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_第1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_第2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_第3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_第4页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第三节无菌技术第四节隔离技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范围内所获得的任何感染和疾病。(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二)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门诊、急诊患者,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及其他医院流动人员。但以上人员除住院患者外,其他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相对短暂,常常难以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于医院,所以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目前,医院感染的概念通常引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巳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2.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桨和外源性感染。

(1)内源性感染

(2)外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表或体内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3.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进行分类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二)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三)抗生素滥用(四)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1、生理因素:2、病理因素:3、心理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由于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导致儿童和老年人的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在女性特殊生理状况期间如月经、妊娠、哺乳期时,个体比较敏感,抵抗力下降,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时期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2、病理因素:患者本身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糖尿病、肝脏疾病等造成个体本身抵抗力下降;放疗、化疗、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对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产生抑制甚至是破坏作用;皮肤或黏膜的损伤,局部缺血,伤口内有坏死组织、异物、血肿、渗出液积聚等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诱发感染。个体的意识状态也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如昏迷或半昏迷患者易发生误吸而引起吸人性肺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如患者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可以提高个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医院感染的机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

器官移植、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血液净化、机械通气等破坏了机体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功能,损害了机体的防御系统,把致病微生物带人机体或为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创造了条件,而导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抗生素滥用

许多感染性疾病治疗期间,由于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如无适应证的预防性用药、术前用药时间过早、术后停药过晚、用药剂量过大或联合用药过多等,均易致耐药菌株增加,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四)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

某些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等使医院的空气中含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微粒,医院的设备、器械等物品容易受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适合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和变异。另外有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互相联系,就构成了感染链,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感染源(二)传播途径(三)易感宿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感染源

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在医院感染中,主要的感染源有: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自身感染患者

3、动物感染源

4、医院环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体内有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发生病变,称为感染。感染后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或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一方面患者不断排出大量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致病力强,常具有耐药性,而且容易在另一易感宿主体内定植。病原携带者(患者、医务人员、探陪人员)是医院感染中另一重要感染源,临床意义重大,因为一方面病原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并经常排出体外,另一方面携带者本身无自觉症状而常常被忽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自身感染患者:

感染源即患者自身。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寄居在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皮肤、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呼吸道及口腔黏膜等)或来自外部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的人体正常菌群,也包括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当个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发生菌群易位时,可能引起患者自身感染或传播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动物感染源:

各种动物都可能感染或携带病原微生物而成为动物感染源,其中以鼠类的意义最大。鼠类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感染源。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医院环境:

医院的环境、设备、器械和物品、药品、食品、垃圾等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而成为感染源。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可以由单一因素组成,也可以由多个因素组成。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有:1、接触传播:2、空气传播3、消化道传播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接触传播:

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传播方式,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1)直接接触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感染源直接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易感宿主,如母婴间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柯萨奇病毒等的传播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接触传播:(2)间接接触传播: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护人员的手,其次是各种医疗设备如侵入性诊治器械、病室内物品及生物媒介(如昆虫)等。通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类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中间宿主的传播方式又称为生物媒介传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空气传播

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随气流流动而进行的感染传播方式。空气传播分为三种形式:

(1)飞沫传播

(2)飞沫核传播

(3)菌尘传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空气传播(1)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谈笑时可从口、鼻腔喷出许多小液滴;医务人员进行某些诊疗操作如吸痰时也可产生许多液体微粒,这些液体微粒称为飞沫。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空气传播(2)飞沫核传播:从感染源排出的飞沫,在降落前,表层水分蒸发,形成含有病原体飞沫核,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浮游,远距离传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空气传播(3)菌尘传播:物体表面上的感染性物质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通过吸入或菌群降落引起局部的直接感染;或菌尘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引起间接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消化道传播:

医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各种条件致病菌,如铜绿假单孢菌及大肠杆菌等可在患者肠道定植,增加感染机会。病原体通过饮水源、食物进行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通过污染的药液、血制品、注射或输液器械等途经传播感染,如输液、输血中的发热反应,输血导致的丙型肝炎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如将易感者作为一个总体,则称易感人群。医院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容易流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常见的易感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长期使用抗生素者。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层次分明的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

