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

家。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刘禹锡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

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

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

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

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

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

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

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

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

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

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注释

①名:出名,有名。

陋室铭

②灵:灵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叫。水不在深,有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

(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斯,

龙则灵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

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

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也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

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

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

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⑤鸿儒:博学的人。鸿,

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

大。

帘中。(在这里)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平⑥白丁:平民,指没有功

名的人。

丁⑥。可以调素琴⑦,阅金经®。无

⑦调素琴:弹琴。调,调

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看看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之乱耳⑨,无案牍之劳形⑩。⑧金经:指御经(佛经用

泥金书写)。

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

⑨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

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

南阳诸葛庐⑪,西蜀子云亭⑰。孔

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于是)孔

⑩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

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

子云:“何陋之有®?”指官府文书。形,形体、

躯体。

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⑪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

评析:本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惟吾德居南阳住的草庐。

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Q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

尚,就不仅不觉得其“陋”,反能显出其高雅。第二层(从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

川。子云,即扬雄(前53

“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

一后18),字子云,蜀郡

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成都(今属四川)人,西

汉哲学家、文学家。

的情趣。本层紧扣全文主旨“惟吾德馨”,又为本文结语“何

何陋之有:语出《论

陋之有”张本。第三层(从“南阳诸葛亮”到最后)收束⑬

语•子罕》:”子曰:“君

全文,说明陋室不“陋工

子居之,何陋之有?”意

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癫

名师点评

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

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

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

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

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名句赏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赏析:作者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

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

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

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

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

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

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赏析: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

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

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

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

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

拥有高尚的德操。作者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

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结构图解

中心思想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以及室中来往人物、日

常生活情景的叙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然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志趣。

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一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志的写法。情志的抒发

必须找准“物”和“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

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紧接着对“陋室”的环境和

交往之人进行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更展示了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作者借

“陋室”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使文章

主题十分突出。

2.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

“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这样

就把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

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后对“陋室”

的“陋”字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立意不落俗套,构思极

为精妙。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太

极图说》《通书》。

资料链接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

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

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

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

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

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零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

颜在零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随作《爱莲说》。《爱莲说》虽

短,但字字珠矶,历来为人所传诵。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注释

①蕃:多。

爱莲说

②独: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

③李唐:指唐朝。唐朝的

中、地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可爱的很多。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

唐”。

晋陶渊明独②爱菊。自李唐③来,世人盛爱

④淤泥:河沟、池塘里积

存的污泥。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人非常喜爱

⑤染:沾染(污秽)。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④而不

⑥濯清莲而不妖:经过清

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

濯,洗。涟,水波。妖,

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宣⑦,过分艳丽。

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空、⑦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

是莲的茎。

不蔓不枝⑧,香远益清⑨,亭

⑧不蔓不枝:不横生藤

蔓,不旁生枝茎。蔓、枝,

外面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飘得越远(就)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亭静植⑩,可远观而不⑨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

越就越清幽。益,更加。

越觉的清淡,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

⑩苧苧净植:洁净地挺

可亵玩⑪焉⑫。立。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能玩弄它啊!

⑪亵玩:靠近玩弄。亵,

评析:细致描绘莲花的性状,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近而不庄重O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焉:语气词。

⑬隐逸:隐居避世。这里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

奇斗艳。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⑭!菊之爱,

⑭噫:叹词,表示感慨。

者;莲花,是花中君子。唉!喜爱菊花的(人),

陶后鲜有闻Q。莲之爱,同予

⑮鲜有闻:很少有传闻。

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跟我一鲜,少。⑯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者何人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⑰。呢?

