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8《匆匆》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大单元】8《匆匆》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大单元】8《匆匆》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大单元】8《匆匆》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大单元】8《匆匆》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8《匆匆》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评助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六主备人__审核人备课时间

课题8《匆匆》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序号2

学习内容分析一、内容建构1.文本位置:《匆匆》是小学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二、内容梳理1.识字与写字:会写“挪、藏、徘、徊、蒸”5个生字,正确读写“涔涔潸潸赤裸裸徘徊蒸融伶伶俐俐挪移"词语。易错字:注意挪读nuó不读nà,蒸读zhēng不读zēng。写字:“蒸”的第四笔是横钩,不要与第五笔写成一笔,也不要丢了“了"下面的横。多音字:藏,尽。2.阅读:(1)篇章教学: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前可以布置学生结合“学习提示”的要求自助搜集、整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把司空见惯的现场写得如此感人的"这一核心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本文结构比较明晰。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然后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拭去,最后照应开头再次发出慨叹。体裁是散文,教学时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将朗读和学生的自主感悟有机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2)句段精读: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写作手法:运用设问、拟人手法告诉我们时间是怎样偷偷溜走的,把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第一段排比的手法说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写出来表达情感;(4)情感价值: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呼吁年轻人珍惜时间。3.习作训练: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把你的感触写出来。4.口语交际: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5.综合性学习:阅读《主题丛书》系列文章;阅读朱自清散文作品。三、关系建构:(一)单元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二)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本组课文,要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三)单元内容关系建构:本组教材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专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课文,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单元习作的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本单元需要训练的语文问题是如何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呢?那么需要我们利用《匆匆》学习作者借助于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表达情感;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同时关注《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选择典型的事例,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并写出情感的变化;“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方法;“初试身手”范例部分,尝试运用,强化练习。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继续体会写法:选择典型事例,写出情感变化;通过内心独白,表达心情;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继续体会写法:老阳儿为线索,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具体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本单元选用的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四、资源拓展:本文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作。他抓住了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时间的飞逝,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因此这个情感是比较深刻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拓展以下资料。1.补充本文《匆匆》的写作背景。散文写于1922年3月28日。2.作家朱自清的生平简介。3.朱自清的作品及写作特色简介。朱自清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4.课上链接《》语文主题丛书三》精选的群文阅读篇目《时间怎样的行走》。5.课下推荐阅读主题丛书第三本。

课标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习作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2.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学情分析已知经验:已有知识经验:本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本册课文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学过一首《长歌行》,里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能够有助于学生体会本篇文章的情感。以前学习过不少散文作品能够有助于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已有策略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和阅读形式,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能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已有生活经验:本文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写到了许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这些现象学生都有亲身体验,也很容易由作者写到的再联想到其他方面,引起共鸣。未知经验:未有知识经验:识字与写字:生字词的准确认读和识记,需要教师点拨;对朱自清的散文了解甚少。未有策略经验:分析文章的表达层次,如何把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物写的感人。未有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的他们,人生才过去十分之一,正如出生的太阳,对时光的流逝缺乏体验,也没有很深的焦虑感。3.存在的障碍: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再梳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的情感缺乏体验;虽然所有的写作手法都学过,却不能灵活运用,把文章写得真实感人。4.学生个性差异:70%的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迅速掌握本课字词,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0%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基础薄弱等原因,所以对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不能熟练运用,识字效率不高,课文朗读也很难做到流利。70%的学生书写方法掌握较好,书写端正美观,有3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书写不够美观,个别容易写错别字。5.具体突破措施:1.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2.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与生活的联想,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总结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仿写,学者抓住生活中的平常事物表情达意,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赏析关键语句,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2.通过赏析关键词句,学习作者描写时间流逝运用的多种方法,85%的同学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15%通过补救措施能够达成目标。3.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方式,85%的同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15%通过补救措施能够达成目标。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段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读熟课文,标出段号、生字词,自主理解词语意思。搜集有关朱自清和课文的资料,提前了解课文。

学习过程

环节目标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评价活动问题预设与补救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学生活动一:背诵第一段。背诵准确、流利。学生评价。问题:背诵有出错的地方;补救:及时评价,及时改正。

合作学习,精读赏析(目标1,2)自主、合作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2.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批注自己的体会。3.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学生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自己学习的结果,并派代表分享小组合作交流后的成果。巡视自主学习方法:边读边画边批注;教师参与聆听小组讨论:有序发言;讨论积极;讨论有结果。问题:回答不准确。补救: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同组同学补充或反驳观点;达成较为统一的意见。

集体分享,突破难点(目标1,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分享小组合作交流后的成果。集体分享汇报: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时间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预设:(1)第二段:“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学生活动一:①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②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https://www./swd=%E3%80%8A%E5%8C%86%E5%8C%86%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t"_blank)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③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第三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学生活动二:①品读句子;②赏析: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③积累背诵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板书:跨过飞去溜去闪过)过渡语: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④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⑤当堂练习;仿写句子。自由练写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第四段句子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学生活动三:1派小组品读句子。2.赏析这个句子,说说自己读出了什么。句子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引导学生概括: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对没有作为的自责;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句子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学生活动四:1.带着感情读这个句子。2.品读几个问句;理清内在的逻辑层次:对没有作为的自责--对要有作为的渴求。3.赏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评价活动:1.选取一个小组汇报。2指生赏析自己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3.请两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评价活动:1.选取一个小组汇报。2指生赏析自己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3.请两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评价活动:1.指生有感情朗读2.指名学生说自己对本段的理解。3.指生读;齐背,点评是否读、背出感情。4.请三名同学读自己仿写的句子,给以鼓励性评价。评价活动:1.指生有感情朗读2.指名学生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指名学生说对一连串问句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观点。问题:回答不准确。补救: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梳理课文内容。教师在学生说的不到位的地方甲乙点拨,通过提示循循善诱,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预设第二段:学生能够说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简单的理解说出作者在这个句子当中表现的是一种惋惜、留恋的情感。预设第三段:学生能够找到这个句子并品读。在赏析时能够简单的概括作者认为时间在哪些地方流逝?但是在仿写作者写法的过程当中,有的同学可能平时缺少观察,无法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写,或者在写的过程中语句用词缺少变化。补救:1.引导学生联想,回忆生活实际。对于实在有困难同学可以直接举例指点。2.在写作方面要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预设第四段:整个第四段的问句一共有三个层次。学生对于理清这三个层次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补救:通过精读、对比读,理解每一个句子隐含的含义。第一层是对时光飞逝的感叹;第二层是对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而焦急的心情;第三层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体会情感,总结写法(目标2,3)感悟时间,体会感情朗读第5段并思考;(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学生活动一:朗读并思考;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写法,学以致用同学们,这篇散文感人至深,引发我们的思考,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呢?①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显得亲切、自然、真实,便于直接抒发感情。②设问句,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③巧用修辞:排比、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