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马说》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9《马说》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9《马说》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9《马说》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9《马说》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马说》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9《马说》对比阅读

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

(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①王孙圉聘于晋①,定公飨②之。赵简子鸣玉以相③,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④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②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⑤,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⑥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圣⑦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选自《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有删改)

【注释】①王孙圉(yǔ)聘于晋:王孙圉访问晋国。聘:访问。②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宴享。③鸣玉以相:弄响身上的佩玉给(王孙圉)看。鸣:弄响。相:本义察看,这里指给……看。④珩(hénɡ):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⑤观射父:楚国大夫。⑥倚相:人名,楚国史官。⑦圣:通达事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_________见余大喜曰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战于长勺

C.未尝为宝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

D.其为宝也几何矣___其真无马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楚之白珩犹在乎?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甲文中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5.甲、乙两文都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乙文用“_____________,”揭示人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请用乙文中原句回答)

(2024·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鸟说

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口官口官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益,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②,色明洁,娟皎③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⑤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⑥,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①口官口官(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掬:捧。③娟皎:像月光一样皎洁。④(kòu):初生的小鸟儿。⑤奚:为什么。⑥非所:不应该呆的地方。

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不同,但从“不外见"和“见辱于”可分别看出千里马和小鸟命运的悲惨。

B.“茂林之栖"正常语序为“栖茂林”,“深山之适"也应为“适深山”;参考语境,可推出“适"为“去、往”之意。

C.汉语中很多词语由同(近)义词构成,如“巨大"道路”等,上面两文中的“奴隶"槽枥”“覆翼"也是如此。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中“好”意思相同,都用来形容鸟儿美丽。

7.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虚词很少有完整的意义,但在文中却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语境,品味《马说》中“也"的表达效果,参考示例填写下表。

文中语句表达效果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示例:陈述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里马悲惨结局的无限痛惜之情和愤愤不平之意。

“安求其能千里也?"①

“其真不知马也!”②

9.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2024·广西百色·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①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3.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14.少年强,则国强。你如何才能成为一匹“千里马"为国家做出贡献?

(2024·广西桂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杂说·马说》)

【乙】

隋文帝时,大宛①献千里马,鬃曳②地,号曰狮子骢③。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④,鬃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⑤,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

(节选自《朝野佥载》,有删改)

①大宛:国名。②曳:拖。③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④挽砣(wèi):拉磨。⑤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食之不能尽其材衣食所安

C.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饲以钟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直接原因。

B.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认为世界上缺少人才。

C.乙文从“鬃曳地”到“鬃尾焦秃"可以想象此千里马遭遇的悲惨。

D.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侧重,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

17.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帝得之甚喜。

18.甲文最后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句末为什么设置为感叹号而不是句号?

19.甲文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请简要说明这一观点是如何在乙文得到诠释的。

(2024·重庆南岸·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论马①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禠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③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前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注释】①据岳珂《金陀粹编》载,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此文即岳飞的回答。②禠:脱掉,卸下。③秣:饲料。此处用作动词,吃。

20.下列词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骥不称其力B.其真无马也其初若不甚疾

C.虽有千里之能致远之材也D.然后有千里马若无事然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

22.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两句是全文的纲,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也表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

B.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它“才美不外见";“才美不外见”是因为“力不足";而“力不足”则是因为“食不饱"。

C.甲文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一反诘含义深刻,进一步阐释了“食不饱"的严重后果,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流露出对千里马的失望之情。

D.乙文通过良马、劣马的对比,突出了良马吃得多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的特点。

23.甲乙两文看似在论马,其实都在论述统治者该如何对待人才。两文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4·西藏日喀则·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a)献之太常①。(b)使国工②视之,(c)曰:“弗古。”(d)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③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④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刘基《工之侨献琴》)

【注】①太常:掌管宗庙祭祀及礼乐的官员。②国工: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③篆,同“款”,款式。④宕冥:dàngmíng,山名。

2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食马者()

(2)是马也()

(3)弦而鼓之()

(4)岂独一琴哉()

25.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

A.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B.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C.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D.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2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

27.【甲】【乙】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的写作手法,讽刺了的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024·山东菏泽·一模)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节选自《马说》)

【乙】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可诬一代之人!"

