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定稿_第1页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定稿_第2页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定稿_第3页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定稿_第4页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91.060.50FORMTEXTP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FORMTEXT11976—FORMTEXT201XFORMTEXTFORMTEXT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FORMTEXTGraduationandtestmethodofdaylightingpropertiesforexternalwindowsFORMTEXTFORMDROPDOWNFORMTEXTFORMTEXT201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201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GB/T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1976-2002《建筑外窗采光分级及检测方法》,与GB/T11976-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建筑外窗颜色透视指数分级;——增加了颜色透视指数测试设备要求及计算方法;——修改了附录A,增加了附录B;——取消了引用标准JJG247总光通量白炽标准灯检定规程,增加了附录C,光源稳定性实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平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的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标准于1989年12月25日首次发布,2002年4月28日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性能分级和检测。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窗的透光折减系数和颜色透视指数的分级及检测,其他采光围护结构可参照使用。注:其他采光围护结构包括各种采光板、采光罩和导光管采光系统。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702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JJG245光照度计ISO9050-2003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和玻璃有关参数的测定(Glassinbuilding—Determinationoflighttransmittance,solardirecttransmittance,totalsolarenergytransmittance,ultraviolettransmittanceandrelatedglazingfactors)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采光性能daylightingproperties建筑外窗及采光围护结构在漫射光照射下透过光的能力。3.2漫射光照度diffusionilluminanceEo安装窗试件前,在接收室内表面上测得的透过窗洞口的光照度。3.3透射漫射光照度transmitteddiffusionilluminanceEw安装窗试件后,在接收室内表面上测得的透过窗试件的光照度。3.4透光折减系数transmittingrebatefaetorTr透射漫射光照度与漫射光照度之比。3.5颜色透视指数colourrenderingindexRa太阳光透过窗后的一般显色指数。性能分级4.1透光折减系数分级4.1.1建筑外窗的透光折减系数应按表1进行分级。表1建筑外窗透光折减系数分级分级12345分级指标值0.20≤Tr<0.300.30≤Tr<0.400.40≤Tr<0.500.50≤Tr<0.60Tr≥0.60注:Tr值大于0.60时,应给出具体数值。4.1.2不同采光等级下,建筑外窗的透光折减系数的选用可参考附录A。4.2颜色透视指数分级建筑外窗的颜色透视指数应按表2进行分级。表2颜色透视指数显色指数分级1234ABABRaRa≥9080≤Ra<9070≤Ra<8060≤Ra<7040≤Ra<6020≤Ra<40检测5.1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窗的透光折减系数Tr值和颜色透视指数Ra。5.2检测装置5.2.1组成检测装置由光源室、光源、接收室、试件框和检测仪表五部分组成,见图1。说明:A——光源室B——接收室1——光源2——灯槽3——光源室漫反射层4——试件洞5——试件框6——接收器7——接收室漫反射层图1检测装置示意图5.2.2光源室5.2.2.1光源室内表面涂层应厚度均匀、易清洁,应采用漫反射、稳定性好、光谱选择性小且反射比不低于0.8的涂料。5.2.2.2试件洞口平面上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000lx,各点的照度差不应大于1%,照度测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5.2.2.3光源室宜为球体或正方体,也可为满足5.2.1.1条和5.2.1.2条要求的其他形状,其最大开口面积应小于接收室内表面积的10%。