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5届高考生物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该病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可能与Ca2+进入突触小体有关B.谷氨酸的释放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C.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运输Na+D.运动神经细胞可能因细胞内液渗透压过度升高而受损2.正常人感染病毒后可引起发热,下图是发热机理的一种假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的方式散热B.人体发烧,体温持续39℃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若同种病毒第二次入侵,产生的症状可能较轻D.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3.2019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春天”。科学家采集了一只一岁半的、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生物节律基因)敲除猴A6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B.5只克隆猕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C.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直接做受体细胞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4.下列有关“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部分成分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C.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测定内环境的成分可用于评估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风险5.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细胞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只具有运输功能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一定相等B.DNA分子任意一条链中嘌呤与嘧啶数都相等C.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7.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8.(10分)对下列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①一个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吃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②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③“谈梅生津”指人没吃到也没看到,只是听他人讲梅子就分泌唾液。A.①②③过程都属于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①②③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但三者的感受器不同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③过程的调节D.反应过程中发生Na+内流,使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内侧Na+浓度高于膜外侧二、非选择题9.(10分)番茄红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普通番茄合成的番茄红素易发生转化(如图甲),科学家设计了一种重组DNA(质粒三),该DNA能表达出双链RNA(发卡),番茄细胞能识别侵入的双链RNA并将该双链RNA及具有相同序列的单链RNA一起降解,从而提高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如图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体外快速大量获得目的基因或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A”可以采用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甲推知,转录出“发卡”的DNA片段实际上是两个反向连接的________________基因,上述过程通过阻止该基因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提高了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3)为保证图中的片段A反向连接,处理已开环质粒所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磷酸化是去掉黏性末端最外侧游离的磷酸基团。对已开环的质粒二两端去磷酸化的主要作用是阻止其_____________,该DNA分子仍可以和目的基因连接,形成缺少___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的重组质粒,随后在细胞中被修复。(5)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将质粒三导入植物细胞。10.(14分)1910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1)摩尔根所用的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最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摩尔根设计的测交方案应该是让_________与_________交配。(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杂交方案:选用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则假设1成立;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2成立。11.(14分)灰沼狸是非洲群栖性很强的哺乳动物之一,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会在其他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站立放哨。请回答下列问题:(1)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因此灰诏狸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灰沼狸也取食毒性很强的蝎子、眼镜蛇等,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对这些动物的毒性不敏感,灰沼狸能够适应毒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灰沼狸的天敌主要是鹰和隼,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会发出警告声,这种信息传递对种群的意义是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站岗者“的行为更有利于自身生存,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2.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下图1、图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细胞自噬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该细胞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2)据图1所示,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AKT来抑制凋亡,激活的该酶一方面可促进________,另一方面可促进___,并且进一步激活了mTor,从而抑制_______。(3)细胞凋亡是指____。(4)据图2所示,当环境中营养物质或胰岛素缺乏时,mTor失活,酵母细胞会启动细胞自噬过程,其意义是________;如果上述过程无法满足细胞代谢需要,酵母细胞则启动细胞凋亡程序。(5)总结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共同点: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使Ca2+进入突触小体,在Ca2+的作用下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谷氨酸外排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为胞吐。被释放的谷氨酸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NMDA结合,Na+通道开放,使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详解】A、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释放谷氨酸,A正确;B、突触前膜胞吐释放谷氨酸,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B正确;C、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C错误;D、突出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使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导致水肿破裂,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察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2、B【解析】

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张调节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产热量=散热量,体温恒定。【详解】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有利于增加体表的血流量,是机体常见的散热方式,A正确;B、人体体温恒定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同种病毒第二次入侵时,因为机体内可能存在能特异性识别这种病毒的记忆细胞,其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并快速阻止病毒的入侵,故产生的症状可能较轻,C正确;D、据图可知,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原因是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故用药物降低体温调定点可以用来治疗高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3、C【解析】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详解】A、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B、5只克隆猕猴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其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B正确;C、取自卵巢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MⅡ中期时,才可进行核移植,C错误;D、体细胞核移植时供核的供体可不受年龄影响,且体细胞数量多,所以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D正确。故选C。4、D【解析】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详解】A、正常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交换成分,因此可推测血浆中的部分成分可以透过动脉端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然后随血液运输,B正确;C、内环境的成分不包括细胞内的成分,因此红细胞中的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测定内环境的成分不能用于评估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因为该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代谢异常引起的,D错误。故选D。5、D【解析】