。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

样的还有什么谁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了。宜,应当。

评析: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

及对追名逐利、附炎趋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名师点评

本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

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

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

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

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

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

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

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朗读节奏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名句赏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赏析: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运用大量描写,将莲人

格化,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格的象征,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幕名利、洁身

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赏析: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

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赏析: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化,又从映衬中表白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

好的生活态度,表白自己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摒弃。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句式变化使用,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先用感叹词“噫”独立成句,引

发感慨之情,接着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惋惜之情,疑问句“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知音难觅,陈述句“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慨叹贪幕富贵的俗人太多。

结构图解

中心思想

本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

浊世风的鄙弃。

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

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出淤泥而不

染”这一为人之本的道德信念。作者“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

见作者既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在文章

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

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2.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文章先以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

衬托,突出“予独爱莲”;再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

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最后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

“莲之爱”。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

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

君子,十分贴切。特别是描写莲的形象的文字,体物入微,“形”“神”兼备,既

准确地表现了它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它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

格浑然一体。这些描写,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了,是作者心志的写照,寄寓了

作者的理想和情操。

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全篇仅119个字,却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

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深切而打动人心。散句

与骈句交错运用,因此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知识积累

字音字形

案牍(du)鸿儒(ru)西蜀(sh。)陋室铭(louming)

甚蕃(fdn)淤泥(yu)亵玩(xi©)调素琴(tiao)

隐逸(yi)濯清涟(zhuo)鲜有闻(xian)不蔓不枝(mdn)

惟吾德馨(weixln)

通假字

可爱者甚善(“蕃”通“繁”,繁盛众多)

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名”,形容

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舌L“,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劳累.)

古今异义词:注意:何陋之有?是倒装句

《爱莲说》

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2香远益

清(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

古今异义词:宜乎众矣(宜: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为:合适,

应当.)

陋室铭

一词多义:之: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古今异义:惟吾德馨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样子、形状)

词类活用: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爱莲说

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少,读“xibn”)

芳草鲜美(鲜艳,读“xidn”)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蔓、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特殊句式:判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今异义

,古义:美好,品德高尚。

1.惟吾德馨[

今义:芳香。

/古义:大,渊博。

2.谈笑有涉儒{

今义:鸿雁,书信。

古义:形体,身体。

3.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形状。

: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4.无丝竹之乱耳{

今义:形状。

、sf-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5.宜乎众矣

I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I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陈尧咨)

2.其{

以钱覆募口(代葫芦,译为“它的”)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3.以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f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4,射|

尔安敢轻吾型(名词,射术)

释担项立(表顺接的连词)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转折连词)

康肃笑而遗之(修饰连词)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多(名词做动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尺(名词做动词,灵异)

3.无丝竹之机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混乱)

4.无案牍之方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5.不摹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6.香运益演(形容词做动词,远播,显得清幽)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有何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宾语前

置句,“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分别是“爱菊”“爱莲”“爱牡丹”的倒

装,“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判断句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

表判断)

难点解析

1.说说《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陋室铭》以骈

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

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两文句式上都骈散结合,

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2.《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在物质生活日

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

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

趣。

3.《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

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

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

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

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出

淤泥而不染”是说莲花从淤泥里出来却没有受到淤泥的污染,它象征君子身处污

浊的环境却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如,在当考场所有学生都在作弊

的时候你不作弊,就叫出淤泥而不染。大家为了某种利益都在说谎,而你却道出

实情,这也是君子的作风。一个人要想在做“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一要洁身

自好。二栗用正能量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最终不会被“淤泥”污染。

综合练习

基础巩固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菁()德馨()苔愿()案牍()

濯()淤泥。清诳()藜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馨:.

(3)谈笑有渭儒鸿:

(4)无案牍之劳形形:

(6)可爱者甚董蕃:

(7)晋陶渊明理爱菊独:.

