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_第1页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_第2页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_第3页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_第4页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社会化本章指导【学习目的与要求】主要是了解社会化的涵义与基本内容,了解社会化的条件和过程,深入理解社会角色是如何形成的。【重点提示】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为什么社会化的环境如此重要。理解社会角色塑造和角色失调。第三章社会化本章内容辅导材料复习思考本章内容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生物人,要适应社会生活、扮演社会角色、担当社会责任,总之要成为社会人,就必须社会化。社会化反映着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第一节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与过程第三节社会角色第一节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涵义二、社会化的内容三、西方社会化理论讨论: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社会化的涵义一般而言,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通过扮演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的过程。引申: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平衡;传统社会的君子人格。研究角度(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个性发展角度、文化传递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社会化的可能性(续)人社会化的可能性人没有先天的行为模式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和思维能力人有生物和情感需求哈萨克斯坦“狼孩”人没有先天的行为模式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没有先天的行为模式,这是人的特殊遗传素质之一,正因如此,人具有可塑性,即能够通过文化教化,实现社会化。一个人在自己的全部生活中,大约有15%―25%的时间依赖父母和家庭,这为个体接受人类文化提供了必要时间。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和思维能力如果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即使有长期的依赖性生活,也无法达到社会化的目的。人的学习:模仿、内化、创造,三者互相联系、逐次递进。创造性是人学习能力的最高表现。社会化过程中,如果没有语言和思维,人与人之间就很难沟通,社会互动就不易实现,个人社会化也难以完成。人有生物和情感需求哈洛曾研究过隔离状态下长大的猴子。研究表明,身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严重的肉体和情感问题。中外研究都证明,温暖家庭的孩子比冷落破败家庭的孩子容易社会化。哈洛(HarryF.Harlow1905—1981)美国比较心理学家,早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解决和辨别反应学习,其后用学习定势的训练方法比较灵长类和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三、西方主要社会化理论巴甫洛夫等人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等人的自我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艾里克逊认同危机理论巴甫洛夫等人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动物都具有某种学习能力,低等动物的这种能力很有限,而哺乳动物、尤其是在人类中,这种能力却高度发展。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学习的呢?两种综合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在巴甫洛夫和沃森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奖励和惩罚形成条件作用的结果。发展理论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情境的解释,而不是像奖惩这样的外部因素。……只有当过去的经验和个人的解释已经在人的思想中打下基础时,才可能形成更高级形式的学习。弗洛伊德等人的自我理论个性的核心是自我,即个人对自己有别于其他所有的人和物的独特的个人身分的自觉体验。自我在童年期内是怎样出现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又是怎样不断被改变的呢?这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这方面曾有过三种主要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库利的理论和乔治﹒米德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可被分为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本我”是个人一生中表现出来的驱力的来源,它完全是无意识的,并要求不断及时得到满足,但儿童很快就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本我并不总能得到满足。于是,“我”出现了,它试图在社会环境的需要与本我的驱力之间求得平衡。儿童从其他人(尤其是父母)那里知道了社会的要求,并最终将这些要求以超我的形式内化于个性之中。超我我的两个任务超我大体上相当于人的良心。因此,超我是社会道德权威在内心的表现。通过耻辱感和自豪感来左右自我的决定。一是使得来自本我的自我满足的需要和来自超我的对能被社会认可的行为的需要取得一致。二是在作为一个整体的个性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调解。库利的理论乔治﹒米德的理论库利坚持认为自我主要是社会的产物,库利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镜中我”。“镜”指社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就产生于这种反应之中。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与“客我”两个部分。“主我”首先发展起来,“客我”却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现。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作出反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贡献是描述了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思考的。他断言,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儿童所有的活动都标示着确定的智力操作类型,这为儿童获得知识给定了某种结构。他相信尽管有些儿童比另外一些走过某些阶段要快些,但所有的儿童都必将按同样的顺序走过所有的阶段。由此,皮亚杰感到,像“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孩子教以任何东西”的说法,从根本上讲是荒谬的。艾里克逊认同危机理论艾里克逊把人生分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龄前、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时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八阶段。他认为,在这八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任务,因此也就需要心理成长以对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如果人能够成功地对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就会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负面心理,从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二、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生活和劳动技能2.内化社会的价值观念3.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4.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5.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讨论: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个性与社会个性:在同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体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是相同的,群体或社会用同一标准去塑造同一类个体,其结果是同类个体有相似的个性,此即社会个性(或称社会人格)。*相关词汇:雷同性格与民族性相关词汇:雷同性格、民族性雷同性格是同一群体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似的现象,它是对群体成员过度社会化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度社会化是同集权体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单一的社会化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个性是成员个性中共同的方面。当我们把群体视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时,这种社会个性就是民族性或者国民性。在民族-国家,民族性和国民性具有一致的涵义。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与过程一、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二、社会化的一般过程三、社会化的正常途径一﹑社会化的环境条件社会化的环境条件,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一般而言,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化结果。主要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等,它们既可以单独对个体社会化发挥功能,又可以相互渗透,在整体上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家庭在任何社会中,家庭都是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具体讲:生命早期是个人社会化的奠基时期;个人首先通过家庭获得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一项长期研究的结论:“最为有效地培养出独立的、社会责任感强的孩子的父母,既不是专制型,也不是放任型,而是权威型的……权威型的父母试图强调与特定的儿童发展阶段相应的权利与责任的平衡。”另外,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素质和构成情况等,也对个体行为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学校同龄群体

