会议是以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为代表的三个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排除D。9.日本关东军高级军官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B.1919年“国家法西斯党”成立C.七七事变D.《慕尼黑协定》签订【解析】选A。材料中“日本”和“满蒙”是两个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使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故选A。B“国家法西斯党”是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政党,与日本无关;C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且是对中国华北地区的侵略,不涉及满蒙地区;D是英法与德意签订的,与日本无关。10.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如下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选A。①为中途岛海战,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①正确;②为瓜岛战役,日军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故②正确;③为关岛战役,美军全歼了关岛的守备部队,标志着“奇袭行动”的完美结束,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故③错误;④为1944年菲律宾海战,战役尚未正式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A.德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企图B.英德矛盾成为国家间的主要矛盾C.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D.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选A。据材料“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故选A;材料仅是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没有涉及英国,不能说明英德矛盾问题,排除B;据所学可知,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是在一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仅涉及了德国外交政策,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不能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问题,排除D。12.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制订了“施里芬计划”,实行“速战速决”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A。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失败,意味着“施里芬计划”失败,“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故选A;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在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之后才发生的,排除B;索姆河战役发生在1916年,也是在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之后发生的,排除C;日德兰海战发生于1916年,也是在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之后进行的,排除D。13.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在一战期间强迫中国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妄图独霸中国B.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C.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后,日本放弃了独霸中国的妄想D.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解析】选B。毛泽东的言论是说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但是华盛顿会议又使中国回到被列强共同侵略的地步,而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意味着中国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与毛泽东的言论不符,故B错误,符合题意;日本在一战期间强迫中国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妄图独霸中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的相关史实,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使得日本不得不放弃了独霸中国的妄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意味着列强同意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4.《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决策时应符合如下原则:决策人(国)形式上都平等地享有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规定 ()A.削弱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掌控力B.制约了国联维护和平的效能C.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D.使国联逐渐摆脱大国的控制【解析】选B。据材料“任何一个否决行动,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故选B;国联是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工具,不可能削弱对殖民地的掌控力,排除A;这一规定是对成员国的规定,与殖民地半殖民地无关,排除C;国联自成立起就被英法控制,成为其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排除D。15.列宁强调:“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1917年4月,列宁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彼得格勒,他为解决当时俄国“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发出的倡议是 ()A.主张发动二月革命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解析】选C。由“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可知,列宁主张根据变化的形势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后,面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发出的倡议是《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C;二月革命发生在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在二月革命中实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开始于191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16.1918年10—12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以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这主要是由于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解析】选A。据材料“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可知,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通过了余粮收集制,采用强制劳动的措施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故选A;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固定粮食税,排除B;1930年,苏联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排除C;十月革命期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土地国有,排除D。17.凯恩斯1919年撰文写道:“但法、英两国人民的代言人却用《凡尔赛条约》去冒完成德国人开始的毁灭欧洲的危险。《凡尔赛条约》如果付诸实施,就定会更进一步破坏——它本来可以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那已被战争弄得脆弱复杂的经济组织……如果欧洲内战是以法、意两国滥用其暂时的胜利威势去毁灭现已屈服的德国和奥匈而告结束,那么它们就将导致它们自己的毁灭。”该文反映了作者 ()①意识到《凡尔赛条约》的潜在危险性②不满巴黎和会对欧洲经济问题提出的政策③主张战后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④强调欧洲妥善处理战后事务的重要性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C。材料中“用《凡尔赛条约》去冒完成德国人开始的毁灭欧洲的危险”表明作者认识到《凡尔赛条约》的潜在危险性,故①正确;材料中“《凡尔赛条约》如果付诸实施,就定会更进一步破坏……脆弱复杂的经济组织”表明作者对巴黎和会的经济政策不满,故②正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1919年”不符,故③错误;材料中“如果欧洲内战是以法、意两国滥用其暂时的胜利威势去毁灭现已屈服的德国和奥匈而告结束,那么它们就将导致它们自己的毁灭”说明④正确,C符合题意。18.1921年5月,苏俄动员了1100名共产党人下乡征缴粮食税,但力量仍然不够。同年7月9日,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甚至不惜为此关闭某些机关和一些人民委员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这说明当时苏俄 ()A.农业集体化遭到抵制B.新经济政策被取消C.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D.工农联盟有待巩固【解析】选D。据材料“政治局认为必须派遣尽量多的党员实施粮食运动……但农民隐瞒需征税土地情况依然严重”可知,农民对于政府推行的粮食税还是有所抵制,说明工农联盟有待巩固,故选D;据所学可知,农业集体化是1930年才开始推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是在1924年列宁逝世后,排除B;材料主旨是农民对粮食税的抵制,没有体现农民的负担问题,排除C。19.1929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他所憧憬的是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D.