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1页
降水施工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2页
降水施工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3页
降水施工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4页
降水施工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技术要求 14.1.1成井施工要求 64.1.2运行管理要求 74.2工艺流程 74.3施工方法 94.3.1前期准备工作 94.3.2成井施工 94.3.3技术要求 94.4抽水试验 104.4.1试验场地布置 104.4.2试验目的 104.4.3试验方法 114.4.4试验过程安排 114.4.5试验成果 124.5降水运行管理 124.5.1一般要求 124.5.2各阶段水位控制 134.5.3东西区交界处及东区临地铁处降水运行要求 164.5.4回灌运行要求 174.6降水井保护 174.7基坑排水 184.7.1基坑排水设施 184.7.2基坑排水注意事项 194.8降水井封井方法 204.8.1封在底板下的降水井封井 204.8.2穿底板的降水井封井 204.1技术要求本工程基坑降水井成井施工的前提条件为地下连续墙、桩基、三轴深搅桩施工完毕;预降水的前提条件为一期、二期外围地连墙全部实施完成,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根据降水设计图纸:(1)基坑内共布设288口降水井。其中一期西区降水井168口(约307m2一口),深度为30~36m。二期东区降水井120口(约280m2一口),深度为26~30m。(2)坑外布置80口观测兼回灌井。其中一期西区坑外布设40口观测井一,深度为36m;二期东区基坑外40口观测井二,深度为30m。表4.1-1降水井技术参数区段井类型数量(口)编号深度(m)延米(m)管材一期西区降水井一141J1-1~J1-141304230325×6钢管降水井二27J2-1~J2-2736972观测井一40G1-1~G1-40361440二期东区降水井三92J3-1~J3-92262392降水井四28J4-1~J4-2830840观测井二40G2-1~G2-40301200总计36811074降水井构造:(1)降水井、观测井成孔直径800mm,实管段采用325×6钢管(钢牌号Q235B),坑内降水井滤管段采用桥式过滤器,坑外观测井滤管段采用圆孔过滤器。(2)井壁管:井壁滤水层采用中粗砂填充。(3)过滤器:桥式过滤器包括管底采用一层40~60目尼龙网包裹严实,确保不抽泥沙;圆孔过滤器包括管底采单层60~80目尼龙网包裹。一、二期分界处约35口降水井使用周期较长,滤网采用不锈钢丝网。(4)应保证降水井的施工质量,钻进时尽量采用清水和稀泥浆,保证水井的出水量。(5)严格控制填滤料的规格,保证水井出清水,防止水井淤塞和坑外掏空。图4.1-1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图4.1-1降水井平面布置图(一期)图4.1-1降水井平面布置图(二期)图4.1-2降水井结构及影响半径4.1.1成井施工要求为保证降水井成井质量,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各种材料,并应控制成井过程中的各种指标,最终满足降水井出水能力的要求。表4.1-1成井施工控制表序号控制项目准许误差范围说明备注1井位±<1000mm降水井应避开桩、柱、梁或其它结构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2井深(mm)±500mm(1)深度应按井底标高控制。(2)各类降水井设计深度与地层分布相关,如地层起伏变化大应适当调整3垂直度≤1°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其顶角偏斜不得超过1°4井壁外滤料厚度75~150mm结合井管直径,可匹配孔径。5滤料高度±1000mm无特殊要求时,滤料回填至滤管以上1m。6泥浆比重<1.15尽量采用清水钻进,以保证成井质量7井管及滤管长度±500mm滤管位置设计与地层分布情况相关,钻进过程中遇到地层起伏变化大时应相应调整。