(8)出淤泥而不架染:

(9)津清涟而不坏濯:

(10)香远至清益:一

(11)旁旁净植亭亭:植

(12)可远观而不可藜玩焉亵:

(13)陶后鲜有闻鲜:

(14)目乎众矣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获军匪浅B.延年延寿

C.日至发达D.良师至友

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只填序号)

A.结构助词,的;B.代词;C.动词,至U,往;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水陆草木之花()

(3)友人惭,下车引之()

(4)何陋之有()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朝代)的,有“诗豪”之称。“铭”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朝代)的,字,哲学家。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描

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写主人“交往之雅”

的句子是:。文章的主旨句是:。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的句子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

相反的一句是:。

7.阅读《陋室铭》,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2)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3)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8.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2)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

备战中考

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期是陋室斯:

⑵可以谭素琴调:—

⑶陶后衅有闻鲜:

⑷宜乎众矣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中提到“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乙】文中提到''菊”

“牡丹”,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

《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

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

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

(节选自《晋书》)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

绳子。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龙则家灵:

(2)无案牍之方形劳:

(3)学著《五柳先生传》尝:

(4)未尝有喜年之色愠: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3.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基础巩固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董()德萼()苔渡()案接()

濯()淤泥()清淮()藜玩()

【答案】fanxlnhenduzhuoyulianxie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

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

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

分类整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萼馨:

(3)谈笑有鸿儒鸿:

(4)无案牍之劳形形:

(6)可爱者甚董蕃:

(7)晋陶渊明继爱菊独:—

(8)出淤泥而不染染:

(9)濯清涟而不诙濯:妖:

(10)香远/清益:

(11)亨辛净植亭亭:植:

(12)可远观而不可藜玩焉亵:

(13)陶后鲜有闻鲜:

(14)目乎众矣宜:

【答案】(1)出名,有名灵验(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

大(4)形体、躯体(5)多(6)只(7)沾染(污秽)(8)洗(9)

过分艳丽(10)更加(11)耸立的样子竖立(12)亲近而不庄重(13)

少(14)应当

【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

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名”在这里是动词,

“出名,有名”的意思。“濯”在这里是“洗”的意思,“宜”是“应当”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

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4)有什么简陋的呢?

(5)我只喜欢莲花从污泥里出来但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

艳。

(6)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玩

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

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上”“入”“丝竹”“劳”“染”“妖”

“益”“植”“亵玩”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是此题中的易错字,

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获至匪浅B.延年至寿

C.日至发达D.良师至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

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

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例句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A.好处;

B.增加;C.更加;D.好的。故选C。

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只填序号)

A.结构助词,的;B.代词;C.动词,至U,往;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水陆草木之花O

(3)友人惭,下车引之()

(4)何陋之有()

【答案】(1)D(2)A(3)B(4)E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需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

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1)意思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

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

的意思是: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之”在这里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3)的意思是: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之”是代词,代元方。

(4)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朝代)的,有“诗豪”之称。“铭”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朝代)的,字,哲学家。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描

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写主人“交往之雅”

的句子是:-文章的主旨句是:o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的句子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

相反的一句是:。

【答案】(1)唐代刘禹锡

(2)北宋周敦颐茂叔议论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试题分析:(1)(2)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

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

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外国作家要重点识记国别。(3)(4)默写常见的名句

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

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蔓、净植、亵、淤、

濯、涟、则名、苔痕、鸿儒、馨”等字词容易写错。

7.阅读《陋室铭》,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答案】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类比”手法的辨析能力以及其作用的分析。类比

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

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这里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而引出陋室。

(2)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表达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

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必须首先理清文章的大意,结合

主旨句进行分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

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甘

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3)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①自然环境清幽。②交往人物不俗。③生活情趣高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重点语句,解答此

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出陋室的环境

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交往人

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的是生活情

趣高雅。

(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同时也为下文“何陋之有”

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写的是自然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的是交往人

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的是生活情

趣高雅。这些都表明了作者的品德高尚,为文章主旨提供了依据。

8.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案】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象征品

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意象的把握以及分析能力。这是一篇托物言志

的文章,“牡丹”“菊”“莲”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牡丹”象征着庸俗,追求

富贵的人;“菊”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象征着隐士;“莲”象征着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特立独行的君子。

(2)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

【答案】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

曷尚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