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和证后监管程序_第1页
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和证后监管程序_第2页
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和证后监管程序_第3页
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和证后监管程序_第4页
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和证后监管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VPAGEV管理程序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编号:AP-21-AA-2020-XX下发日期:2020年**月**日

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和证后监管程序(试行)(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 11.2 依据 11.3 废止 11.4 相关文件 11.5 适用范围 21.6 背景说明 22 定义 33 申请与受理 53.1 申请 53.1.1 申请资料 53.1.2 申请人的责任和义务 53.1.3 申请书的有效期 53.2 受理及审查 63.2.1 受理 63.2.2 建立审定机构 64 航油产品审查 104.1 配方和工艺审查 104.1.1 喷气燃料(涡轮燃料) 104.1.2 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 114.1.3 含合成烃喷气燃料 114.1.4 航空汽油 124.1.5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 134.1.6 航空活塞发动机润滑油 144.1.7 磷酸酯型航空液压油 144.1.8 航空燃料添加剂 154.2 符合性验证计划和试验大纲要求 154.2.1 喷气燃料 154.2.2 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 164.2.3 含合成烃喷气燃料 184.2.4 航空汽油 234.2.5 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 254.2.6 航空活塞发动机润滑油 274.2.7 磷酸酯型航空液压油 284.2.8 航空燃料添加剂 294.3 制造符合性检查要求 334.4 性能评审要求 334.4.1 首批检验 334.4.2 复核试验 334.4.3 批次稳定性检验 344.5 试验机构的要求 345 质量系统审查 355.1 质量系统文件要求 355.2 质量系统运行要求 376 检验和发出控制 386.1 生产企业检验要求 386.2 油料发出控制 387 审定总结和颁证 397.1 审定记录 397.2 现场审查的讲评会议 397.3 纠正措施答复 397.4 审查组末次会议 397.5 证件颁发 418 证后监管 428.1 证件管理 428.1.1 证件效力 428.1.2 证件变更 428.2 证后监督检查 438.2.1 主管检查员 438.2.2 委任航油航化代表(DFCR) 438.2.3 风险识别和管理要求 448.2.4 更改控制要求 458.2.5 信息报告 469 附则 46附件1《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申请书 47附件2受理申请通知书 49附件3不予受理通知书 51附件4制造符合性声明表 52附件5不符合项记录表 54附件6问题纪要 56附件7发现问题通知书 59附件8审查纪要 61附件9整改措施答复 63附件10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证书 65附件11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项目单 66附件12制造符合性检查记录表 67附件13委任代表半年工作报告 69附件14风险评估准则 71附件15信息报告表 73附件16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流程图 75附件17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职责说明 76—PAGE16—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及证后监管程序(试行)总则目的为规范民用航空油料合格审定活动,明确航空油料在生产环节的适航要求,指导航空油料生产企业申请民用航空油料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制定了程序。依据本程序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制定。废止自本程序生效之日起,2014年8月29日生效的《民用航空汽油合格审定及证后监管程序》(AP-55-AA-2014-04)废止。相关文件下列文件均为现行有效版本:《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技术标准规定》(CCAR-37)《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规定》(CCAR-55)《民用航空器适航委任代表和委任单位代表的规定》(CCAR-183)《生产批准和监督程序》(AP-21-31)《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合格审定程序》(AP-21-15)《适航委任代表管理程序》(AP-183-01)《适航审定培训管理程序》(AP-00-0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民用航空油料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的申请、受理、审查、批准及证后管理。背景说明航油产品是航空器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航空器安全,必须与其他所有零部件一样经过适航审定后才能投入使用。随着航空油料适航审定的深入开展,适航审定部门采用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的形式批准生物航煤、航空汽油和3号喷气燃料等产品,正在开展煤基喷气燃料、航空润滑油等审定。基于航空油料自身的特点,《民用航空零部、材料和机载设备件适航规定》(AP-21-06R3)难以满足航空油料审定的工作需要,为了进一步规范航空油料的适航审定工作,便于申请人了解民用航空油料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的申请、审定和证后监管的要求,根据《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制定本程序。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在本管理程序中使用。局方:指中国民用航空局及地区管理局。主管检查员:经局方指派,对某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持有人进行管理与监督的局方监察员。民用航空油料:指为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提供动力、润滑以及能量转换并适应航空器各种性能的油品。包括航空燃料及其添加剂、航空润滑油、航空润滑脂、航空特种液等。审定基础:指经民用航空油料适航审定委员会确定的、对某一民用航空油料进行合格审定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以及附加的专用条件。首批产品:指按照经局方确认的原料类型、生产工艺生产出的第一批用于适航验证的产品。首批检验:指首批产品按照试验大纲要求进行的所有项目的检验。生产批次:指同一类型和组成并且同一批生产或同一批交付的包装产品总体,产品每生产一罐或釜为一批。全规格检验:对航空燃料产品规范中所有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的检验。控制检验:对航空润滑油、液压油和航空燃料添加剂等产品每批次出厂进行的检验。委任航油航化代表(DFCR):指局方委派的民航行政机关以外、在授权范围内从事航油航化的适航管理中有关审定、检验工作的个人。

