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大兴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大兴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大兴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大兴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兴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0分)

(2021八上·大兴期末)大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天下首邑"。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铁蹄践踏的①岁月里,这块英雄的土地,成为支援京西、冀中武装抗日重要的红色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北平(北京)以南,以现在大兴区域为核心,构筑起的“平南”敌后武装抗日战线,用悲壮和牺牲谱写了②的红色篇章。

1.在横线①②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坚苦②可歌可泣B.①坚苦②歌功颂德

C.①艰苦②可歌可泣D.①艰苦②歌功颂德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天下首邑(yì)"。

B.成为支援(yuán)京西、冀中武装抗日重要的红色根据地。

C.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lú),洒热血。

D.用悲壮和牺牲谱(bǔ)写了②的红色篇章。

【答案】1.C

2.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近义词;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2)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1.①“艰苦”的意思是艰难困苦,“坚苦"的意思是坚忍刻苦。结合语境“中华民族抗击日寇铁蹄践踏”可得出此处应选艰苦。②“可歌可泣"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歌功颂德”是歌颂功德和恩德(多用于贬义)。结合语境“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以及“悲壮”“牺牲"两个词可以选出“可歌可泣”。

故答案为:C

2.“邑"援”“颅"的读音都不难,书写也不困难,“谱写”的“谱"读音不是难点,但是拼音却不容易,学生容易将p、b认错,所以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

故答案为:D

(2021八上·大兴期末)“新大兴,新国门”平南红色文化线上主题展,旨①(zài)更好地整合红色资源,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②(zài)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重温大兴高光时刻,为“新大兴,新国门"注入红色基因,打造平南红色文化名片。

3.结合语境,在横线①②处根据拼音依次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在②再B.①在②在

C.①再②在D.①再②再

4.结合前面两段文字,推断加点词语“红色基因”的意思。

5.平南红色文化线上主题展,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探索传播新模式。通过采取全新视角、全域布局、全程谋划、全员参与的宣传推广模式,建立和巩固立体式、矩阵式、多层次的大兴区文化宣传工作主阵地。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平南红色文化研究持续深入,提高平南红色文化的传播声量。以期达成扩大区域影响,创新展示空间的效果。

画直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结束语,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答案】3.A

4.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及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

5.以期达成创新展示空间,扩大区域影响的效果。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同音字。同音字虽语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字。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意思。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造成病句的原因有很多: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啰嗦等,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培养语感。

3.本题考查同音字。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字。旨在:目的在于。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意思。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可知,文段中的“红色基因"指的是无数古名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抑菌剂战争年代古名先烈的斗争智慧。

故答案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及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此句语序不当,应先“创新展示空间”,然后才能“扩大区域影响"。

故答案为:以期达成创新展示空间,扩大区域影响的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6.(2021八上·大兴期末)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晏殊《浣溪沙》)

(2)兴尽晚回舟,。(李清照《如梦令》)

(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并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误入藕花深处

(3)悠然见南山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型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误入藕花深处

(3)悠然见南山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下面对《雁门太守行》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又让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8.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答案】7.B

8.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答案示例(二):“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岁诗歌的理解。在疏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赏析诗句时注意题干的要求。诗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诗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句中关键字用的妙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本题考查岁诗歌的理解。ACD三项正确;B、“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错。颔联写出了战场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句中“黑云"压”“城欲摧"金鳞开”等词语表现力很丰富,富有画面感。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故答案为: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答案示例(二):“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文段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③上犯禁④,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③[陵]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④[犯禁]触犯禁令。

9.用“/"标明【文段一】中画曲线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夫环而攻之

10.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中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奚以知其然也D.是以善为国者

11.对两个文段中画直线语句的翻译及语境下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翻译:周围三里的城墙,七里的外城。

理解:这句话写出城小易攻,然而环攻不胜,从而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理解:不注重个人的修养,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那就可能战必败。

C.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翻译: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