二级管理:科护士长;

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到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汇报、及时处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依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来健全医院感染各项管理制度,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日常管理和处理。与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必须做到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感染管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建立规范合格的感染病病房,布局合理;

2、加强ICU、手术室、母婴同室病房、消毒供应室、导管室、门诊和急诊等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

3、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及其效果监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无菌技术、洗手技术、隔离技术的监督监测;

6、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如各种内镜、牙钻、接触血及血制品的医疗器械、医院污水、污物的处理等;

7、严格探视与陪护制度、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性隔离,加强主要感染部位如呼吸道、手术切口等的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染

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探陪人员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增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并督促医务人员履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

1、定期参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

2、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加强手的清洁与消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染4、掌握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5、加强自我防护。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隔离其他患者,并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管理科,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规定报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医院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品等物体表面的处理,也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一、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洗手与手的消毒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消毒灭菌的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即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电离辐射、过滤等将微生物清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是采用各种化学物品来清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称为消毒剂。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2、辐射消毒法3、电离辐射灭菌法4、微波消毒法5、机械除菌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分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类。(1)干热法: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2)湿热法: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较快,穿透力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干热法i)燃烧2)干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干热法i)燃烧:2)干烤:利用专用密闭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依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玻璃器皿和金属制品等的灭菌;不适用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等的灭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物品种类和烤箱的类型来确定,一般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0.5小时。注意事项:①灭菌前,先将物品刷洗干净,玻璃器皿需干燥。②物品包装不超过10cm×l0cm×20cm,放物量不超过烤箱高度的2/3,放置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③有机物灭菌时,温度不超过170℃,以防炭化。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干热法1)燃烧: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需保存的物品,如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等,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急用某些金属器械(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变钝)、搪瓷类物品时。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以上的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直至熄灭,注意中途不可添加乙醇以确保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干热法2)干烤:利用专用密闭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依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玻璃器皿和金属制品等的灭菌;不适用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等的灭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物品种类和烤箱的类型来确定,一般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0.5小时。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干热法注意事项:①灭菌前,先将物品刷洗干净,玻璃器皿需干燥。②物品包装不超过10cm×l0cm×20cm,放物量不超过烤箱高度的2/3,放置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③有机物灭菌时,温度不超过170℃,以防炭化。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湿热法1)煮沸消毒2)压力蒸汽灭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应用最早的消毒方法之一,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和橡胶类等。方法:将物品刷洗干净,全部浸没在水中,加热煮沸。消毒时间从水沸后算起,如中途加人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煮沸消毒注意事项:①清洗:煮沸消毒前,先将物品刷洗干净。②物品放置方法:器械的轴节或容器的盖应打开后再放入水中;空腔导管需先在腔内灌水;物品不宜放置过多,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要保证物品各面都与水相接触。③物品放置时机:玻璃器皿、金属及搪瓷类物品冷水放人,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为5~10分钟。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煮沸消毒注意事项:④水的沸点影响消毒时间: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海拔高的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需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需延长2分钟。⑤增强杀菌作用的方法: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1%~2%的浓度时,沸点可达105℃,增强杀菌作用,去污防锈。⑥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金属、玻璃、橡胶、搪瓷、敷料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将压力蒸汽灭菌器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利用重力置换的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全部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当压力达102.9kPa(1.05kg/c㎡)时,温度可达121℃,维持20~30分钟即可到灭菌目的。常用方法有手提式压力蒸汽灭筒器灭菌法和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法两种。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压力蒸汽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是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2.0~2.7kPa的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物品内部进行灭菌。当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时,温度可达132℃或以上,维持5~10分钟即可灭菌。分预真空法和脉动真空法两种,后者因多次抽真空,灭菌效果更可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压力蒸汽灭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压力蒸汽灭菌注意事项:①清洗干燥: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②物品包装合适,装载重量适当: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体积不超过30cm×30cm×3ocm.装载重量不得超过柜室容量的8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体积不超过30crnx30cm×50cm,装载量不小于柜室容量的10%,但不得超过其90%。③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容器如有孔,应将孔打开以利于蒸汽进入,消毒完毕,关闭容器孔。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压力蒸汽灭菌注意事项:④尽量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每日检测1次排除的效果。⑤控制加热速度,当温度达到要求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⑥灭菌后处理: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分类放置并做醒目标志;检查灭菌包装,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如破损、湿包、有明显水渍等则不作无菌包使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压力蒸汽灭菌注意事项:⑦注意安全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修。⑧定期监测灭菌效果:主要有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两种。化学监测法是利用化学指示卡或化学指示胶带;生物监测法主要是利用对热耐受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胞作为指示剂,待灭菌完毕,取出含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纸片培养,如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则表明灭菌合格。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低温蒸汽消毒: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内,并控制其温度在73-80℃,持续lo-15分钟进行消毒,可杀灭大多数致病微生物。主要用于不耐高热的物品,如内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的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流通蒸汽消毒:在常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气消毒,常用于食具、便器的消毒。消毒时间从产生蒸汽后计算,一般15-30分钟。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辐射消毒法