题图分析:载体蛋白1在Na+-K+泵转运离子的过程同时又把Na+从和葡萄糖运进细胞内,而载体蛋白2在Na+-K+泵转运离子的过程同时又把Na+转运到细胞内,把氢离子运出细胞。【详解】A、图中所示物质的运输依靠特定的载体完成,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运输都是在消耗ATP的条件下进行,这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载体蛋白2可以运输细胞内的氢离子,因此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C正确;D、“Na+-K+泵”具有ATP酶活性,所以Na+-K+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跨膜运输方式,关键是分析清楚图中Na+-K+泵和其他几个载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6、D【解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在减数分裂时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但是决定性别的两条性染色体一般形态、大小不同,如X和Y染色体。DNA聚合酶催化DNA复制过程,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详解】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如X和Y染色体由于大小不同,其上所含的基因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B、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DNA分子任意一条链中嘌呤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C、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DNA聚合酶参与的是DNA复制过程,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D正确。故选D。7、C【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C正确;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影响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特别区分物种丰富度这个概念,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的概念。8、D【解析】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①是生来就有的,是非条件反射,②③是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A正确;B、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①过程刺激种类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尖,②过程刺激种类是视觉刺激,③过程刺激种类是听觉,B正确: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谈梅生津”分泌唾液的调节过程,C正确;D、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但钠离子浓度还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三个过程反射的种类,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进行解答。二、非选择题9、PCRDNA双链复制番茄红素环化酶翻译Ecl和BamH1自身成环2农杆菌转化(或基因枪、花粉管通道)【解析】

分析图一:番茄红素可以转化为胡萝卜素。分析图二:图二位重组DNA(质粒三)的构建过程,该质粒能表达出双链RNA(发卡),番茄细胞可以识别侵入的双链RNA并将该双链RNA及具有相同序列的单链RNA一起降解,提高了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详解】(1)在体外快速大量获得目的基因或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A”可以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2)根据图二可知,目的基因是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因此表达出“发卡”的DNA片段实际上是两个反向连接的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发卡”能导致双链RNA、mRNA被降解,而mRNA为翻译的模板,因此“发卡”阻止了其在细胞内的翻译过程,所以提高了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3)为保证第二个目的基因片段反向连接,应该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由图可知,第二个目的基因片段两侧的限制酶识别序列为Ecl和BamHⅠ,因此处理已开环质粒所用的两种限制酶是Ecl和BamHⅠ。(4)去磷酸化是去掉黏性末端最外侧游离的磷酸基团。对已开环的质粒二两端去磷酸化的主要作用是阻止其自身成环(自身环化);构建重组质粒三时,要用限制酶Ecl和BamHⅠ切割,这样会去除黏性末端最外侧缺少磷酸基团的脱氧核苷酸,因此形成的重组质粒缺少2个磷酸二酯键。(5)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因此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质粒三导入植物细胞。【点睛】解答第(5)题,关键能理清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总结如下: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10、基因突变F1中的红眼雌果蝇F2中的白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雌均为红眼,雄均为白眼雌雄均为红眼【解析】

依题文可知,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以此相关知识解答。【详解】(1)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所以亲代白眼雄蝇的出现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根据实验结果,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验证该假说,结合当时实际,测交方案应该让F1中的红眼雌性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3)本题的关键是判断Y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所以可选用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预测结果与结论:可以逆推法。如果假设1成立,即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设为a)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如果假设2成立,即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A)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点睛】本题文重点掌握测交实验的做法及作用。11、消费者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灰沼狸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部分灰沼狸的能量会流向分解者、部分能量储存在灰沼狸体内未被利用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天敌后,迅速躲避敌害;在站岗处取食,减少与其他个体的争食斗争【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用到的知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沿食物链传递时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呼吸消耗、有一把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长期的自然选择使一些灰沼狸适应蝎子、眼镜蛇等的毒性,即灰沼狸群体发生进化,而灰沼狸适应毒性的实质是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灰沼狸通过呼吸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