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章节教学内容课时

1、太阳和影子2

2、太阳钟1

第一单元3、昼夜交替1

4、看月亮2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

1、光的行进2

2、照镜子2

第二单元

3、研究透镜1

4,七色光1

1、简单电路1

2、导体和绝缘体1

第三单元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

4、研究磁铁1

5、电磁铁2

1、测量呼吸和心跳1

第四单元2、肺和呼吸1

3、心脏和血液循环1

1、解释1

第五单元

2、建立模型1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

课题1.1太阳和影子

教学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目的

2、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和要

重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方法

教具指南针、记录纸、温度计、钟表、橡皮、小棒

实践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活动

书1.1太阳和影子

设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猜谜语

2、谈话:谜底是影子。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今天我们

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

(1)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

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

(2)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

(早晨、傍晚、中午)

(3)讲解并示范: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

(4)学生练习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

(5)课后练习用手臂叠拳法测量早、中、晚在学校观察到的太阳高

度及位置,并填写P62活动记录。

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学生练习

(1)布置小组观察任务:填写活动记录

任务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

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任务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

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

和时间。

(2)小组观察小组观察

(3)讨论: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讨论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这两个小环节,让

学生根据自己对太阳和影子已有的经验进行猜、画,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原始认识都

是正确的,老师没有加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

正确,并且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揭开了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调动了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带到阳光下,让他们亲身经历画阳光下物体的

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预测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再通过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孩子

们在阳光下追逐,会让他们感受到影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影子游戏思考影

子的形成原因、特点,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1.1太阳和影子

教学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目的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和要

求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实验探究法

方法

教具手电筒、竹蔑、小标杆

实践

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活动

1.1太阳和影子

板[高度高低

书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设(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计东一►南一►西自西向东

西一►北一>东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

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观察模拟实验

(2)小结:

2、讨论:(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讨论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3、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边总结边板书)

4、完成P62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太阳和影子》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通

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太阳高度、影子的形成原因、影子与太阳高度之间的

关系等知识,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开课伊始,我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太阳是什么,然后交流总结。由此得

到太阳是光源的结论。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影子是什么的结论。如此经过提出问题、

积极思考、交流发言、得出结论等环节后,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观察影子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影子与太

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巧妙的把太阳高度的

知识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对比记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讲太阳高度时,重点突出了这个概念,因为很容易让人把太阳高度理解称

一个距离,其实它是一个角度,是太阳高度角,这个角最大90度,最小。度。

四、缺陷与不足

这节课要是在时间的架构上以及课堂气氛的把握上更紧凑些就更好了。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

课题1.2太阳钟

教学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目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署及其原理。

和要

求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辱原理

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

实验探究

方法

教具图片、视频

实践

玩一玩有趣的手掌日辱

活动

书1.2太阳钟

设日髻(也叫太阳钟)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古代人也很

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今天我们

就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认识地平日唇、赤道日皆。(观看视频)观看视频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看手掌日唇

(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善,注意要面向正南方。学生尝试用手

(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唇,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掌日号计时

3、做太阳钟

(1)谈话:既然古代的方法这么有效,我们也来制作太阳钟吧。

(2)讲解制作太阳钟的方法制作太阳钟

(3)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4)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

时间。

(5)提问: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教学反思:

古时常用的太阳钟至今似乎越来越少见,利用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后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

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这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一些计时工具,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并利用

这一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计时器。

课前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质疑: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

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接着通过“牛顿钟”的故事初步建立学生对太阳钟认知,学生

对于他的举动自然比较感兴趣。正好切入主题,介绍太阳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利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实践体验后,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介绍手掌日髻,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迅速提高。学生实

践验证后谈谈启发,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

展带来好处。

最后出示古代一些计时器,让学生找出原理,并说说其它的计时器又是运用了什

么原理计时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自然的规律,从中促使学生思考。同时让学

生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

同研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把这节课的知识加以延伸。

这节课不受天气的影响下,带学生到室外体验教学效果更佳。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

课题1.3昼夜交替

教学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目的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和要

求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方法

教具手电筒(或蜡烛)、地球仪

实践网上搜查各国与北京的时差

活动

书1.3昼夜交替(24小时)

设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在晚上20点,那

么美国的观众是在什么时候收看的实况直播?