8粘土球高度±1000mm降压井应根据要求回填粘土球止水9抽水含砂量<10万分之一体积比4.1.2运行管理要求(1)疏干井在基坑开挖前20天进行抽水,降水后疏干井水量会逐渐变小,后期需才用时控箱,定时抽水;(2)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每天观测坑内外水位1~2次;(3)现场具备完好的排水系统。降水运行前,布设排水管道并便于接入施工现场排水设施;(4)降水需配备独立的电源,配置充足的备用电源,并保证两者之间的自动转换;(5)水泵控制箱要安装自动开启装置,保证在电源装换的过程中水泵能够自动启动,并且对水泵的开启实现自动延时控制,实现无人值守;(6)现场安排专业的、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值守。图4.1-1水泵控制柜图4.1-2排水情况4.2工艺流程准备工作→钻机进场→定位安装→开孔→下护口管→钻进成孔→冲孔换浆→下井管→稀释泥浆→填砂→止水封孔→洗井→下泵试抽。图4.2-1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钻进下井管回填滤料洗井试抽水图4.2-2成井施工工艺图4.3施工方法4.3.1前期准备工作(1)准备材料、落实人员,提前做好进场人员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钻机进场。(2)测放井位:测量组根据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及现场情况测放井位,做好标记。如果布设的井点存在地面障碍物,应当设法清除障碍物,以利于钻井的进行。若地面障碍物不易清除或受其他施工条件的影响,无法在原布设井位进行施工时,应与技术员及时沟通并采取其他措施,必要的时候可对井位作适当调整。(3)挖井眼、埋设护口管:埋设护口管时,护口管底口应插入原状土层中。(4)安装钻机:安装钻机时,为了保证孔的垂直度,机台应安装稳固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大钩、转盘与孔的中心三点成一线,严把开孔关,钻头与钻杆连接处带两根钻铤,并且弯曲的钻杆不得下入孔内。(5)挖泥浆池:泥浆池的大小按泥浆池计划共用的打井数量和排渣量综合确定。一般每2~3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必要时可采用泥浆箱。4.3.2成井施工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成孔时采用反循环回转钻进成孔工艺。(1)钻进成孔:因地层含水层颗粒较细,钻进过程中,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10~1.15,尽量采用地层自然造浆。(2)清孔换浆:钻孔到设计深度后,要清孔换浆,把泥浆调整到1.05左右。(3)下井管:对于钢管井,宜采用悬吊下管法,井管底部焊接钢板封堵牢靠,井管与井管之间焊接牢固,确保焊缝均匀、无砂眼。(4)投滤料、固井:井管下好后,立即按设计要求回填滤料,滤料沿井壁四周均匀填入,并随填随测滤料层的顶面高度。(5)洗井试抽:滤料回填后,应该在8h内用潜水泵洗井,直至井水洗清达到规范要求为止。洗井时若出现井水中含有滤料,应停止洗井,检查原因,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报废掉,并按封井要求进行封井。4.3.3技术要求降水施工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井口高度:井口应高于地表以上0.20~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2)回填滤料:滤料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充填,必须要高于滤管顶面。(3)粘土封孔:降压井应回填粘土球,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隔离止水。(4)固井:滤料回填后、上部井周边宜采用钻渣或现场泥土回填固井。(5)成孔偏差:井深(孔深)偏差≤±50cm;井孔应圆正;井位≤±50cm。(6)出水含砂量:抽水稳定后,出水含砂量达到相关标准: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4.4抽水试验4.4.1试验场地布置试验条件:抽水试验为全场性试验,一期西区、二期东区外围地下连续墙整体封闭后,方可进行降水试验。