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编制说明》_第1页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编制说明》_第2页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编制说明》_第3页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编制说明》_第4页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

草案稿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鼻疔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指导意见。

本指南适用于鼻疔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耳鼻咽喉科、治未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鼻疔Biding,nasalfuruncle.etc

鼻疔(Biding)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等部位,以局部红肿疼痛、呈粟粒

状突起、或有脓点为特征的鼻部疾病。若因邪毒雍盛,正气虚弱,以致邪毒内陷,可转为

疔疮走黄之重症而危及生命。西医学的“鼻疖”属于本范畴。

3诊断

3.1病史[1,3]

多有挖鼻、拔鼻毛等鼻部损伤史,部分病人可有消渴病史。

3.2临床症状[1,3]

以鼻部疼痛为主,成脓时有跳痛。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周身不适症状。若疔疮走黄可

出现头痛如劈、憎寒壮热,或神昏谵语、烦躁呕恶等。

3.3局部检查[1,3]

鼻前庭、鼻尖或鼻翼处可见丘状隆起,周围红肿发硬,触之疼痛,疖肿成熟后,顶有

黄白色脓点。若疔疮走黄则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等。

3.4实验室检查[2]

血象: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5需与鼻疔鉴别的病种[1-3]

鼻疳

4辨证[1-3]

4.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

外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继而丘状隆起,状如粟粒,根脚坚硬,焮热疼痛。疖肿成熟

后,疮顶现黄白色脓点,顶高根软。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舌质红,苔白

或黄,脉浮数。

4.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

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头痛如劈。可伴有高热、烦

躁、呕恶、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烦渴引饮、大便燥结等症。舌质红绛,苔厚黄燥,脉

洪数。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消肿为原则。

5.2分证论治

5.2.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推荐级别:E)[4-9]热毒明显,可配合黄

连解毒汤加减。(推荐级别:E)[7,9]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若恶寒发热,可加荆芥、

防风等以疏风解表。

5.2.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

治法:泻火解毒,清营凉血

主方: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合犀角地黄汤(《外台秘要》)加减。(推荐级别:

E)[7,9,10]

常用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生地黄、芍药、丹皮等。如出现神昏谵语,可加

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镇痉息风;若病情日久,气阴耗伤,脉象虚

弱,宜用生脉散,以补益气阴。

5.3中成药

5.3.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证: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片、六神丸、三黄丸等以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推荐级别:E)[9]

5.3.2火毒炽盛,内陷营血证:安宫牛黄丸等以清心开窍、镇痉息风。(推荐级别:E)[9]

5.4外治法

5.4.1外敷

鼻疔初起或成脓未溃,用金黄膏、紫金锭等外敷患处。(推荐级别:B)[11-15]

5.4.2排脓

脓成顶软者,挑破脓头,取出脓栓。禁挤压,以免疔疮走黄。[1-3,16]

5.5针灸疗法

刺血法:取耳尖、少商等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推荐级别:E)[1,3,17,18]

5.6物理疗法

鼻疔初起或成脓未溃,可用冷光紫外线、激光、超短波、微波等照射。(推荐级别:B)

[19-23]

6预防和调护[1-3]

6.1戒除挖鼻及拔鼻毛习惯。

6.2积极治疗各种鼻病,控制好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保持鼻部清洁,以防染毒。

6.3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炙煿、肥甘厚腻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6.4禁早期切开引流及挤压、挑刺、灸法,以免脓毒扩散。

参考文献

[1]熊大经,刘蓬.全国中医药行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

教材(第九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23-128.

[2]田道法.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

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1-83.

[3]王士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4-107.

[4]梁润旋.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疖240例[J].暨南大学学报,1995,16(4):106.(证据分级:V,MINORS条

目评分:13分)

[5]王云芳.五味消毒饮治疗耳鼻部疖肿63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6(17):22-23.

(证据分级:V,MINORS条目评分:13分)

[6]陶子迷.五味消毒饮治疗痈、疔疮、疖肿103例[J].广西中医药,1985,04:45.(证据分级:V,MINORS

条目评分:13分)

[7]凌云鹏.疔的证治概述[J].江西中医药,1959,(7):42.(证据分级:V)

[8]李颉.疔疮的治疗法[J].中级医刊,1957,(1):23.(证据分级:V)

[9]沈曙明.疔疮证治刍议[J].江苏中医药,2003,24(4):37.(证据分级:V)

[10]顾伯华,陆德铭.中西医综合治愈疔疮“走黄”20例报导[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9(12):23-25.