学校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社会环境因素。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机构。通过学校,人们可以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同龄群体也称同辈群体,它一般以年龄、性别、职业、志趣等为构成条件。这一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有身份认同的作用2)有平等信息交流作用3)学习人际交往的作用社区社区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形形色色的社区人物,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为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提供了了解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机会。社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对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和时空知识的了解。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通过参与社区生活,人们不仅熟悉了社区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并在其中顺利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也有所了解。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以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它以劳动技术和工作能力为基础开展社会化,补充了学校教育之不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工作,人们建立了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而影响人们人生的目标和社会化目标。工作单位还培养了成员的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等意识。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观众和读者接收其信息为目的。大众传播的特点是:开放性、形象性、无强制性等。二、社会化的一般过程个人的社会化是按照人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分阶段进行的。在国外学者中,艾里克逊的八段划分法和哈维格斯特的六段划分法就很有代表性。我国学者对社会化过程的划分,有的较粗略,如分为基本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有的较详细,如分为婴幼儿时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有关社会化的几个问题基本社会化一般地说,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从而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它是人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调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继续社会化可以表现为发展社会化和重新社会化、主动社会化和强制社会化等形式。继续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变革;既有知识的局限。有关社会化的几个问题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社会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教化的不一致、互联网的冲击、心理断乳、代差现象、死亡问题等。死亡问题戴维·波普诺说:“我们拒绝死亡,对濒临死亡的人掩盖他们的处境,并把死亡的所有蛛丝马迹都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赶走……结果是,死亡的社会化通常被限制了或不再存在。”波普诺所说的情况,在中国也大致如此。专业人员和亲属试图策划将死亡的事实瞒过垂死者,这实际上是徒劳的。真实的情形正如罗伯逊所说:“近来对死和垂死的社会学研究提出越来越多的令人难忘的事实,认为如果事先与垂死者开诚布公地讨论死的问题,他们死时会感到幸福得多,甚至心满意足。”三、社会化的正常途径两条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社会教化:社会化的外部动因;个人内化:社会化的内部动因。社会教化与个人内化相辅相成。人的社会化就是通过这两者的结合作用实现的。社会教化个人内化社会教化一般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机构及其执行者对受化者所实施的教育和感化过程。个人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转化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的过程。其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模仿学习、主观认同、角色扮演、自我强化等。人的个体化一、个体化的涵义(一)个体(二)个体化过程(三)个体化与个体分化二、个体化与人的主体性(一)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1.人的主体性是获得的2.人的主题性是发展的(二)人的主体性的发展阶段1.从自然剥离——人的人类化2.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人的个性化3.现代性的当代发展——人的个体化人的个体化三、个体化的机制(一)自主机制(二)能动机制(三)选择机制(四)创新机制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涵义★人社会化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具体地说,它有以下几层意思: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四、社会角色的失调几层意思⑴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⑵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⑶社会角色是人们多种社会关系的反映⑷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二、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角色的复杂性。以人们获得角色的不同方式: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以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以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划分: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以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如果说社会是一台活剧……当一个人按照一定角色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了解角色期待、开展角色领悟、进行角色实践。四、社会角色的失调角色扮演过程中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失调角色距离角色紧张角色中断角色失败复习思考1.简述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方法与途径。2.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3.简述角色集的基本内涵。4.简述角色冲突及其类型。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第二节社会化的环境第三节社会化的类型第四节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与问题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的自然属性:1.人有生理的需求

2.人有体力与智力

3.人有遗传和变异人的社会属性:1.人能制造、使用劳动工具

2.结成一定社会关系

3.人有文化、精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是有区别的

2.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二.社会化的含义和基本内容: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就是社会化。

基本内容与意义:第一,教导生活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四.社会化的过程:少儿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第四节社会化的重心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重心二、社会化的问题一、社会化的重心

一)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对社会成员更高层次的社会化要求,通常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对自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在利益分化或多元社会格局中对社会化内容的强调。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和实质其实就是政权干预的意识形态整合。一、社会化的重心

(二)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也即内化道德规范,是社会化的一个基本与重要的内容。二、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多元价值的影响,从而使社会化难于满足一致化要求。不过,形成多元价值观和多元化思维方式也是多元化社会的社会化要求。(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1)无效的文化传递(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第五节:社会化与个体人格的形成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是信仰、情操、价值观、态度、兴趣和气质的总和。人格不是人的本性和本能,而是社会化的产物。个体人格的形成又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

二、人格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人的社会化是以接受、内化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内容的,社会化内容的共性和社会化环境条件的共性,决定了人格的共性一面。而社会化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和个体生物条件特殊性,又决定了个体人格具有个性的一面。所以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四章:社会角色

重点难点:1.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与区别2.社会角色的扮演第四章: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一、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芝加哥学派、林顿的人类学、完形心理学、社会戏剧论二、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角色是围绕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一)角色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外在表现(二)角色是人的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