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01.一战的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3)主要原因:列强为了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02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战的爆发(1)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2.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东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厮杀;南线: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战争进程(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2)日本参战:1914年,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4)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5)后期战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6)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4.一战的影响(1)一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4)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03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1919年和19211922年,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3.国际联盟(1)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3)评价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②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实质);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评价积极:①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国际局势缓和,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消极:体系具有明显的“分脏”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都未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进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01列宁主义的形成1.条件(1)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条件: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条件: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意义(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02十月革命的胜利1.过程(1)二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尔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指明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成立新政权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2.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03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4)作用: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5)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但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3月。(2)内容: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4)特点: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5)认识: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苏联模式”(1)措施①内容: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②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2)特点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3)评价①积极性: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0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表现:(1)东亚中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东南亚①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A.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起义,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B.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②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3)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爆发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4)南亚: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指导思想: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逐渐获得国大党和广大民众的认可。②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③过程第一阶段(1920—1922年)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名誉职位等,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抗税第二阶段(1930—1934年)“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第三阶段(1940—1942年)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3.知识拓展: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②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③抵制西方先进物质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0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①领导: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②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③结果: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④后续: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2.摩洛哥: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3.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0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概况(1)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2)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3)尼加拉瓜抗美斗争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的桑地诺,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①内容: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②作用: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一战后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01二战爆发的背景1.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积极扩军备战(1)形成过程①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②德国: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加速二战爆发(1)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②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①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①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新政”,德日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法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②日本法西斯分子为摆脱危机,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后征服世界。③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4.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1)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拒绝制裁日本(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3)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5.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02第二次世界大战1.总体历程: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2.过程(1)局部战争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②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2)二战全面爆发:①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苏德战场: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3)全球战争①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②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国团结协作;(2)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4)正确的战略指导,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决定;(5)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二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2)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3)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磁性材料:永磁材料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紫外激光传输光纤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协议模板-旅游合同
- 2025年薄膜包衣粉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15 金色的鱼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10-1《劝学》说课稿和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1 蟋蟀的住宅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3海底世界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名校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声音视角”下儿童参与空间的语言景观研究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无水氯化钙MSDS资料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 真心英雄合唱歌词
-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应力弧垂计算
- 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 英语
- 【校本教材】《身边的化学》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常住人口项目变更更正呈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