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自贡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结合后,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B.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但不影响体液免疫C.抑制PD-L1的活性,可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途径D.PD-1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2.某种家鸡的羽毛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基因B存在时,基因A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现有两组该品种的白羽家鸡杂交,F1都为白羽,让F1家鸡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白羽:有色羽=1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白羽鸡的基因型共有7种C.F1白羽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羽:有色羽=1:1D.F2白羽鸡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3/133.下列有关国槐和月季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分生区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B.原生质层不含色素的细胞为无色细胞C.花瓣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D.除叶肉细胞以外,其他细胞的生物膜上也可以合成ATP4.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指、红绿色盲以及白化病是人类的四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B.可在多指患者的家系中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C.红绿色盲女性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所以母亲一定是该病患者D.白化病的患病机理可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5.图1为生物体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两种RNA参与图1所示过程 B.噬菌体和酵母菌均可发生图1所示过程C.人体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图2中⑤过程 D.图2中①②③④⑤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6.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D.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临近2020年的春节,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传染现象,我国政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科学家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内后,首先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防线会发挥防御作用,与特异性免疫相比,这种免疫类型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2)被病毒侵染的肺泡细胞,称为_________,人体内的_________细胞会与该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病毒。(3)病毒侵入体内后,会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该物质会刺激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4)2月28日,国家卫健委鼓励康复者捐献血浆,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康复者血清中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与该物质合成与加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被确认为“新冠”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过程及其产物的转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结合教材内容,C5与CO2结合形成C3的场所是________。该C3与图中的丙糖磷酸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暗反应会被________,可能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3)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若该运输过程受阻,则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将会降低,该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调节。9.(10分)某地,人们采用了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等多种方法,开展改造沙漠的工程,现已经有了数百万亩的沙地被治理,沙漠正在变成以草本植物与灌木为主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群落结构逐渐变得更为复杂,这在生态学上称为_。(2)在改造的前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可量化比较物种丰富度)呈上升趋势,第15年达到最高,随后的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略微下降,原因是_。(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10.(10分)生活在沙漠、高盐沼泽等进水受限的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瓦松等),为适应环境它们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固定CO2,使光合作用最大化,下图为瓦松部分细胞的生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物质A为__________,酶1和酶2分别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夜间瓦松能吸收CO2合成C6H12O6吗?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夜间瓦松的细胞液pH通常会下降,请据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将一株瓦松置于密闭装置内进行遮光处理,用CO2传感器测定装置中CO2的变化速率,以此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这种做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以下为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过程:过敏原初次进人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的某类抗体在不结合过敏原的情况下,就可以结合到肥大细胞等细胞上,使之成为致敏肥大细胞。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人机体,使致敏肥大细胞合成及释放组织胺等物质。组织胺等物质与平滑肌等效应器官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而引发过敏类疾病。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的某细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某细胞B.T细胞C.B细胞D.浆细胞(3)由图可知,过敏反应中抗体的存在部位不同于正常体液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4)简略分析防治过敏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它会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发生作用,PD-1和PD-L1一旦结合,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所以T细胞可能会减少,细胞免疫降低,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故体液免疫也会降低。【详解】A、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于胸腺,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T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所以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体液免疫也降低,B错误;C、PD-L1活性被抑制,可减少PD-1和PD-L1的结合,从而使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以清除癌细胞,C正确;D、给癌症患者注射PD-1的抗体,可使T细胞表面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的PD-1减少,T细胞凋亡减少,从而使免疫功能增强,进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着重考查了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的场所,明确抗体的专一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C【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干信息可知,F1家鸡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出现了白羽和有色羽鸡两种类型,其比例为13∶3,是9∶3∶3∶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A_B_表现为白羽,由于B存在时基因A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因此A_bb为有色羽,aaB_、aabb、A_B_均为白羽。【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白羽鸡的基因型是A_B_、aaB_、aabb,共有4+2+1=7种基因型,B正确;C、F1白羽鸡(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羽∶有色羽=3∶1,C错误;D、F2白羽鸡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aabb能稳定遗传,能稳定遗传的占白羽鸡中的比例为(1/16+1/16+1/16)÷13/16=3/13,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出亲本基因型和所遵循的遗传规律,应用遗传规律进行相关概率计算。3、B【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

