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宫斗剧"的文化本质

顾名思义,“宫斗剧”,比如《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其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明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1)下列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斗剧”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斗"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宫斗剧”是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宫斗剧"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D.“宫斗剧”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斗剧"属于“戏说历史”,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宫斗剧"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帝王系列”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分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宫斗剧”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与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

材料一:

自西周建立以来,王室垄断着所有图书典籍,掌管典籍的官吏依据周礼的世袭制,父子世代传承,把持文化要职,文化礼仪和典籍仅在贵族内部传承,以备祭祀、兵伐及其他仪式之用。民间无学术,也无学校教育。清人章学诚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到了西周末,出现王官失守、学术下移现象,三代以来所形成的教育制度走向崩溃的边缘。但是,官学废并非等于教育废。孔子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旧教育制度的崩溃,对私学的兴起产生了先导性影响。

夏商周之时,文化和礼乐知识一般由史官和乐师掌管。此时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国人暴动"发生后,第一批文化精英从周室的职官系统和政务系统中分离出来,王官开始失守本职,流落四方,这批当时的文化精英散落在民间,以教习礼乐文化为生,标志着教师开始从官吏中渐渐独立出来。他们“成为历史上第一批靠出卖知识维持生计的士”。商代以来官师一体的格局被打破,私学和私学教师开始从政权机构中分离独立出来。

春秋以前,图书典籍均为王官所掌控。经过几次文化下移后,典籍散落各地,这为私学提供了教材。孔子以先秦典籍为教学材料,这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中有明确的记载。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子携周守藏室典籍出走楚国,后来糅合自己的思想著述而成《道德经》,成为了道家学派必读的圣经。与孔门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也是以散落于民间的记载有关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的典籍为基础,向门徒传授实用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技巧。

文化精英和典籍的散落,既冲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樊篱,也向下层民众揭开了曾经笼罩在文化礼乐知识之上的神秘面纱,打破了学术官吏的权威地位,为私学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基础。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官学失守、礼崩乐坏,笼罩在人们心里的森严的尊卑观念也随之瓦解。私学里的新型师生关系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部分老师和学生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关系。这点在孔子和子路的师生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论语·子路》记载:卫出公请孔子主持政事,子路问孔子打算从什么开始做起,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当即嘲笑孔子迂腐,说“有是哉,子之迁也!奚其正?”反之,孔子对子路也是像朋友一样,如《论语·先进》记载了一次孔门师徒学术研讨会,会上子路讲大话,孔子直接当面“哂之"。孔门师生强调相互切磋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如原本学儒的楚国之士陈相,听闻许行在滕国讲学,便弃儒从农,背起农具直奔滕国拜许行为师。在私学中能够出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不说与王官失守、礼崩乐坏而导致的思想解放有关。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私学。

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旧教育制度的崩溃,成了先秦私学兴起的前提。

(摘编白金忠明、林炊利《先秦私学兴起的要素及影响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学校究竟出现于何时?历来的看法并不一致。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孟子·膝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里,“校"序”“庠"学”都是那时学校的名称。但是,迄今所知有文物佐证的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辖宗”等。

到了西周,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许宫”。教育的具体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培养道德高尚、热爱人民、对人民有益的人。

商和西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即古书中所说的“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而改变,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于是私学产生了。私学创立者孔子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与儒家并行的还有墨学。墨学重视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后来,墨学衰微,儒学大行天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末,部分文化精英失守本职,散落民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业。

B.没有周室的典籍就没有后来的《道德经》,老子成为道家开山鼻祖的原因在于他携带周守藏室的典籍出走。

C.孔子及其弟子摒弃了西周时区分长幼尊卑的礼仪行为规定,建立了类似于朋友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D.材料二中“六艺”的含义与《诗经》“六义"不同,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成为了创办私学、传播学术的先驱。

B.官学失守、礼崩乐坏是周室衰微的部分表现,是周王室的不幸,却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幸事。

C.《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证实了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

D.先秦时期能够出现《论语》《孟子》等记载了有关教育思想的典籍,是与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不开的。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三、阅读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庄周买水