2、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

3、讲述:是的,美国观众是在早上8点看的开幕式实况直播,当我

们是晚上时,美国正好是白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昼夜变化呢?我

们今天就来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模拟昼夜的成因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

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围绕地球仪转动手学生实验

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南北极的光照情况。

(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同一时刻,地球

上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

(4)学生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5)小结: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

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

时间则要短得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介绍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1)讲述:人类很早就对昼夜的形成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很多观

点。

(2)学生阅读教材P8“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阅读教材

(3)思考:阅读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4)小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

三、课外作业

课后上网搜查世界各国与北京的时差。网上搜索资料

教学反思:

昼夜交替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现象,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但是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

的看法。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3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

交替现象的假说;其次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最后再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

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在制定教学目标

时力求使各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选择材料时尽量做到材料的可模拟性与可操作性:从原来的手电筒改成后来的蜡烛,

努力让材料接近被模拟的对象,使学生的实验尽可能地接近实际情况!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所以,学生思维的展开非常重

要,因此,我在课的开始通过歌曲,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教学情境,目的就是为了打

开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大胆猜测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在实验环节上,我试图让学生

把他们的观察过程全都暴露出来,因此我选择了分步观察,尽管在试教的第一次、第

二次效果都并不理想,但我还是没有改变,在第三次试教时,我通过与学生的示范,

学生似乎可以做的比前几次的学生棒许多,这就给了我更大的勇气去尝试这种做法,

事实上,我觉得自己还是成功了,因为最后一次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让我欣慰的,

他们画的很棒!在实验汇报环节,我从第一次的随学生说到后来有针对性地汇报几点

内容,目的旨在使学生的汇报更加清楚,更有针对性。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许

多的细节上的问题。

1、我试图让学生在猜测一环节把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暴露出来,学生似乎做的很

好,猜到了8种,加后来还有一种,把黑板画的满满的,但却忽略了,这些猜测中,

有几个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而做出的?

2、在实验提示中,课件罗列了6条注意事项,条条都有一行多,语言的不够简

练应该让学生在视觉让有种排斥感,原本希望通过一名学生的朗读可以把大家的注意

力集中起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但学生没有问题可提,这个时候,没有问题便

是最大的问题,他们没有仔细阅读,他们没有思考!最后我的逐条讲解更是浪费了一

些时间。3、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很漂亮,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原本是对他们最大的

鼓励与表扬,却因为我的疏忽,没有在课前使用投影仪,使原本该很精彩的学生实验

汇报变的有些枯燥,有些形式,失去了该有的味道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

课题1.4看月亮

教学1、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目的

2、能设计一些方法,真实地记录月相的变化。

和要

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方法

教具记录纸

实践观察月相的变化

活动

书1-4看月亮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

的形状,并给它们排排序。。

2、叫一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纸上画。画月亮

3、讲解:月亮圆缺的样子叫月相。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观察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小组交流

2、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要求给月相记日记。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1.4看月亮

教学1、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目的

2、能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和要

求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

交流讨论法

方法

教具视频

实践

活动

书1.4看月亮

设月相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形成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交流观察日记

(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

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2、阅读P10下图: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阅读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

教学反思:

《看月亮》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着的两个天

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

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

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

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

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

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

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

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

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

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老师手持“月球”

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

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

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

课题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1、通过调查身边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植物会产生影响。

目的

2、能观察记录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

和要

重点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

难点调查夜间开花的植物

教学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方法

教具图片

实践设计花钟

活动

设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

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

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发表意见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

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

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4、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

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

称作生物钟。

5、谈话: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

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6、阅读P12资料《林奈和花钟》阅读资料

7、提问: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8、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只要能表示设计花钟

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9、小结:

教学反思:这一课是从三个方面谈昼夜的影响,一是植物,二是人,三是其它动物。

第三点之所以要说明其它动物,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人也是动物之一,所以教材将人

单独列出后,接下来就说是其它动物。对于植物的影响,教材中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

一是对花儿的开放与闭合,二是叶子的伸展。对于书中的东西,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看

书,从而感悟到这些方面的知识。花钟则是植物受昼夜影响的一个特例。在上课时,

我让学生将花钟与前面学过的太阳钟作了一个比较,以了解这两种计时工具的主要特

点。

对于人与其他动物来说,昼夜的影响是一样的,都是影响了它们的作息时间,我

想这或者就是生物钟的一个原理吧。至于课本最后谈改变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那么

做会给它们的生活习惯带来变化。至于对人可能是有好处的,但对动物本身来说,长

此以往,那肯定是不行的。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1、通过调查身边动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物会产生影响。

目的

2、知道动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和要

重点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物产生影响

难点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学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方法

