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_第1页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_第2页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_第3页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_第4页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梁实秋先生确也像一朵花儿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幽默风趣。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生醒十六字来评价梁实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无门牌,不便于投递信函,于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并书之于一木牌上。而旁人所见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戏虐何来雅致?然作者看来能读能写足矣,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有可爱。雅舍的个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赋予的可爱。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拒不从俗。雅舍至之于作者是心灵家园,精神归属,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现代的人们很多都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戏谑,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更是一种雅致的襟怀和认知。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有些幽默。总惹来无奈一笑。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写得很真实。如音乐疑问。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优文网)

再到雅舍谈吃,就多是一些没事的出处,做法以及世人对其的观点,还联系了许多生活上,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想想,也许作者是在怀念友人,回忆当初。看着,还觉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内就读不出许多了。

至于海外撷英,多是写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一豆腐干风波为例,描写的是作者踏上美国本土,与美国海关的一些故事。把当时美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写了出来。至于有个美国作家写的那本书,就像是个笑话,作者也仅是说自己孤陋寡闻而一笑而过了。有很典型的美国人形象。对于美国人的人情味,则有一种反讽的意味。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

在读《雅舍小品》时,总会忍不住联想到本渔的《闲情偶寄》。我私下里想将两书归为同类,但是读完《雅》后,我却发现两书有着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差别。

寻常中顿悟世间哲理,困境中展现睿智幽默,岁月中洞察人生百态,阅读中品味辞苑英华,很贴切的评价。《雅舍小品》一书的极大特点就在于对浮世生活的独到品味。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亦褪去了不必要的虚饰与浮夸,梁实秋用极质朴厚实的文字随心地砌造着他对生活的热爱。那是能引得读者亦不自觉会心一笑的,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读着《骂人的艺术》,眼前会出现风度翩翩的梁老长身玉立,于三言两语间击得对手连连败退的对骂,场景再现;鸟下《男人》、《女人》的他,想必是边写边纠着染墨的袖襟,噙着无奈的笑意吧;至于老饕漫笔,我读来尚止不了下馆子的欲望,很难想像他是如何克服着垂涎三丈的馋意,把色香味意形养的六艺贯彻在书页铅墨之间细嚼书中每句话,莫不含有绵绵的筋道,余韵悠长,读来唇齿留香。

而李笠翁,作为中国古代别具特色的、有经济头脑的文人,他一直以其高超的享受尘世雅趣的本领见长。《闲情偶寄》作为他的代表作,融会了他对日常生活的心得体悟,篇篇都不离人生玩乐,却同时倾注了笠翁细微而深邃的思考,显得独特而极富实用价值。

林语堂在《悠闲生活的崇尚》中谈到: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正因为梁实秋与李渔都对生活怀有赤诚无比的热爱,才能成就这两本书。用全新的眼光去发掘生活中的闲情逸趣。

然而,五百年的差距,不大,却足以使两人之间出现一条时代决定的鸿沟。这条鸿沟使《雅》、《闲》两书有了本质区别。

李渔,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和小说家,才情卓越的风流才子。尽管未曾走上仁途,但满身才气与洒脱自如的个性魅力使他时常作为名流出入在达官贵人府上。养尊处优的生活与身处社会上流的优越感决定了他无法突破思想的局限,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的生活,浸润了明士人放诞身适、追求享乐的风气。严重脱离社会与广大群众,这便是《闲情偶寄》的最大不足。

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的诗句更深刻感人。同样,虽然我对梁老的生平并不了解,但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一定有过那么些并不幸运甚至极度痛苦的经历。我能看到,书的背后,是一颗坚韧而包容的心。就像《垃圾》、《市容》、《乞丐》等文章一样,他写他所见到的平凡的美丽与丑恶,他说他所领悟的平凡的思考与哲学。世相百态,每一件被人忽略的小事都有数不清的落笔点,有时候,一条小小的街市,就是一个世界。

在我居住的巷口外大街上,在朝阳的那一面,通常总是麋聚着一堆摊贩围着就食的,有背书包戴口罩的小学生,有佩戴徽章缩头缩脑的小公务员,有穿短棉袄的工人,有披蓝号码背心的车夫,乱哄哄的一团。我每天早晨从这里经过,心里总充满了一种喜悦。我觉得这里面有生活。

每读到这一段总会试着闭眼,歆想着车水马龙中,灯火阑珊处,有那么一位睿智沧桑的老人,在年华中生活,在生活中微笑。

《雅舍小品》,它分为若干小篇,每篇都记录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态,各地美食。当我捧起它的时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响了我写作甚至人生,极其重要一课的上课铃。

这节课的第一讲是真实朴素。作者尽取材于真实生活,例如说拥挤、讲价。他没有天马行空、天花乱坠的浮夸,也没有为了生动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间,自有些许幽默诙谐。关于讲价童叟根本也不见得好欺侮,而且买卖大半是流动的,无所谓主顾,不讲价还是不过瘾,不七折八扣显得买卖不和气,交易一成买者就又会觉得上当。这可谓是真实揭露了做买卖的的现况,所谓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确不符现世,让他一语道破,不由得令人莞尔。这样的文章字里行间自会有一股亲和力,大家身边的人和事,当然强于胡编乱造。与其以词汇的堆积罗列哗众取宠,不如以亲身所历的实事打动人心。与其说:我此题是否够吸引人,是否有的写;不如说:我此题是否真实,是否是我曾经历过的。这是我常犯的错误,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轻一代人的通病。没有亲身经历,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实,少份虚假,岂不是好?

这节课的第二讲是细致观察。例如他讲拥挤:既上车之后,不消说可以听到下列各种的呼声:哎呦!你看看我的脚别挤哟!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没得办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这般细致的描写,光凭想象可是达不到的,汽车尚未停稳,一群人蜂拥而上,结果是车上的人不得下来,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阵混战之后,上面的人倒是下来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费掉民力不少。细致地观察品味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写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乱七八糟地瞎想。当你致力于观察生活的一点一滴时,你会发现很多很多平时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就比如拥挤,我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甚至从来没有注意到它,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当梁实秋娓娓道来之时,方是噢,原来如此!下次坐公交、挤地铁,再观察观察印证印证,岂不有趣?

这节课的第三讲是博学博览。这也是我最佩服梁实秋的一点,动辄给你来一段什么《熙朝乐事》、《山海经》、《淮南子》,让你轻则连连点头,重则不知所云,而他却信手拈来,如同家常便饭。哎,真是惭愧!我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底都盖不上啊!我想或许不管什么不知所云的观点,来一句古人云,或是某某经、某某大典录都会变得非同凡响,书卷气十足,何况《雅舍小品》里满篇皆是,个个观点又都是依理。还有梁实秋不仅中国古典一拿一串,腹中西方古典也是收藏颇丰,什么英文德文法文经典,比比皆是。关于了生死的意境,他说:波斯诗人峨谟伽耶姆的四行诗恰好说出了我们的感觉。关于幸灾乐祸的洋译,他说:德文里有一个字,schadenfreud,尚且妥切,schaden,是灾祸,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