申请与受理申请申请资料从事航空油料生产的申请人应在民航局官方网站中(网址:),按规定格式填写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申请书(附件1),并同时提交申请书相关的资料:一份符合性声明,申明申请人已经符合申请之日有效适用的技术标准规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规定要求的技术资料。申请人的责任和义务(1)申请人应对其提交的所有资料的真实性负责;(2)申请人应接受局方认为必要的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3)申请人应为审定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足够时间以保证审定工作顺利进行;(4)申请人应承诺允许审查人员查阅与本项目有关的所有资料,并自由进入与本项目有关的所有场所进行评审。申请书的有效期申请书的有效期为两年,到期仍未获得批准的申请人,应重新申请或提交延长申请书有效期的情况说明,并经局方批准后,方可延长申请书的有效期,延长的有效期以批准时间为准。受理及审查受理局方应在申请人提交资料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若申请资料满足要求,则以受理申请通知书(附件2)的形式进行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若发现申请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本程序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若决定不受理,则以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3)正式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在接到受理申请通知书后,应按照规定缴纳审定费用,并在审定系统中上传缴费凭证。建立审定机构民用航空油料适航审定委员会(FCB)受理申请后,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视情成立FCB。若不成立FCB,审查组完成申请人提交的审定基础和审定计划的评审后,报局方备案,针对审定过程中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审查组应请求局方协调解决。FCB组成局方、适航审定技术支持单位、飞机发动机、油料领域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各单位委员数量不超过FCB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FCB委员数应为奇数,其中至少包括主任和秘书各1位。FCB主任由局方根据能力和信任的原则指定,FCB委员由FCB主任按照以上原则进行提名,并报局方批准。FCB主要职责确定审定基础和审定计划;审议审查组成员的资格;监督审查组的工作;协调与解决审定过程中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审议审查组的审定报告,并由FCB向局方提出是否颁发批准书的建议。FCB会议FCB会议可由首次会议、中间会议和末次会议等组成。FCB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召开会议的次数,FCB会议纪要应作为审查组开展审定工作的依据之一,审查组全体成员可以列席会议。审查组审查组的组成审查组通常由局方授权的技术支持单位组成,由1名组长、1-2名副组长(视情)和若干名组员组成,可邀请民航局适航管理部门人员、或工业部门相关单位内有经验的质量系统专家、产品工艺专家加入审查组。审查组职责批准审查计划、符合性验证计划和试验大纲;审查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性能;审查质量系统和运行情况;现场制造符合性检查;核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完成审查报告。审查组组长应以“审定信函”的形式正式通知申请人关于成立审查组的相关情况。审查组首次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审查组全体成员,申请人的责任经理、质量经理、生产经理、DFCR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应参加审查组首次会议,会议内容如下:审查组组长重申审查目的、依据和范围;介绍审查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介绍批准的审定基础和审定计划。申请人介绍企业概况、原材料、工艺、检验能力、供应商情况和质量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介绍其责任经理、质量经理、生产经理以及所需的其他管理人员的情况。双方确认项目审定计划,被审查单位责任经理与审查组组长应共同签字认可。双方确定审查过程中的联络和沟通方式。末次审查会项目审定计划中的所有审查活动结束后,审查组组长负责召开末次审查会,向被审查单位通报审查结果。参加末次审查会的人员原则上与首次审查会一致。

航油产品审查配方和工艺审查申请人应提供拟申请油料的配方或生产工艺资料,并经过审查组评审和批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技术规程或工艺卡片、作业文件、组分或基础油和添加剂的配比(润滑油还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的供应商资料)、原材料和三剂验收要求、原材料入厂检验报告、生产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要求等文件。此外,根据产品类别还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喷气燃料(涡轮燃料)原料要求来自于原油、天然气凝析油、重油、页岩油和油砂等。采用常减压蒸馏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其原油品种应经过证实,曾被用于生产3号喷气燃料;未经证实的原油,应提供详细的工艺说明文件并开展进一步试验验证。加入的抗静电剂、抗磨剂、抗氧剂等添加剂,应使用申请时适用标准规定的添加剂。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工艺要求主要包括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工艺,并与原料类属相匹配,应能满足合格喷气燃料的生产需要。对经过二次加工工艺处理的喷气燃料应限制使用比例,重点关注稳定性,具体比例应由审查组根据工艺实际情况确定。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原料要求原料煤应对全水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惰质组含量、哈氏可磨性指数和镜质体反射率等进行评定。加入的抗静电剂、抗磨剂、抗氧剂等添加剂,应使用申请时适用标准规定的添加剂。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工艺要求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应由原料煤经过加氢液化、加氢稳定(溶剂加氢)和加氢改质等三步加氢工艺直接液化得到。含合成烃喷气燃料原料要求应来源于不同于传统喷气燃料的原料,如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煤炭等。加入的抗静电剂、抗磨剂、抗氧剂等添加剂,应使用申请时适用标准规定的添加剂。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工艺要求含合成烃的喷气燃料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工艺中一种:费托合成(FT);酯和脂肪酸加氢(HEFA);合成异构烷烃(SIP)(糖发酵);合成石蜡煤油加合成芳烃(SPK/A);乙醇制合成石蜡煤油(ATJ-SPK);以及其他已批准的新工艺。