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丰富想象

触摸自然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描写自然景色的四篇课文,《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花的美丽及由此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及上饶乡村夏夜的景色;《花之歌》以花的视角,写出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由课文展开联想,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想象,联系生活想开去,从而感悟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围绕这点,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早已作出循序渐进的安排:

册别单元阅读要素

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下第四单元根据课文有关的情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二下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三上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三下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六上第一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会“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高年级学生应该做到:根据课文内容,自动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思或哲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使用一些方法,形成自动化的联想和想象。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本单元阅读的关注点,就是表达的训练点。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

()

()

()

语文六年级(上)

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重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这样读写结合的单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读写联动,单元学习目标十分聚焦。这是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看世界、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任务群定位

本单元围绕着“触摸自然"的人文主题,选编描绘景色的体裁多样的课文,作者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文中的想象丰富、大胆而又合乎情理,意在给学生语文学习营造美妙的想象空间。这正好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的要求相符合。

读的角度,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赏读性,给学生以美的体验;而且在具体的写景语句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学生的体验感悟直指想象,为学生借助想象来理解感悟课文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写的角度,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变形记”,与学生变形后的想象、联想有关。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掌握表达策略,丰富表达内容和角度,突出表达意图。习作时进行实践运用,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转换视角,打开思路,展开想象。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更倾向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以及学习内容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学习主题

本单元围绕“触摸自然"编排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联想和想象,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想象、联想,赏读作者笔下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思。基于以上的单元解析,设计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创设的情境任务是与小伙伴们一起举办自然之美推荐会,分享通过想象、联想领略的自然美景。这样的主题是将教材中描写自然的内容主题与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阅读和表达的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这样的核心任务更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举办自然之美推荐会的真实情境中拓宽想象,触摸自然。

学习目标

1.能用楷体正确书写26个生字以及38个词语。

2.阅读时,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能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思考。

4.能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有条理地记述“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第一单元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1.能自主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能用楷体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做到正确美观,熟练运用。2.能积累关于表达自然美景的诗句、美文等。☆☆☆

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想象。☆☆☆

阅读时,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课文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

能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思考。☆☆☆

表达与交流能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领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

能有条理地记述“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梳理与探究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的想象、联想的方法,全面、深刻地理解文中作者内化于景色中的情感。☆☆☆

能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自身的见闻和经历,举办自然之美推荐会,争做推荐官,介绍自己发现的美景。☆☆☆

语文六年级(上)

(一)创设情境。

引出丰富想象触摸自然,开启任务: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啦,让我们开启六年级的学习之旅,背上行囊出发,学习本册第一单元吧!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将一起插上想象之翼,从书中所读内容想开去,发挥想象、联想,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发现自然中的美景。学习本单元,我们来举行一次以“丰富想象,触摸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的任务群学习活动。我们将举办自然之美推荐会,让我们放飞想象的千思万绪,分享自己领略到的美景。

(二)字词学习,归类指导。

1.初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几篇课文体裁不同,描写了不同的景色,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2.课件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小组内互相交流易错笔画。

3.全班交流容易写错的字,教师点评总结。

4.归类进行书写指导:毯、腐、缀、糊、案、德、蝉、鹊等。重点强调:“缀”右半部分的前三个“又"注意变捺为点;“德”右半部分容易漏掉“心"上的一横。

5.学生自主练习写字,教师随机指导。

任务一:品读诗词中的自然美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词,多层次朗读,读出韵味和情感。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想象画面,赏读诗词句的画面美。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诗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搜集课外写景的诗词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品味诗词寓情于景—《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大意。

1.自读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见”,同“现",读xiàn。

2.读通诗词句,扫清字词障碍。

3.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句意思,疏通古诗词大意。

第一单元

(二)多层次朗读,读出韵味和情感。

1.把握停顿节奏,读好诗词。教师范读指导。

2.聚焦诗词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把握诗词感情基调。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师适时点拨并进一步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宿建德江》紧扣“愁”字,朗读时可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朗读时节奏随骤雨前后的天气变化而变。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情基调是“喜"。