主要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而致细胞死亡。

(1)日光曝晒(2)紫外线消毒

(3)臭氧灭菌消毒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日光曝晒:日光具有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有一定的杀菌力。常用于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曝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属于波长在210-328nm的电磁波。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为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0-270nm。紫外线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主要用于空气、物品表面和液体的消毒。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其作用原理:①作用于微生物的DNA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②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③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④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常用紫外线灯管有15W、20W、30w、40W四种。紫外线消毒器是采用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成的,主要包括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紫外线表面消毒器、紫外线消毒箱三种。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消毒方法①用于空气消毒,首选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可靠。可在室内有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10㎡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②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有效距离为25~60cm,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③用于液体消毒,可用水内照射法或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于2cm,并根据紫外线的辅照强度确定水流速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应注意①保持灯管清洁:每周用无水乙醇棉球轻轻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②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为20~40℃,适宜湿度为40%~60%。③消毒时间:紫外线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3~4分钟,照射完毕后应开窗通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④作好记录:使用时间超过l000小时,需更换灯管。⑤加强防护: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30秒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不利,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防护衣。⑥定期检测灭菌效果: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应定时检测,以保证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üW/c㎡。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紫外线消毒测定紫外线消毒强度主要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法。物理监测法:将紫外线强度计置于所测紫外线灯管的正中垂直1m处,开灯照射5分钟后判断结果:普通30W新灯辐照强度≥90üW/c㎡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70üW/c㎡为合格。化学监测法:主要应用紫外线强度于消毒剂量指示卡来测定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并可判断对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同时测定消毒所需照射剂量。生物监测法:则应用标准菌片,在紫外线消毒后通过计算杀菌率来价紫外线消毒效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臭氧灭菌消毒:臭氧在常温下为强氧化气体,稳定性极差,易爆炸.主要依靠其强大的氧化作用广谱杀菌,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芽胞、真菌,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通电后能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纯臭氧,主要用于空气、污水、诊疗用水及物表表面的消毒。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臭氧灭菌消毒:使用过程中应注意:①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臭氧浓度不能越过02mg/m3。②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坏多种物品,且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坏越重。③温湿度、有机物、水的浑浊度、pH等多种因索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④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离开,待消毒结束后20~30分钟方可进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电离辐射灭菌法

利用放射性核素60Co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火菌。电离辐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射线的能量直接破坏微生物核酸,蛋白质和酶等;间接作用指射线的能量先作用于水分子,使其电离后产生的自由基再作用于核酸、蛋白质、酶等。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电离辐射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如金属、橡胶、高分子聚合物、精密仪器、生物制品等在常温下的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电离辐射灭菌法使用过程中应注意:①应用机械传送物品以防放射线对人体造成伤害。②灭菌应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以增强r射线的杀菌作用。③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微波消毒法

