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感人事迹(8篇)_第1页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8篇)_第2页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8篇)_第3页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8篇)_第4页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受,对事迹很是熟识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熟悉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1

我是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干警,2021年4月份,组织选派我到了黄练镇新朱村担当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委,生活、工作环境均不适应,我心里有点害怕和惊慌,面对村里一张张生疏的群众面孔,我有着深深的忧虑:担忧他们不协作我的工作,担忧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在刚其次天入户走访入户时,老奶奶知道我是新选派的驻村书记,立刻微笑说:欢迎你们,感谢国家和政府啊,之前派人帮我们脱贫,现在又派人帮我们把村里变美丽,真是感谢你们。看着奶奶脸上慈爱的微笑,我慌乱的心立即安定了不少,立刻有了信念。

联合村委走访了解,村主干道两边空余地带剩余较多,可栽种绿植美化村屯环境,在经过多方了解,争取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三角梅380余株。组织党员群众栽种时,我和其中一名老党员搭档,在把土埋好的时候我就说“可以了,下一棵”,然后这个老党员就有点嫌弃的批判我:“还有踩实泥土浇水呢,你们做工就是这样咯。”我解释到:不好意思啊,我对这个不专业,还得多向你们学习。这时候我有点惭愧,感觉自己工作不够扎实,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后来到了党员活动日,在村的老党员们都过来开会,我就烧水泡茶并一个个递给他们,递给跟我搭档种植三角梅的老党员的时候,他很惊异:“领导,这使不得”,我说:没有领导,您们都是我的长辈,应当的。说完他直接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在场的党员也点头认可。和村委干部在村里日常走访时路上见到他们主动打招呼,唠家常,对于村里的进展也常常征询他们的看法,后来我们开展党员活动日、清理修缮水渠、绿植栽种等各项村里的公益事业,这帮老党员均带领党员群众们乐观主动参加,并时常关怀我们的生活,蔬菜粽子常常偷偷放到我们厨房就走,甚至去年春节前还给我预备了“粉丝、竹笋干、蔬菜萝卜、酿酒”等渐渐一大纸箱的年货,说给我拿回家过年,我说:叔,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你的东西我不能拿,上周我们领导还来村里跟我们强调并严明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尤其是不能拿村民的东西。他说:这又不是你拿的,是我把你当自家孙女一样给你的。后来足足推脱了十几分钟才劝说他收回去。虽然我拒绝了群众的心愿,但是我深知收获的是他们的认可、是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支持,我成为了长辈们的孙女,成为了他们新朱的一份子。

在村委班子的通力合作下,在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步步完善了村里路灯安装、平安护栏安装、道路硬化、水渠清理修缮、同心文化墙等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村里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日益变好。

下一步,新朱村将以产业兴盛带动生态宜居为主要抓手,结合区位进展优势,坚决守住新朱村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解放思想,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2

官成镇位于平南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10.8万人,行政区域面积203平方公里。2021年,我镇财政收入4170.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01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6613.3万元、工业投资5453万元。2021年,我镇获评为党建达标乡镇,八宝村获评为全国其次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

乡村振兴,产业兴盛是重点,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有是根本。在产业兴盛、治理有效上,官成做了乐观探究。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在几年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传统产业必需转型升级才能成为促进农夫增收的引擎,二是乡村治理要出成效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官成镇日照时间长,雨量充足,无霜期长,种植的作物糖分足、甜度高,群众历来有种植红薯、龙眼、荔枝的传统,人称官成三宝。全镇的龙眼种植面积20272亩,年产量达8896吨,荔枝种植面积3598亩,年产量2131吨;红薯种植面积1322公顷,年产量700多吨。虽然也有龙眼干、红薯干加工,但是大多以小作坊为主,全镇的红薯干加工作坊有200多个。且因鲜果(薯)销路不畅、价格低迷,群众种植管护的意愿不高,进入了群众越不管、品质越不好、价格越不高、收入越不增、品种越老化的恶性循环。为突破传统产业进展瓶颈,我镇党委政府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鲜果(薯)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进展蜜蜂养殖,增加蜂蜜销售、采蜂蜜体验等进展项目,增加农夫收入。第三是引导传统的加工作坊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三宝培强红薯专业合作社、薯大郎食品有限公司、喜乐食品等红薯干、龙眼干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引入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切实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量。通过三措并举,不断做大做强我们的甜美产业。目前,官成镇红薯干年产量达1万吨,深加工产值收入近1.6亿元,月销售额达2万多单,销售量达5万多斤,远销广东、港澳和东南亚各国,解决了本地农夫4500多人就业增收问题。通过深化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成为助农增收的优势产业。