(选自《资治通鉴》)

28.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的“然"与“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相同。

B.“骈死于槽枥之间”中的“骈”,名词作状语,在句中意思为“一同”“并列"。

C.“上令封德彝举贤”的“上"指皇上,“君子用人如器”的“器"指器物。

D.“岂借才于异代乎”是倒装句,“岂借才于异代”,就是“岂可于异代借才”的意思。

29.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因奚B.其乎C.非莫D.非安

30.【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每划对一处给1分,划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31.请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32.[乙]文封德彝的话,能证明[甲]文中哪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涓人:君主的近臣。②安事:要……何用。③捐:弃

33.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C.才美不外见(xiàn)D.于是不能期年(jī)

34.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策之不以其道()A.马鞭___B.用马鞭驱赶C.鞭策

(2)其真不知马也()A.表推测语气,大概B.表反诘语气,难道C.代词,它的

(3)涓人对曰()A.面对,应对B.回答,对答C.正确

(4)君遣之()A.打发,送走B.休,休弃___C.差遣,派遣

3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36.甲文中的“食马者”与乙文中的“涓人"对“千里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①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③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鬣:liè,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②褫:chǐ,解,脱。③甫:副词。刚;才。

3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骈死于槽枥之间字形推断法:形声字。从马,并声,两马并驾。①

食不饱,力不足课内迁移法: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②

犹可二百里成语推测法:记忆犹新③

38.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9.有同学在学习甲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一个疑问:“天下无马”是一个陈述句,不应该用句号吗?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

40.两文都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但阐述的观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述。

(2024·山东聊城·一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草饮水,此马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连之以羁絷②,编之以皂栈③,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④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⑤,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⑥。"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⑦。”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选自《庄子·马蹄》有删减)

注释:①龁(hé):啃,吃。②羁絷(zhí):马络头和马缰绳。③皂栈:马槽和马棚。④橛(jué)饰:马嚼子和马缨。⑤埴(zhí):黏土。⑥规、矩:圆规、角尺,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⑦钩、绳:钩弧、墨线,画曲线与画直线的两种工具。

4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

B.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

C.我善治马陈康肃公善射

D.岂欲中规矩钩绳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马者___圆者中规

B.马之千里者连之以羁絷

C.编之以皂栈以刀劈狼首

D.而后有鞭策之威而伯乐不常有

4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两处)。

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4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45.托物寓意是文章写作中常用的技法。请从文章主旨角度,分析两文假托“马"所寄寓的情感。

(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4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破:破解

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耻:耻辱

48.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023·江苏泰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①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诚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传:通“转”,辗转。鬻(yù):卖。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选自《马说》)

【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无乃天下笑乎()

②彼诚贤()

③敌国且畏()

④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使百里奚虽贤故虽有名马

B.饭牛于秦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缪公遂用之策之不以其道

D.亡虢而虏晋信贤而任之

5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请属事焉

52.翻译下列句子。

(1)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53.结合以上三段文字,说一说,从百里奚的经历中,你读到了哪些人才观。

(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甲】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代指朝廷。③青阳:指春日。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A)其真不知马也(B)

(选自《马说》韩愈)

【丙】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②大司马③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指皇帝的诏书。诮:qiào,责备。③大司马:官名。

54.下列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实际上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B.首联坦陈心迹,表达了作者想要远离官场,归隐南山的决心。

C.颔联直抒胸臆,其中“不才"是谦辞,既有哀怨,也有自怜,情绪复杂。

D.颈联“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年事已高,不愿就此终老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55.小宇认为“松月夜窗虚”一句中“虚"字含义丰富,但自己又说不清楚,请你帮他做批注。

5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

②及异大破敌军

③执策而临之___

④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57.朗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你阅读【乙】文下面的句子,在A、B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指出该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AB

语气:

58.请为【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59.请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60.请从【乙】文中摘录可以解释孟浩然“归敝庐"的原因的句子。

61.在对待人才方面,【乙】文中的“食马者”和【丙】文中的光武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2024·重庆·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良狗捕鼠

《吕氏春秋》

齐有善相①狗者,其邻假②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③,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④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注]①相:观察,识别。②假:请,托。③獐麋豕鹿:指野兽。獐,似鹿的一种动物。糜,麋鹿。豕,野猪。④桎:捆绑。

6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曹刿请见B.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

C.齐有善相狗者择其善者而从之D.期年乃得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6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揭示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指出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从甲文这句话中可推断出,千里马被埋没的终结原因是“食不饱"。

C.乙文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叙写良狗的遭遇,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D.甲乙两文,在人物描写上,均用到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简洁传神地刻画出“食马者”和“邻人"的形象。

65.关于甲乙两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有人则认为不同,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理由。