(证据分级:V,MINORS条目评分:9分)

[11]唐德智.加味金黄膏外敷治疗阳证疖肿1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2):18-19.(证据分级:

I,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12]谭辉,张霖,孙银.金黄膏在颌面部疖肿的临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4,32(5):22-24.(证据

分级:II,改良Jadad量表评分:5分)

[13]刘涛,黄俊萍.金黄膏配合红蓝光治疗皮肤疖肿[J].光明中医,2014,29(3):280.(证据分级:I,

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14]蒋中秋.干祖望教授药物外治十三法经验[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4):242.(证据分级:

V)

[15]张坤.中医药内外合治疔疮走黄28例[J].新中医,2003,35(4):50-51(证据分级:V,MINORS条

目评分:11分)

[16]蔣作贤,张卫华.火针加拔罐治疗头面部单发性疖肿30例[J].陕西中医,1986,02:74.(证据分级:

V,MINORS条目评分:10分)

[17]王占慧,刘凌.刺络疗法治疗疖肿2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10(25):20.(证据分级:V,MINORS

条目评分:10分)

[18]黄冰林.谢强五官科刺血微创疗法探析[J].江西中医药,2010,10:11.(证据分级:V)

[19]牛伴伴,吴凤兰,康春义.LHH-500IVB型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疖肿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

志,2011,43(15):2-3.(证据分级:II,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20]顾兰秋,刘兰,吴波等.毫米波联合六合丹治疗疖肿7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

(11):145-146.(证据分级:I,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21]王燕.蟑螂红糖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疗疖肿45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2):1408-1409.

(证据分级:II,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22]旷珍媛.冷光紫外线治疗耳鼻疖肿104例[J].江西中医药,1993,4(4):248.(证据分级:V,MINORS

条目评分:10分)

[23]崔晓峰,徐兵,尹向阳.He-Ne激光照射治疗面部疖肿82例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

(16):1966-1967.(证据分级:III,MINORS条目评分:21分)

说明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

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本指南在中医临床诊疗

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临床证据的检索

以“鼻疔”、“疔疮”、“疖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作为关键词,检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

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5年2月;以“nasalfuruncle”、

“Cavernoussinusthrombophlebitis”、“wuweixiaodu”、“Dangeroustriangle”

等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美国国立指南库(TheNational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库数据库、AnnualReviews生物医学期

刊数据库等,检索年限近25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

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

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

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医耳鼻喉科教材、西医耳鼻喉科教材、诊疗指南、标

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

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在形成草案前,以“鼻疔”、“疖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金黄膏”、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作为检索词,补充检索至2016年2月的文献,选

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

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492篇。

2.筛选阅读文献

制定一套明确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

原则:纳入标准以各类规范及治疗性研究为主,主要选择:已发布的指南、规范、

标准、诊疗方案及教材,最新现代医学诊断、随机对照研究、半随机对照研究、名老中

医专家经验等。排除标准为排除不足以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的临

床报道,非名老中医、未取得广泛共识的自拟方的临床报道。

根据原则,制定本项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无关的文献。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及阅读题目及摘要,共选出文献共计105篇。

3.文献评价

对所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做出文献评价。

(1)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

Jadad量表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

(2)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可采用MINORS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

条分为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

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

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大于等于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

建议证据。

很多文献标题是随机对照,然内容实质是非随机对照,如按就诊顺序分组等。此类

应归入非随机试验。如果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

符、理论分析低劣、作者非临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等,应直接排除,不必用量表评估。

(3)Meta分析的评价:可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

果可以分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

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

为低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以上文献为证据。

4.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

为高等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

强度推荐的证据。此外,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

表1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

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推荐级别

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

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

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代文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献的专家共识