刘征

潮流不可阻挡。连梦想化为蝴蝶的庄周也变了;他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来。他一气之下弃文从商,在他小伫濠梁之上领悟了鱼的乐趣之后,居然想养鱼致富,挖起鱼塘来了。

养鱼得有水,天大旱,水十分紧俏,到哪儿去买水呢?庄周首先想到的是东海的尊神若大人,这位大人是专管水的。他走了十天十夜,来到若大人的办事处。办事处的门上吊着一把大锁,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水每吨一元无货”,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

庄周挨了“苍颉体"当头一棒,几乎哭出来,看那边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连忙迎上去苦苦哀求。那人说:“没货,一滴也没有。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河伯的办事处。一位长发披肩的女秘书挺和气地对他说:“咱这河里的水,是从东海议价买来的。您是明白人:每吨当然不止一元。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赢利不多呢!有没有货,我给您问问。"她挂了个电话,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但,我可以帮忙弄到一百吨,好处费每吨只要两块钱。拿着我的信去找濠梁管理处的吴主任,他有办法。"庄周接过信往外走,听得背后一声“拜拜”,吓了一跳。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濠梁。这里他虽然曾来旅游,可是这一回心情不同,鱼的乐趣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有女秘书的信,庄周受到热情款待。把他让到外宾接待室里,还递过易拉罐可乐。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嘿嘿,庄老,您要养鱼?您这么大学问,准能发财!有河伯那边的信,您要的货,再困难我们也得帮忙。一百吨就一百吨!我们的水,是从河伯那里议价买来的。我们的出售价是每吨50元。您是高级知识分子,九折优惠。您办起渔场来,往后吃鱼什么的,还要您多关照啊。"

庄周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足了4700元钱。这一天他来取水。可是,吴主任收了款,却只给了他一张提货单,要他到东海去取水。

“这是怎么回事?”庄周疑惑地问。

“哈哈,庄老!别看您学问大,可对这水的买卖您不大在行哩!河伯从东海买到水。买是为了卖,为了赚钱。卖水多麻烦,不如卖提货单,一转手把提货单卖给我们了。我们也是一样,再转手卖给了您。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水还躺在东海里,纹丝儿没动。您是用水户,不到东海取水,哪里有水呢?"

“可是,原来的价钱每吨才一元。”

“不错,这么一转悠,涨了几十倍。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儿吃点亏。可是买主儿有的是钱,这么贵还是抢着买哩。您老早就万元户了吧?光稿费就够肥的,现今又是养鱼。哈哈!"

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车上载着空水桶,急急忙忙向东海进发。又饥又渴又热又气恼,半路上实在挪不动了,坐在路边休息。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只要有一勺水我就活命了,救救我吧!”庄周顺着声音看去,原来呼救的是躺在车辙里的一条小鱼,拍着尾巴,两鳃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

庄周睁大了眼睛,不说也不动,好像一段干木头,只有棘刺般的花白胡子在微微颤抖。

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说“潮流不可阻挡”,这个潮流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政治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

B.庄周无法直接从东海的尊神若大人那里提水。这样写是为了揭示社会转型初期在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之下,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

C.作者讲故事时没有忽略细节的刻画。如东海办事处通告牌上的苍颉体,西装笔挺的办事员,河伯办事处披肩发的女秘书的洋腔调等,均通过浓墨重彩,使人物性格迥异,各具特征。

D.作者活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从“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里生发新意,熔荒诞、正经于一炉,化历史、现实为一体,讽刺了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

6.文章结尾一段,写到了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这样写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7.将小鱼呼救的情节删去,改为庄周到东海提水继续遭遇盘剥,这样修改,你认为如何?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及即位,拜炎门下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租赋进大盈内库。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

及炎为相,言于帝曰:“财赋者,邦国大本。五尺宦竖,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帝从之。

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抏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

时卢杞与炎同秉政。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飞语云:“地有王气,故炎取之。"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久之,诏复其官,谥平厉。

(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B.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C.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D.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外大门的一种形式,按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