航空汽油原料要求包括组分和添加剂,其中组分包括原油或天然汽油的馏分油、合成烃和芳烃,添加剂包括抗爆剂、染料、抗氧剂和抗静电剂等。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航空汽油产品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配方及工艺要求配方应至少包括组分、添加剂以及添加比例和允许误差范围等内容,且有数据或证据表明,在规定的添加比例和允许误差范围内调合的产品,仍能满足性能要求。由组分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调合而成。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原料要求应主要以多元醇酯类化合物为基础油。采用黏指剂、抗氧剂、抗磨剂以及抗泡剂等用于改善涡轮润滑油特定性能的添加剂时,不得使用含有钡和钛类有机化合物。如果使用磷酸三甲酚酯(TCP)类添加剂,其中邻位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不应超过0.2%。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配方及工艺要求应由基础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合而成。添加剂的添加比例和允许误差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添加剂的添加比例(添加剂质量/总质量)×100,%允许误差范围(误差质量/添加剂质量)×100,%≥2±50.1-2±10≤0.1±20航空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原料要求应主要以石油馏分油,聚α烯烃或多元醇酯等合成油,以及两者的混合物为基础油。采用分散剂、抗氧剂、抗泡剂以及黏指剂等用于改善活塞润滑油特定性能的添加剂时,不得使用含有钡和钛类有机化合物。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配方及工艺要求应由基础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合而成。添加剂的添加比例和允许误差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添加剂的添加比例(添加剂质量/总质量)×100,%允许误差范围(误差质量/添加剂质量)×100,%≥2±50.1-2±10≤0.1±20磷酸酯型航空液压油原料要求应主要以磷酸酯类化合物为基础油。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配方及工艺要求应由基础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调合而成。航空燃料添加剂原料要求所有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和毒理的要求,应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或者相关文件。配方及工艺要求应有明确的添加剂化学组成及各组成含量范围,如果添加剂是溶解在溶剂中,还应有溶剂的明确成分和含量。应通过化学合成、分离以及调合等工艺生产。符合性验证计划和试验大纲要求申请人应提交拟申请油料的符合性验证计划和试验大纲,并经过局方评审和批准。符合性验证计划应至少包括审定基础要求、说明、符合性验证方法和预计完成日期等内容;试验大纲至少包括:首批或复核检验项目与试验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试验样品及数量等内容。检验项目按照油料类别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喷气燃料规格牌号要求:喷气燃料应满足GB6537、ASTMD1655或DEF-STAN91-091等标准要求。常用的喷气燃料牌号有3号喷气燃料、JetA-1等。除满足产品规格标准的要求外,喷气燃料还应开展以下特定性能试验项目,具体项目由对原油和工艺的综合评估结果决定。但应至少完成本条款(a)、(b)、(c)和(d)所列项目。化学组成,至少包括烃类组成、碳氢比、芳烃含量等。痕量元素含量,至少包括铜、锌、铁、钒、钙、锂、铅、磷、钠、锰、镁、钾、镍、硅、氮、氯、溴等。物理性能:馏程、模拟蒸馏、闪点(闭口)、冰点、破点、黏度(-40℃)、磨痕直径、蒸气压等。相容性:与飞机发动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相容性、与批准的添加剂相容性,与滤芯材料的相容性等。特性曲线:蒸气压-温度、黏度-温度、比热容-温度、密度-温度、表面张力-温度、体积弹性模量-温度、导热率-温度、水溶性-温度、介电常数-密度、电导率-抗静电剂含量。使用性能:对黏土过滤器的影响、毒性、储运稳定性、爆炸极限、自燃温度和热板表面引燃温度。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产品规格试验项目包括外观、颜色、总酸值、芳烃含量、烯烃含量、总硫含量、硫醇性硫或博士试验、馏程、闪点(闭口)、密度、冰点、运动黏度(-20℃)、净热值、烟点、铜片腐蚀、热安定性、实际胶质、水反应、固体颗粒污染物含量、电导率、水分离指数、磨痕直径和抗静电剂含量等。特性性能试验项目包括碳氢化合物种类、有机物含量(芳烃、羰基、醇类、酯类和酚类)、痕量元素含量(氢、氮、铜、锌、铁、钒、钙、锂、铅、磷、钠、锰、镁、钾、镍和锡)、馏程、馏程斜率、模拟蒸馏、破点、磨痕直径、抗磨剂含量响应、黏度-温度、比热-温度、密度-温度、表面张力-温度、体积模量-温度压力、导热系数-温度、蒸气压-温度、闪点(闭口)、冰点、介电常数-密度、电导率-抗静电剂、对黏土过滤器的影响、与滤芯材料相容性、储存安定性、燃油溶水性-温度、燃油空气溶解性、毒性、爆炸极限、自燃温度、热板表面引燃温度和微生物等。材料相容性试验应与航空器和发动机燃油系统中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制造燃油箱、燃油管路以及燃油泵等部件的金属材料。可能与燃油接触的非金属材料:丁腈、氟硅和氟碳等橡胶材料;聚硫、聚硫醚等密封胶;环氧树脂、环氧聚酰胺等涂料;KAPTON膜。局方要求的其他材料。发动机试车应至少在一种型号发动机上开展发动机的功能和性能试车,对比分析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与传统喷气燃料试车时的发动机转速、燃料流量、油耗、加速时间、最大功率、发动机排气温度等参数的差异。试车结束后,应对发动机燃烧室、燃油喷嘴、高低压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进行孔探或拆解,检查试验前后部件是否新增烧蚀、裂纹、涂层脱落以及积碳等现象。试飞验证应至少在一种型号航空器上使用煤直接液化喷气燃料开展试飞验证,对比传统喷气燃料分析飞机和发动机在地面慢车、起飞、不同高度巡航、进近和着陆阶段的排气温度(EGT)、推力(EPR)、振动指数(VIB)、低压转子转速(N1)、高压转子转速(N2)、燃滑油温度以及燃滑油消耗量等参数差异。试飞结束后,应参照发动机试车要求对各热端部件进行孔探或拆解检查。其他要求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完成局方要求的其他试验项目。含合成烃喷气燃料全新含合成烃喷气燃料未经过飞机发动机厂商认可,未列入含合成烃喷气燃料产品标准的工艺和合成烃组分,且不适用于第条款的快速审批原则,应满足本条款的要求外,还应考虑ASTMD4054的相关要求。规格试验:含合成烃喷气燃料应满足喷气燃料规格,如GB6537、ASTMD1655、DEF-STAN91-091等。除满足规格试验要求外,还应完成以下试验项目:烃类组成、碳氢比、芳烃体积含量。有机物含量:羰基、醇类、脂类、酚类等。痕量元素含量:铜、锌、铁、钒、钙、锂、铅、磷、钠、锰、镁、钾、镍、硅、氮等。物理性能:馏程、模拟蒸馏、闪点、冰点、破点、磨痕直径。特性曲线:蒸气压-温度、黏度-温度、比热容-温度、密度-温度、表面张力-温度、体积弹性模量-温度、导热率-温度、水溶性-温度、介电常数-密度、电导率-抗静电剂含量。使用性能:对黏土过滤器的影响、与滤芯材料相容性、毒性、储运稳定性、爆炸极限、自燃温度和热板表面引燃温度。材料相容性:与飞机发动机金属材料相容性、与非金属材料的相容性、与批准的添加剂相容性。