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

Ⅳ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持

E仅有IV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

Ⅴ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持

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

(1)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

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

虞舜,赵霞,戴启刚,陈争光,徐珊.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

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

(2)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B、C、D、E五级。强度以A级为最高,并

依次递减。

(3)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

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

小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

(4)Ⅲ级中“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

专家意见达成共识者。Ⅳ级中“当代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Ⅴ

级中的“专家意见”仅指个别专家意见。

5.指南工作组

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组长:刘大新、阮岩;副组长:严

道南、李云英、孙海波;成员:丛品、田理、刘静、陈小宁、郭裕、刘蓬、张勉、忻耀

杰、李莹、何建北;秘书:何伟平、李云鹤。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项目工作组:组长:陶波;副组长:

李云英;秘书:陈丹、韩淑萍;成员:陈小宁、王嘉玺、刘建华、王仁忠、周凌、朱镇

华、何中美、胡启煜、张勇辉。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起草人:陶波。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项目工作组人员介绍:

组长:陶波,中医耳鼻喉科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市。

副组长:李云英,中医耳鼻喉科学,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市。

秘书:陈丹,中医耳鼻喉科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市。

秘书:韩淑萍,中医耳鼻喉科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市。

成员:陈小宁,中医耳鼻喉科学,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市。

成员:王嘉玺,中医耳鼻喉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

成员:刘建华,中医耳鼻喉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

成员:王仁忠,中医耳鼻喉科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市。

成员:周凌,中医耳鼻喉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

成员:朱镇华,中医耳鼻喉科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市。

成员:何中美,中医耳鼻喉科学,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市。

成员:胡启煜,中医耳鼻喉科学,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市。

成员:张勇辉,中医耳鼻喉科学,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江西新余市。

6.起草和评审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在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研

究总结后,按照德尔菲法,筛选专家,起草问卷,进行了2轮专家问卷调查,分别对答

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形成了指南草稿。

草稿完成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工作组成员认真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形成了指南初

稿。撰写初稿形成推荐建议时考虑了推荐的治疗、预防方案对健康的益处、副作用以及

危险。工作组将指南初稿向行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

讨论确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评价稿。

指南评价稿完成后选取不同地域11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完成了210例指南一致性评价,中医疾病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西

医疾病诊断依据一致率均为100%,调摄与预防一致率为99%,辨证分类的证候诊断依据

一致率为98%,治则、辨证分类的证候分类的一致率也较高,分别为97.1%、96.2%。使

用了汤药方、主要药物组成与用法、中成药或其他治法中的一致情况,其结果为97%、97.7%、

97%、95%。说明评价稿与中医临床一致性高,符合临床实践。同时指南评价稿再向耳鼻

喉科专家指导组组织4人组成的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对指南初稿、编制

说明等材料进行评价,提出所属学科专家评估小组评价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了修改,

最后经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分会专家指导组6位专家审核,一致同意通过审核。

7.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

临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

经济性。

8.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本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更新。

9.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

推荐建议的形成。

10.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

编号:SATCM-2015-BZ(124)

编制说明

立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项目负责部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

项目承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工作组成员:陶波李云英陈小宁王嘉玺刘建华

周凌王仁忠朱镇华何中美胡启煜

张勇辉陈丹韩淑萍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

编制说明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立项,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

“关于印发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

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经个人报名、

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2015年2月底成立了鼻疔(制订)项目工作组。项目工

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二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

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

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的草案,包括:名称、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

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以及参考文献和说明等部分。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

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形成送审稿。现就《中

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及完成、协作单位

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关于

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

案的通知”》,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项目制修订工作,包括鼻疔(制

订)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项目负责人陶波。

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为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

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耳鼻喉科专家指

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督导。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广东省中医院、江

苏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永

川区中医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等。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15年2月底在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成立了鼻疔项目

工作组。随即开展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工作。2015年5月工作组在中医耳鼻喉科

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填写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

项目任务书》,报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签字盖章批准。

2015年5月22日,项目启动会在南昌召开,全部参与单位与会,会上明确了鼻疔标准化

项目的工作任务和研究方法。2016年1月工作组完成了文献研究、二轮Delphi法专家

问卷调查,形成了文献研究总结、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指南修订草稿。2016年3月19日

在江西南昌市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16位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指

南研究方法学、管理学等专家对草稿论证,会后形成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

疔(制订)》初稿。2016年4月26~5月10日项目工作组向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