B.度支,官名,“度支”原为度入为出之意,唐代为户部属官,掌管财赋统计与支调。

C.版籍,一指版图,可引申为疆域;二指户籍册。文中“版籍"的意思应当属于前者。

D.私庙,犹家庙,为祖先立的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一般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炎注重孝道,传承优良家风。他家三代注重孝行,父亲去世后,他筑庐墓旁,思念哀嚎,得到朝廷褒奖。

B.杨炎忠于职责,直言规劝皇帝。他当宰相之后,规劝皇帝将租赋的管理权从宫廷之内重新归还给有关部门。

C.杨炎锐意改革,建议税法改革。面对租庸调税法的诸多弊端,他主张实行“两税法”并得到皇帝的坚决支持。

D.杨炎得罪权臣,招致杀身之祸。他得罪卢杞,引来卢杞怀恨,后来卢杞向皇帝进言,致使他被流放、赐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

②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圆。③列宿:众星。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寥,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B.颔联诗人从江上仰视江楼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C.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D.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

13.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与其诗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有何异同之处?

四、情景默写

14.(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极写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锦瑟》一诗通过反问表达事与愿违,美好不再,惆怅苦痛,让人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

(4)杜甫《登高》中“___,___"抒发了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之情。

(5)《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

(6)《马嵬》一诗中用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含蓄表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

五、选择题组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得到广大网友的偏爱,一诞生就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中国梦、光盘、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十条网友们___的流行语入围“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___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___的表达方式。(),能得以迅速蹿红,其原因无非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缓解人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___的作用。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作为一种广泛流行在虚拟社会中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

B.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

C.它作为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一种语言形式

D.它作为一种影响到现实生活并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望文生义相沿成俗独一无二

B.口授心传望文生义习以为常不可替代

C.耳熟能详顾名思义约定俗成不可或缺

D.通俗易懂顾名思义司空见惯不可或缺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B.它以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简洁生动的形式,发展神速

C.它一诞生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D.它发展神速,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

六、语言表达

18.(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请为下面的新闻事件写一段新闻简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不超过60字。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看似冷门、小众的技能不仅走进人们的视线,而且成为“香饽饽"职业。譬如,曾经受到热议的“小龙虾学院”,应届毕业生100%就业,平均月薪过万元。从被质疑,到“真香"。

而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快递学院”的揭牌仪式,全国首座培养“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据悉,快递学院由物流企业与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共同成立,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快递学院”。此“快递学院"并不提供大学生课程,主要是针对快递员群体及快递从业者的技能教育,其中涉及技能培训、行业通识、心理学等。

七、名著阅读

19.(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改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高老头》更是其中的著名作品。高二年级“诵读经典"活动中,要求学生讲述《高老头》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请你在以下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用80-100字,通过具体情节解读其人物形象特征。

高老头拉斯蒂涅伏脱冷鲍赛昂夫人

八、材料作文

20.(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D

(3)B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A项表述不准确,原文第一段是“‘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是“几乎所有”,不是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所以选A。

(2)选项D“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所以选D。

(3)B项结合文本内容“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可知,“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不符合原文大意,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答案】2.A

3.C

4.以时间为序说明西周教育制度的变化过程。首先明确西周教育的特点为由王室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然后写到了西周末年教育特点有了变化,旧有教育制度瓦解,导致私学渐趋兴起。其次说明夏商周时期官师不分,政教合一的教育体质被打破,开始出现私学和私学教师,由王官掌控的图书典籍散落为私学教材;并建立了新型的私学师生关系,由森严的尊卑关系变为类似朋友间地平等相待;最后以历史发展的必然来总结:旧教育制度崩溃,先秦私学随之兴起。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和论据,论证方法的类型以及结论。

2.B.“没有周室的典籍就没有后来的《道德经》……原因在于他携带周守藏室的典籍出走”错误,选项表述绝对,于文无据。C.“孔子及其弟子摒弃了西周时区分长幼尊卑的礼仪行为规定"错误,选项表述绝对,文中只是说“部分”“淋漓尽致”,不代表“摒弃(舍弃、放弃)”。

D.“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同"错误。材料二中“教育的具体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师说》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可见二者含义不同。