微波是频率在30—300000MHz、波长在0.001-1m的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并频繁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火菌的作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微波消毒法

微波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常用于食物及餐具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微波消毒法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①微波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照射;②微波无法穿透金属面,故不能以金属容器盛放消毒物品;③水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用湿布包裹物品或在炉内放一杯水会提高消毒效果;④被消毒的物品应为小件或不太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机械除菌法指用机械的方法,如冲洗、刷、擦、扫、抹、铲除或过滤等以除掉物品表面、水中、空气中及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这种方法虽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可大大减少其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机会。如医院内常用的层流通风、过滤除菌法均属于机械除菌法。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方法。凡不适用于物理消毒灭菌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如对患者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以及某些塑料制品的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2.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4、化学消毒的常用方法5.常用的化学消毒剂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下列条件: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长;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无刺激性、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无色、无味、无臭、毒性低且使用后易于去除残留药物;不易燃烧、爆炸;用法简便、价格低廉、便于运输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应根据消毒对象、要达的消毒水平以及可能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选择最适宜、最有效的消毒剂。化学消毒剂按效力不同分四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化学消毒剂的选择(1)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2)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胞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制剂。如过氧乙酸、部分含氯消毒剂等。(3)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制剂。如醇类、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等。(4)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的制剂。如酚类、胍类、季胺盐类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能不用时则不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能采用物理方法消毒灭菌时,尽量不使用化学消毒灭菌法。(2)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4)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5)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6)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7)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8)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化学消毒的常用方法(1)浸泡法:是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的方法。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2)擦拭法:是用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品的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一般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著刺激性的消毒剂。如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墙壁、地面,用o.o5%-o.1%的碘伏消毒皮肤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化学消毒的常用方法

