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苏教版_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苏教版_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苏教版_第3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苏教版_第4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苏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一、单项选择题1.(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时,需排除未消耗完的葡萄糖对无氧呼吸产物酒精鉴定的影响(已知酒精的沸点为7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都能发生颜色反应,因两者都具氧化性B.可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90℃水浴,收集挥发气体冷凝处理后进行鉴定C.可适当延长酵母菌培养时间,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再进行鉴定D.可用斐林试剂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鉴定,判断葡萄糖是否消耗完2.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H2O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与乙醇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绿色D.物质a产生的场所仅为线粒体基质3.研究发现,真核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注:图中小黑点都表示Ca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a2+进出内质网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Ca2+通过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来影响脂肪合成C.若蛋白N功能减弱,则Ca2+在线粒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D.细胞内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4.(2023·江苏扬州高三调研)如图为寒冷的深海里,某种海鱼部分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无氧呼吸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过程产生丙酮酸的同时也产生了少量[H],这些[H]会积累起来B.图中通过②③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了热能C.在低氧条件下,该海鱼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能多于消耗的O2D.在寒冷的深海里,影响该海鱼细胞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5.(2023·江苏苏州高三模拟)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可通过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B.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C.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形成了ATP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6.如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的利用率。若给相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体肌细胞补充外源性Cytc,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补充外源性Cytc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H]的增多B.Cytc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C.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参与②过程中生成CO2的反应D.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促进②③过程7.体检项目之一:受试人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吹气。若被检者呼出的CO2中含有13C的13CO2达到一定值,则该被检者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产脲酶,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为NH3和CO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幽门螺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B.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细胞中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脲酶D.感染者胃部组织有NH3的产生8.(2023·江苏南京高三模拟)某小组探究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①~③中溴麝香草酚蓝(BTB)溶液的最终颜色依次是()A.黄色、黄色、蓝色B.黄色、蓝色、蓝色C.蓝色、黄色、蓝色D.蓝色、黄色、黄色二、多项选择题9.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产物,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灭菌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10.(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能最多的阶段B.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NADH所携带的电子最终传递给了氧气C.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释放能量推动H+跨过内膜到达线粒体基质D.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两侧H+浓度差为ATP的合成提供了驱动力11.(2023·河北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释放等量CO2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3B.发菜和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外界环境中的O2只需要穿过1层生物膜即可参与反应C.油菜种子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会出现消耗O2比释放CO2多的情况D.在密闭容器中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时,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其只进行有氧呼吸12.(2023·江苏镇江高三调研)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而非糖物质又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葡萄糖。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物质都可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为生物代谢提供能量B.脂质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时,元素组成和比例均不发生改变C.与燃烧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D.在人体细胞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三、非选择题13.(2020·江苏,30节选)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可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下图为T淋巴细胞中发生上述情况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先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再彻底分解成________和[H]。[H]经一系列复杂反应与________结合,产生水和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自由基。(2)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可以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中与________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3)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穿过线粒体膜到____________中,激活NFAT等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分子,激活的NFAT可穿过________进入细胞核,促进白细胞介素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形成的______分子与核糖体结合,经______过程合成白细胞介素。14.下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被消耗,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丙酮酸在不同场所被分解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图1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为验证该假说,实验小组将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________(填“含线粒体的沉淀物”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2,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3)按照上述实验过程,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2)中假说不成立,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NADH还存在如下图2所示的转运过程,NADH在线粒体内积累,苹果酸的转运即会被抑制,且细胞内反应物浓度上升或产物浓度下降一般会促进酶促反应速率,反之则抑制。请结合以上信息解释O2会抑制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