(2024·西藏·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丙]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④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⑤风雷,万马齐喑⑥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⑦、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一说为第二百二十首。⑤恃:依靠,依赖。⑥喑(yīn):沉默不语。⑦抖擞:振作,奋发。

6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6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才实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

(3)上令封德彝举贤

(4)安可诬一世之人

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69.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用“"比喻黑暗的政治时局。

70.下列关于这三篇古诗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表述委婉,如“名马";代称,如“其”“是"之”都是指千里马,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丙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现,渴望冲破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D.这三篇古诗文都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都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校文学社团开展“领略唐宋八大家风采之走进韩愈"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马说

【唐】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丙】

韩愈传

①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②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③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悟②,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释】①鞠:养育,抚养。②讦捂:指人们争吵争斗,互相攻击和指责。

71.下列选项中对以上诗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写韩愈直言上谏,却遭到了“朝奏夕贬"的命运,时间和空间的巨大跨度让我们感受到了封建朝廷中忠臣不应有却常会有的不公命运。

B.甲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交代自己被贬原因,对雪地里马难以前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遭贬的不甘,内心的凄楚和从容的释然。

C.《马说》是一篇说理文,文章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来比喻人才到处都是,而识才的君主却找不到,寄喻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

D.韩愈三岁时就失去双亲,后来由他的伯父和嫂子抚养长大,他聪明好学,通《六经》、诸子百家,虽为进士出身但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7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

(4)安能及此

73.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74.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75.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经典常谈》),苏轼对韩愈的为人、为学和为官的成功之处都有高度的评价,联系三篇诗文谈谈你对韩愈的认识。29《马说》对比阅读

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

(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①王孙圉聘于晋①,定公飨②之。赵简子鸣玉以相③,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④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②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⑤,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⑥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圣⑦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选自《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有删改)

【注释】①王孙圉(yǔ)聘于晋:王孙圉访问晋国。聘:访问。②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宴享。③鸣玉以相:弄响身上的佩玉给(王孙圉)看。鸣:弄响。相:本义察看,这里指给……看。④珩(hénɡ):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⑤观射父:楚国大夫。⑥倚相:人名,楚国史官。⑦圣:通达事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_________见余大喜曰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战于长勺

C.未尝为宝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

D.其为宝也几何矣___其真无马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楚之白珩犹在乎?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甲文中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5.甲、乙两文都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乙文用“_____________,"揭示人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请用乙文中原句回答)

【答案】1.B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回答“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亦可)

(2)楚国的白珩还有吗?3.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4.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能答出希望统治者听取人才的意见,让其有优厚的待遇等也可。)5.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见:同“现”,显现/看见;

B.于:都是在;

C.为:作为/心理;

D.其:它/难道;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千里:名词动用,能日行千里。

(2)之:的。珩: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犹:还。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意思是:还有左史倚飨,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又有左史倚相”动宾结构,应在“相"后停顿;“能道训典”动宾结构,应在“典"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统治者的错误做法,从反面理解,作者则是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5.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要求用乙文中原句回答。

根据提干“揭示人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的提示,找到乙文“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可提炼出: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意思是:贤能够掌握和评判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楚国大夫)王孙圉在晋国访问,(晋国国王)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大夫)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和他飨见,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在。"简子说:“它是宝啊,价值多少啊?”

(王孙圉)说:“没(将它)当成宝。楚国所当成宝的,叫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来和各诸侯国打交道,使我国国君不会有什么话柄。还有左史倚飨,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朝夕将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国君,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基业。如果说到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啊?圣贤能够掌握和评判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

(2024·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鸟说

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口官口官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益,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②,色明洁,娟皎③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⑤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⑥,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①口官口官(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掬:捧。③娟皎:像月光一样皎洁。④(kòu):初生的小鸟儿。⑤奚:为什么。⑥非所:不应该呆的地方。

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不同,但从“不外见”和“见辱于"可分别看出千里马和小鸟命运的悲惨。

B.“茂林之栖”正常语序为“栖茂林”,“深山之适”也应为“适深山";参考语境,可推出“适”为“去、往"之意。

C.汉语中很多词语由同(近)义词构成,如“巨大”“道路"等,上面两文中的“奴隶”“槽枥"覆翼”也是如此。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中“好"意思相同,都用来形容鸟儿美丽。

7.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虚词很少有完整的意义,但在文中却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语境,品味《马说》中“也”的表达效果,参考示例填写下表。