理解:从治国上看,百姓贫困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翻译: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理解:百姓的“富”与“贫"与国家的“治”与“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2.【文段一】【文段二】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也都采用的手法,强调了___。【文段一】先提出“_________”的观点,然后指出“"才能出现最佳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文段二】强调了“”利于国家的治理。

【答案】9.夫/环而攻之

10.D

11.D

12.对比;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富民(民富)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面末尾;夫、盖、故(是故)、岂等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一般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2)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结合句意推出“以"的意思,然后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翻译句子时,要注重中点词语,要翻译到位。理解句子要结合句意和全文的中心。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区分两篇文言文主旨的差异。这两段选文既有相同点,都强调“以民为本”,但又各有侧重,文段一种在施行仁政,文段二重在富民。据此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节奏。“夫"是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可以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故答案为:夫/环而攻之

10.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A、凭借;B、凭借;C、凭借;D、因为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与理解。A、翻译错误,应翻译为: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

B、理解错误。“寡助”是因为不行仁政,不是“不注重个人的修养"。

C、理解错误。从治国上看,百姓富裕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正确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段一:开篇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得道者多助”,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就得实行仁政。文段二:“民贫”与“民富"进行对比;“治国”与“乱国"进行对比,强调了“民富”利于国家的治理。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人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1、对比

2、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

5、富民(民富)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3.(2021八上·大兴期末)《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红军将士长征途中跋山涉水、排除万难的经历。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长征精神,并说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我最喜欢朱德。长征期间他能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他与部下在经受重重围困时,仍能保持团结一致。这体现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团结一致的长征精神。我获得的启示是凡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知识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可以作为介绍的对象,结合他们的事迹写出红军长征的精神,并写出自己从中所获得的启示。

故答案为:我最喜欢朱德。长征期间他能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他与部下在经受重重围困时,仍能保持团结一致。这体现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团结一致的长征精神。我获得的启示是凡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4.(2021八上·大兴期末)《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下面两个语段中有一个语段出自于《昆虫记》,请选出并说明理由。

语段一: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语段二: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每天唱个不停;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答案】我选语段一。语段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邻相守"比肩而坐”“狂饮"慢”“稳"等词语,赋予了蝉人的情态和动作,将蝉的生活习性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读起来情趣盎然。语段二只简单地说明了蝉的生活习性,不符合法布尔《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知识点】《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阅读所给的两个语段,可知第一个语段选自《昆虫记》,因为语段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第二个语段是说明文字,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语言不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我选语段一。语段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邻相守”“比肩而坐"狂饮”“慢"稳”等词语,赋予了蝉人的情态和动作,将蝉的生活习性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读起来情趣盎然。语段二只简单地说明了蝉的生活习性,不符合法布尔《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名著的语言特点对所给的语段井陉分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甲】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乙】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5.选文第④⑤两段文字,分别从___和___等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_________的整体特征。

16.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第④段第1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中,“假山"和“池沼”的顺序可否颠倒?请结合内容说明原因。

②)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曲线句中“寂寞"一词语意的理解。

17.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请你仿照示例中的“分析”,从第⑤段画直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大部分建筑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答案】15.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6.①答案示例:不可以。因为下文是按照先假山再池沼的顺序来介绍的,与之相呼应,使语言严密。②答案示例:“寂寞"是单调的意思,文中指苏州园林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不同,树木和花朵的栽种丰富而有变化。

17.答案示例(一):我选【甲】句。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树木与其他园林的树木进行比较,将“松柏”比作“宝塔”,将“道旁树”比作“阅兵式”,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修剪和栽种“着眼在画意”的特征。答案示例(二):我选【乙】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园里的“藤萝"为例,将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藤萝枝干的形态,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花树“着眼在画意”的特征。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说明对象特点的句子,注意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看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说明对象的特点的。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词语的理解。句子中的词语能否颠倒需要结合此句上下文来分析。对于词语的理解的结合词语的具体环境来体会。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熟记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课文,可知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作者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园林的特点。第4段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方面来写;第5段从花草树木的映衬方面来写。