(试点)建设单位等20家单位、30位同行业专家发送初稿征求意见,返回后按照“循

证”等原则,项目工作组讨论了提出的所有意见,决定是否采纳并提出了理由,据此修改

指南初稿形成了评价稿。2016年5月~7月项目工作组邀请11个三级甲等医院开展

了210例临床一致性评价,结合住院、门诊病例从诊断、辨证、治疗等方面与指南进行

比较,撰写了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2016年11月9~16日由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组织

4人组成的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进行指南方法学的质量评价(AGREEⅡ)。

项目工作组认真讨论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组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反馈的意见,对评价稿作全

面的整理、修改,形成了指南草案,经专家指导组6位专家审核一致同意通过,并报送中

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网上发布,全国征求意见后再次修改,形成送审稿。

本次指南修订的编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文献研究

分析资料,撰写文献研究总结课题组研讨,形成第一轮专家调查问

课题组汇总分析讨论专家意见,形成采用Delphi法征求相关专家意见

第二轮问卷

再次采用Delphi法征求相关专家意课题组汇总分析讨论专家意见,形成

见指南制订草稿

再次修改,形成鼻疔指南制订初稿召开专家论证会,征求修改意见

全国同行征求意见认真讨论反馈意见,修改指南初稿形

成评价稿

认真讨论临床评价意见,修改完善形经指导组审核,开展临床评价

成指南草案(质量方法学评级及临床一致性评价)

临床一致性评价)

专家指导组集体审核后,报中华中医根据网上征集意见,对指南草案再作

药学会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整理、修改,形成送审稿上报

(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本指南的起草人员根据参与情况,分为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和咨询认证专家,各

人的具体情况及所做工作见下表。

1.主要起草人

姓名学历职称单位承担工作

陶波博士副教授、副江西中医药大《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

主任医师,学附属医院(制订)》编制负责人,组织申报、

硕导实施、总结。

李云英本科教授、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参加《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医师,博导鼻疔(制订)》起草,接受专家问卷

调查,参加临床一致性评价

韩淑萍硕士住院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参与文献研究。参加《中医耳鼻喉科

学附属医院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起草、

修改。起草编制说明。

2.参加起草人

姓名学历职称单位承担工作

陈小宁博士教授、主任江苏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等

医师,博导

王嘉玺本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

硕导学东方医院参加临床一致性评价等

李洵本科教授、主任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

医师学东直门医院参加临床一致性评价、同行征求意见

王仁忠博士教授、主任山东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

医师,博导学附属医院参加临床一致性评价等

周凌本科教授、主任黑龙江中医药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

医师,硕导大学附属第一参加同行征求意见等

医院

朱镇华硕士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参

硕导学第一附属医加临床一致性评价等

何中美本科教授、主任重庆市永川区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参

医师中医院加临床一致性评价等

胡启煜硕士主治医师南昌市洪都中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

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等

张勇辉本科副主任医师江西省新余市接受专家问卷调查,参与工作讨论参

中医院加临床一致性评价等

3.咨询认证专家

姓名学历职称单位承担工作

崔鲁佳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学东方医院

丁雷硕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学东方医院

刘巧平本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硕导学东直门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张亚力本科教授,主任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东直门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郭强中博士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李华博士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马莉硕士教授,硕导黑龙江中医药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大学附属一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唐英本科教授,主任黑龙江中医药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大学附属一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史军博士后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严道南本科教授,主任江苏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博导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梁俊薇硕士教授,主任山东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附属医院

顾真本科教授,主任山东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附属医院

黎明本科教授,主任江西省新余市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中医院

章小稳本科副教授,副江西省新余市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主任医师,中医院

硕导

郭方君本科副教授,副重庆市永川区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主任医师中医院

毛得宏本科教授,主任重庆市永川区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中医院

丛品本科教授,主任浙江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

邓可斌博士教授,主任湖北省中医院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郭裕本科副教授,主上海市中医医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任医师,硕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冷辉博士副教授,副辽宁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主任医师,学附属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硕导

李莹本科教授,主任河南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第一附属医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刘静博士后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硕导院西苑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谯凤英大专主任医师,天津市中医药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硕导大学第一附属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医院