部件和台架试验:完成涡轮发动机高温部件的腐蚀试验,观察分析热端金属和涂层的热腐蚀情况。燃油系统部件试验:包含燃油泵、燃油控制、燃油喷嘴试验,APU滤芯试验。燃烧室部件试验:包含1万英尺高空冷启动试验、贫油试验、发动机熄火重启试验、发动机出口温度分布、燃烧效率、排放、APU试验。发动机试车:发动机试车应进行最少150小时或者450个循环,每个循环旨在模拟发动机启动到停机全过程,包括发动机从启动、加速到最高功率,保持一段时间后,减速至停机,每个循环维持15-20分钟。试飞验证:试飞验证时,应监控飞机的各项飞行指标。满足快速审批原则的含合成烃喷气燃料的性能要求未经过飞机发动机厂商认可,未列入含合成烃喷气燃料产品标准的合成烃组分,进行快速审批时,应首先满足快速审批原则(1)-(4)的要求,并完成(5)要求的适航验证项目,使用时加入量不超过10%。环烷烃质量分数不超过30%;芳烃质量分数不超过20%;萘、茚等稠环芳烃含量不超过芳烃总含量的30%;破点不低于325℃。总酸值、馏程、模拟蒸馏,馏程分布、闪点、密度、冰点、热稳定性、FAME含量、链烷烃C9-C16质量分数、芳烃C9-C16质量分数、碳氢含量、非烃组分含量、氮含量、水分、硫含量、痕量元素含量(铜、锌、铁、钒、钙、锂、铅、磷、钠、锰、镁、钾、镍、硅)、痕量有机物含量(酚类、苯胺、吲哚、吡啶、醇脂、醛、醚、邻苯二甲酸)和卤素。已列入产品标准且经认可的含合成烃喷气燃料性能要求已列入含合成烃喷气燃料产品标准且经过飞机发动机厂商认可的合成烃组分,应满足本条要求。规格试验:含合成烃的喷气燃料应满足喷气燃料规格要求,如GB6537、ASTMD1655、DEF-STAN91-091等。附加要求:除满足(2)要求外,其中:芳烃含量体积分数不低于8.0%;馏出温度T50-T10不小于15℃,T90-T10不小于40℃;黏度(-40℃)不大于12mm2/s。合成烃组分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费托合成(FT)的合成烃组分:该合成烃组分与传统喷气燃料调合使用,调合体积比例不超过50%,并完成以下试验:理化性能试验:总酸值、馏程、模拟蒸馏、闪点、密度、冰点、热氧化稳定性。组分含量试验:环烷烃含量、芳烃含量、链烷烃含量、碳氢含量、非烃组分含量、氮含量、水分、硫含量、痕量元素含量(铜、锌、铁、钒、钙、锂、铅、磷、钠、锰、镁、钾、镍、硅、氮)和卤素。酯和脂肪酸加氢(HEFA)合成烃组分;该合成烃组分与传统喷气燃料调合使用,调合体积比例不超过50%,并完成本节(4)(a)条要求的试验、FAME和实际胶质试验。合成异构烷烃(SIP)(糖发酵);该合成烃组分与传统喷气燃料调合使用,调合体积比例不超过10%,并完成本节(4)(a)条要求的试验、实际胶质、水分离指数和净热值试验。合成石蜡煤油加合成芳烃(SPK/A);该合成烃组分与传统喷气燃料调合使用,调合体积比例不超过50%,并完成本节(4)(a)条要求的试验、实际胶质、水分离指数试验。乙醇制合成石蜡煤油(ATJ-SPK);该合成烃组分与传统喷气燃料调合使用,调合体积比例不超过50%,并完成本节(4)(a)条要求的试验。合成烃组分还应完成本节(3)条的试验。航空汽油申请审定的航空汽油为已列入GB1787、ASTMD910、ASTMD7547或DEF-STAN91-090等标准的100LL、100VLL、UL91、UL94等规格牌号,其性能应满足对应标准的全部要求,同时应按本条(2)(b)(i)特定性能、(2)(c)油品相容性和(2)(d)材料相容性进行验证试验,试验数据与100LL或UL91经验数据进行比较。除本条(1)所列航空汽油规格牌号外,其他航空汽油应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全部性能试验,同时还应考虑ASTMD7826相关要求。试验数据与100LL或UL91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基本性能试验项目与性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GB1787、ASTMD910或ASTMD7547所列,主要有研究法辛烷值、马达法辛烷值、品度、铅含量(四乙基铅含量)、净热值、颜色、染料含量、密度、馏程、蒸气压、冰点、硫含量、氧化安定性、铜片腐蚀、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芳烃、水反应、电导率和外观等。特定性能特定性能试验分为二个阶段,分别如下。第一阶段:包括馏程曲线、液气比、蒸气压、黏度、密度、水溶解性、浊点、倾点、铜片腐蚀等。第二阶段:包括化油器结冰、燃料计量和电容性、电导率和静电荷、表面张力、导热系数、介电常数、表面点火温度、氧化安定性、潜在胶质、水反应、微生物、电导率、燃料侵蚀、测试方法评估、点火能量、自燃温度和灭火介质、燃烧性能、毒性、长期储存稳定性、排放性能等。油品相容性应按照不同体积比(20:80,30:70,50:50,70:30,80:20)与已批准100LL进行混合,测试部分物理化学性能。测试项目至少包括马达法辛烷值、品度、馏程、蒸气压、净热值、冰点、密度和外观等。材料相容性金属材料与航空汽油可能发生接触的金属材料相容性,不限于飞机和发动机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与航空汽油可能发生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相容性,不限于飞机和发动机的非金属材料。与现有活塞发动机润滑油相容性与航空汽油添加剂响应和相容性应充分考虑航空汽油与添加剂在低温(-17.8℃)、室温和高温(38℃)条件下,储存24小时的相容性,以及航空汽油对添加剂的响应性。与过滤材料的相容性应充分考虑与航空汽油发生接触的过滤材料相容性,并通过试验或其他可接受的方法进行验证。发动机试车航空汽油需在确定的航空活塞发动机上,对可接受发动机性能、耐久性和可操作性加以证明。测试项目包括发动机功率、排气温度、转速、燃油流量、气缸头温度、爆震试验、耐久性试验等。测试结果应与已批准航空汽油的性能数据进行比较,且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飞行验证飞行验证应包含性能测试、可操作性测试、耐久性测试、炎热气候条件测试、爆震测试以及飞行范围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燃油系统材料的影响、冷/热燃料启动性能、进气系统结冰性能、发动机功率、油耗、排气温度、气锁等。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应按照本条要求完成涡轮润滑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稳定性能、沉积性能、润滑性能和其他附加试验,并满足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物理性能试验项目包括运动黏度(-40℃、40℃和100℃)、黏度稳定性、倾点、闪点(开口)、蒸发损失、泡沫特性和剪切安定性。化学性能试验项目包括总酸值、沉积物/灰分、润滑油相容性、橡胶相容性(氟碳橡胶、低圧缩比氟碳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和全氟橡胶)和痕量元素含量(铝、铁、镉、银、铜、锡、镁、镍、钛、硅、铅、钼、锌)。稳定性能试验项目包括氧化和腐蚀安定性(175℃、204℃和218℃)、热安定和腐蚀性。沉积性能试验项目包括高温轴承沉积性能(沉积物评级、过滤器沉积物、润滑油消耗量、运动黏度变化和总酸值变化)和动态结焦性能。润滑性能试验项目为齿轮承载能力(轮齿表面擦伤面积、擦伤载荷和承载能力)。附加试验项目包括酸组成、运动黏度(200℃)、黏度指数、压力黏度系数、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电导率、水解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温度参数、有效寿命)、橡胶相容性(氟碳橡胶,1800h)、气相结焦、高温管沉积、抗中度磨损性能、抗苛刻磨损性能、热老化(150℃、180℃和225℃)、颗粒物生成特性、承载能力(WAM)、橡胶相容性(氟碳橡胶、低圧缩比氟碳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和全氟橡胶)(试验至橡胶试件失效)。其他要求:除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外,还应完成局方要求的其他试验项目。