(3)喷雾法:用喷雾器将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品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等的消毒。(4)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如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在消毒间或密闭的容器内。临床常用的有甲醛气体或环氧乙烷气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戊二醛(2)过氧乙酸(3)甲醛(4)含氯消毒剂(5)乙醇(6)含碘消毒剂碘伏(7)碘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戊二醛消毒水平:灭菌剂作用原理:与菌体蛋白质反应,使之灭活使用范围及方法:①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②常用消毒浓度为2%。③常用浸泡法,时间为20—45min,灭菌时间10h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戊二醛注意事项:1、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加盖。2、对手术刀片、碳钢类制品有腐蚀性,浸泡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3、灭菌效果受PH影响大,应用强化酸性戊二醛是先用碳酸氢钠调节pH至7.5—8.3。4、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应注意防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过氧乙酸消毒水平:灭菌剂。作用原理:能产生新生态氧,氧化菌体蛋白质,而使细菌死亡。适用范围及方法:1、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的消毒灭菌。2、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过氧乙酸注意事项:1、稳定性差应储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并定期检查其浓度。2、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3、须现配先用,避免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4、易氧化分解而降低杀菌力,溶液浓度过高时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应加强防护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甲醛消毒水平:灭菌剂作用原理:使菌体蛋白变性酶活性消失。使用范围及方法:1、适用于易腐蚀对湿热敏感的物品的消毒灭菌。2、根据消毒物品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消毒时间。3、福尔马林2—10mL/m3加水4—20mL加热作室内物品消毒;10%甲醛采用浸泡法进行器械消毒;40%—10%的甲醛溶液用于解剖材料病理组织标本的固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甲醛注意事项:1、器械、衣物必须在消毒灭菌箱中进行。2、消毒效果易受温湿度影响,要求室温在18度以上相对湿度70%—90%。3、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消毒后应去除残留甲醛气体使用时注意防护。4、有致癌作用不易于室内空气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含氯消毒剂消毒水平:高、中效作用原理:在水溶液中释放有效氯,破坏细菌酶的活性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适用范围及方法:1、适用于餐具、环境、水、疫源地等的消毒。2、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含氯消毒剂注意事项:1、消毒剂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以减少有效氯的消失。2、溶液性质不稳定应现配现用。3、有腐蚀及漂白作用不宜用于金属物品及油漆家具。4、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清洗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乙醇消毒水平:中效作用原理:破坏细菌包膜的通透性屏障,使蛋白质漏出或与细菌酶蛋白起碘化反应而使之失活。适用范围及方法:1、适用于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2、70%—75%溶液作为消毒剂,多用于皮肤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乙醇注意事项:1、易挥发易燃,需加盖保存于避火处,定期测定保持有效浓度2、不适于手术器械灭菌,因不能杀芽孢3、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含碘消毒剂碘伏消毒水平:中效作用原理:碘可直接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适用范围:1、是用于皮肤粘膜等消毒。2、0.5%~2.0%有效碘溶液用于外科手术及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涂擦两次,作用3min。3、0.05%有效碘溶液用于黏膜、创面消毒作用3~5min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含碘消毒剂碘伏注意事项:1、避光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2、稀释后稳定性差,易现用现配。3、皮肤消毒后勿需乙醇脱碘。4、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作相应制品的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7)碘酊使用范围及方法:1、2.5%主要用于创伤、手术、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2、作用1min后用70%~75%的乙醇脱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7)碘酊注意事项:1、消毒液中的碘在常温下可挥发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2、对伤口及黏膜有刺激性,不宜使用。3、消毒部位有浓、血等会降低消毒效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洗手与手的消毒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一)洗手技术(二)手的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洗手技术有效的洗手可清除于上99%以上的各种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①进入和离开病房前;②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③无菌操作前后;④接触伤口前后;⑤护理任何患者前后;⑥上厕所前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手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或感染患者后,手常被大量细菌污染,仅一般洗手不能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要求。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目的】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手的消毒【操作前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操作前衣帽整洁、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洗手。2用物准备(1)洗手池设备。如无洗手池设备,另备消毒液和清水各一盆。(2)治疗盘内盛:消毒剂或消毒液、盛放消毒剂或消毒液的容器、清洁干燥小毛巾或避污纸、盛用过小毛巾或避污纸的容器。如用刷手法另备刷手液、己消毒的于刷、盛用过刷子的容器。3.环境准备清清、宽敞物品放置合理、取用方便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手的消毒【操作步骤】▲涂擦消毒法1、涂擦用消毒剂依次涂擦双手,方法为:手掌对手掌、乎背对手掌、指尖对手掌、两手指缝相对互擦,每一步骤来回3次要点与说明·消毒剂要求:作用速度快不损伤皮肤、不引起过敏反应·注意指尖、拇指、指缝的图擦;涂擦时间约2min,已达到消毒手的目的2、干手任其自干或用小手巾自上而下擦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吹干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手的消毒【操作步骤】▲浸泡消毒法1、浸泡双手完全浸入消毒液的液面以下按涂擦消毒法互相揉搓2min,消毒液要浸没肘部及以下2干手任其自干或用小手巾自上而下擦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吹干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手的消毒【操作步骤】▲刷手法1、刷洗用刷子醮洗手液,按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顺序彻底刷洗,如用肥皂液,应每日更换一次;手刷应每日消毒·刷手范围应超过被污染的范围·刷手时身体勿贴进水池,以免隔离衣污染水池或水溅到身上2、冲净刷半分钟用流动水冲净泡沫,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换刷另一只手反复两次,流动水洗手时腕部要低于肘部,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勿使水流流入衣袖内3、干手用小手巾自上而下擦干双手,或用烘干机吹干·操作中应保持水龙头清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手的消毒【注意事项】1、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2、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干净的刷子、水龙头、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3、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避免接触容器边缘。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①实施侵入性操作前;②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新生儿前;③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④接融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⑤护理传染病患者后,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原则对医院环境、各类用品、患者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二)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四)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五)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医院用品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程度。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注射器、血液和血液制品、透析器、脏器移植物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体温表、压舌板、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喉镜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不进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如口罩、衣被、毛巾、血压计袖带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根据消毒因子的浓度、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灭菌方法分为四个作用水平:1灭菌法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以达到绝对无菌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高效灭菌剂进行灭菌的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2、高水平消毒法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的方法。有:热力、微波、臭氧和紫外线等物理方法及含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一些复配的化学消毒剂等进行灭菌地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3、中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和清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醇类、复方氯己定、复方季铵盐类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和中草药植物类、胍类、金属离子消毒剂等化学消毒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应严格遵守消毒程序,凡是接触过患者的器械和物品均应先预消毒,再清洗,然后按以下方法进行合理的消毒与灭菌。1、 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以杀灭一切微生物。(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择中水平消毒法或高水平消毒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地消毒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致病性芽孢、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灭菌法和高水平消毒法。(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4)消毒物品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剂量,并延长消毒时间。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既要保护消毒物品不被破坏、又要使消毒方法易发挥作用。(1)耐热、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脂类和干粉类可选用干热灭菌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可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3)金属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腐蚀性小的灭菌剂。(4)在进行物品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四)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环境消毒