试验井:一期西区降水井先行施工,同时施工东区西侧13口坑内井及东侧8口坑内井,全部东区坑外观测井,形成闭合的坑外观测体系(见图4.4-1)。图4.4-1试验井示意图4.4.2试验目的基坑降水井施工完成后,土方正式开挖前,开启降水井,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底以下1m,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观测坑内水位下降情况,检验地下水位能否降至基底以下。(2)通过观测坑内、坑外地下水位下降情况,检验止水帷幕的封闭效果。(3)为后期降水运行收集资料。4.4.3试验方法开启顺序:一期西区内降水井自东向西分批开启,暂定每批开启20~30口,间隔时间不小于8h。东区施工东区基坑内西侧13口井及东侧8口井初期作为观测井,若西区降水井开启后水位无法降至基底,则东区降水井开启辅助西区降水。观测井设置:基坑内均匀预留不少于20%的井作为水位观测井水泵配置:抽水井配置0.75~2.2kw水泵(东西区交界处不小于2.2kW)。坑外水位观测:抽水期间,坑外观测井水位应与坑内观测井同步观测。停止观测:坑内观测井水位已降至基底下1m以下;或坑内水位趋于稳定,无明显继续下降趋势。4.4.4试验过程安排(1)观测初始水位试验前一周内,准确测量初始地下水位,包括基坑内、外的初始承压水位。一天内观测1~2次,前后两次观测到的数据基本相同即为初始水位,或者取平均值作为初始水位。试验前一周内,还应测定基坑周边相邻地面沉降初值。(2)水位下降观测抽水试验过程中,对坑内、坑外观测井水位下降情况进行观测,观测频率按:1h、2h、4h、8h、20h、32h、44h……后期观测时间间距根据水位下降情况取为12h或24h,直至水位趋于稳定或下降至基底以下1m为止。(3)水位恢复观测抽水结束后,观测坑内水位恢复情况,分析水位恢复速度,为后期降水运行过程中备用电源配置提供参考。观测频率应按水位恢复速度确定,可按1h、2h、4h、8h、20h、32h、44h……直至水位稳定或恢复缓慢。图4.4-2降水试验原始记录表4.4.5试验成果(1)初始地下水位情况。(2)抽水试验各种曲线,包括水位降深历时曲线等(3)基坑降水方案检验,必要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降水井数量、井深、结构等(4)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运行指导方案。(5)止水帷幕止水效果判断。预降水后若坑外观测井水位变化较大,水位下降达0.5m时,应采取有效检测方法检验地连墙止水的可靠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采取MJS水泥土桩等有效补强措施,经验证可靠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6)基坑排水设施排水能力检验、备用电源配置参考。4.5降水运行管理4.5.1一般要求(1)基坑开挖前要确保降水能够满足基坑开挖要求,采取了“按需降水,动态调整”的降水原则。(2)疏干井尽量提前20天进行疏干降水,力争在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开挖面以下1.0m深。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即暂停抽水,观测井内的水位恢复情况。(3)基坑开挖过程中,抽水开始后,每天观测两次水位;水位满足基坑开挖要求,且趋于稳定后,每天观测一次。根据不同的开挖深度,计算降低承压水头高度,结合监测数据,确定是否启动相邻疏干井,做到按需降水,以减少或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降水运行前,降水井应合理布设排水管道并便于接入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做好降水供电系统,配备独立的电源线。(5)所有抽水井、控制箱、排水管上做好对应的标示,并在每次发生变动时进行相应的标示变更,便于抽水运行管理;供电电箱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备有检查记录。4.5.2各阶段水位控制根据整体工期安排,基坑先施工西区基坑,待一期西区基坑完成±0以后,二期东区开始施工。