航空活塞发动机润滑油申请人应按照本条要求完成活塞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能、储存稳定性、单缸发动机台架和发动机试车等试验,并满足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物理化学性能试验项目包括运动黏度(40℃和100℃)、黏度指数、闪点(开口和闭口)、倾点、硫含量、低温泵送黏度、低温动力黏度、高温高剪切黏度、酸值、密度、灰分、微量沉积物、铜片腐蚀(100℃和204℃)、泡沫特性、润滑油相容性、橡胶相容性(丁腈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和硅橡胶)和痕量元素含量(铁、银、铝、铬、铜、镁、钼、镍、铅、硅、锡、钛、锌)。储存稳定性试验项目包括十四天储存试验和六个月储存试验。单缸发动机台架试验应在程序VIII单缸发动机试验台架或类似设备上使用活塞润滑油开展试验,报告轴承质量损失、运动黏度(40℃和100℃)变化率、总酸值以及连杆轴瓦顶部、底部以及活塞裙部(受力侧和非受力侧)照片。发动机试车发动机试车包括发动机功能和性能试车,完成发动机磨合、滑油消耗、试车前校准、150小时试车、试车后校准、取样分析以及发动机拆卸检查等试车工作。试验结束后,报告曲轴、连杆、轴承、活塞销、气门阀杆等关键零部件的磨损情况,以及油湿部件的积碳类型、结焦程度,并测试润滑油的黏度、总酸值、痕量元素含量等变化。其他要求除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外,还应完成局方要求的其他试验项目。磷酸酯型航空液压油申请人应按照本条要求完成磷酸酯型液压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抗燃烧性能、稳定性能、流体相容性、泵试验以及耐腐蚀试验等,并满足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理化性能试验:外观、颜色、运动黏度(-54℃、38℃、99℃和127℃)、水分含量、密度、倾点、闪点(开口)、燃点、酸值、化学污染(氯、钙、钠、钾、硫)、电导率、毒性、泡沫特性、体积模量、热膨胀系数、固体颗粒污染物和四球磨损试验。油品相容性试验:与其他商用磷酸酯型液压油相容性、与清洗剂相容性、与涂层相容性和与弹性体相容性。抗燃烧性能试验:自燃点、排气歧管试验、高压喷雾点火试验和灯芯点火试验。稳定性能试验: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金属稳定性泵台架试验:应在泵试验台架上对液压油开展试验,液压油不能对试验泵和过滤装置造成异常磨损、沉积与腐蚀。耐腐蚀试验:应在耐腐蚀试验台架上对液压油开展试验,液压油不能对阀、泵和过滤装置等造成异常磨损、沉积或腐蚀。其他要求除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外,还应完成局方要求的其他试验项目。航空燃料添加剂分类第一类添加剂指已列入航空燃料产品标准(GB6537、GB1787、ASTMD1655、ASTMD910、ASTMD7547、DEFSTAN91-091、DEFSTAN91-090等)中的添加剂。燃料性能增强型添加剂(FuelPerformanceEnhancingAdditives)如抗氧剂、燃油系统抗冰剂和金属减活剂等。应满足相应添加剂产品标准或规格的要求。按燃料产品标准最大允许加剂量添加后,添加剂不应对燃料产品标准中规格指标存在明显负面影响;对于喷气燃料,则应同时满足不能降低其破点的要求。燃料操作性能和维护添加剂(FuelHandlingandMaintenanceAdditives)如燃料导电性改进剂(抗静电添加剂)、检漏添加剂和杀菌剂等。应满足相应添加剂产品标准或规格的要求,同时还应按照条(1)、(2)(a)及(2)(b)的要求进行试验验证。第二类添加剂指除条(a)第一类添加剂以外的其它添加剂,该类添加剂应满足条的所有要求。要求总体要求申请人应提供添加剂的化学组成情况。如果添加剂是溶解在溶剂之中,还应表明溶剂的成分。多数情况下,在进行适航验证时,添加剂的添加量应为其实际申请最大使用量的4倍。如因为添加剂溶解度问题,导致不能达到4倍剂量,则以最高溶解度进行试验。具体要求燃料规格试验添加剂对燃料产品标准中规格指标不应存在明显负面影响。特性试验特性试验内容如(i)-(vii)所示,但具体试验项目视添加剂的种类、化学组成和功能作用,可以依据ASTMD4054和(或)ASTMD7826的相应要求进行调整。添加剂性能应能满足其设计需要,且不影响其它已批准添加剂的性能。添加剂对燃料化学组成的影响添加剂不应对燃料烃类组成、微量物质及元素等化学组成造成明显负面影响。添加剂对燃料物理性能的影响添加剂不应对燃料馏程曲线、热安定性(破点)、表面张力、黏度、闪点、蒸气压、冰点、浊点、倾点、化油器结冰、燃料计量和电容性、燃料侵蚀、燃烧性能、排放性能、比热、体积弹性模量、导热系数、水溶解性及空气溶解性等物理性能造成明显负面影响。添加剂对燃料电性能的影响添加剂不应对燃料介电常数、电导率和静电荷等造成明显负面影响。添加剂对燃料地面操作性能和安全的影响添加剂不应对燃料的过滤性能、储存稳定性能、点火能量、燃烧极限、自燃温度、灭火介质及热板表面引燃温度等造成明显负面影响,添加剂应有明确毒性数据。添加剂与已批准添加剂的相容性添加剂不应与已批准添加剂存在不相容情况。添加剂与燃料系统材料的相容性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等多种材料的试验验证。这些材料应是当前飞机及发动机燃料系统使用的所有与燃料接触的材料,也包括地面设备(油罐、油车等)与燃料接触的材料。对于每一类型材料,可以选取其中较为敏感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首先进行验证。如果添加剂对所选取的代表性材料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则应进一步完成该类别的所有材料验证,以确认添加剂对该类材料的相容性。进行验证的试验温度和持续时间应满足测试材料实际工作环境最苛刻时的需要。部件或台架试验喷气燃料添加剂对发动机和燃料系统关键部件应无明显负面影响。试验包括涡轮高温条件下氧化、腐蚀试验(燃烧器台架试验),燃油系统组件试验,燃烧室台架试验等。发动机试车喷气燃料添加剂对发动机应无明显负面影响。发动机试验应至少在一种型号发动机上进行最少150小时或者最少450个循环。制造符合性检查要求申请人应对配方和工艺资料进行声明,签署一份制造符合性声明表(附件4),承诺产品的生产流程、过程控制检验、出厂检验等严格按照本程序进行。申请人完成制造符合性声明后,应按照局方确认的生产工艺资料进行生产。按照对产品批次稳定性要求,审查组对前三个批次产品的生产流程、过程控制检验和出厂检验等过程进行现场制造符合性检查,并进行现场取样。申请人应提供产品现场取样的条件和必要的协助,并签署现场取样确认表。具体要求如下:取样过程应由审查组现场监督,并铅封样品;取样的数量应能够保证完成试验大纲中规定的所有试验项目和完成样品复检的要求;取样应满足GB/T4756要求。性能评审要求首批检验首批检验应按照批准的试验大纲要求进行。复核试验复核试验适用于航空润滑油的适航审定,申请人按照试验大纲要求进行,复核试验的实验室应不同于进行首批检验的实验室,具体要求如下:复核试验不包括发动机试车和试飞;复核试验项目应为首批检验项目的子集;用于复核试验与首批检验的油样为同一批次。批次稳定性检验批次稳定性检验应按照批准的试验大纲要求进行,并至少完成三批次检验。试验机构的要求申请人应在局方认可的试验机构开展首批、复核和批次稳定性检验。若在未经局方认可的试验机构完成上述检验时,审查组应对试验机构的下列能力进行确认并现场目击试验:具备所需检测的试验项目的检测能力;设施设备完好,且满足量值溯源要求;人员具备相应资质;检测方法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试验机构环境满足测试要求。

