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1页
2023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2页
2023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3页
2023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4页
2023届安徽省部分地区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桂花细细碎碎地开,最日常,最平静,最民间,像日子,①的日子,一年一见。见时花开纷纷,小朵小朵,絮絮叨叨的样子。挤着,花梗处,叶子荫下,一点儿也不张扬,是②过日子的姿态。《诗经》里有男女互赠香草,赠芍药,赠白茅,赠红管草,但没见人家赠桂花。我觉得桂花真值得一赠啊,在那样的草木年代,赠一枝,一个村子都沉浸在袅绕的香气中了。现在的人在那些送花时节,送玫瑰,送百合,却不送桂花。诸花之中,大约只有桂花,和吃贴得这样近,和烟火气贴得这样近。除了桂花糖,还有桂花糕、桂花饼。中秋吃月饼,最喜那饼馅里一粒一粒的桂花,尘芥一般,星子一般。还有桂花茶,沸水冲泡,一粒一粒的小花在水里乱纷纷地逃逸,然后浮上来,在水面上铺成一片,眉头紧锁似的不情不愿。可是,半个时辰后,揭杯盖窥一眼,它们一粒一粒,缓缓沉下去,禅坐在杯底。好像一群怀抱理想的女子,在茫然与不甘之后,在对抗与疼痛之后,最后与生活和解,变得③,化作一抹袅袅的茶香,各自咀嚼,各自回味。可是,桂花骨子里到底是有远意的。山中桂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僻静清幽处,兀自落下。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泡桂花茶使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好妹妹,原是我们的不是。(《红楼梦》)B.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乡土中国》)C.现在我们都是上年纪的人了,这些话请你不必说了。(《雷雨》)D.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比对画线句子,分析句子结构,结合上下文文意综合分析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解答】(1)第①处,结合前文“最日常,最平静,最民间”和后文“一年一见”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桂花细细碎碎一年一见地开得很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故此处可填“波澜不惊”。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第②处,结合前文“不张扬”可知,此处可填“老老实实”。老老实实:指为人诚实,本分。

第③处,结合前文“与生活和解”和后文“化作一抹袅袅的茶香,各自咱嚼,各自回味”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此时桂花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故此处可填“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

(2)运用拟人手法,用“逃逸”“不情不愿”“禅坐”等词语将桂花人格化,赋予桂花以生命,生动活泼,饱含情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桂花茶冲泡中形态变化的全过程。

运用对比手法,桂花茶由冲泡初的“眉头紧锁似的不情不愿”的形态与半小时后“禅坐在杯底”形态上形成了对比,形象鲜明地突出了桂花前后形态的变化,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文中画横线句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僻静清幽处”的“我们”是作者指称自己和读者。

A.在对话语境中,向对话人指称自己和第三方。

B.作者指称自己和读者。

C.指称对话双方。

D.作者向读者指作者一行。

故选:B。

答案:

(1)①波澜不惊②老老实实③心平气和

(2)①用“逃逸”“不情不愿”“禅坐”等词语赋予桂花以生命,饱含情感,使语言形象,生

动活泼。②冲泡初与半小时后形态上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桂花前后形态的变化,使

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B【点评】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成语意义的困难。考生如果对成语意义辨析不仔细,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安徽省宿州市2023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农耕社会最基础的居住单元是由茅屋和篱笆共同构成的。茅屋的封闭性让主人活得踏实,①,可是承担着大使命,它守护的是私有财产、私有意识和自尊。住在这种单元里的有陶渊明。他家的篱笆在中国名气最响。先生站在篱边,看几眼南山,就开始采菊。一朵,一朵,又一朵,放在瓦盆中,泼些泠冷的山泉,端正地捧着,走回屋中,供在书案上,又掸掸衣襟,坐下,往石砚里注上水,开始研墨。墨色不浓也不淡了,就开始书写,写“采”,写“东篱”,写“悠然见”。这是先生那一天的私人日记。他的日常,却成了后辈永远追慕的清雅人生。诗人杜甫也不例外,他家也有茅屋,也有篱笆。篱笆没什么名气,②。它毁于“八月秋高风怒号”。对这场风灾,杜甫的叙事是“③”。在歌中,杜甫梦到了广厦千万间,还梦到寒士俱欢颜。杜甫说,只要梦境能成真,那我家的茅屋,破就破掉吧。这间茅屋,成为难以逾越的道德高标。21.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写成“就开始书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觉得哪种写法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3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21.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原文都是短句,和上文协调一致,节奏鲜明,音节和谐。②排比,强化文势,凸显了陶渊明悠闲淡然的心境。③反复强调“写”的动作,富于形象性和画面感。(观点1分。分析1点1分,答出2点即可)22.示例:①篱笆虽然低矮②名满天下的是茅屋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每句2分)安徽省淮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奋进的青春拒绝“躺平”与“内卷”。奋进比放弃更勇敢。面对困难,躺平的态度会将人困于其间,而奋进则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克服每一个困难,清除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奋进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勇气,让我们能够蓄势而发、一往无前,它彰显着真正的勇敢。①_。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地不断前进是最好的方式。然而,当这份拼搏的激情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造成努力的“通货膨胀”,那么带来的只会是精神的焦虑和持续的内耗。_②_,没有人拥有无限的劲头能够在无止尽的内卷中获得胜利。因此,只有合理地分配精力,以持续的奋进替代无谓的激进,才能带来持续长久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说,若“躺平”,只能是一时短暂的休憩,应借机调整心力、整装待发,迎来更好的自己;若“卷起”,就当是攻坚克难的冲锋,要趁势一鼓作气、全力以赴,挑战无尽的可能。而若想持续长久地进步,就需要严格自律、合理规划,于点滴中积累,于日常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在遇到挑战时不疲惫,③,成青春昂扬之业。21.下列选项中的语句和文中画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A【解析】ABCD6)③(以)拼搏奋进(之功)安徽等四省2023年高三适应性能力测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①,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不过②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常是喝常温蒸馅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③,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20.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4分)20.(6分)示例: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②不管喝多少热水③而喝了3℃的冰水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3分)示例:A:微乎其微B:出人意料C:无济于事评分参考: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4分)示例:①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②但是提高的幅度很小,③对减肥基本没有帮助。评分参考:写出两点给1分,写出三点给2分;写出正确的转折关系的句子给1分,句子简洁流畅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安徽省A10联盟2023届高三开年考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一般而言,失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入睡困难,即从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时间过长;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青年群体的失眠症状大多是入睡困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不断退化,①,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很多人常常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理症状和不良情绪时才予以重视。并且还有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每天晚上11点之前能入睡、睡足6到8个小时才算是拥有好的睡眠。事实并非如此,良好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基础情况有所不同。那在日常生活中,②?有专家提醒,入睡之前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很重要,安神定志是基本的治法。学会向外倾诉和释放坏情绪,培养“钝感力”来对抗压力,睡觉之前放空自己,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稍微设低房间温度也有利于良好睡眠。夜晚身体新陈代谢减缓,产生的热量减少,③,凌晨左右会达到最低点,而这时往往是深度睡眠的时间。通过帮助身体降温来帮助减缓新陈代谢速度,使人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拥有良好睡眠。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钝感力”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收集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20.(6分)示例:①睡眠维持障碍逐渐变多②我们如何来改善睡眠呢③人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1.(4分)示例:很多人常常不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情绪和病理症状时才予以重视。(第一处错误成分残缺,在“常常”后加卜‘否定副词“不”;第二处错误语序不当,将“不良情绪”调到“病理症状”前面。修改一处得2分,修改两处得满分,改变原意或语句不通酌情扣分。)22.(3分)D(“钝感力”的引号用法为特定称谓。A直接引用,B特殊含义,C反语讽刺,D特定称谓。故选D。)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年高三年级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死亡,是所有人类必须经历的,是人生的终场。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人类寿命延长,甚至想找到永生奥秘,但eq\o\ac(○,1)。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了,有机会达到永生吧。死亡与衰老相伴,不过科学家发现,人类衰老过程并不匀速进行,eq\o\ac(○,2),其中衰老速度最快的是34岁、60岁和78岁三个节点。人在34岁时,最容易感应到生活、工作、婚姻等压力,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不论男女,在这阶段也很容易衰老。60岁是死亡高发的一个年龄阶段,60岁刚刚结束工作,原本应该享受退休生活,但刚刚退休的人反而不适应,闲的时间太多就总是瞎想,不够豁达就容易加速衰老。78岁身体机能已经处于“晚期”,越是生性豁达的人,晚年生活就越是幸福快乐。反而经常焦虑自己、焦虑子孙后代的老人家,因为心态的变化,会加速身体衰老的过程。总之,eq\o\ac(○,3)。心态摆好来,活得更久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21.①短时间内永生是不可能了(或“短时间内永生难以实现”)②而是忽快忽慢(或“而是时快时慢”)③不良心态会造成人身体衰老22.改成:人在34岁时,最容易感受到生活、工作、婚姻等压力,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不论男女,在这阶段都很容易衰老。(一处2分)【解析】两处语病,一处是“感应……压力”动宾不搭配。一处是“不论……也……”关联词语不搭配。安徽省皖南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铀分三种:即铀-238、铀-235和铀-234。只有铀-235的原子核会发生裂变,同时释放出超过200左右兆电子伏特能量。在1克轴-235中所有原子核裂变时,释放能量可达820亿焦耳。铀-235受到某种外力轰击,会发生裂变。这种外力就是中子。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的原子核时,原子核会破碎,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这个过程称为铀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被称为原子能或核裂变能。如果新产生的中子,恰好又轰击到另一个铀-235原子核,①;以此类推,如果裂变反应不断地持续下去,核能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