3.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运用形象记忆法、边想象画面边背诵等方法,进行背诵积累。

(三)运用多种方法,体会作者感情。

1.学习《宿建德江》。

(1)揭示课题,简介诗人及创作背景。出示课件:孟浩然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

(2)想象诗境,悟其情感。

①学生自由交流:抓住主要景物,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②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孤独、沧桑、凄凉)

③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

④为什么“日暮”会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想象画面,领略奇景。

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②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写出了西湖从阴到雨再到晴的变化过程,从中你感受到西湖夏季暴雨的什么特点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①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②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

3.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发挥想象,品读上阕:

①自读自悟。发挥想象,做词人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官,去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②结合词的意思,分析、交流词人此时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蛙声、人们谈论丰年的声音。感受到的:清风。

③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④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2)发挥想象,品读下阕:

①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②词人明明对茅店的位置非常熟悉,为什么茅店出现时却用了“忽"来形容呢

语文六年级(上)

③从“路转溪桥忽见”可以体会到词人什么样的心情(找到避雨处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④想象词人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四)对比阅读,深入探究。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词句说一说。

1.聚焦《宿建德江》,体会诗人情感。

《宿建德江》中表达诗人情感的信息有:“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中的“月近人”。

结合资料,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2.聚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词人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表达词人情感的信息有:“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

(五)题诗作画,加深理解。

1.结合对诗词的理解,发挥想象与联想,尝试画出想象的诗词的画面。

2.展示分享,评选最美诗(词)中画。

活动二:品读促悟合作闯关—诗词拓展交流会

(一)缤纷古诗词,触摸大自然。

1.组建参赛团队,进行分工合作,按要求作好参赛准备。

2.本次诗词大会共有三个环节:

第一关为必答题,内容涵盖了写景古诗词的背诵、书写、理解、历史背景、作者介绍,属于基础部分。

第二关为抢答题,不仅内容全面,还能深入地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第三关为“飞花令”,鼓励学生现场创作写景的诗词。

(二)诗词拓展交流。

组建班级诗社,鼓励成员发挥想象、联想进行诗词创作,体裁不限。让成员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身边的美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心中的最美画卷。

任务二: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够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理解。

4.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第一单元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热情的草原—《草原》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4.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画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

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三)品读课文,欣赏草原美。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欣赏草原美景。

语文六年级(上)

品读句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好,体会作者置身于草原的感受。

品读句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体会其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草原风光的情趣十足。

小结:从上面的句子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写景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从天到地,从小丘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真是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四)悟读课文,感受草原情。

1.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2.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3)请同学们试试看,在下面这些词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板书:人情美

迎接___相见___款待___联欢___话别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4)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民的深情。

①热情迎接:

a.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b.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激情相见:

a.你能想象当时相见的情形吗—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能猜出他们在说什么吗

b.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③盛情款待:

a.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第一单元

b.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c.有感情地朗读。

④尽情联欢:

a.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b.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⑤深情话别:

a.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音乐表现难舍难分的离别。用蒙古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b.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活动二:体悟丁香结的情思—《丁香结》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的寓意是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一起来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

2.介绍作者宗璞。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大致按照“赏花—悟花”的思路进行分析。

2.概括描写丁香的几幅画面,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小组交流,展示交流结果。画面:城里丁香图、城外校园里的丁香图、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雨中丁香图。

(三)聚焦“丁香花",想象画面。

师生共同欣赏这四幅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体悟作者赋予丁香的品格。

画面一:(城里的丁香)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出示丁香花开满枝头的图片,学生对比自己想象的画面来感受丁香花缀满枝头的姿态。

画面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这两句话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突出表现了丁香花的什么特点自读句子,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感受月光下丁香花的美好姿态,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画面三:(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这两句话中的“积雪”和“莹白"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画面四:(雨中丁香)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语文六年级(上)

1.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重点分析“格外妩媚"一词,这个词概括了雨中丁香的特点;“如同”一词表明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出示一幅“印象派"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画作,感受画面风格;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出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