质量系统审查质量系统文件要求申请人的质量系统文件应满足CCAR-21质量系统相关条款的要求,确保质量系统充分、适宜和有效。质量系统文件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并获得局方批准:民用航空规章CCAR-21质量系统相关条款与申请人质量系统资料的目录索引或矩阵图;申请人组织机构图、质量系统机构图以及职责权限的说明;文件控制程序。用于控制质量系统文件以及后续更改,确保使用的文件是现行有效的、准确无误;人员能力和资格。人员管理程序应识别关键岗位的职责、培训要求、人员监督、能力保持方法,以及关键岗位的授权文件;供应商控制程序。规定供应商评价选择、评价方法以及绩效评估的机制;制造过程控制程序。规定生产工艺更改控制程序,程序应至少规定更改批准的权限、批准过程和验证记录;检验和试验程序。有对原材料、过程和出厂检验控制的要求,应有相应的检验计划支撑;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和控制程序。所有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应经过量值溯源。每一校准标准应当追溯到局方可接受的标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油料的检验、确认、隔离、标识和处置作出规定,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才可以决定如何处理;确保将报废的不合格品永久标记为不可使用;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用于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产生实际的或者潜在的不符合经批准的设计的原因,或者消除对经批准的质量系统的不符合性;油料储运的程序。制定程序避免油料在储存、分装、运输中的质量变化;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用于识别、存储、保护、获取和保存质量记录。航空油料自申请之日起,全部航空油料的审定、生产、检测相关记录应永久保存;内部审核的程序。用于规划、实施和文件记录内部审核,以确保符合经批准的质量系统。这些程序应当包括将内部审核结果向负责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负责人报告的要求;使用反馈的程序。用于接收和处理使用中出现失效、故障和缺陷的反馈信息;质量疏漏的程序。对已经质量系统放行但是不符合适用的质量系统要求的航空油料,进行识别、分析并启动适当纠正措施;委任代表工作和信息报告程序。程序至少包含本程序第8章的全部要求,规定DFCR的推荐、参训的要求、工作内容,以及更改控制和信息报告的要求;生产设施设备的控制。应建立完善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规定了设施设备的制造材料、内壁防腐涂料、浸润清洗、标识、维护和状况检查等要求。对于航空燃料,应使用单独的泵、管线、过滤器和储罐进行生产,并与其他石化产品隔离。质量系统运行要求申请人质量系统的运行应确保与质量系统文件的符合性,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工艺的稳定性。工艺参数的控制。检验计划及其记录的完整性。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相关记录。质量系统的持续改进情况。工作环境是否满足生产和质量系统要求。设施设备维护、鉴定和计量等管理情况。检验和发出控制生产企业检验要求申请人宜根据航空油料的生产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要求建立检验机构,并取得《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批准函》。若不具备检验能力,应委托局方批准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油料发出控制申请人发出航空油料前,应至少按照下列要求确认油料质量:应有经DFCR签字确认的质量合格文件,并对质量合格证中产品指标的符合性进行确认;应目视检查燃料的外观、水分和杂质;航空润滑油、液压油和燃料添加剂发出前,应外包装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应由DFCR核对发油单或采购订单中的批次、牌号、数量和日期是否正确。对于航空燃料,应现场监督检查油罐车、油船、槽车和输油管线等装油容器的清洗情况,并检查油罐车、油船和槽车等容器装满油后铅封、封盖螺丝是否完好。所有喷气燃料发出前应进行留样,留样数量为2.5L。

审定总结和颁证审定记录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审查组应与申请人沟通发现的问题,并填写不符合项记录表(附件5),双方签字确认。对于重大或有争议的问题,审查组应编制问题纪要(附件6)。评审完成后,申请人应在审查组汇总了所有不符合项记录表的发现问题通知书(附件7)上签字,向审查组承诺整改要求和答复限期。现场审查的讲评会议现场审查结束后,审查组长应组织现场讲评会议,对审核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汇总审查发现的不符合项,与申请人确认后,明确整改措施和答复期限,并在讲评会议结束后,在审查组形成的审查纪要(附件8)上签字确认,明确下一步审查工作安排。纠正措施答复对于审查发现的问题,申请人应在30天内制定正式的整改计划,并由责任经理签字确认后提交审查组审核。审查组确认后,申请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以书面形式(附件9)答复审查组,附每条不符合项整改措施,审查组对整改措施逐条进行确认。审查组末次会议所有审查结束后,申请人应参加审查组召开的末次会议,总结项目审定的主要内容,核对质量系统的符合性和产品性能符合性,并核实不符合项和问题纪要的关闭情况。审核申请人是否满足颁发批准书的条件,讨论并确定审查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要求,审查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基本情况及申请人概况;航空油料产品的基本情况;确定的审定基础;审定过程描述;质量体系、生产工艺、制造符合性检查、航空油料性能以及检测能力评审的符合性情况;发现的问题情况;对问题的处理意见(整改措施);符合性检查清单;审定结论及是否颁发批准书和项目单的建议。并附以下资料:申请人提交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申请书》;受理申请通知书;申请人合法资质的证明文件;问题纪要、发现问题通知书和审查纪要汇编、不符合项记录等;申请人提交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答复;资料审查表;审定过程中针对此项目生产的相关会议文件和适航管理文件(例如FCB会议纪要、审查通知以及审查协调会议纪要等);其他有关的适用资料。证件颁发完成全部审定工作后,审查组编制审查报告,提交FCB末次会议评审(若未成立FCB,应提交局方评审)。局方做出是否颁发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及项目单的决定。批准书包括主页和项目单,批准书主页样本见附件10,批准书项目单上列出油料牌号、规范、适用范围、使用限制及有效期限等内容,样本见附件11。若局方不予批准,则以函件形式通知申请人。

证后监管证件管理证件效力批准书及批准书项目单不可转让。证件发生遗失应立即报告局方,申请补办证件。批准书及项目单有效期自颁证之日起长期有效,局方确认必要时,证件持有人应当提交相应证件供检查。证件被暂扣或吊销后,原持证人不得再从事证件允许的活动。证件变更持证人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向局方申请变更批准书主页:注册名称变化;注册地址变化;局方规定的其它需要变更证书主页的情形。持证人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向局方重新申请项目单。生产地址变化;产品规范发生变化,影响油料质量、性能和使用时;产品配方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生产设施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的油料牌号发生变化;使用限制发生变化;质量手册变更或改版;局方规定的其它情形。证后监督检查主管检查员证件颁发后,局方指定一名主管检查员,负责该项目的证件管理。主要职责如下:负责该项目证件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项目日常监督检查计划;监督委任航油航化代表(DFCR)工作;组织对持证人的重大更改进行评审。委任航油航化代表(DFCR)DFCR资格要求申请人应推荐2名及以上的DFCR(DFCR资格见AP-183-AA-2018-01R1《适航委任代表管理程序》),按照AP-00-AA-2018-01R5《适航审定培训管理程序》要求参加局方规定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向局方申请DFCR委派和授权资格。