故答案为:A。

3.C.“证实了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错误,迄今所知有文物佐证的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故答案为:C。

4.以时间为序说明西周教育制度的变化过程。

依据原文“自西周建立以来,王室垄断着所有图书典籍……下层百姓无缘接触,民间无学术,也无学校教育”,首先明确西周教育的特点为由王室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

依据原文“到了西周末……对私学的兴起产生了先导性影响”,然后写到了西周末年教育特点有了变化,旧有教育制度瓦解,导致私学渐趋兴起。

依据原文“夏商周之时……私学和私学教师开始从政权机构中分离独立出来”,其次说明夏商周时期官师不分,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被打破,开始出现私学和私学教师,由王官掌控的图书典籍散落为私学教材,并建立了新型的私学师生关系,由森严的尊卑关系变为类似朋友间地平等相待。

依据原文“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成了先秦私学兴起的前提”,最后以历史发展的必然来总结:旧教育制度崩溃,先秦私学随之兴起。

【答案】5.C

6.这样写象征着一场风暴即将到来,而这种以权谋私、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风气即将受到冲击;同时“庄周敲桶而歌”则表现了庄周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和挫折后,对清明社会风气的渴望和欢呼。

7.示例:这样修改是可以的,说明这种以权谋私、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而不顾及人民生活的做法已经扩展开来,渗透其中,同时也表现了老百姓在这种社会生活中的艰难、忧虑和期望,给人以震撼和启迪。示例: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通过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也因这条鱼而使原文有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3)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5.C.“均通过浓墨重彩"错误。作者巧用白描,略加点染,便使人物性格迥异,各具特征。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枯辙待水、苟延生命的小鱼,在庄周无滴水可以救援的绝望处境中“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这里用缺水濒死的小鱼与前文囤水居奇的“倒爷"们相对照,深刻揭示出“倒爷们”搜刮的大量钱财乃是人民群众的血汗。如此巨大的经济反差,不能不使人看出“倒爷"们非法活动对社会生活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激起公愤,对之严加诛讨。时雨骤至,万物复苏,象征着一场风暴即将到来,而这种以权谋私、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风气即将受到冲击。文章中庄周因天公降雨,使小鱼抒困解危而敲桶放歌,“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则表现了庄周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和挫折后,对清明社会风气的渴望和欢呼。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明确观点。这样修改是可以的。文章写庄周为了养鱼买水,先后到东海、河伯、濠梁奔走,结果空兜了一个圈子。还得拿上花了高于原价几十倍的现款买到的一纸提货单,赶车载桶再赶往东海去取水。在这忙碌奔波的买水过程中,人们看到“官倒爷们"及其代理人纹丝不动,只凭一个条子、一个电话便大发横财的经济掠夺方式和卑劣作风。将小鱼呼救的情节删去,改为庄周到东海提水继续遭遇盘剥,说明这种以权谋私、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而不顾及人民生活的做法已经扩展开来,这种鲸吞社会财富的现象已经渗透其中,同时也表现了老百姓在这种社会生活中的艰难、忧虑和期望,给人以震撼和启迪。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缺水濒死的小鱼与前文囤水居奇的“倒爷”们相对照,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情节完整,一波三折,文章因这条鱼而有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答案】8.B

9.C

10.D

11.①老百姓流尽了血汗,出卖骨肉,不断地交纳赋税,不能得到休养生息。

②杨炎从岭南入京为官,用简短的议论启发皇帝,朝廷内外一致希望他成为好宰相。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8.句意:赵惠伯任河南府尹时,曾经购买了杨炎的私宅做官衙。御史弹劾杨炎任宰相逼迫官员买私宅,卖了高价。卢杞说:“宰相对百官是监管,得好处,罪该免官。"

AD项,“劾”的主语是“御史”,宾语是“抑吏市私第”,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C项,“比"的宾语是“监临”,意为“进行监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9.C项,“文中‘版籍’的意思应当属于前者”说法错误,文中“版籍"的意思应为后者。