文中语句表达效果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示例:陈述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里马悲惨结局的无限痛惜之情和愤愤不平之意。

“安求其能千里也?”①

“其真不知马也!"②

9.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答案】6.D7.(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8.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愤不平和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感叹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里马不为人知的痛惜(悲愤、愤懑之情)和对“食马者"的尖锐讽刺9.《马说》竭力渲染千里马的悲惨遭遇,以此抨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呼吁统治者爱惜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鸟说》竭力渲染两只小鸟的勤劳美丽、友善可爱,及后来为僮奴所害、巢毁身亡的悲惨结局,借小鸟境遇的巨大反差提醒人们要选择合适的栖身之所(揭露世道的凶险/抨击统治者残害良善、滥杀无辜的暴虐凶残)。

【解析】6.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辨析。

D.有误,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中的“好"是形容声音的美好,而“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中的“好"是形容鸟的美好,“都用来形容鸟儿美丽”表述有误;

故选D。

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之,的。千里者:能够日行千里的马。食:吃饭。或:有时。尽:吃尽,吃完。粟:粮食,指谷物。

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分析。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使用了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不公状况的质疑和不满。作者通过强烈的反问,暗示了千里马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是由于“食马者”的无知和不识马,进一步表达了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②“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以感叹语气收束全篇,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确实不懂得识别千里马这一事实的深刻感叹,同时也蕴含了对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痛心和对“食马者”愚昧的尖锐讽刺。作者用感叹句,强化了对“食马者"不知人尽其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批判。

9.本题考查文言阅读理解和托物寓意手法分析。

根据《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可知,千里马本应驰骋千里,却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最终与普通马一同死去,不被人们所知晓和重视。作者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揭示了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现象,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使用人才的批评,呼吁统治者要发现和重用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鸟说》中,作者描绘了两只美丽可爱的小鸟在桂树上筑巢,与人类和谐相处,但最终因为人类的干扰,巢穴被毁,小鸟死亡。作者通过小鸟的选择——“托身非所"——以及因此遭受的不幸,提醒人们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同时也批判了世道的凶险,对无端侵害无辜生命的行径表示了谴责,可能暗指当时统治者的暴虐和对百姓的无情。

两篇文章都以动物的命运寓言式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点睛】参考译文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鸟说》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一盏灯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像月光一样皎洁,值得怜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

(2024·广西百色·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①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3.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14.少年强,则国强。你如何才能成为一匹“千里马"为国家做出贡献?

【答案】10.B11.D12.(1)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13.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你如果有能力,总会有机会施展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正如“是金子,不论在哪都会发光"。

示例二: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才有机会施展出来。如果你很有能力,但身边没有慧眼识才的人,你就只能将才能埋没。可身边如果有“伯乐”,自己的才能便很快就能找到用武之地。14.要成为一匹“千里马"并为国家做出贡献,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锤炼品格、参与实践、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关注国家发展和勇于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A.同“饲”,喂养/吃;

B.怎么,表示反问语气/怎么,表示反问语气;

C.表现/召见;

D.它的/难道;

故选B。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结合乙文“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可知,秦穆公不高兴的原因是他认为伯乐推荐的人连最基本的公马母马、颜色都分不清,定然不是能识别好马的人。并非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故选D。

1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策,鞭打;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2)见,召见;使,派;求,找。

1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方能有机会施展出来。如果没有一个懂人才,识人才的人,即便是千里马也会被埋没在社会中,无人问津。如果遇到识人才的人,那么也就能把自己的优点放大到最大。

示例二:我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只要是金子,就总会发光,那些努力奋斗的人,他们的才华和品质最终会被世人所认可,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14.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开放性试题,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谈一谈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即可。

示例:要想成为一匹“千里马”,为国家做出贡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学会学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它。其次,要成为一匹千里马一定要注意要提高自己的各个方面的才能,如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团队意识等。还要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比如说拥有很好的表达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想出方法来去解决等等。最后还要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以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兴旺为人生目标,并位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成为一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千里马。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文: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在下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啊,有一个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有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说:“什么样的马?”回答说:“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伯乐说:“九方皋他所看见的,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2024·广西桂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杂说·马说》)

【乙】

隋文帝时,大宛①献千里马,鬃曳②地,号曰狮子骢③。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④,鬃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⑤,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

(节选自《朝野佥载》,有删改)

①大宛:国名。②曳:拖。③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④挽砣(wèi):拉磨。⑤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食之不能尽其材衣食所安

C.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饲以钟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直接原因。

B.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