故答案为:1、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2、花草树木的映衬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词语的理解。①“假山"和“池沼”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下文中是先介绍“假山"后介绍“池沼”,如果颠倒,那么与下文就不能呼应了。②寂寞:孤单冷清。这里是单调的意思,指苏州园林一年四季都有绿树和花朵盛开。

故答案为:①答案示例:不可以。因为下文是按照先假山再池沼的顺序来介绍的,与之相呼应,使语言严密。②答案示例:“寂寞"是单调的意思,文中指苏州园林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不同,树木和花朵的栽种丰富而有变化。

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甲】句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的的园林“着眼在画意”的特征。【乙】句使用了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着眼在画意"的特征。

故答案为:答案示例(一):我选【甲】句。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树木与其他园林的树木进行比较,将“松柏”比作“宝塔”,将“道旁树”比作“阅兵式”,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修剪和栽种“着眼在画意”的特征。答案示例(二):我选【乙】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园里的“藤萝"为例,将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藤萝枝干的形态,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花树“着眼在画意”的特征。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完成各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的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8.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人事

路过的人

摘枣打枣

我和朋友

19.结合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②段画直线语句的作用。

20.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18.望枣兴叹;能工巧匠;攀崖望枣

19.画直线句写出了不同的人见到枣子时候“望枣兴叹”的相同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望枣作铺垫。

20.文章中的那棵枣树坚韧、顽强,身处高峻、陡峭、少土又缺乏养分的石崖上,却长得健壮而蓬勃。在生活中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我们也应该向那棵枣树学习。学习它的坚忍不拔、不怕孤独。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内容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内容。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作用包括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做铺垫、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贯穿全文的线索、总结全文、点题。内容上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突出了中心。

(3)考查文章所给的启发。启发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等角度来谈。面不宜太宽,抓住其中一点详细谈谈自己感受或启发即可。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第2自然段:“路过的人"——望枣兴叹;第3段:能工巧匠——摘枣打枣;第3段:我和朋友——攀崖望枣

故答案为:1、望枣兴叹

2、能工巧匠

3、攀崖望枣

1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全文可知,此句在内容写出了枣树生长的地方险峻,不同的人都只能“望枣兴叹”,并为下文写能工巧匠中的小后生仍石头砸枣和“我"和朋友攀崖摘枣做铺垫。

故答案为:画直线句写出了不同的人见到枣子时候“望枣兴叹”的相同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望枣作铺垫。

20.本题考查文章所给的启发。可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谈。本文写那棵枣树长在险峻的山崖上,但它结出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可见那棵枣树坚韧、顽强、生命力强。这就让我们收到启发,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时,我们要坚强,要不忘初心,要像那棵枣树那样不怕艰苦。

故答案为:文章中的那棵枣树坚韧、顽强,身处高峻、陡峭、少土又缺乏养分的石崖上,却长得健壮而蓬勃。在生活中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我们也应该向那棵枣树学习。学习它的坚忍不拔、不怕孤独。

五、作文(共40分)

21.(2021八上·大兴期末)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汪曾祺曾回忆在西南联大听闻一多先生上课的情景——很多学生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跑来旁听……在他看来,这是一件虽辛苦却很值得的事。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事:虽然尝试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虽然过程有波折,却终有收获;虽然只是配角,但也能光彩熠熠……有些事看起来不如所愿,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这些都是值得的。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褐蚁小心地绕过了粘在悬崖上的蛛丝,从那个缩起所有的腿,静等着蛛丝震动的蜘蛛旁经过,它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但同过去的一亿年一样,双方没有任何交流。”这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段描写,他从褐蚁的视角描写了与蜘蛛相遇时的情景。假如你也变为一种昆虫,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把“我是一只▲"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故事,叙述你的经历。

要求:⑴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方框用2B铅笔涂黑。

⑵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⑶字数600~800之间。

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我是一只蚂蚁我是一只小蚂蚁,今天,我将要与大家分享我学习觅食的成长经历。