10.D项,“卢杞向皇帝进言,致使他被流放、赐死”说法有误,应是皇帝听到流言后,导致杨炎被流放、赐死。

11.①中“竭”,竭尽,流尽;“鬻”,卖;“旬”,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与“月”连用,表示不间断,连续之意;“输”,交纳赋税;“休息”,休养生息。

②中“兴”,入京为官;“单议”,简单议论;“悟”,启发;“中外”指朝廷内外;“翕然”,一致;“属望”,期望,希望;句子省略“属望"的宾语“之”(他,代指杨炎),翻译时补齐;“为”,成为。

【答案】12.B

13.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写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思乡之外更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12.B.“从江上仰视江楼上的月色”错,颔联是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尾联“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意思是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正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是双关手法,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除思乡之情外又含有诗人忧国之情。

14.【答案】(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此题中需注意“峨眉巅"涩”“惘"繁霜鬓”"朔""冢"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答案】15.B

16.C

17.A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题干选取的句子在语段中一般起着过渡性作用,因此在解答过程中要多考虑前后照应关系。

(2)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3)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

15.“一种"是数量词,应该放在“作为”后,排除C;“广泛流行"与“影响”之间衔接紧密,“在虚拟社会中"应放在“流行”前面作状语,排除A;

“广泛流行"与“影响”之间有逻辑先后,先说“广泛流行”,再说“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B。

16.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网络流行语对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熟悉的。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但作为网络流行语,许多不上网的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口授心传:指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传授。而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传授的。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语只是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含义。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法传下,形成风俗习惯。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语境强调这种表达是网民形成的一种表达习惯,应选“约定俗成"。

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不可替代:具有唯一性,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语境强调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应选“不可或缺”。

故答案为:C。

17.画线句存在以下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以简洁生动的形式"是“得到广大网友的偏爱”的原因,应先说原因;二是“一诞生"与“得到广大网友的偏爱“存在条件关系,应该放在一起,表述为“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

故答案为:A。

18.【答案】示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小龙虾学院"的完美逆袭,不仅说明社会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说明人才技能专业化是未来一大趋势。“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不失为快递行业技能教育的新尝试,向行业发出了培养新技能人才的积极信号。无论你是卖小龙虾,还是送快递,只要找准需求,把自身职业技能做精做专做强,就有成为“状元"的可能。相应地,技能教育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故答案为:示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写一段新闻简评,语言简洁,观点鲜明”;然后阅读所给的新闻材料,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最后,选好点评的角度,准确提炼观点。

19.【答案】示例:①高老头: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他只留给自己不多的钱财。通过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出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他希望她们都能嫁入好的家庭,希望她们生活幸福。从中可看出高老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②拉斯蒂涅:伏脱冷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从他的言词作为等可看出他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形象。③伏脱冷:伏脱冷怂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而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这一情节表现了伏脱冷是一个冷酷、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择手段的人。④鲍赛昂夫人:鲍赛昂夫人的情夫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鲍赛昂夫人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告别舞会上,鲍赛昂夫人仍强颜欢笑,但掩饰不住她内心的悲怆,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没落贵族虚伪的人物形象。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高老头》这部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其中的人物各有特色,充分的展现了各自阶级的阶级特点,以鲍赛昂夫人为例,她教给拉斯蒂涅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也怂恿拉斯蒂涅去追求自己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但她的情夫“葡萄牙一个最有名最有钱的贵族”竟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而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这沉重的打击,迫使鲍赛昂夫人流着眼泪,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告别舞会上,鲍赛昂夫人的强颜欢笑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怆,充分的表现了她一个没落贵族冷酷虚伪的形象。由以上分析即可总结出鲍赛昂夫人的形象。其他三个人物也可根据以上分析方法得出,主要是要熟悉作品的相关情节。

故答案为:示例:①高老头: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他只留给自己不多的钱财。通过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出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他希望她们都能嫁入好的家庭,希望她们生活幸福。从中可看出高老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②拉斯蒂涅:伏脱冷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从他的言词作为等可看出他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形象。③伏脱冷:伏脱冷怂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而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这一情节表现了伏脱冷是一个冷酷、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择手段的人。④鲍赛昂夫人:鲍赛昂夫人的情夫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鲍赛昂夫人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在告别舞会上,鲍赛昂夫人仍强颜欢笑,但掩饰不住她内心的悲怆,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没落贵族虚伪的人物形象。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0.【答案】【参考例文】