我镇通过搭建一套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立一套乡村治理规范机制、开展一系列乡村治理有效行动“三个一”举措开展乡村治理,取得了肯定的实效。在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当属结合“万名干部回家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二老一新”为主导的屯级理事会,由他们带动、引导村民主动参加到冲突纠纷处理、文明乡风引导、环境卫生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治理中,让村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干群联动、群防群治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2021年,全镇完成了114个基本整治型村屯和八宝村喜地屯精品型村庄建设;在主要路口、村庄新增摄像头3500多个;全镇约70%的冲突纠纷化解在村屯一级,调处积案7件;全年无较大以上大事和平安事故发生;评比出乡风文明标杆屯46个;八宝村被评为全国其次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和干部的职责所在,更需要发挥群众主体的能动性,只有他们主动参加、发挥作用,才能更顺当、更高效地推动。以上是我在参加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和体会,感谢!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3

我叫黄__,1984年7月诞生,中共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当桂平市木圭镇泓源村党支部书记。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泓源村乐观围绕贵港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坚持“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原则,以“四级书记”抓稻虾产业进展机制为抓手,通过经营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反季节养殖等措施,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进展,助力乡村振兴。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亩,人多地少,土地综合效益不高,加之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一年四季种农田,面临着“农业单一、农夫贫困、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田土地撂荒”的境况。面对乡村振兴产业进展瓶颈问题,泓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抓住近年来龙虾市场火爆和贵港市、桂平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奖补政策的机遇,大力流转土地,大力进展稻虾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进展新路子。

泓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探究“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企合作新模式,引进广西桂平市浔盛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实行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的方式繁育小龙虾,进展稻虾共作面积1000亩,建成了木圭镇首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周边农夫“抱团”进展稻虾产业,吸纳周边60多户农夫务工,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推动稻虾产业的进展,重点是土地流转,关键在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政府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过召开动员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张贴告示、进屯入户宣扬等方式,深化了11个自然屯900多户农户家里宣扬发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名老党员在发放土地租金时向我说道:“我儿子也是在外地进展稻虾产业的,现在看到稻虾养殖在我们家门口进展,政策又好,政府也大力支持,他也盼望回来进展稻虾产业。我们村委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好的产业进展路子啊!这不仅使我们村里面的产业得到了进展,也使我们村的农夫得到增收,这才是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好政府!”经过一个多月,完成土地流转1200余亩土地,为稻虾养殖进展夯实了基础。

泓源党支部坚持“以农夫为主体、让农夫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究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夫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性进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走出了一条产业进展新路子,推动了乡村振兴进展。在资源变资产方面,我们将集体和农夫把握的资源和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解决村集体有资源无资产,农夫有权利无利益等问题。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我们将与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进行进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与公司合作,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在农夫变股民方面,在农夫自愿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土地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加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任翁”。比如,桂平市浔盛公司从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每亩年付租金700元。2022年小龙虾估计亩产量最低300斤,根据每斤最低20元计算,收入600万余元;无公害水稻按种植面积800亩,亩产500斤,每担300元计算,收入12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估计稻虾养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万元。根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25%计算,全村11个屯的400多个股民可以共享50余万元的“红利”。随着“三变”的实施,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乡亲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我们泓源村将进一步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稻虾基地,聚焦产业振兴,乐观探究稻虾进展的新路子,推动稻田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进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进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夫增收,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4

自2021年到摆龙村任村主任助理以来,我便开头思索:乡村振兴,该如何振兴?《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应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漂亮家园”。纵观我党百年进展历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三农”工作始终都是我党关怀的重点,脱贫攻坚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在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抓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建设已是当代社会进展的主旋律。

摆龙村位于贵定县昌明镇猴场堡社区东北部,与都匀市毛尖镇接壤,地势较高,村内多山地林地,自然资源丰富。驻村以来,我乐观帮助村支“两委”开展村事务管理,乐观推动村经济进展和产业项目进展。项目前期,我顶着烈日与村“两委”到贵州云华农旅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调研山桐子生长种植状况、规模以及种植技术等,回村后我们便在各个网格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向村民们讲解为什么要引进山桐子种植项目、如何种植、如何管护等相关事项,最终经过一再协调处理,我们胜利劝说了村民把山桐子种植项目引进了摆龙村,村民们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路。