我住在森林里,勤劳的妈妈常常教导我:“掌握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好地生存。”它很早就教会了我怎样觅食和搬运食物的本领,于是我满怀期待地开始了自己的觅食之旅。但是,我找遍了大树附近,好不容易找到一只死去的青虫,可是,我的力气太小了,怎么都无法撼动它一点点,只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这样觅食太难了,我都辛苦一天了还是一无所获,难道没有一个简便方法可以轻松点觅食吗?"妈妈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如果你找到食物,你就要有方法和耐心,要不然就找不到食物。”可是吃了苦头的我根本不听妈妈的劝告,一心只想寻找这个简单的方法。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我精神十足地出门了,我看见青蛙哥哥,急忙赶上去问:“青蛙哥哥,你是怎样觅食的呢?"青蛙哥哥坚定地说:“我是用舌头来觅食的,我的食物是蚊子,我要用舌头伸出去吃到蚊子,再卷回来,但是你是学不到我的方法的,因为你的舌头没有那么长。”我叹了一口气,失望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遇到蜘蛛姐姐,我向她请教:“蜘蛛姐姐,你是怎样觅食的?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蜘蛛姐姐笑了一笑说:“我们蜘蛛是用蜘蛛网来捕食的,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织网,等食物飞到网上后就吃掉,不过我的方法也很辛苦,早上晚上都不能休息。”听了蜘蛛姐姐的话我默默地离开了。

了解了青蛙哥哥和蜘蛛姐姐的觅食方法,我也明白了觅食是不简单的,要有技巧和方法,还要有耐心。

觅食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学好本领,才能够获得美好的生活!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阅读提示语,从中可以打开我们的写作思路。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一件事,这件事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比如帮助同学,扶起摔倒的老人。“值得"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可以在记叙事件时适当加入自己的心理描写,也可以加入细节描写。文章前半部分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文章结尾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

(2)本题考查想象作文。想象作文除了可以运用想象、幻想之外,还可以运用夸张、拟人的写法,赋予动植物以人的行为和情感。本次作文要求从昆虫的角度进行想象,写一篇故事,叙述经历。补全题目,横线上可以补写蚂蚁、蝴蝶、蜘蛛等。以第一人称“我”来展开故事。写作时,想象要结合昆虫的特点,故事情节也要和昆虫的特点相符合。例如:我是一只蜘蛛,那故事情节就要围绕织网、捕食等展开,蜘蛛的特点是足特别多,会吐丝,这些都是可以虚构故事情节的点。不管怎样大胆想象,一定要在合理的前提下进行。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即通过虚构的故事想表达怎样的主题。注意语言力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例文:

我是一只蚂蚁

我是一只小蚂蚁,今天,我将要与大家分享我学习觅食的成长经历。

我住在森林里,勤劳的妈妈常常教导我:“掌握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好地生存。"它很早就教会了我怎样觅食和搬运食物的本领,于是我满怀期待地开始了自己的觅食之旅。但是,我找遍了大树附近,好不容易找到一只死去的青虫,可是,我的力气太小了,怎么都无法撼动它一点点,只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这样觅食太难了,我都辛苦一天了还是一无所获,难道没有一个简便方法可以轻松点觅食吗?”妈妈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如果你找到食物,你就要有方法和耐心,要不然就找不到食物。"可是吃了苦头的我根本不听妈妈的劝告,一心只想寻找这个简单的方法。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我精神十足地出门了,我看见青蛙哥哥,急忙赶上去问:“青蛙哥哥,你是怎样觅食的呢?”青蛙哥哥坚定地说:“我是用舌头来觅食的,我的食物是蚊子,我要用舌头伸出去吃到蚊子,再卷回来,但是你是学不到我的方法的,因为你的舌头没有那么长。"我叹了一口气,失望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遇到蜘蛛姐姐,我向她请教:“蜘蛛姐姐,你是怎样觅食的?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蜘蛛姐姐笑了一笑说:“我们蜘蛛是用蜘蛛网来捕食的,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织网,等食物飞到网上后就吃掉,不过我的方法也很辛苦,早上晚上都不能休息。"听了蜘蛛姐姐的话我默默地离开了。