(四)解读“丁香结”,感悟情感。

研读课文第4~6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从课文引用的两句古诗中,你体会到古人在丁香结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丁香结为什么称它为丁香结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出示丁香花蕾的图片和中式衣襟上的盘花扣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确丁香结的本义和象征意义。

3.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的

引发感悟的句子: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自主发言。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升华主题。

(五)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小练笔:作者通过“丁香结"这一事物引发了自己的联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物引发你的联想。想一想,快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吧!要充分发挥想象,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活动三:品读花的奇特想象—《花之歌》

(一)读懂文意,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

2.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的批注。

3.初步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炼出作者描绘的各种花的形象。

4.读完后,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让学生交流。

5.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了“我”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了“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二)由花的形象想开去,感受奇特的想象。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或阅读经验想象。(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或者,“我"还会做什么)

2.将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进行对比,找出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

第一单元

3.与同学交流作者的想象奇特在哪里。

4.学生反复朗读这些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感受结构整齐的句式营造出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5.引导学生思考:将文中的“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哪一个花的形象最能打动你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延伸阅读,交流“阅读链接”。

1.默读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与同学交流。

2.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发现: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任务三:融入自然,展现自然魅力

学习目标

1.结合园地内容,梳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回顾单元知识。

2.交流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园地悟技巧—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阅读提示的方法以及例子。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怎样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提示:可以联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也可以由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事物或道理等。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有过在阅读时想开去的经历。(对课内的知识及课外阅读的文章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阅读时善于想开去的好处,体会这一方法对于阅读乃至学习有什么好处。

(二)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学生充分体会排比句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1.读三个排比句,找出句子的特点。

2.分别说一说几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体会排比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即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第二部分:

整体读两段话,画出分号,再逐句体会分号的用法。

语文六年级(上)

1.第一段话,读前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分号前后分别写了花的摇曳和花的呼吸,前后的表达顺序都是先写“我"做什么,再写产生的效果,这种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应使用分号。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后一部分。

2.第二段话,将分号换成句号或逗号,看对段落要表达的意思有无影响,体会分号的用法。

3.回看第一题的第二句话,去掉原句的标点符号,学生尝试加标点符号与原文对照,观察对段落要表达的意思有无影响,体会分号的用法。

第三部分:

1.观察两种不同的路牌,了解蓝色是普通道路,绿色是高速公路。

2.学生小组内自由拼读,交流并明确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是:都是大写字母;有的拼音中间分开,有的连在一起。

(1)在此基础上,出示生活中的各种路牌,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归纳: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如“顾榭”“北凫",要作为词语连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山”“河"湖”“路",要单独写。

3.利用第二个泡泡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

(1)教师总结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字名,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

(2)引导学生练习用拼音拼写自己及同桌的名字。(三)日积月累。

1.初读古诗,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品读停顿,引导学生反复读古诗,读准字音和停顿。

3.细读诗意,学生自由读诗,了解大体意思。教师集中解释,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4.悟读画面,学生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5.熟读成诵,学生带着理解,想象着画面,背诵古诗。

活动二:变形巧表达—习作:变形记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名著《变形记》导入,引出话题。

请同学们观察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封面和插图,结合书名,大胆猜测这本书的故事内容。

2.解题“变形”,引导学生感受变化的快乐。小组交流,思考自己想变成什么。

教师引导:如果你有一个神奇的机会,能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同伴一起交流。

3.拟题指导: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关注感受、地点、时间等关键词,发现其中的有趣。

第一单元

(二)拓宽思路,明确变化。

1.学生阅读材料,发现变形后吸引你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2.对材料中的省略号进行想象补白,交流自己变形后的经历设想,梳理写作思路。

(三)构思全文,重点内容写详细。1.根据提示,梳理构思全文。【起因】你是怎么变形的

【经过】写你经历的一件事或几件事。【经过】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

【结果】这场变形以什么方式结尾

2.梳理绘制思维导图,确定好行文思路。

3.自主实践体验,重点内容写详细。和卡夫卡学写作:

阅读卡夫卡《变形记》片段,思考: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