父母不同表现,成就孩子相反人生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现在很多家长都成了急功近利的代表,他们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他们把孩子的分数看得比品格品性更重要。

当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只要孩子学习成绩拔尖一点的家长,说话似乎都要大声一些,感觉自己很有面子,很自豪;而只要孩子学习成绩较差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坐在角落里当那个默默的聆听人,因为她感觉孩子很失败,所以丧失了自己的发言权。

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炫富的筹码,真的很低级!最高级别的显摆,应该是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爸妈。

最近在朋友圈,一张云南昆明的118路公交车上小女孩吃雪糕的照片,可谓是火了!

照片中,穿着黄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仅仅只有两岁左右。她和妈妈在坐下来之后,看着手里的半只雪糕,妈妈提醒她:“别把公家车干净的地板给弄脏了。"听了妈妈的提醒之后,她为了不弄脏公交车上的地板,蹲在公交车垃圾桶边吃起了雪糕。她小手扒住垃圾桶边盖,小嘴对着垃圾桶的中空位置,小心翼翼的吃着雪糕,神态乖巧惹人喜爱。网友们看了之后,纷纷表示:“母亲教导有方,孩子乖巧听话,满满的正能量。赞母女!”

这么小的女孩子都知道讲文明,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踩了别人一脚连对不起也不会说一句……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教出高品质的子女。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莫大的影响。

同样是带女儿乘坐公家车,有些家长的行为真的只能让人唾弃!

昨天下午,我乘坐公交车,好像再多挤一个人都不行了似的,连车门处都挤满了人。到了一个站之后,只下了一个人,却有七八个人要上车,剩下的几个人明显上不了,司机和乘客都提醒他们坐下一班。而一个带着女儿乘坐公交车的妈妈,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妈妈双手扒在公交车的门上,并扬言:“你们不让我走,我也不让你们走!"公交车上的人,也企图给她腾位置,可无奈的是根本挤不动了。僵持了一分钟之后,有乘客提醒她:“你就坐下一班吧,下一班很快就来了。”而她并没有收手,反而是把公交车门拽得更紧了,面对如此无礼的妈妈,司机和乘客都只好无奈摇头。

孩子出生如白纸,你认真下笔,精描细绘,那么孩子呈现的就是一副精美的画卷;而如果你随意涂抹,乱涂乱画,那孩子呈现的就将是一张脏乱的废纸。父母的修养,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但愿家长都能够约束自己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知识点】漫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则漫画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件事。在一个公交车站,有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等公交车,前方马路边,有一位清洁工正在扫马路。右边那位妈妈指着这名清洁工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而左边的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面对同一场景,两名家长说出截然不同的话,值得我们深思。面对清洁工打扫马路的场面,不同的妈妈用不同的话语对孩子经行了不同的教育。材料中的两句话,“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明显存在教育的高下之分,我们应该认可后一种表述,突出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角度:

1从家长对子女的影响的角度。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家长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就会传递给孩子责任、鼓励等正能量。否则,就会给孩子以压力、消极等负面影响。大心态才会有大格局。

2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尚未形成的价值观。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积极的教育方式会传递给孩子爱、善希望和勇气,有助于孩子成长。反之,传递恐惧和焦虑,孩子日后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3.从职业分工的角度。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可有职业歧视。各行各业,只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都会有获得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的基本能力。写作此类作文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漫画的内容,首先是认真观察,再是结合漫画内容并联系当今生活进行分析。漫画作文的审题和材料作文有些不同主要是因为漫画的特点,漫画有相对唯一性的寓意,材料作文立意角度更多。

1/1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宫斗剧"的文化本质

顾名思义,“宫斗剧”,比如《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其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明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1)下列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斗剧”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斗"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宫斗剧”是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宫斗剧"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D.“宫斗剧”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斗剧"属于“戏说历史”,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宫斗剧"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帝王系列”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分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宫斗剧”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与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答案】(1)A