根据勘察资料承压水位标高约为1.77m。一期到底后基坑涌水量预计水量约为10000m3/d;二期到底后预计基坑涌水量约为7800m3/d。1)开挖过程中水位控制原则:(1)水泵放置深度可以随开挖深度及降水效果动态调整,承压水安全水位至少控制在开挖面以下0.5~1m。(2)由于场地开挖范围内多为淤泥质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因此需要提前降水,根据基坑施工情况,在施工混凝土支撑时,按向下一层施工面水位控制要求。(3)水位控制方式为逐步增加开启降水井数目方式。(4)土方为分块开挖,优先开启开挖位置降水井。表4.5.2-1一期西区承压水位控制一览表序号开挖位置开挖底标高(m)提前疏干控制水位(m)预计总涌水量(m3/d)预计开启降水井数目(口)水泵功率(kw)额定流量(m3/h)备注1第一道支撑2.6-42700360.75~2.2kw5~15J1-2~J1-1412第二道支撑-3.4-84600610.75~2.2kw5~15J1-2~J1-1413第三道支撑-6.8-126500860.75~2.2kw5~15J1-2~J1-1414承台底-10.55-20100001350.75~2.2kw5~15J1-2~J1-1415塔楼深坑-19.2-20100001350.75~2.2kw5~15J1-2~J1-141、J2-1~J2-27图4.5.2-1一期西区按需降水工况示意图表4.5.2-2二期东区承压水位控制一览表序号开挖位置开挖底标高(m)提前疏干控制水位(m)预计总涌水量(m3/d)预计开启降水井数目(口)水泵功率(kw)额定流量(m3/h)备注1第一道支撑2.8-32300300.75~2.2kw5~15J3-1~J3-922第二道支撑-2.55-84600610.75~2.2kw5~15J3-1~J3-923承台底-6.65-1578001040.75~2.2kw5~15J3-1~J3-924塔楼深坑-13.65-1578001040.75~2.2kw5~15J3-1~J3-92、J4-1~J4-28注:以上降水运行工况为初步设计,抽水运行过程中抽水井数、水泵功率根据水位情况动态调整图4.5.2-2二期东区按需降水工况示意图2)降水控制其他要求(1)降水井运行时抽水含砂量:含砂量的体积比≤1/100000。(2)随挖土进行,按需降水,降水时应适量短时少抽。(3)降水运行应独立配电。降水运行前,应检验现场用电系统。对于工程降水,特别是减压降水,在正常的降水运行过程中,必须有合理的用电保障以满足降水运行的需求。通常要求施工现场有两路电源,一路网电、一路发电机组供电。降水运行中应保证网电停电后发电机组能及时供电,通过自动启动的发电机组和自动切换的电箱供电,确保降水井连续正常运转,避免影响降水效果甚至危害基坑安全。①-网电②-备用电源③-抽水设备图4.5.2-3双电源供电示意图图4.5.2-4具有自转换功能的控制箱(4)降水井运行过程中,需要按时做好降水记录,以便观察基坑的降水效果。抽水井应每天记录水泵工作时长,观测井应每天记录水位深度。图4.5.2-5降水记录表参考格式4.5.3东西区交界处及东区临地铁处降水运行要求(1)一期西区开挖时,考虑到基坑与东区交界处,存在东区地下水的补给,因此西区东侧坑内降水井优先开启,尽量延长降水时间,保证交界处水位能够满足西区开挖要求。交界处配置水泵功率不小于2.2kW。(2)二期东区开挖时,考虑到基坑与西区交界处,受西区降水的影响,水位偏低,因此东区东侧坑内降水井优先开启,以平衡降落漏斗。东区降水井大面积开启后,西区降水井可视情况少抽,避免过度降水。(3)东区东侧、南侧临近地铁段,应严格遵循“按需降水”的要求,坑内观测井水位宜控制在开挖面下1~3m,不宜低于开挖面以下3m,否则应适时少抽。加强坑外井的水位监测,出现明显下降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必要时采取回灌措施。4.5.4回灌运行要求1)回灌水源:地下水中铁、锰离子含量较高,氧化后形成絮状沉淀,容易堵塞滤管及滤料,因此本次优先采用市政自来水作为回灌水源。若基坑内抽取的地下水经水质处理后检测合格,也可用作回灌水源。2)回灌井回扬:回灌过程中水携带大量气泡进入井内,易形成水锈。因此,在回灌井中下入水泵,定期对回灌井进行回扬处理。具体运行管理要求如下:(1)坑外观测井用于观测坑外水位,每天观测1次。(2)当观测到坑外水位下降超过1.0m,且出现明显沉降变形时,坑外观测井便可用作回灌井,回灌至基坑降水工作结束或地下水位上升至初始水位以下1.0m左右。