了解了青蛙哥哥和蜘蛛姐姐的觅食方法,我也明白了觅食是不简单的,要有技巧和方法,还要有耐心。

觅食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学好本领,才能够获得美好的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1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0分)

(2021八上·大兴期末)大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天下首邑”。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铁蹄践踏的①岁月里,这块英雄的土地,成为支援京西、冀中武装抗日重要的红色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北平(北京)以南,以现在大兴区域为核心,构筑起的“平南"敌后武装抗日战线,用悲壮和牺牲谱写了②的红色篇章。

1.在横线①②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坚苦②可歌可泣B.①坚苦②歌功颂德

C.①艰苦②可歌可泣D.①艰苦②歌功颂德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天下首邑(yì)”。

B.成为支援(yuán)京西、冀中武装抗日重要的红色根据地。

C.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lú),洒热血。

D.用悲壮和牺牲谱(bǔ)写了②的红色篇章。

(2021八上·大兴期末)“新大兴,新国门"平南红色文化线上主题展,旨①(zài)更好地整合红色资源,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②(zài)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重温大兴高光时刻,为“新大兴,新国门”注入红色基因,打造平南红色文化名片。

3.结合语境,在横线①②处根据拼音依次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在②再B.①在②在

C.①再②在D.①再②再

4.结合前面两段文字,推断加点词语“红色基因"的意思。

5.平南红色文化线上主题展,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探索传播新模式。通过采取全新视角、全域布局、全程谋划、全员参与的宣传推广模式,建立和巩固立体式、矩阵式、多层次的大兴区文化宣传工作主阵地。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平南红色文化研究持续深入,提高平南红色文化的传播声量。以期达成扩大区域影响,创新展示空间的效果。

画直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结束语,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6.(2021八上·大兴期末)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晏殊《浣溪沙》)

(2)兴尽晚回舟,。(李清照《如梦令》)

(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并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下面对《雁门太守行》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又让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8.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文段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③上犯禁④,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③[陵]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④[犯禁]触犯禁令。

9.用“/”标明【文段一】中画曲线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夫环而攻之

10.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中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奚以知其然也D.是以善为国者

11.对两个文段中画直线语句的翻译及语境下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翻译:周围三里的城墙,七里的外城。

理解:这句话写出城小易攻,然而环攻不胜,从而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理解:不注重个人的修养,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那就可能战必败。

C.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

翻译: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

理解:从治国上看,百姓贫困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翻译: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

理解:百姓的“富"与“贫”与国家的“治"与“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2.【文段一】【文段二】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也都采用的手法,强调了___。【文段一】先提出“_________"的观点,然后指出“”才能出现最佳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文段二】强调了“"利于国家的治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3.(2021八上·大兴期末)《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红军将士长征途中跋山涉水、排除万难的经历。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长征精神,并说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4.(2021八上·大兴期末)《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起来情趣盎然。下面两个语段中有一个语段出自于《昆虫记》,请选出并说明理由。

语段一: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语段二: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每天唱个不停;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甲】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乙】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5.选文第④⑤两段文字,分别从___和___等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_________的整体特征。

16.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第④段第1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中,“假山”和“池沼"的顺序可否颠倒?请结合内容说明原因。

②)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曲线句中“寂寞”一词语意的理解。

17.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请你仿照示例中的“分析”,从第⑤段画直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大部分建筑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征。

(2021八上·大兴期末)阅读《石崖上的枣树》,完成各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的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8.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人事

路过的人

摘枣打枣

我和朋友

19.结合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②段画直线语句的作用。

20.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带给你的启示。

五、作文(共40分)

21.(2021八上·大兴期末)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汪曾祺曾回忆在西南联大听闻一多先生上课的情景——很多学生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跑来旁听……在他看来,这是一件虽辛苦却很值得的事。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事:虽然尝试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虽然过程有波折,却终有收获;虽然只是配角,但也能光彩熠熠……有些事看起来不如所愿,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这些都是值得的。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褐蚁小心地绕过了粘在悬崖上的蛛丝,从那个缩起所有的腿,静等着蛛丝震动的蜘蛛旁经过,它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但同过去的一亿年一样,双方没有任何交流。”这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段描写,他从褐蚁的视角描写了与蜘蛛相遇时的情景。假如你也变为一种昆虫,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把“我是一只▲"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故事,叙述你的经历。