DFCR日常工作制造符合性检查DFCR应对每批次产品的生产流程、过程控制检验和出厂检验等进行制造符合性检查,确认是否按照局方批准的生产工艺资料,进行每批次产品的生产,并填写制造符合性检查记录表(附件12)。确认产品质量合格证完成每批次产品的全规格检验或控制检验后,DFCR检查产品针对产品标准的符合性,确认每批次产品的质量合格证。发出控制DFCR在航空油料发出前,应按照下列要求确认油料质量:确认产品质量合格证与发油单或采购订单中批次、牌号、数量和日期的一致性。发油前,确认发油管线、过滤器、铁路油罐车、公路运油车、油船等装油容器的清洁完好情况。每次装完油之后,应确认装油容器的铅封、封盖螺丝是否完整。确认已完成航空燃料外观、水分和杂质的目视检查;检查航空润滑油、液压油和燃料添加剂外包装的完整性。半年工作报告每半年,各DFCR应对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向局方提交半年工作报告表(附件13)。风险识别和管理要求对于证后的日常监督检查,局方基于风险原则进行。申请人应每3年接受一次局方的监督检查,确认其质量系统和生产工艺的有效性,并完成1批次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监督和取样,按照产品全规格检验或控制检验要求进行试验,验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申请人和局方按照风险评估准则(附件14)对航空油料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评分,评分结果与管理频次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类型<1.5低风险1.5-2.5中风险>2.5高风险航空油料1次/3年1次/2年1次/1年局方每年年底将在民航局网站公布所有持证人的监督检查结果,并将检查合格的持证人列入第二年的民用航空油料合格产品清单,该合格产品清单每年更新一次。更改控制要求持证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系统和工艺更改,视情况分为小改和大改,主管检查员或DFCR应根据更改的类型进行评审和确认。持证人发生质量手册修订、程序文件和记录修改、原材料供应商变更、工艺控制参数在批准范围内变化等更改时,视为小改。由DFCR按其职责进行批准和报告。报告时应填写信息报告表(附件15),书面通知主管监察员。持证人发生质量手册换版、配方和生产工艺变更、重要生产装置变化、航空润滑油基础油和添加剂生产商的变更等视为大改,应填写信息报告表向主管检查员报告,由主管监察员组织评审,并决定是否需要申请变更项目单。信息报告持证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填写信息报告表,及时上报主管监察员。发生小改或大改的情况;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自我审核情况,如审核计划、审核中发现问题、整改措施等;中断生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局方要求报告的其他信息。附则本程序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负责解释。本程序自2020年**月**日起生效。

附件1《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申请书《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申请书□首次申请□增项申请□复查申请(1)1.申请人:(2)2.申请人注册地址:(3)申请人生产设施所在地址:(5)3.电话:(5)传真:Email:4.所申请零部件的名称:(6)型号/件号:(7)5.申请适用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编号及名称:(8)6.持有的CTSOA证书号(如适用):(9)当前有效的质量手册名称:(10)版次:(11)9.我声明:本申请书及其附件所述内容准确无误。姓名(签字)(12)职务:(13)姓名(印刷体):(14)日期:(15)CAAC表AAC-101(08/2018)注:本申请书的有效期为两年。附件1填表说明:1.第(1)栏:根据申请类别在方框内打“×”;2.第(2)栏:填写申请人的全称;3.第(3)栏:填写申请人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文件上登记的地址;4.第(4)栏:填写申请人生产设施设备所在的地址;5.第(5)栏:填写申请人最高管理者或法人代表的电话、传真和Email;6.第(6)栏:填写喷气燃料、航空汽油、航空润滑油、航空液压油或航空燃料添加剂等所申请航空油料的名称;7.第(7)栏:填写航空油料的牌号或规格;8.第(8)栏:填写所申请航空油料适用的《技术标准规定》编号及名称;9.第(9)栏:若已持有CTSOA证书的申请人,填写该CTSOA的证书号;10.第(10)栏:填写申请人当前有效的质量手册名称;11.第(11)栏:填写申请人当前有效的质量手册版次;12.第(12)栏:申请人最高管理者或法人代表的签字;13.第(13)栏:签字人的职务;14.第(14)栏:签字人姓名的印刷体;15.第(15)栏:签字时的日期。

附件2受理申请通知书中国民用航空局受理申请通知书受理编号:日期:1.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2.申请理由:3.申请日期:4.受理意见:5.审查费人民币元请电付至:银行户名:中国民用航空局清算中心开户行全称: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银行账号:7111010189800003881职务:受理人签字:部门:表-55-001-2019中国民用航空局受理申请通知书(续)申请人须知请你单位将审查费汇至受理申请通知书中所注明的银行帐号,并将汇款凭证及下列回复单传真至适航审定司(Fax:)。受理申请通知书回复单受理编号汇款凭证号联系人E-mail地址电话传真备注:日期:

附件3不予受理通知书中国民用航空局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书编号:日期:1、申请单位名称:地址:电话:2.不予受理原因:签名:职务:部门:日期:表-55-002-2019附件4制造符合性声明表编号:(1)制造符合性声明申请人:(2)生产的航空油料牌号和规格:(3)声明:(4)上述航空油料已按批准的(配方和)工艺资料进行生产,产品性能已符合审定基础的要求;申请人已按CCAR-55要求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备注:(5)声明人签字:(6)职务:(7)声明人(印刷体):(8)日期:(9)表-55-301-2019附件4填表说明:1.第(1)栏:按照审查组统一规定的编号规则,填写本表格的唯一识别号;2.第(2)栏:填写申请人的全称;3.第(3)栏:填写航空油料的牌号或规格;4.第(4)栏:对于航空喷气燃料,应去掉A条款中括号内容;对于航空汽油、航空润滑油(脂)和特种液,应保留A条款中括号内容;5.第(5)栏:填写已确认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资料的编号与名称,批准的质量控制资料的编号与名称;6.第(6)栏:填写申请人代表或其授权人员的亲笔签名。此处若是授权人签字,应有申请人的授权书,否则,CAAC不能接受此制造符合性声明;7.第(7)栏:填写签名者的职务;8.第(8)栏:填写签名者的印刷体姓名;9.第(9)栏:填写签发的日期。附件5不符合项记录表不符合项记录不符合项记录编号:(1)项目号:(2)评审类别:资料评审□现场评审□其他□(3)参考的控制文件:(4)有关CCAR章节:(5)不符合项类型:涉及安全的□系统的□孤立的□(6)要求说明:(7)情况说明:(8)与申请人交流□(9)被评审单位签字姓名:(10)职位:(11)日期:(12)评审员签名:(13)部门代号:(14)日期:(15)表-55-302-2019附件5填表说明:1.第(1)栏:按照审查组统一规定的编号规则,填写本表格的唯一识别号;2.第(2)栏:项目申请受理时产生的项目编号;3.第(3)栏:在发现不符合项时的评审阶段后面的方框内打“×”;4.第(4)栏:列出与该不符合项相关的咨询通告、程序及标准等;5.第(5)栏:列出涉及的相关规章的条款号;6.第(6)栏:在适用的不符合项类型后面的方框内打“×”;7.