(3)回灌系统运行前,准确测量各观测井水位,排设好回灌管路;回灌井靠近排水沟设置,防止回灌水溢出及排放回灌井回扬水。(4)为确保回灌持续有效,对回灌井进行定期回扬处理,回扬周期视回灌水量衰减情况确定。当回灌流量明显减少时,应立即进行回扬。(5)回灌期间对回灌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应少于2次。每天对回灌总水量及地下水位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6)回灌时优先采用重力回灌,并及时调整回灌流量,以应保持回灌井内水位在一定高度。若重力回灌效果不理想,采取压力回灌,回灌压力开始采用0.1Mpa,加压间隔0.05Mpa,加压时间间隔24h,最大压力不宜大于0.5Mpa。(7)回灌过程中,若出现因围护结构缺陷而导致的基坑管涌、渗水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回灌井运行,待堵漏完成后再进行回灌井运行。4.6降水井保护地下水是本工程重大风险源之一,降水井一旦破坏,将影响地下水控制,甚或是危害基坑安全,特别是坑内降水井破坏后补井难度大。因此,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机械切不可碰撞降水井,必须保证降水系统的完好性。(1)井位尽可能靠近支撑边,沿支撑的垂直向离支撑约80cm~100cm;井管口设置醒目标志;(2)降水井井管粘贴反光条及警示灯,严禁挖机等机械设备碰撞降水井;(3)坑内降水井采取搭设辅助工作平台进行后期的运营管理与保护,见图5-3;(4)为保证降水效果、后期封井,降水井管保留至运行结束,开挖过程中严禁割除井管;(5)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井管的暴露长度不断加大,确保安全,坑内降水井沿纵向与支撑通过钢筋焊接加固。(6)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密切关注降水井与挖机位置关系,安排专人看守,下发挖机司机对讲机保证及时提醒告知降水井位置。(7)安装降水井故障警报装置,通过在电路上安装报警器,降水井故障时报警器进行报警,通知现场工人技师进行设备检修。图4.6-1降水井平台搭设示意图4.7基坑排水4.7.1基坑排水设施1)排水沟设置基坑抽水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基坑施工便道外侧修建排水沟/排水管,确保降水运行排水的顺畅,保障降水效果。排水沟/排水管有一定坡度,并与市政排水系统或者地表河沟相连,基坑排出的水经沉淀后排入雨水管网或地表水体。基坑排水沟深度、宽度不应小于50cm(详见9.3节计算)。沿基坑周边设置500*500排水沟,排水沟与市政管网接口处设置三级沉淀池,降水井抽出的水排向排水沟,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排水沟坡度不小于0.1%,以保证排水沟排水通畅。图4.7.1现场排水系统示意图由于本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为淤泥质土,透水差,基坑降水除考虑普通管井降排水需求外,还需考虑雨季大气降水造成基坑积水的情况出现,此时要加强明排疏干措施,详见5.5节季节性施工措施。2)集水坑设置基坑内蓄雨面积较大,基坑施工时,需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做好天气预报工作。雨天来临前,在正在施工的工作面周边临时布置一道截水沟,截水沟两端用挖机开挖约1m深坑,下入污水泵抽水;或者由于雨天基坑低洼处自然汇集明水,将低洼处直接临时用作集水坑,下入污水泵将明水排入坑外。3)排水能力各个基坑开挖前,利用降水试验对排水沟排水能力进行检验。排水沟设置应满足最大排水量需求。4)水质检测降水正式运行前、后期应至少各采集一次降水井抽取的地下水的水样,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4.7.2基坑排水注意事项1)定时检查各个集水坑水位情况,出现积水时开泵抽水,特别是下雨时,应每天巡查井内水位情况,及时开停污水泵。2)应及时对集水坑内沉淀物进行清挖,保证污水泵沉入水中的深度,避免因井内水位过浅而烧毁水泵。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