5.2.3光源5.2.3.1光源应采用具有连续光谱的电光源,且应对称布置,并应有控光装置。5.2.3.2光源应由稳压装置供电,其电压波动不应大于0.5%。5.2.3.3光源应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光源稳定性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5.2.3.4光源安装位置应保证不应有直射光落到试件表面。5.2.4接收室5.2.4.1接收室内表面的要求应符合5.2.2.1条的规定。5.2.4.2接收室应为球体或正方体,其开口面积及位置应与光源室一致。5.2.5试件框5.2.5.1试件框厚度不应小于100mm。5.2.5.2试件框与两室开口相连接部分不应漏光。5.2.6接收器5.2.6.1光接收器应均匀设置在接收室开口周边内侧,数量不少于4个,且应对各光接受器的示值进行统一校准。5.2.6.2用于检测窗的透光折减系数的光接收器应具有余弦修正器,并应符合JJG245规定的一级照度计的要求。5.2.6.3用于检测窗的颜色透视指数的光谱仪应符合以下要求:a)波长范围:380nm~780nmb)测光重复性:<l%c)波长准确度:±0.5nmd)波长间隔:≤5nm;e)色度坐标准确度(A光源):±0.0015x,±0.0015y5.3试件要求5.3.1试件数量应为一件。5.3.2试件应和产品设计、加工和实际使用要求完全一致,不得有多余附件或采用特殊加工方法。试件应装修完好、无缺损、无污染。5.3.3试件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a)试件应备有相应的安装外框,外框应有足够的刚度,在检测中不应发生变形。b)窗试件应安装在框厚洞口中央,安装后的试件要求垂直、平行、无扭曲或弯曲现象。c)试件与试件框连接处不应有漏光缝隙。5.4检测方法5.4.1检测程序5.4.1.1试件应按5.3.3条的规定进行安装。5.4.1.2关闭接收室,开启检测仪表,待光源点燃15min后,采集各光接收器数据,采集次数不宜少于3次。5.4.1.3打开接收室,卸下窗试件,保留堵塞缝隙材料,关闭接收室,采集各光接收器数据,采集次数不宜少于3次。5.4.2透光折减系数的计算每次采集的数据可按式(1)计算Tr值:………………(1)式中:Tri——第i次测量值计算的透光折减系数;——安装窗试件后,第i个光接收器的漫射光照度;——窗试件卸下后,第i个光接收器的漫射光照度;——光接收器的数量。将各次计算的Tri值取平均,作为该窗试件的Tr值。5.4.3颜色透视指数的计算5.4.3.1各光谱仪测量的光谱透过率可按式(2)计算:………………(2)式中:——安装窗试件后,第i个光谱仪采集的光谱数据;——窗试件卸下后,第i个光谱仪采集的光谱数据;——光谱仪的序号,从1至4。5.4.3.2按GB/T5702和ISO9050的要求计算各光谱仪测得的颜色透视指数Ra,取四个光谱仪测得的平均值作为该次测量的Ra值。5.4.3.3将各次计算的Ra值取平均,作为该窗试件的Ra值。5.5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委托和生产单位;b)检测单位名称、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检测类别、检测日期及报告日期;c)试件名称、类型、尺寸和构造简图;d)采光材料特性,包括玻璃的种类、厚度和颜色;e)窗框材料及颜色;f)检测条件:光源类型,漫射光照射试件;g)检测结果:窗的透光折减系数及其级别,颜色透视指数Ra及其级别;h)检测人和审核人签名。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采光等级下建筑外窗的采光性能要求表A.1不同采光等级下建筑外窗的透光折减系数要求采光等级侧面采光顶部采光窗地面积比透光折减系数Tr窗地面积比透光折减系数TrⅠ1/3≥0.501/6≥0.40Ⅱ1/41/8≥0.35Ⅲ1/5≥0.401/10≥0.30Ⅳ1/6≥0.351/13≥0.20Ⅴ1/10≥0.301/23≥0.20注:该表适用于III类光气候区,其它光气候区的窗地面积比应乘以相应的光气候系数值。表A.2光气候系数值光气候区ⅠⅡⅢⅣⅤK值0.850.901.001.101.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件洞口平面上的照度测试方法B.1应采用试验装置最大或最常用的试件洞口。B.2根据试件洞口的尺寸大小,照度测点间隔宜为0.30m~0.60m之间,测点距试件洞口边缘的距离为照度测点间隔的1/2,照度布点应采用中心布点法。平均照度可按式(B.1)计算,照度差可按式(B.2)计算:…………(B.1)式中:——平均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在第i个测点上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纵向测点数;——横向测点数…………(B.2)式中:——照度差,——平均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在第i个测点上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B.3试件洞口平面上的照度差不应超过1%,若超过1%则应调整照明灯具使其满足要求。B.4下列情况应进行试件洞口表面的照度测试:a)设备新投入使用时;b)一次更换较多的灯具光源时;c)设备内表面喷涂维修后。

附录C(规范性附录)光源稳定性实验方法C.1本方法适用于白炽、卤钨类光源的稳定性检测。C.2白炽、卤钨类光源在做稳定性实验前应先进行老练,老练时间应不低于30h~50h。C.3在标称工作电压下,监测控制光源电流不变,测定灯泡两端的电压。灯泡点燃后15mim后开始测量,8h后复测灯泡两端的电压。设U0初始测量值,U8为点燃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