(2)D

(3)B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A项表述不准确,原文第一段是“‘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是“几乎所有”,不是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所以选A。

(2)选项D“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所以选D。

(3)B项结合文本内容“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可知,“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不符合原文大意,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阅读

材料一:

自西周建立以来,王室垄断着所有图书典籍,掌管典籍的官吏依据周礼的世袭制,父子世代传承,把持文化要职,文化礼仪和典籍仅在贵族内部传承,以备祭祀、兵伐及其他仪式之用。民间无学术,也无学校教育。清人章学诚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到了西周末,出现王官失守、学术下移现象,三代以来所形成的教育制度走向崩溃的边缘。但是,官学废并非等于教育废。孔子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旧教育制度的崩溃,对私学的兴起产生了先导性影响。

夏商周之时,文化和礼乐知识一般由史官和乐师掌管。此时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国人暴动"发生后,第一批文化精英从周室的职官系统和政务系统中分离出来,王官开始失守本职,流落四方,这批当时的文化精英散落在民间,以教习礼乐文化为生,标志着教师开始从官吏中渐渐独立出来。他们“成为历史上第一批靠出卖知识维持生计的士”。商代以来官师一体的格局被打破,私学和私学教师开始从政权机构中分离独立出来。

春秋以前,图书典籍均为王官所掌控。经过几次文化下移后,典籍散落各地,这为私学提供了教材。孔子以先秦典籍为教学材料,这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中有明确的记载。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子携周守藏室典籍出走楚国,后来糅合自己的思想著述而成《道德经》,成为了道家学派必读的圣经。与孔门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也是以散落于民间的记载有关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的典籍为基础,向门徒传授实用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技巧。

文化精英和典籍的散落,既冲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樊篱,也向下层民众揭开了曾经笼罩在文化礼乐知识之上的神秘面纱,打破了学术官吏的权威地位,为私学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基础。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官学失守、礼崩乐坏,笼罩在人们心里的森严的尊卑观念也随之瓦解。私学里的新型师生关系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部分老师和学生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关系。这点在孔子和子路的师生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论语·子路》记载:卫出公请孔子主持政事,子路问孔子打算从什么开始做起,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当即嘲笑孔子迂腐,说“有是哉,子之迁也!奚其正?”反之,孔子对子路也是像朋友一样,如《论语·先进》记载了一次孔门师徒学术研讨会,会上子路讲大话,孔子直接当面“哂之"。孔门师生强调相互切磋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如原本学儒的楚国之士陈相,听闻许行在滕国讲学,便弃儒从农,背起农具直奔滕国拜许行为师。在私学中能够出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不说与王官失守、礼崩乐坏而导致的思想解放有关。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私学。

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旧教育制度的崩溃,成了先秦私学兴起的前提。

(摘编白金忠明、林炊利《先秦私学兴起的要素及影响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学校究竟出现于何时?历来的看法并不一致。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孟子·膝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里,“校"序”“庠"学”都是那时学校的名称。但是,迄今所知有文物佐证的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辖宗”等。

到了西周,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许宫”。教育的具体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培养道德高尚、热爱人民、对人民有益的人。

商和西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即古书中所说的“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而改变,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于是私学产生了。私学创立者孔子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与儒家并行的还有墨学。墨学重视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后来,墨学衰微,儒学大行天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末,部分文化精英失守本职,散落民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业。

B.没有周室的典籍就没有后来的《道德经》,老子成为道家开山鼻祖的原因在于他携带周守藏室的典籍出走。

C.孔子及其弟子摒弃了西周时区分长幼尊卑的礼仪行为规定,建立了类似于朋友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D.材料二中“六艺”的含义与《诗经》“六义"不同,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成为了创办私学、传播学术的先驱。

B.官学失守、礼崩乐坏是周室衰微的部分表现,是周王室的不幸,却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幸事。

C.《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证实了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

D.先秦时期能够出现《论语》《孟子》等记载了有关教育思想的典籍,是与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不开的。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2.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