谢慧博士教授,硕导成都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学附属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张勉本科教授,主任广西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第一附属医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周家璇本科教授,主任云南省中医医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李彦华本科教授,主任新疆医科大学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博导附属中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邓琤琤本科教授,主任江西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附属医院

杨淑荣本科教授,主任江西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附属医院

李唯钢本科教授,主任江西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硕导学附属医院

刘大新本科教授,主任北京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医师,博导学东方医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阮岩博士教授,博导广州中医药大接受专家问卷调查

学第一附属医参加专家论证会

院参加同行征求意见

刘建华本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参加专家论证会

学东直门医院

赵晶晶硕士主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参加专家论证会

陈秀峰硕士主治医师新余市中医院参加专家论证会

二、指南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指南编制原则

本指南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按照“能够为中医行业内实际应

用,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与国际诊疗指南接轨”的目标要求,采用本团队研究

形成的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技术方法开展鼻疔(制订)指南的开发研究。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编制本指南的前提,也是保障指南质量的基础。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严

格遵循科学性原则。

本团队广泛调查了国际形成循证指南证据的方法,将“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

调查法(Delphi法)”、“专家会议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诊疗指南的科学

性。

文献循证研究,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献评价和证据等级的确定”3

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文献检索”按国际通行要求进行,要求查找古今中外与鼻疔所有

相关文献;“文献综述”提出了保证指南研制质量的工作要求,对其中的临床文献按不

同类别提出了文献评价方法并逐条文献进行了评价评分;在“证据等级的确定”这一环

节,团队按《ZYYXH/T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送

审稿)“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虞舜,赵霞,戴启刚,陈争光,

徐珊.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

2759-2763.”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实施。

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国际广泛应用的Delphi法为基础加以改良,结合中医药行业的

具体情况,提出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调查专家遴选办法、各轮问卷的形成方法、答卷

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方法,使之成为有效凝聚专家共识的方法。

按照团队提出的“专家会议法”要求,邀请了以中医耳鼻喉科学专家为主,相关中

医与中西医结合学科专家、指南研究方法学与中医文献学专家、管理学专家等组成的专

家论证组召开专家论证会,就项目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形成的指南草稿,

特别是其中有待讨论、商榷的内容,请专家们给出较客观的和专业化的意见,形成本指

南初稿。

2.实用性

本指南研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鼻疔的临床医疗行为,给临床医生推荐可以实际

应用的鼻疔诊断、中医辨证和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即本指南要求适用于耳鼻喉科临床,

使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易于实际操作,能在中医诊治鼻疔的医疗工作中得到广

泛的实际应用。

在指南研制过程中,不仅查找了相关的中医古籍论述、现代大量的中医与中西医结

合临床报道、国内外诊断文献、学术著作与教材等,将相关论述经文献综述形成的参评

因子组成调查问卷,调查了分布于全国各地区以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医师为主的专家,集

中他们的意见,再经过专家论证和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形成的评价稿邀请不同地

域11个医疗机构做了210例临床一致性评价,诊断、辨证、治则、调护等评价项目的

一致性达到95%以上,方药治疗评价项目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这就从研制过程到结

果保证了本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规范性

本指南在研制过程中,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华中医药学

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及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的要求,主要遵照

《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

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以及已经颁布的各项相关标准、指南实施。所采用的

技术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和文献评价方法、专家问卷调查方法、循证证据形成方法、专

家论证会方法、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方法、临床一致性评价方法等,均按照国际比较公

认,以及本团队长期研究形成、为《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

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所采纳的方法进行。

这就保证了本指南的研制方法,包括技术方法及形成的指南规格体例、名词术语、诊疗

措施、语言文字等的规范性要求。

(二)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论据

1.指南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共有6个组成部分:范围、

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诊断(病史、临床症状、局部检查、实验室检查、需与鼻疔鉴别的病种

(4)辨证

(5)治疗(治疗原则、分证论治、中成药、外治法、针灸疗法、物理疗法)

(6)预防和调护

2.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

(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

以网络检索为主,同时使用手工检索。以“鼻疔”、“疔疮”、“疖肿”、“海绵

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

据库(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5

年2月;以“nasalfuruncle”、“Cavernoussinusthrombophlebitis”、“wuwei

xiaodu”、“Dangeroustriangle”等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GuidelineClearinghouse,NGC)、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库数据库、Annual