2、预防性和疫原性的消毒3、被服类消毒4、皮肤和黏膜的消毒5、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6、医院污物、污水的处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医院环境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消灭低洼积水、蚊蝇生产地,清除垃圾,做到无灰尘、无蛛网、无蚊蝇、窗明几净,环境和物品表面的消毒符合规范。(1)环境空气消毒(2)环境表面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环境空气消毒(1)环境空气消毒:从空气消毒的角度可将医院环境分为四类①Ⅰ类环境包括层流结净手术室、层流结净病房和无菌药物制剂室等,采用层流通风法使空气净化。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环境空气消毒②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制备的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环境空气消毒③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诊室等,除可采用ll类环境中空气消毒方法外,还可应用臭氧、紫外线灯、化学消毒剂熏蒸或喷雾等中草药消毒剂喷雾等空气消毒方法。④lV类外境包括传染病病房,可采用Ⅱ类和Ⅲ类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环境表面消毒:①地面:如无明显污染,可用湿式清扫以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微生物;如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应用消毒液湿拖擦洗或喷洒地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环境表面消毒:②墙面:通常不需常规消毒;如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可用化学消毒剂喷洒或擦拭③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头柜、桌子、凳子、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便池等一般用清洁湿抹布或蘸取消毒液的抹布进行常规擦拭,如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可用化学消毒剂喷洒或擦拭,还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预防性和疫原性的消毒(1)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疫原性消毒:在有感染源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播撒而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预防性和疫原性的消毒随时消毒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除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六消毒”: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消毒分泌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床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用水和污物。陪护人员应加强防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预防性和疫原性的消毒终末消毒指感染源已离开疫原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消毒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加强自我防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被服类消毒各科患者用过的被服,可集中送到被服室,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备用。如无条件成立环氧乙烷灭菌间.可根据不同的物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①棉织品如患者的床单、病员服经一般洗涤后高温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被服类消毒②毯子、棉胎、枕芯,床垫可用日光曝晒或紫外线消毒;③感染患者的被服应与普通患者的被服分开清洗和消毒;④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及值班室被服应与患者的被服分开清洗和消毒另外还应注意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以及衣被的收集袋、接送车、洗衣机、洗衣房、被服室等的消毒。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皮肤和黏膜的消毒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防御屏障,其表面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一些是致病型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皮肤和黏膜的消毒对皮肤和黏膜进行消毒时应注意:①医务人员应加强手的清洗、消毒,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②患者皮肤、黏膜的消毒应根据不同的部位、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消毒剂。一般皮肤消毒用2%碘酊涂擦,待干后75%的乙醇脱碘,或用0.5%的碘伏涂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根据医院不同种类危险性用品的消毒、灭菌原则进行妥善的清洁、消毒、灭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医院污物、污水的处理根据WHO的规定,医院废弃物主要分为:一般性生活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各种感染性废弃物、创伤性废弃物、药剂废弃物、爆炸性废弃物等八类。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废弃物应严格管理,根据废弃物的种类实施不同的收集处理办法,感染性废弃物应遵守密闭灭菌方法和消毒-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医院污物、污水的处理医院污水可能含有各种病源生物和有害物质,如不加强管理,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社会公害。医院污水包括医疗污水、生活污水和地面雨水、医院应建立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并遵照相关规定按污水种类分开排放。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五)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医院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惟一手段。从事医院消毒效果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五)医院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注意I类、II类、环境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III类、IV类环境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病房及儿科病房的物品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卫生标准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器械物品消毒效果检测高度危险性医疗用品必须无菌,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中度危险性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²,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消毒液的检测定期测定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但这种消毒液不能用于灭菌处理或浸泡、保存灭菌器械,也不能用于空气喷洒。4、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餐具消毒效果的检测采用灭菌滤纸片于消毒后、使用前进行检测,细菌总数≤5cfu/cm²