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完成【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929年,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对工业化建设完成的憧憬,故选D;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全面爆发,排除A;1928年苏联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不符合“憧憬”,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20.下表是沙皇时代和苏联时期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表中比例的变化 ()项目沙皇时代1937年美国38.2%41.9%德国15.3%11.6%英国12.1%9.3%法国6.6%5.7%俄国(苏联)2.6%13.7%其他国家25.2%17.8%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说明了美国未受经济危机的影响C.表明了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D.反映了西欧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解析】选A。材料可见,与沙皇时代相比,到1937年俄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增长幅度最大,故选A;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在经济危机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1937年经济指标相较此前有所增长是因为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排除B;材料当中可见,苏联虽然增幅最大,但总量暂未能与美国抗衡,世界经济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西欧经济霸主地位丧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排除D。21.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步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B.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D.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突袭波兰,故B正确。A是亚洲战争爆发,C、D与题干无关。22.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各签字国政府彼此合作,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各国政府保证以其全部资源、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轴心国三个成员及其参战的追随者。这标志着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故选C;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排除A;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B;1947年,美国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排除D。23.下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A.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B.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C.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D.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解析】选D。材料漫画中,美国、英国、苏联共同把希特勒夹走,说明其在强调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故选D;材料漫画只画出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对付希特勒,但没有体现结果,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美、英、苏的合作,而非苏联的主战场地位,排除B;据漫画标题《“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可知,材料强调合作对付法西斯,没有涉及战后问题,排除C。24.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解析】选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英、法、美根据实力建立起来的国家关系格局,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二战后美苏两国根据实力建立的国家关系新格局,故选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得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开始动摇,而雅尔塔体系则不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排除B;只有雅尔塔体系具有惩治法西斯战犯的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排除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新的世界殖民体系,但是雅尔塔体系使得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排除D。2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解析】选C。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故选C;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为总统,排除A;1941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排除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威尔逊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应是他倡导并促成建立的国际联盟。威尔逊外交的特征是利用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以集体安全为旗帜的政策,以一种貌似中间立场而实为超越欧洲列强之上的政策,来达到主宰世界的外交战略目标。虽然后来这一政策由于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美国将自己排除在国联之外而成为历史的讽刺,但是国际联盟作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影响超过了威尔逊的时代。——摘编自韩莉《新外交·旧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材料二国际公法产生以来,国际社会成员尝试建立维持和平的工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这两个组织都致力于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巩固外交。可悲的是国际联盟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轻如鸿毛。联合国作为和平工具的一种,《宪章》提供了综合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如安理会建立以“权力”为基础的,包括最严厉的军事手段在内的有广泛选择的争端解决程序,大会和秘书长运用以“利益”为合作协调机制,以及联合国国际法院建立以国际法之下的“权利”为基础的司法解决程序。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摘编自史国普《联合国框架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探源》(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会议名称及美国的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措施。(9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所发挥作用的差异。(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会议,据材料一“威尔逊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应是他倡导并促成建立的国际联盟”可知,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会议是巴黎和会。第二问目的,据材料一“以一种貌似中间立场而实为超越欧洲列强之上的政策,来达到主宰世界的外交战略目标”可知,主宰世界。第(2)题据材料二“安理会建立以‘权力’为基础的,包括最严厉的军事手段在内的有广泛选择的争端解决程序”可知,建立安理会;据材料二“大会和秘书长运用以‘利益’为合作协调机制”可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秘书长加强合作协调;据材料二“联合国国际法院建立以国际法之下的‘权利’为基础的司法解决程序”可知,建立联合国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steam教育的2024《荷塘月色》教学课件开发
- 2024关于保护环境的演讲(35篇)
-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 2024年KUKA机器人培训:打造未来智能制造人才
- 六顶思维的帽子全文
- 2024年电影《信条》公开课教案:教学方法论
- 工业机器人编程:2024年安川机器人培训手册
-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2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含解析
-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细胞中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含解析新人教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届上海市风华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OBE理念下的课程目标设计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课堂实录
- 计量箱使用说明书
- 人教版一年级起点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套教案
-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简谱)火车开啦-教学课件
-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培训教材-2
- 五年级主题班会 家长会 课件(共28张PPT)
- 课件4.2 氯化工艺安全
- 企业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 《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报告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