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预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涿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预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涿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预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涿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预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涿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预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北抵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

)A.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B.防洪灌溉,促进农业发展C.巩固隋朝的统治D.促进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2、下图中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

A.行省制度B.分封制度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

3、载初元年二月,各地科举考生云集洛阳,在洛城殿接受皇帝的面试,“殿前试人自此始”。开创“殿前试人”的是(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4、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从遣唐使来华到新罗歌舞传入华夏。为上述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A.民族的交往与交融B.社会的繁荣与开放C.王朝的兴亡与更替D.政权的并立与对峙

5、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方式和程度不同C.完全是个人的喜好不同D.所处的社会背景存在差异

6、“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斗争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历史学家认为它是唐朝史的一个大转折点。”这场叛乱发生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7、王安石变法,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限制官僚的政治特权C.加强农村的水利建设D.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8、苏州的“苏”的繁体字是“藓”,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就是最好的佐证。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与苏州有关的是(

)A.宋朝时稻米产量较高B.宋朝时商业贸易繁荣C.宋朝时出现早市和夜市D.宋朝时海外贸易发达

9、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北宋都城开封B.北宋四川地区C.南宋都城余杭D.南宋四川地区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是A.汉朝B.唐朝C.两宋D.明朝

11、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A.成吉思汗B.阿保机C.阿骨打D.元昊

12、下列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建立元朝③蒙古灭金④统一蒙古⑤蒙古灭西夏A.④⑤③②①B.③②①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①⑤④②③

13、图一、图二显示了有关唐、宋不同时期人口占比的数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D.北方人口占比多于南方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风豪放,报国情切,它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

)A.李清照B.苏轼C.辛弃疾D.姜夔

15、《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史、军事史为主,尤其是战争的记述,精彩纷呈,充满了辩证法,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以下标题符合上诉内容的是(

)A.《资治通鉴》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B.品读《资治通鉴》了解北宋的兴衰C.《资治通鉴》:司马光留给后人的财富D.从《资治通鉴》看王朝的兴衰

16、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知识网络的形成。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某一主题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你认为这一主题应是

A.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C.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7、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等角度看具有突出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迹。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主要理由是(

明长城示意图A.北方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B.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扰C.连接各地区交往的重要通道D.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18、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从地图可知该航海活动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东南亚和印度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C.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D.阿拉伯海沿岸国家

19、下列各项中,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

①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增派苛捐杂税

④大规模农民起义

⑤吴三桂引清军入关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的王朝,生活着多个民族,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A.女真族B.蒙古族C.维吾尔D.回族

21、清嘉庆皇帝把外国传来的钟表视为粪土,认为中国有自鸣鸟报时,根本用不着钟表;他称外国使节为“贡使”,称使节带来的礼物为“贡物”。可知此时中国统治者(

)A.盲目自大B.不卑不亢C.开放包容D.虚心好学

22、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下列哪一剧种成为后世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A.京剧B.豫剧C.徽剧D.汉调

23、根据“台湾府”、“驻藏大臣”、“金瓶掣签”、“伊犁将军”四个关键词,可以提炼出最为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民族交融的高峰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综合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1)结合材料一所学知识,写出明朝从地方到中央官制改革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该政策实行后,军政大事完全由谁裁决?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说说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材料二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4)为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三: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