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16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课题3,新人教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的特点,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的用途:讨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植物光合作用、灭火、碳酸饮料等。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有毒、可燃等特点,了解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原理。
4.一氧化碳的用途:探讨一氧化碳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冶炼金属等。
5.碳的氧化物的环境影响: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
6.实验部分:设计实验,观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与水的反应现象。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碳的氧化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作用。
5.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协作的能力,共享学习成果。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碳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以及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此外,他们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验观察化学现象。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尤其是它们在工业和生活环境中的角色。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可能会是一个记忆负担。
-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准确或不安全的行为,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对于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16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以便在课堂上随时查阅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内容。
-准备课堂讲义,包含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实验步骤和思考题,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辅助材料:
-收集并准备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一氧化碳的中毒机制图等,以便在课堂上直观展示。
-搜集一些关于碳的氧化物在生活和工业中应用的实例视频,如二氧化碳灭火、一氧化碳冶炼金属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用途。
-准备一些关于碳的氧化物对环境影响的案例,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3.实验器材:
-准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酒精灯、气密容器、滴定管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进行检测,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故障。
-准备实验试剂,如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硫酸等,并确保其质量合格。
4.教室布置:
-将教室分为实验操作区、小组讨论区和教师讲解区。实验操作区应靠近水源和电源,并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在小组讨论区,摆放桌椅,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教师讲解区,设置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以便教师展示辅助材料。
-教室内设置安全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和教师能够迅速撤离。
此外,提前与实验室管理员沟通,确保实验器材的借用和归还顺利进行。同时,与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协调,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课前,对教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教学环境符合教学需求。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灭火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常见于自然界和生活中;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毒性。它们在工业、生活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应用,以及一氧化碳在冶炼金属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一氧化碳的毒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种气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掌握:
-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能够区分它们在自然界、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描述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过程,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以及它在冶炼金属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认识到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增强环保意识。
2.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
-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学会了合作交流、分享成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锻炼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勇于探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碳的氧化物的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形成批判性思维。
4.学习兴趣和态度: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学习,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科学素养:
-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遵循科学方法,严谨对待数据和现象,培养科学精神。
-学生能够关注碳的氧化物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关心环境保护,提升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题型整理1.解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这个反应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答案: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这个反应在自然界中的意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反应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转化为碳酸,进而参与到地球的水循环中,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描述一氧化碳的毒性原理,并给出一个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答案:
毒性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羧基血红蛋白,这种结合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更稳定,导致氧气无法被血红蛋白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引起组织缺氧。
防止措施: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定期通风换气,使用一氧化碳排放少的燃料,合理使用燃气设备等。
3.说明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应用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
应用原理: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迅速覆盖火源,隔绝氧气,同时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举例: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在扑灭电气火灾时非常有效,因为它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也不会导致电气设备短路。
4.分析一氧化碳在冶炼金属中的应用,并说明其优缺点。
答案:
应用:一氧化碳在冶炼金属中常用作还原剂,因为它具有强还原性,能够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优点:一氧化碳具有较高的还原效率,能够有效降低冶炼成本。
缺点:一氧化碳有毒,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中毒事故,且对环境有污染。
5.讨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个减少排放的措施。
答案:
影响: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引发气候变化;一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减少排放措施: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燃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补充和说明:
1.在解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在讨论一氧化碳毒性时,可以通过动画或图解展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增加直观感受。
3.在说明二氧化碳在灭火中的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图书馆、档案室等场所的应用。
4.在分析一氧化碳在冶炼金属中的应用时,可以对比其他还原剂的优缺点,如氢气、碳等,以加深理解。
5.在讨论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CO2+H2O→H2CO3
-一氧化碳的毒性:CO+Hb→COHb
-二氧化碳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
-一氧化碳在冶炼中的应用:还原剂
-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大气污染
②重点词句:
-"无色、无味、密度大":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有毒、可燃、还原性强":描述一氧化碳的特点
-"环保、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活,减少碳的氧化物排放
-"实验观察、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化学原理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如用红色标注化学反应方程式,绿色标注环保措施。
-利用简笔画或符号,如用火焰表示燃烧,用地球表示温室效应,增加视觉吸引力。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上黑板画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示意图,增强参与感。
-使用图表和流程图,直观展示碳的氧化物的应用和环境影响,帮助学生记忆。
-引入化学谜语或小故事,如关于二氧化碳灭火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授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记忆和练习。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观点较为浅显,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应用。
2.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合同
- 工程用工劳务合同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考训练试卷【附答案】
- 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 工程项目划分
-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
- 工程审计对量沟通的八大技巧
-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探究“对勾”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课件
- 房地产开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 艺术培训中心机构创办经营项目招商引资方案
- 煤制乙二醇项目评估报告
- (完整文本版)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听说(上)参考答案(修订版)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
- “德能勤绩廉”考核测评表
- 成人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评定-根据GLIM标准制定
- 0-10加减法口诀表(含0)
- 后进生转化记录表4篇-后进生转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