2022年,粮食平安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都对粮食平安做出了相关的工作指示和支配。为了能够保障摆龙村的粮食平安,我帮助村“两委”乐观开展玉米大豆套种的入户宣扬工作。2022年3月31日一大早,村委会门口早已热火朝天,大家在学习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后纷纷排队领取大豆玉米,他们边领边说“学完新技术,我预备种植4亩,2+3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是好事啊”“我预备种植5亩”“我要种9亩,我始终将土地空着,就是为了种植这个玉米大豆”,村民们热忱高涨,看着大家这么乐观,我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将一袋袋玉米大豆送到村民们的手上,并再次告知大家种植方法,在大家的满载而归中我结束了充实的一天,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走向基层,最基本的就是要识五谷、分六畜,敢于挽起裤脚踏进田间地头,敢于撸起袖子扛着米粟稻谷,把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知晓农业信息技术学问,与村民们学在一起、干在一起。每每我进行入户走访时,“姥姥”们热忱招呼“小娃崽,来我家吃饭啊”,秉承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我都婉拒了“姥姥”们的热忱邀约。在基层有这样一句话,“驻村工作是否开展胜利,看村民们会不会主动叫你去他家吃饭”,这意味着你的群众工作开展得好,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他们已经把你当做了一家人,我也在大家的热忱邀约中渐渐有了归属感,摆龙村也成为了我的家乡。

摆龙村布依族分布较多,有极具少数民族风采的民族文化,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四月八”、“六月六”,这些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是村里珍贵的文化财宝,是多少在外务工农夫的乡愁,我们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宣扬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风采,激励更多的青年才能喜爱家乡,返乡建设家乡,推动家乡的经济社会文化进展。

乡村是奋斗的战场,是展现的舞台,是成长的天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文中曾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需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事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干部的力气,年轻干部成就自我亦离不开乡村振兴的舞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干部应抓住乡村振兴这个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以青春之我、以奋斗之我,书写漂亮乡村之画卷。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5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士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别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孙晓丹。她入职以来能够快速转变角色,乐观参加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支配的各项活动中,乐观主动、冲锋在前,为第一党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乐观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习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准时将学习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一党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乐观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扬防控学问、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力量,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别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乐观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气。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乐观组织本支部党员担当志愿者,为村民供应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乐观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帮助村两委乐观稳定村民心情,化解存在的冲突,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乐观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答复看法和声音准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掩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集中,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准时有力正面宣扬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政策看法上来,使冲突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当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安排问题上,她协作管区、村乐观参加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当调解供应依据,避开了冲突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乐观帮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习课堂的同时,转变和创新学习方式,帮助策划组织开展了“由于,我是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悦耳”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叙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叙述身边的事,更具有劝说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微小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帮助协作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实行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加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帮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命依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习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阔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乐观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吸取精神养分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转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开人员聚集接触,她帮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习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帮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习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乐观听取党员看法,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习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习中,更努力满意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习需求,延长学习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乐观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为了适应新时代进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书记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连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究。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扬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乐观帮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认真仔细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平,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呈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连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气!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6

延__,1974年11月诞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漂亮、农夫富有、产业兴盛、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22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延__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延__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打算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觉村里存在问题许多,也很严峻,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讨论,协商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当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平稳,才能有下一步的进展。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急躁、真心肯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常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全部贫困户的家庭实际状况均能做到“状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准时到户了解并关心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全都好评。

他上任后发觉,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化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进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打算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22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纳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22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进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估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每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村民富有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乐观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气,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修理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进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便利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2022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乐观性和分散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阔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提倡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养,深化推动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沟通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加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乐观进取氛围。

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结实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扬,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扬,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气。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到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感人事迹篇7

2022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__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退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退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__兴奋着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困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转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状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__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想刘__是否来镀金。但刘__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分散消退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乐观深化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缘由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常常深化田地,与村民查找财宝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__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关心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刘__始终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平安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__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逝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退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关心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方案。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爱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进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宝?刘__认为,产业扶贫只有依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进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__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查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动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进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究和实践,目前该村进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__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__通过建立财宝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宝领导人,培育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宝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拓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进展新途径,关心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__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2)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漂亮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淌的党员多、常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准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学问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进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