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张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张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张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张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张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张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孙山等上榜是通过A.承荫世袭B.立功受奖C.乡人举荐D.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考试。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孙山等上榜上的是科举考试的“榜”,结合材料中的“宋”这个时间也可以看出是科举考试,宋代是科举考试的重大发展时期,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而非承荫世袭,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而非立功受奖,立功受奖是战国时期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乡人举荐是汉代的,选项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科举考试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答案】A【解析】审题“元”“佛教”,元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全国的佛教。3.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心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心行政机构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C.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心最高行政机构D.二者都标记着中心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唐代的中书省是三省之一,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而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适合唐朝的中书省,不符合题意,解除;选项C不适合元朝的中书省,不符合题意,解除;二者都未标记着中心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选项D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B。4.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管理效率,都必需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需在肯定程度上敬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任何官僚组织…都必需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需在肯定程度上敬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结合所学学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同时皇帝肯定程度上也要考虑和敬重其活动规范和制度。故选B。C、D两项都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对皇权起不到任何制约;A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中心官制,没有体现出君主对制度的敬重。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三省六部制5.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切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斗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辰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斗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务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37年日本斗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辰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斗争机器粉碎了”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安排,故B项正确;卢沟桥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起先,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平太原会战并没有达到材料中所描述的对日军斗争进程的迟滞效果,选项C解除;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选项D。6.“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高校的校歌出现的时期是A.1912—1919年B.1920—1926年C.1927—1936年D.1937—1945年【答案】D【解析】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高校的校歌。留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故选择D。7.《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斗争史诗电影。故事讲解并描述的是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B.国共两党起先由对峙转向合作C.日本占据广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消极抗日【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结合选项分析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故A项正确。国共两党起先由对峙转向合作的标记性事务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但此时尚未发生南京大屠杀,解除B。1938年,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卫阶段,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英勇作战,与材料不符,解除D。8.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了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人。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确定性之成功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B.长沙会战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C.标记着抗日斗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战场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42年初的长沙大捷重创了日本侵略军,协作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这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战场之一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故A项错误;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故B项错误;1943年7月后抗日斗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故C项错误。9.美国闻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旧是一次全国性的成功。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最终在慢慢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学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记着其次次国共合作初步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10.1945年日本倒戈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倒戈”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相识正确的是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倒戈的根本缘由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倒戈的主要缘由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精确理解和对历史基本学问的娴熟驾驭。材料关键词是“日本无条件倒戈”、“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实际探讨日本倒戈的缘由,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民为抗战成功付出巨大民族牺牲,而题干的两个谜底只是外因,不全面。而抗战成功的根本缘由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故而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斗争11.民国初年,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行赴任。”康有为认为袁“首为罪人”,主要指袁世凯A.出卖维新派人士B.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C.逼迫宣统帝退位D.倒行逆施,复辟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不主见推翻清王朝皇帝制度,所以认为“则袁世凯首为罪人”是因为逼迫宣统帝退位,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康有为对于袁世凯出卖维新人士信息,故A项错误。康有为不赞同实行革命方式,故B项错误。此时袁世凯还没有进行复辟活动,故D项错误。12.“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变更这种现象而实行的最主要的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改组国民党C.推动国共合作D.领导北伐斗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获得材料中的有效信息。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各地先后成立了很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些团体不断在全国各地领导起义,但是由于力气分散,起义先后失败。为了整合革命力气,1905年,在各革命团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BC发生在1924年;孙中山没有领导北伐斗争,解除BCD。故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立同盟会13.中国近代史上,上海很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C.义和团运动爆发D.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的现象反映了排满崇汉的做法,缘由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故答案为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故解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1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门口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辛亥革命脱离农夫阶级,反封建不彻底B.清末留意改善民生,农夫怀念清王朝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夫却拥护D.信息闭塞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答案】A【解析】【详解】“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说明虽然进入民国,但是某些农村地区还不知道废除了帝制,这实质上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深化农村,脱离农夫阶级,反封建不彻底,故A项正确;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错误;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12月,不符合民国二年(1913年)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农村地区都不知道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15.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D.党内合作,共同反帝【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推动了辛亥革命形势的发展,故B项正确,AC项错误;D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解除。16.美国《视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羞辱等;他们必需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挚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主动发言……”文中的历史事务A.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被动摇B.促进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发展C.