,Hbsag阴性,未检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菌为消毒合格。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卫生洁具消毒效果检测:不得检出致病菌。Hbsag阴性。7.饮水消毒效果检测: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细菌数〈3个1000ml.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8.洗衣房衣物、医用污物消毒效果检测:不得检出致病菌。9.污物处理效果检测: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或废弃,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三节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预防感染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术,其基本操作方法根据科学原则制定,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一、概述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概述(一)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操作环境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洁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规范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明确基本概念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无菌物品的概念。无菌区(aseptic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non-aseptic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aseptic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物品放置有序,标志明显①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且有明显标志。②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物品放置有序,标志明显③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④无菌包的有效期为:自5月日1日至10月1日有效期为1周,10月1日至次年5月1日有效期为2周。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⑤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操作中的无菌观念①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②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③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操作前的无菌观念④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⑤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⑥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⑦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节隔离技术隔离(isolation)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隔离的目的就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四节隔离技术一、概述二、隔离原则三、隔离种类及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概述(一)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二)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1.清洁区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隔离要求: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后方可进入清洁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2.半污染区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隔离要求;患者或穿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各类检验标本应放在指定的存放盘架上,检验后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3.污染区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浴室、病区外走廊等。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农、鞋,并消毒双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约30m,侧面防护距离约10m,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病区设有工作人员与患者各自的进出门、梯道,配置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通过任何途径传播的机会。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单人隔离室患者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凡未被确诊、发生混合感染或危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患者应尽可能住单独隔离室;为了充分利用病房,同一病种的患者可安排在同一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应用隔离室控制感染的对象主要包括患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卫生状况较差的易感患者、细菌培养分离出流行性或感染有多重性耐药菌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二、隔离原则1、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2、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应符合要求3、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4、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5、隔离患者心理护理6、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7、终末消毒处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病房和病室门前应根据隔离种类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置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置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应符合要求①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并在规定范围内活动。②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执行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和刷手的频率。③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④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离开隔离室前均必须消毒双手。⑤探陪人员进出隔离室应根据隔离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3、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①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②患者的衣物、稿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与家人带回。③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④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于污物袋内,袋外要有明显标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4、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5、隔离患者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解除患者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在严密执行隔离要求的同时,要对患者热情、关心,避免患者在心理产生恐惧或因被隔离而感到孤独、自卑,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及暂时性,取得其信任与合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7、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7、终末消毒处理(1)患者的终末处理: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后带出。如患者死亡,须用消毒液作尸体护理,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2)病室的终末处理: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然后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及听诊器放熏蒸箱消毒;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床垫、棉被和枕芯可用日光爆晒或用紫外线消毒。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隔离种类及措施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的隔离种类主要是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的分类隔离系统,以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可在隔离室门外或患者床头安置不同颜色的提示卡(卡正面为预防隔离措施,反面为适用的疾病种类)以表示不同性质的隔离,用以提醒和指导人们遵守隔离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三、隔离种类及措施(一)以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制定措施依据的隔离系统(二)保护性隔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以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制定措施依据的隔离系统1.严密隔离

2.接触隔离

3.呼吸道隔离

4.肠道隔离5.血液一体液隔离

6.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7.昆虫隔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严密隔离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的主要措施包括其隔离:(1)设专用隔离室:同类患者可同居一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挂有明显的标志。(2)进出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