教具图片

实践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活动

设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今天我们继续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1、昼夜对人的影响:

(1)谈话: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

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学生谈论自己的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生物钟

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2、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谈话: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

能举例说明。

(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3)看书上P13页的图: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

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头鹰、刺猬、蝙蝠。观察图片

白天活动:狗、公鸡、蜜蜂。学生讨论

(4)提问: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的变化。)

(5)谈话: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

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

(6)提问: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7)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

须知,课后进行。)

3、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1)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3)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4)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探讨调查方法

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拓展作业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

录。

讨论预测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系统理论课,不是实验课,这种课的教学难度比较大,至今没有找到

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原先借助于多媒体的形式,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展开本课的教学,

结果都不甚理想。我在授课时,经过仔细分析,学生对昼夜的理解是建立在日常生活

的基础之上,他们对于多媒体几乎每天都面对,几乎司空见惯了,没有任何新鲜感了,

而对于神话故事,对于深入地思考问题,他们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决定不再使用幻灯片,而是以神话故事引入。

首先我给孩子们讲了牡丹的根为什么是焦黑色的神话故事;故事的梗概如下:武

则天也曾有跟牡丹花的一个故事《武则天贬牡丹》,这个故事里说到武则天称帝后给

自己创了一个名叫圣神皇帝。在某个冬天,武则天突然不知道为什么特想带着宫里的

宫女还有一些爱妃们到上苑喝酒看雪。突然雪停了,眼前一片洁白,那一座座假山,

一条条长廊,还有小桥都被雪覆盖上了;那些花花草草虽然都凋零了,但是经过洁白

的雪一打扮,这些景物都变得格外纯洁,让人看的赏心悦目的,是不是会飞来三两只

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把雪团都下来,像蝴蝶飞舞一样。

武则天看得那么美丽便入了迷,突然,她看见在那洁白的雪堆里,有一丝火红的

斑点,可能因为都是洁白的雪,唯独这是红色就看的特别清晰,然后再仔细一看原来

是梅花开了,武则天就乐开了!跟随着武则天赏花的妃嫔们一看武后如此高兴,都争

相给她敬酒。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美,但是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下令,

让这里百花齐开,那不是更加美丽吗?另一妃嫔摇摇头说:今天搞好是寒霜腊月,

梅花开花的时候。如果想百花齐放,那不是要等明年春天。武则天听了哈哈大笑,说:

春天花开不足为奇,如果百花一起盛放的话,那一定符合我的心意啊。

妃嫔们看天色己晚,武则天又有了一些醉意,就让武则天,回宫休息。随后武则

天被宫女扶持的回到了房里。但她酒还没清醒,一直想着让百花齐放的事。于是,她

叫宫女拿来纸和笔墨,她要写上一首诗,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她让宫女把这

首诗,还有她的想法拿去上苑,让他们按着办。

某个早晨,宫女们开心地向武则天说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武则天听后,急匆匆

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一眼望过去,满园的桃花,梅花,兰花,梨花等等全部都盛放

了,武则天面对大臣们,大步走向一片光秃秃的的牡丹前。她看整个花丛中的花都开

了只有牡丹花没有开放,突然发起了火来,觉得这很颜面扫地,下令:放火把牡丹园

烧了,一株都不能留。连根都要铲除,那牡丹扔出洛阳,不准再种植牡丹,让牡丹绝

代!

谁也没想到,牡丹一下地,又落地生根。春天一到,满山翠绿,唯独牡丹姓紫嫣

红。后来经过人们的栽培,牡丹花越开越红,越来越大朵,然后就有了“牡丹红”这

一个说法。

讲完故事,我就问孩子们,武则天看到浓冬季节百花开放,放到现在我们能够做

到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学习《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通过学习,聪明

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们从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让孩子们从生活中观察到向日葵、牵牛花、

五角梅、昙花的不同开花时间,让孩子们思考,昼夜对植物的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略加思考,就说是:光照,有的花喜光照,有的花喜欢阴凉,这些是他们长期

适应环境的结果,也就是它们由于昼夜的不同形成了自己适应环境的生物钟。在我的

引导下,五二班的孩子们是思维之花盛开,接着我们学习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的花钟

图。最后我们学习了昼夜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最后人们利用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利用这一规律来养鸡、延长花期,还有利用大棚种植蔬菜等。最后我们孩子们武则天