严峻践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同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描述可知,文中的历史事务应当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发生的根本缘由是党内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文革”严峻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C正确;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破坏民主法治,无法体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解除A;文化大革命严峻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B错误;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破坏民主法治,使人们的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故D错误。17.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此后几十年,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0世纪七八十年头,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标记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更的事务是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方面沟通C.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D.2008年,两岸干脆通邮、通航、通商最终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坚冰状态被打破,B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对台湾停火,实行三通,A错误。C是九二共识,时间是199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解除;D是2008年,时间不符合,解除。18.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中共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有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③签署中英、中葡联合声明④复原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元旦,首次提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20世纪初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③签署中英、中葡联合声明是20世纪80年头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签订的;④复原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是1997年,不符合题意,解除BCD,故本题答案选A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的限制词“20世纪七八十年头”然后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解除,解除掉④复原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即可。19.20世纪60年头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急”,到了70年头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才智”“灵活”“擅长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缘由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实行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苏建交,70年头,中国综合国力增加【答案】A【解析】20世纪60年头中期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两国关系惊慌;而70年头随着两国关系改善,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等,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有了很大变更。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或者不能导致上述变更,解除BCD项。20.1971年,当参与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兴奋地相互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与的会议应当是A.亚非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1971年,当参与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会议指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故C项正确;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实行,故A项错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实行,故B项错误;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实行,故D项错误。2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戏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确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确定赔偿额。出现这种状况说明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的尖锐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法官不断说明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罗马帝国不断的对外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十二铜表法》的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惩处比较微小,说明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某些条款僵化,故A正确。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解除B。法官审判案件都要遵循法律,C解除。罗马帝国扩张的过程渐渐形成了万民法,这是对公民法的继承,D解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由公民法到万民法到形成系统体系)(1)习惯法:公元前6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保证了贵族特权。(2)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记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3)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3世纪中期,公民法演化为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范围的万民法。(4)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汇编《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2.雅典的辉煌与其民主政治亲密相关,下列有关雅典民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时四个等级各派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B.克里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应付想称帝的家族C.五百人会议与四百人会议基本上是一样的D.伯里克利时期陪审法庭的成员都由抽签确定【答案】D【解析】【详解】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当公职,但有权参与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故A错误;克里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应付对民主造成威逼的人,故B错误;五百人会议的组成与四百人会议不同,故C项错误。伯里克利时期陪审法庭的成员都由抽签确定,故D正确。23.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领袖博纳征对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越过国会授权推动医改和移民法案,公开指责奥巴马“像个皇帝”,随后又宣布正式起诉政府“违宪”。对美国政治表述正确的是A.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违宪B.最高法院可以裁定总统行政令是否违宪C.宪法蓝本设计政党制度意在防范权力集中D.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对峙冲突难以调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敬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细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不难发觉,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并不违宪,宪法蓝本设计政党制度意在防范权力集中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并不对峙,冲突也不难以调和,但是最高法院的确是可以裁定总统行政令是否违宪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政治的表述24.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扰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很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其可能缘由是①它具有煽动黑人抗拒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的统治③背离了理性主义的精神④北美存在种族卑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英王乔治三世,侵扰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很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这段文字在为黑人奴隶申辩,具有煽动黑人抗拒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的统治,①②④正确;这段文字体现了理性主义中的自由同等精神,而不是背离了,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25.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头,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头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复原了自信,起先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干脆背景是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逆境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80年头,由于自身的发展问题和西方冷战的压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日益陷入逆境,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两极格局即将结束。资本主义阵营把社会主义的消亡看作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功,B项正确。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在战后初期广泛传播,A项错误。1992年,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项错误。1993年欧盟成立,D项错误。考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东剧变26.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验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气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起先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相识正确的是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起先崛起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D.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气推动了第三次转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际力气的崛起与衰落。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这须要一个过程;欧洲的崛起起先于新航路的开拓,解除B;C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仍是大国。考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7.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本世纪继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更。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更的根本缘由是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更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气对比的变更D.新兴势力的崛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学问的识记实力,比较简洁。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根本上说是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考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世界格局变更·世界格局变更的根本缘由28.1947年美国通过《欧洲复兴法案》规定: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安排应受到美国的监督,应撤消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其根本目的是A.