第(7)栏:明确申请人按照适用规章条款或相关标准要求,开展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8.第(8)栏:描述该不符合项的主要内容,对涉及文件资料或现场设施设备的问题,还应记录文件号或设备设施编号;9.第(9)栏:若与申请人就该不符合项进行了沟通,在方框内打“×”;10.第(10)栏:申请人责任经理签名;11.第(11)栏:申请人签字人职务;12.第(12)栏:填写申请人签字时的日期;13.第(13)栏:评审员签名;14.第(14)栏:填写评审员所在部门的代号;15.第(15)栏:填写评审员签字时的日期。附件6问题纪要问题纪要IssuePaper项目Project:(1)编号Item:(5)相关条款RegulationRef.:(2)阶段Stage:(6)参考资料ReferenceDoc.:(3)日期Date:(7)标题Subject:(4)状态Status:(8)(问题纪要类别)问题说明StatementofIssue(9)背景Background(10)审查组立场Position(11)表-55-303-2019项目Project:(1)编号No.:(5)阶段Stage:(6)状态Status:(8)日期Date:(7)页码Page:(12)申请人立场ApplicantPosition(13)结论Conclusion(14)签署Signatures(15)签字方姓名(印刷体)签字日期编写审查纪要的审查代表申请人代表审查组组长表-55-303-2019附件6填表说明:1.第(1)栏:填写项目名称;2.第(2)栏:列出涉及的相关规章的条款号;3.第(3)栏:列出与此问题相关的咨询通告、程序及标准等;4.第(4)栏:用简短扼要的语句描述问题的主题;5.第(5)栏:按照审查组统一规定的编号规则,填写本表格的唯一识别号;6.第(6)栏:形成问题纪要时的审查阶段;7.第(7)栏:与审查阶段对应的日期;8.第(8)栏:包括“开口”和“关闭”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并不表明符合性状态。当审查组和申请人就问题双方立场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即使未达成一致意见,但审查组已做出最终结论时,问题纪要关闭,否则问题纪要为开口状态;9.第(9)栏:问题说明应清晰明确且易于理解,应能概括问题的重要性或争议所在并说明形成问题纪要的原因。问题说明的措辞不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10.第(10)栏:详细描述重要问题,并形成有关此问题的正反两方观点。背景的描述应尽可能准确、不影响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解;11.第(11)栏:审查组立场应描述审查组对重要问题的关注点、已有或准备采纳的规章要求以及建议申请人采取的符合性验证活动;12.第(12)栏:填写本页在此问题纪要中的页数,从2开始依次填写;13.第(13)栏:由审查组负责填写申请人对如何满足“审查组立场”的要求所采取的立场,或申请人如与审查组立场不一致,应将申请人的意见包含进申请人立场。在申请人立场中还应包含审查组与申请人的相关往来信函或会议纪要、文件的编号;14.第(14)栏:结论部分是对审查组要求的陈述。如果审查组和申请人的立场达成一致,且与本表第11栏“审查组立场”相比没有更改,则在结论部分简要描述“审查组立场”中的要求即可。如果审查组和申请人未达成一致意见,在将问题纪要提交FCB前,审查组应在结论部分列出其最终要求建议;15.第(15)栏:编写问题纪要的审查代表、申请人代表和审查组组长打印名字并签名。附件7发现问题通知书中国民用航空局航油适航检查发现问题通知书编号:(1)版次:0(2)1.航油适航证件申请人:(3)2.申请证件类型:(4)3.审定地点:(5)4.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6)5.整改意见及时间:(7)适航审定人员/授权人员签名:(8)申请人责任经理签字:(9)审查组组长签字:(10)审查组组长单位:(11)表-55-304-2019附件7填表说明:1.第(1)栏:按照审查组统一规定的编号规则,填写本表格的唯一识别号;2.第(2)栏:填写本表格的版次,首次版次为0,第1次更改版次为1,第2次更改版次为2,依次类推;3.第(3)栏:填写航油适航证件申请人的名称;4.第(4)栏:填写申请证件的类型,如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5.第(5)栏:填写开展审定工作的现场地址;6.第(6)栏:汇总所有不符合项记录表中记录的问题;7.第(7)栏:明确申请人的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8.第(8)栏:审查组成员签名;9.第(9)栏:申请人责任经理签名;10.第(10)栏:审查组组长签名;11.第(11)栏:填写审查组组长单位名称。附件8审查纪要审查纪要项目名称(1)编号(2)审查阶段(3)日期(4)(5)审查组组长(签名):(6)审查组组长单位:(7)日期:(8)表-55-305-2019附件8填表说明:1.第(1)栏:填写本项目的名称;2.第(2)栏:按照审查组统一规定的编号规则,填写本表格的唯一识别号;3.第(3)栏:形成审查纪要时的审查阶段;4.第(4)栏:填写开展本次现场审查的起止日期;5.第(5)栏:本栏应至少填写本次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和参与的审查组成员,签发问题纪要、不符合项记录表、发现问题通知书等文件的基本情况,以及下一步审查工作安排;6.第(6)栏:审查组组长签名;7.第(7)栏:填写审查组组长的单位名称;8.第(8)栏:填写审查纪要的编制日期。附件9整改措施答复整改措施答复编号:(1)项目号(2)发现问题通知书编号(3)评审类别资料评审□现场评审□其它□(4)不符合项记录编号(5)发出日期(6)不符合项类别(7)不符合项说明(8)整改措施立即整改措施(9)根本原因(10)根本原因整改措施(11)预防整改措施(12)验证整改措施完成日期(13)审核人(14)证据(15)局方(以下由局方填写)接受□(16)不接受□(17)现场验证□文件评审□签名:日期:理由:签名:日期:表-55-306-2019附件9填表说明:1.第(1)栏:按照审查组统一规定的编号规则,填写本表格的唯一识别号;2.第(2)栏:填写项目申请受理时产生的项目编号;3.第(3)栏:填写涉及该问题的发现问题通知书的编号;4.第(4)栏:在发现该问题时的评审类别后面的方框内打“×”;5.第(5)栏:填写整改措施对应不符合项记录的编号;6.第(6)栏:填写该不符合项记录签发的日期;7.第(7)栏:填写该不符合项记录表中记录的不符合项类别;8.第(8)栏:按照不符合项记录中的内容填写不符合项说明;9.第(9)栏:填写针对不符合项记录中的具体问题,立即开展的整改措施;10.第(10)栏:填写导致该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11.第(11)栏:根据对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结果,申请人所采取的整改措施;12.第(12)栏:为了降低该类问题重复发生的频次,申请人所采取的预防整改措施;13.第(13)栏:填写申请人完成整改措施的日期;14.第(14)栏:申请人负责审核整改措施报告的人员签名;15.第(15)栏:填写整改措施报告的名称和编号;16.第(16)栏:若审查组接受申请人提交的整改措施答复,在接受后面的方框内打“×”,并在审查组采取的验证方式后面的方框内打“×”,同时填写参与验证工作的审查组成员签名和验证日期;17.第(17)栏:若审查组不接受申请人提交的整改措施答复,在不接受后面的方框内打“×”,并说明理由,同时填写参与验证工作的审查组成员签名和验证日期。附件10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证书附件11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项目单附件12制造符合性检查记录表制造符合性检查记录表表单编号:(1)生产商:(2)检查地点:(3)4.检查时间:(4)5.检查人员:(5)6.产品名称:(6)7.产品批次号:(7)8生产工艺文件编号:(8)9.生产工艺文件名称:(9)10.产品数量:(10)11.产品数量满意情况:(11)□满意□不满意12.不接受情况和/或采取整改措施:(12)13.备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