时期的让百花在严冬季节开放在现在能够成为现实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能。

利用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一节课都是在不断的思考,

回答、争辩中学习,这对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们的眼睛闪闪发光,

我也是情绪高涨,激情澎湃。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

课题2.1光的行进

教学

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目的

2、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和要

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

教学

实验探究法

方法

教具图片、视频

实践课后探究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活动

2.1光的行进

光源:自己发光的物体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朗读单元小诗,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呢?欣赏单元小诗

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

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

1、观看视频: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欣赏视频

2、学生交流。(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

都是自己发光)学生交流

3、小结:我们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提问:请仔细观察教材P16插图,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五种光

源?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5、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观察图片

6、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给光源分类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

2、学生看书上P17页的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

验证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讨论交流

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

4、小结: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讨论交流

五、课后拓展

谈话: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怎样呢?请

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进一步展开研究。

教学反思:

《光的行进》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

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

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

的。

考虑到光是学生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物体之一,因为太熟悉,一般的情境不能激发

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时用谜语小诗开头,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缤纷绚丽的色彩。利用这个活

动,产生情境。引出学生要研究、也能研究的问题--光源。

学生有光沿直线行进这个前概念,只是不够清晰。因此,我运用对比的方法,先

观察抛出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接着,回忆水波纹的扩散路线。然后提出灯光如何

画?从而引出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行进的。这样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使学

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动手之前先动脑”这是路培琦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体现了科学课的重要

意义。在教学环节的第三部分,验证光的直线行进,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之前,我安排

学生先进行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在

汇报实验方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实验时硬纸板应如何摆放?在实验中要注意:三个

纸板平行,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纸板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

关键所在。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2.1光的行进

教学

1、学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目的

2、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和要

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学

实验探究法

方法

教具图片、视频、制作小孔成像的材料

实践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活动

设2.1光的行进

计小孔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光源?光是怎样行进的。

复习思考

二、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

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

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P18页的相关内容。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阅读资料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

3、指导学生动手尝试小孔成像实验。

(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

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学生阅

阅读资料

读资料课本P18,了解制作过程。)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

个的清晰的像。学生制作

(4)学生评比交流,看谁制作的小孔成像仪成像效果好。交流评比

4、小结:小孔成像的特点:(见板书)

/旬_r

三、巩固总结

谈话:今天科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解释小孔成像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画出燃烧的蜡烛的火苗。接

着,观察通过小孔看到的蜡烛火苗是什么样的?学生发现是倒立的。然后运用本节课

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解释出小孔成像的原因。同时强化了光是沿直线行进的这一概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要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

堂。所以在课程的结尾,我提出问题:如果小孔变大,还会看到小孔成像现象吗?相

信会引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与最积极的行动。

教学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1、概念建构思维无深度。学生举出各种发光物体后,我出示了光源的概念,接着

分类,这样做学生的思维无深度。改为:学生举出各种发光物体后,先分类,再出示

概念。这样学生就会把本身发光的物体分在一起,把反光的物体分在一起。然后教师

出示光源概念,这样学生在分类时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会在潜意思中建立起光源的

模糊概念,然后教师出示概念,学生才会产生醍醐灌顶似的顿悟。

2、实验材料的准备缺乏结构性,小孔板的孔都开在中心。换做:小孔板的孔开在

三个不同部位,这样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中思维才会有深度,只有把三个小孔放在

一条直线上,光才会通过小孔,使学生的体验更强烈,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3、光在水中沿直线行进的实验中,我选用水中加两滴牛奶,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

在水面上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手电筒的光线容易发散,换镭射笔实验效果会更好。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

课题2.2照镜子

教学1、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

目的

2、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和要

求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

教学

实验探究法

方法

教具镜子

实践课后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活动

书2.2照镜子

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

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板书课题)

2、提问:室外的阳光灿烂,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怎

样将阳光通过窗户引入教室?怎样能使某个同学暗的一边脸亮起

来?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

4、讲述:像皮球可以在墙壁反弹一样,光线也可以在物体表面反弹,案

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镜子、人脸等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射光线,

而且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就越好。

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

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验证发现验证发现

3、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学生交流

4、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特点。(见板书)

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镜子的玩法?