Reviews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年限近25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

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

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

中医耳鼻喉科教材、西医耳鼻喉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

明书以及相关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

文献。

在基于文献研究确定调查问卷,调查获得最终结果后,以问卷结果确定的方剂、中成药

及其他疗法名,再进行一次检索,以防止漏检,并获得高质量的证据。

制定一套明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阅读符合标准的文献。纳

入文献以各类规范及治疗性研究为主。主要选择:已发布的指南、规范、标准、诊疗方

案及教材,最新现代医学诊断,随机对照研究、半随机对照研究、名老中医专家经验—

准备纳入调查问卷者等。排除文献为不足以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

的临床报道,非名老中医的、未取得广泛共识的自拟方的临床报道。

(2)文献的评价和分级

采用相应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Jadad

量表评分≥3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

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采用MINORS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

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

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

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

Meta分析的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以分为

“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

“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总分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为低质量,5~8

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文献为证据。

依据《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证

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虞舜,赵霞,戴启刚,陈争光,徐珊.循证

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59-2763.”

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对所搜集的文献做出分级。在文献评价的基础上,形

成循证证据的推荐建议。将形成推荐建议的证据来源列入参考文献。

(3)文献研究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选取质量较高、

技术先进、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研究总结。

(4)问卷调查

鼻疔项目工作组根据文献研究总结成果经研讨后,采用Delphi法,撰写专家调查问

卷,主要向对本病擅长的专家作两轮问卷调查。专家遴选的标准是:对本病种擅长的临床

专家为主,包括部分中医文献研究学者在内,精通本学科的业务,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

高级职称、有兴趣和能够坚持完成数轮专家调查。遴选专家时应考虑专家分布的地域性。

他们是:李云英、陈小宁、王嘉玺、刘建华、李洵、王仁忠、周凌、朱镇华、何中美、胡

启煜、张勇辉、邓琤琤、杨淑荣、李唯钢、崔鲁佳、丁雷、刘巧平、张亚力、郭强中、李

华、马莉、唐英、史军、严道南、梁俊薇、顾真、孙静、王贤文、黎明、章小稳、郭方君、

毛得宏、丛品、邓可斌、郭裕、冷辉、李莹、刘静、谯凤英、谢慧、张勉、周家璇、李彦

华、刘大新、阮岩等专家。两轮分别收回39和41份反馈答卷。

对专家答卷的统计分析,运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主要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

数x、等级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按

照数理统计结果分析汇总专家意见,由第一轮调查问卷总结形成第二轮调查问卷,再形

成第二轮调查问卷总结,最后形成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草稿。

(5)专家论证会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草稿完成后,于2016年3月19日在

江西南昌市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16位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指南

研究方法学、管理学等专家对草稿论证,他们是:阮岩、李云英、朱镇华、刘建华、周凌、

王仁忠、何中美、王嘉玺、赵晶晶、胡启煜、张勇辉、陈秀峰、邓琤琤、邵益森、李林、

饶克朗。会议就工作组提出的指南草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对其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充

分论证,对草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工作组汇总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形成了《中

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初稿并报送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

(6)同行征求意见

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于2016年4月26向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

位、与指南相关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重点学科

建设单位、承担过与指南相关的国家和行业中医药科研项目并获得各级奖励的单位、参

加过鼻疔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的单位、参加过与指南相关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制定的

单位、与指南相关的学术团体的成员单位,以及对本病有研究的专家,共20家单位、30

位专家发送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初稿及征求意见表。至5月

10日征求意见截止期,共收到回复28份,提出意见31条。项目工作组按照“循证”等

原则逐条讨论了专家们的意见,提出了采纳、不采纳的意见及理由,以之为依据,对指

南进行修改,形成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评价稿。

(7)临床一致性评价

项目工作组于2016年5月~7月开展了临床一致性评价。采用病例调查分析方法,

在专家指导组指导下,选取了不同地域11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开展符合指南疾病

诊断的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调查,要求保证病例数据的可溯源性。评价单位均为三级甲