要求:⑴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方框用2B铅笔涂黑。

⑵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⑶字数600~800之间。

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近义词;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2)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1.①“艰苦”的意思是艰难困苦,“坚苦"的意思是坚忍刻苦。结合语境“中华民族抗击日寇铁蹄践踏”可得出此处应选艰苦。②“可歌可泣"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歌功颂德”是歌颂功德和恩德(多用于贬义)。结合语境“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这里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以及“悲壮”“牺牲"两个词可以选出“可歌可泣”。

故答案为:C

2.“邑"援”“颅"的读音都不难,书写也不困难,“谱写”的“谱"读音不是难点,但是拼音却不容易,学生容易将p、b认错,所以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

故答案为:D

【答案】3.A

4.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及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

5.以期达成创新展示空间,扩大区域影响的效果。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同音字。同音字虽语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字。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意思。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造成病句的原因有很多: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啰嗦等,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培养语感。

3.本题考查同音字。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字。旨在:目的在于。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深层意思。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现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可知,文段中的“红色基因"指的是无数古名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抑菌剂战争年代古名先烈的斗争智慧。

故答案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及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斗争智慧。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此句语序不当,应先“创新展示空间”,然后才能“扩大区域影响"。

故答案为:以期达成创新展示空间,扩大区域影响的效果。

6.【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误入藕花深处

(3)悠然见南山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型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误入藕花深处

(3)悠然见南山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答案】7.B

8.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答案示例(二):“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岁诗歌的理解。在疏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赏析诗句时注意题干的要求。诗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诗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句中关键字用的妙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本题考查岁诗歌的理解。ACD三项正确;B、“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错。颔联写出了战场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句中“黑云"压”“城欲摧"金鳞开”等词语表现力很丰富,富有画面感。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故答案为: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答案示例(二):“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答案】9.夫/环而攻之

10.D

11.D

12.对比;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富民(民富)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面末尾;夫、盖、故(是故)、岂等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一般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2)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结合句意推出“以”的意思,然后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翻译句子时,要注重中点词语,要翻译到位。理解句子要结合句意和全文的中心。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区分两篇文言文主旨的差异。这两段选文既有相同点,都强调“以民为本”,但又各有侧重,文段一种在施行仁政,文段二重在富民。据此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节奏。“夫”是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可以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故答案为:夫/环而攻之

10.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A、凭借;B、凭借;C、凭借;D、因为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与理解。A、翻译错误,应翻译为: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

B、理解错误。“寡助"是因为不行仁政,不是“不注重个人的修养”。

C、理解错误。从治国上看,百姓富裕才会“安乡重家”,才会“敬上畏罪”,才会“易治"。

D、正确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段一:开篇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得道者多助”,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就得实行仁政。文段二:“民贫"与“民富”进行对比;“治国"与“乱国”进行对比,强调了“民富"利于国家的治理。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人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1、对比

2、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

5、富民(民富)

13.【答案】我最喜欢朱德。长征期间他能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他与部下在经受重重围困时,仍能保持团结一致。这体现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团结一致的长征精神。我获得的启示是凡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知识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可以作为介绍的对象,结合他们的事迹写出红军长征的精神,并写出自己从中所获得的启示。

故答案为:我最喜欢朱德。长征期间他能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他与部下在经受重重围困时,仍能保持团结一致。这体现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团结一致的长征精神。我获得的启示是凡事要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4.【答案】我选语段一。语段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邻相守”“比肩而坐"狂饮”“慢"稳”等词语,赋予了蝉人的情态和动作,将蝉的生活习性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读起来情趣盎然。语段二只简单地说明了蝉的生活习性,不符合法布尔《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知识点】《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