6、玩镜子游戏:(看书P20的提示)玩游戏

游戏1: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

化。

游戏2:借助镜子读文字

游戏3:看着镜子,让笔资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7、汇报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填写在P70的活动记录上。填写活动记录

三、用平面镜做游戏或玩具游戏

1、游戏: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3、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万花筒。

(1)出示教师制作的潜望镜,教师画图分析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2)布置学生回家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节内容,通

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人眼看见物体的原理、平面镜的应用、平

面镜的成像规律、有趣的镜子组合、潜望镜和万花筒的制作、凹面镜和凸

面镜的特点等知识,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开课伊始,我用题目导入”下列哪些物体能反光?”,引导学生进行

猜测,进而知道人眼看见物体的原理。之后,又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用

实验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接着有用有趣的镜子组合来激发学生的兴

趣。如此经过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发言、得出结论等环节后,让学

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三个实验。一个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主要介绍

通过阅读平面镜中的文字以及其他交互动作来得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另

一个是有趣的镜子组合实验,利用利用两块平面镜,来观察平面镜中像的

个数,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最后一个是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实验,通

过观察让学生感知这两种神奇的镜子。

三、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在讲平面镜成像规律后,又加了个观察万花筒和制作潜望镜的

实验,提倡学生课后用两个小镜子制作潜望镜。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课题2.2照镜子

教学1、会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目的

2、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和要

求3、知道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重点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难点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教学

实验探究法

方法

教具潜望镜或万花筒、不锈钢汤匙

实践

活动

板2.2照镜子

书凸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

设凹面镜中的像是上下颠倒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二、潜望镜

1、检查学生自制的潜望镜或万花筒。评比交流

2、学生评比交流,看谁做得潜望镜或万花筒好

3、讲解:边画图边讲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三、曲面镜

1、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

会有变化吗?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

3、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

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正立的像,一个是颠倒的像。(教师板书)

4、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面镜和凹面镜?讨论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

四、巩固总结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学生最熟悉的,这节课我设计了多个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

自主设计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再次有目的的去深入研究,从熟悉的

现象中去观察、去发现,这样,使学生对光反射规律的认识,生动、形象

地印在脑海之中。

照镜子一课表面上看学生非常熟悉,但在课中我感到学生对镜子的认

识还不够深刻,最大的困难是放手让学生去研究镜子,学生不知道自己从

何下手。在这个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观察动作变化在镜子中的反应,让学生

进一步掌握镜子成像的规律。

课堂中,我根据学生的经验和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方面,让学生

通过有趣的活动,在“观察一发现问题一预测一实验验证”的探究方法中

去学习,学生在玩镜子的活动中,对镜子的充满了好奇心,初步认识光的

反射现象,发现了镜子成像的特点。《照镜子》一课是以镜子为载体,引

导孩子们经历照镜子的过程,始终以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贯穿课堂,在教学

中,注重了对科学课堂教学探究过程和技能的研究,关注了学生的学法指

导和思维训练,还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并有意识地让一些

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在课上发言,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

学生们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敢想、敢说、敢做,能够运

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探究问题。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

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导入时,将关于镜子的谜语通过多

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学习潜望镜时,最后我用多媒体

出示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及效果图,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加形象直观,能取

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孩子们的发展,我会努力为孩子们架起一座沟

通科学与实际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真正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学的乐趣。

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而我也深深觉得当一个科学老师

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第周

班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

课题2.3研究透镜

教学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

目的

上发生弯折。

和要

求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学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方法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杯

实践自制望远镜

活动

2.3研究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

聚光V散光"

计放大作用缩小作用

成倒立的像不能成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过放在水中的铅笔吗?水中的铅笔看

起来怎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尝试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尝试解释现象

3、讲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

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凹透镜和

凸透镜,请大家通过目测和手摸,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感知、交流分组观察

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像近

视眼镜这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三、探究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透镜聚光。(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

一方灼伤眼镜。)

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结果

5、小结:透镜的特点及作用。(见板书)

四、制作望远镜

1、谈话: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你能举出实例吗?

2、学生看书、了解、交流。学生交流

3、介绍:望远镜

4、指导学生制作望远镜。

五、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研究透镜》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教材要求

的科学知识目标是: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2、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的特点;

4、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课研究主题。复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反

射回来等知识,同时画示意图表示。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孩子不

一定非常了解,于是我出示了两块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当然这里我没有明示其名

称。),再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用师生互相合作的方式直观地演示了光线遇到透镜时发生

的变化,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然后,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从形状到放大、聚焦的性质。在研究聚焦性质

时,我使用了“光束进行盒”,让学生的研究有依据。最后,在研究完放大和聚焦的

性质后,我也安排了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线行进示意图。这是为了和前面呼应,也

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光行进过程中穿过透明物体后会改变行进路线。

我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