等医院。病例选取时间范围为近1年内,病例总数210例并符合统计学要求。

项目工作组对病例调查表和各单位一致性测试报告做了汇总统计,指南评价稿完成后

选取不同地域11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完成了210例指南一

致性评价,中医疾病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西医疾病诊断依据一致率

均为100%,调摄与预防一致率为99%,辨证分类的证候诊断依据一致率为98%,治则、辨

证分类的证候分类的一致率也较高,分别为97.1%、96.2%。使用了汤药方、主要药物组成

与用法、中成药或其他治法中的一致情况,其结果为97%、97.7%、97%、95%。说明评价稿

与中医临床一致性高,符合临床实践。项目工作组总结临床一致性评价结果,撰写了“中

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

(8)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

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于2016年11月9~16日组织4人组成的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

以外成员),应用AGREEⅡ工具对“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评价稿

进行指南方法学的质量评价。“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评价稿方法学

质量评价组刘静、郭裕、李莹3位专家对指南总体质量的评分均为7分,申琪专家对指南

总体质量的评分为6分,4位专家均表示“愿意推荐使用该指南”。耳鼻喉科专家指导组将

方法学质量评价专家返回的“鼻疔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表”转交项目工作组,汇总形成了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方法学专家质量评价总结”。

项目工作组根据“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方法学专家质量评价总

结”和“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认真研讨,

修改、补充有关材料,形成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草案稿,和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编制说明等材料,提交耳鼻喉科专家指导

组全体成员审核。

3.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论据

鼻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各阶段的程序、技术方法及要求符合《ZYYXH/T473-2015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

要求(试行)》的规定。

所有的名词术语要求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符合相关中国国家标准(已有国际标

准者按国际标准),西医学名词术语符合相关国际标准或中国标准。其他科技术语、名

词及名称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为准,药典未收载者,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本草》正名为准。

方剂名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86《量和单位》执行,单位名称用国际通

用符号表示。数字用法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1987年公布的《关于出版

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三、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项目工作组研究形成的《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与现行法律、

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并且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已有的国际、国内标准,使文

本内容符合规范,言之有据。

四、重大分析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指南文献研究完成后,制订了专家调查问卷,采用二轮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征

求行业专家意见,二轮分别收回39、41份专家反馈的答卷。专家们基本认可问卷中的内

容,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课题组再查找文献,并结

合相应领域专家意见,对文稿进行了修改,形成的指南草稿经专家论证会论证。针对专

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形成的修改稿再送专家指导组论证,经指导组审修形成初

稿。项目工作组向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等20家单位,30位专家发

送了征求意见材料。至征求意见截止期,共收到回复28份,提出意见31条。项目工作

组按照“循证”等原则,讨论了提出的所有意见确定是否采纳及其理由,然后对指南初

稿进行修改,形成了评价稿,再开展了临床一致性评价,下一步进行指南方法学质量评

价,根据专家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研讨,采纳,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草案。现

将专家们的意见及处理经过和依据汇总如下。

1.Delphi法专家意见集成

二轮专家问卷调查对指南制订问卷内容基本认可,但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意见:

①指南范围应稍加修改

②鉴别诊断应根据最后的指南标准格式修改

③现在各教材都是两个证型,建议这里不要搞3个证型。删除肺胃热盛,热毒壅鼻证。

④中成药,应加上“三黄片”、“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临床使用率较高的

⑤刺血疗法推荐选血不宜过多,建议选取几个便于临床操作有效的穴位

⑥物理疗法尚可加入“微波”及“超短波”治疗。因这两种疗法目前临床运用较广泛且

疗效较好。

⑦“指南适合中医科、耳鼻喉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描述不够全面

⑧及时挑刺未必就不正确!不宜作为绝对禁忌

⑨“戒除挖鼻及拔鼻毛之恶习”。恶习太严重,改为习惯

详见附件1:《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第一轮专家问卷意见汇总

详见附件2:《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第二轮专家问卷意见汇总

2.专家论证会

2016年3月19日在江西南昌市召开了《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鼻疔(制订)》

专家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阮岩、李云英、朱镇华、刘建华、周凌、王仁忠、何中美、

王嘉玺、赵晶晶、胡启煜、张勇辉、陈秀峰、邓琤琤、邵益森、李林、饶克朗。鼻疔中

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项目工作组组长陶波副教授向各位专家汇报了本工作组的工作情况,

及《中医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