基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分生区细胞分裂时,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正确;

B、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不含色素的细胞不一定为无色细胞,如洋葱鳞片叶有紫色的大液泡,液泡中含色素,B错误;

C、花瓣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形成丙酮酸,C正确;

D、除叶肉细胞以外,其他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线粒体内膜上也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D正确。

故选B。4、C【解析】【分析】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二、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A正确;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分析致病基因在家系中的传递规律,故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正确;C、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一个致病基因来自母亲,但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杂合子,所以母亲不一定是患者,C错误;D、正常人体内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患者体内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可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及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意义;识记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及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D【解析】

分析图示:图1表示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2表示中心法则及发展,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详解】A、图1所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识别并携带氨基酸,rRNA参与核糖体的合成,故三种RNA均参与图1所示过程,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单独进行图1过程;酵母菌是真菌,需要先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进而在核糖体中进行翻译,B错误;C、⑤是逆转录过程,当HIV侵入人体后可以在T淋巴细胞中发生⑤过程,C错误;D、图2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⑤逆转录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D。6、B【解析】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则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B正确;C、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C错误;D、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仍具有液泡、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不能用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吞噬细胞和体液中杀菌物质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靶细胞效应T下丘脑甲状腺素抗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遵医嘱治疗和自我隔离避免病毒传播【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别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1)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内后,首先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由于已经侵入人体,这时由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会发挥防御作用,与特异性免疫相比,这种免疫类型的主要特点有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被病毒侵染的肺泡细胞,携带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称为靶细胞,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会与该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病毒。(3)据分析可知,病毒侵入体内后,会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该物质会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级调节,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上升。(4)由于康复者曾经接触新冠肺炎病毒,体内免疫系统产生了对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其血清中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物质主要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与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线粒体(提供能量),其中核糖体不具有膜。(5)若被确认为“新冠”患者,具体的应对措施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治疗和自我隔离避免病毒传播,症状缓解后,适当进行一定程度体育锻炼。【点睛】本题为热点试题,结合当下疫情考察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8、叶绿体基质不是丙糖磷酸是在ATP和NADPH(光反应产物)参与下C3被还原的产物抑制叶绿体内丙糖磷酸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Pi减少;叶绿体中淀粉积累;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负)反馈【解析】

图示为暗反应过程和光合产物的转化,暗反应产生的丙糖磷酸可进入细胞质合成蔗糖,蔗糖可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等部位进行氧化分解供能或转化成淀粉储藏起来。叶绿体基质中也能由葡萄糖形成淀粉。【详解】(1)C5与CO2结合形成C3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据图可知,丙糖磷酸是在ATP和NADPH(光反应产物)参与下C3被还原的产物,而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不消耗能量,所以C5与CO2结合形成的C3与图中的丙糖磷酸不是同一物质。(2)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叶绿体内丙糖磷酸浓度增加,叶绿体基质中淀粉含量增加,会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另外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Pi减少,使光反应利用ADP和Pi合成的ATP减少,C3的还原速率减慢,暗反应减慢。(3)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若该运输过程受阻,则细胞质中的蔗糖转化形成葡萄糖的量增加,葡萄糖进入叶绿体形成淀粉并在叶绿体基质中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该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与应用。9、群落的演替(演替)部分生物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更多生资源导致某些生物种群消失二氧化碳(CO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1、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1)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结构逐渐变的更为复杂,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演替。(2)一个生态系统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更多生存资源,种群数量增加,这会导致某些生物种群缺少生存资源,逐渐消失,所以会出现上述演替过程中物种数先增加后减少至稳定的现象。(3)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无机环境与生物种群、生物种群与生物种群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丙酮酸(C3H4O3)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不能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夜间气孔开放,叶肉细胞可以从外界吸收CO2转化为苹果酸,再运输至液泡,使细胞液pH降低不合理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所以容器内CO2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植物细胞中的PEP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OAA,进一步反应产生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苹果酸由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物质A,其中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台作用暗反应,而物质A进入线粒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供叶绿体使用,说明物质A是丙酮酸。【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物质A是丙酮酸;据图分析,酶1催化CO2固定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酶2催化CO2固定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夜晚多肉植物能吸收CO2,但是不能合成C6H12O6,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3)据图分析可知,夜间气孔开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