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B.重新打开西欧市场C.限制西欧并谋求霸权D.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推出马歇尔安排无意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故解除A。马歇尔安排之前,美国就打开了西欧市场,解除B;美国推出了马歇尔安排是为了稳定西欧、限制西欧,并谋求霸权,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美国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的信息,解除D。29.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高校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胆战心惊。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务是A.柏林危机B.朝鲜斗争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和“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胆战心惊”,再结合所学学问推断这是发生在美苏争霸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起先在古巴部署导弹基地,美国发觉后向古巴海疆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斗争不堪一击,引起美国、苏联、古巴一般人民的恐惊,故选C。柏林危机、朝鲜斗争、越南斗争与材料中的地点哈瓦那不符,解除ABD。30.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头至80年头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斗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答案】D【解析】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斗争后,两国对峙的局面基本固定下来,故D项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君主对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很多规定。“久则情亲而弊生、“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运用期限的相识和规定。通过《监察六事》、《巡按察六》、《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史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唐代,监察御史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雅典的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雅典公民在监察官员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实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状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假如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材料二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议会的监督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针对不同监督对象采纳不同手段,包括同意、订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订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峻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撤职。——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材料三抗日斗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拓了很多抗日依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一时期中共依据新形势,废止了原有的工农革命政权下的监察制度,建立起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与国民党区域内“贪污成风,廉耻扫地”相比,中共敌后依据地则“艰苦奋斗,嘉奖廉洁,禁绝贪污”。——摘编自李瑞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制度探究》(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在监察官员任用方面的不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主动作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共调整监察制度的缘由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不同:中国:监察官有明确任期;用法律规定其职责;监察官员品阶较低。雅典:任职审查项目多、程序严格;公民进行监督;从重惩罚有罪官员。(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具有肯定的敏捷性。作用: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推动政府工作开展;肯定程度体现民意;推动英国民主政治建设。(3)缘由:革命形势发生变更;巩固敌后政权的须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须要。评价:肯定程度防止贪污腐化,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成功奠定基础;颁布法律供应保障,推动监督制度的实施;体现实事求是思想,中共适时调整政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监察制度。从中国古代和雅典的监察制度、英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共抗战时期的监察制度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从材料“二周年一替”“通过《监察六事》、《巡按察六》、《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宋元明监察御史为七品”中可以概括出古代中国在监察官员任用方面的特点;从材料“公民在监察官员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假如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中可以概括出雅典在监察官员任用方面的特点。(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议会的监督职能”“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针对不同监督对象采纳不同手段”中可以概括出答案。其次小问主动作用,依据材料““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和所学学问可以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体现民意、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第一小问缘由,依据材料“抗日斗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拓了很多抗日依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革命形势的变更、巩固敌后抗日依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其次小问评价,依据材料“中共依据新形势,废止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建立起……新监察体系”“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艰苦奋斗,嘉奖廉洁,禁绝贪污”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防止腐败、巩固政权、颁布法律、适时调整等方面分析出答案。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干脆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建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建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需依靠人民群众,常常保持同群众的亲密联系,倾听群众的看法,接受群众的监督。——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人民版中学历史必修第一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的详细表现。(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答案】(1)光荣革命在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初步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2)表现:确认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群众监督.(3)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颁布了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基层民主.【解析】依据材料中“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的信息并结合光荣革命后颁布法律以及君主立宪制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二“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国家机关必需依靠人民群众”的信息归纳回答。依据材料三“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修订宪法和依法治国等角度思索回答。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觞,其“四大独创”(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开启了英国300多年的渐进式宪政改革历史。……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化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力气快速壮大,在法国革命浪潮影响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企业主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同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凤凰网(1)依据材料1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展特点。指出其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材料2、美国宪法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但北美大陆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这里无须负担封建制的沉重包袱,没有与生俱来的等级差别……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自其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经验二百多年的沧桑,但众多的修正案使其仍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美国宪法不行能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出详细而微的规定,而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它又必需适时调整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所以美国宪法不仅仅在于它确立了人民主权、限制政府、联邦制和分权制等一系列原则,更重要的是形成的一种妥协精神,……美国宪法的这种妥协精神对于保证社会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而美国宪法正是具有了这种“谈判”与妥协精神,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式,从而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2)依据材料2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特点,指出对世界主动的意义。材料3、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宪法变迁史以“君权宣言”起先,以破坏宪政的“临时条款”结束,历时41年(1908—1949)其间各类宪法、临时宪法(约法)宪法草案共15件,……平均约4年出台一部宪法。(现行)1982年宪法。……它的最大问题是对经济体制的规定过于僵硬。于是便有三次对它的修改。(1)1988宪法修正案。……增加一款:“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2)1993年宪法修正案……安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3)1999年宪法修正案。……内容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问题:依据材料归纳中国宪法的变迁特征。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对“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需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钱穆语)的理解。【答案】(1)历程:4分1、《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2、1689年《权利法案》开启了英国300多年的渐进式宪政改革历史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英国自由、同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特点:2分妥协性,进步性,渐进性,和平性意义:4分渐进式改革为英国赢得了300多年的和平稳定。促进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大旺盛从内容来看,英国有很多制度创新——代议制、两党制、君主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