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七县新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七县新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七县新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七县新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七县新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阐明基督教义,促使欧洲人重新领会神的启示B.宣传自由与理性,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C.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开始探索东方未知世界D.宣传新教思想,战胜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愚昧2.下表反映的是1924年和1927年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上海、青岛、汉口、天津)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大革命破坏了北方棉纺织业生产B.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C.上海棉纺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D.民族棉纺织业的生存处境迅速恶化3.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4.20世纪90年代,“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外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中,积极努力构筑“伙伴关系”框架。中国做出这一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A.不结盟政策已不合时宜 B.多极化趋势的深度发展C.反殖反霸成为时代潮流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5.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A.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C.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D.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6.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A.创设科举B.改进活字印刷C.重文轻武D.鼓励海外贸易7.1958年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进入印度市场,20年后宣布退出,原因是印度政府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结果导致印度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1993年,印度政府主动召回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仍遇到种种危机,甚至被要求公布秘方以防止里面有超标的杀虫剂含量。2006年,双方以和解告终。由此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A.不同国家的公司监管、规则相同B.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必然会遭到抵制C.印度与可口可乐的目标一致D.要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8.郑观应说:“惟东、西国例,公司虽官助厚资而成,亦无官督、商办之例。”麦孟华说:“中国公司,以官督办,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良法美意,以官督而悉败矣”。这反映A.洋务企业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断改善C.洋务企业经营体制存在缺陷 D.政策转型推动民族工业进步9.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基于实际的灵活性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10.下图是根据我国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政策部分中“革命”“和平”“斗争”三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而制作。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被动 B.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战略C.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增强 D.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贡献大11.“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该观点意在强调A.以契约来限制官吏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受人民监督C.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官吏 D.个人意志可凌驾于公权之上12.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13.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格拉姆制成电动机②西门子第台大功率发电机③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④纽约珍珠街发电厂的建立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14.古罗马帝国屋大维统治时,开始授予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成为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推理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B.罗马帝国皇帝享有法律的解释权C.法学家对万民法的研究较为深入D.对法学解读助推了罗马法的发展15.如图是德国牧师、制图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采用木板印刷出版;与此同时出版了《宇宙志导论》,教学生如何使用世界地图,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上述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人和世界被发现 B.新教的广泛传播 C.自然科学的兴起 D.三角贸易的繁盛16.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7.17世纪,欧洲人认为牛顿已发现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领域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这表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A.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B.促进了理性的觉醒C.提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刺激了工业的发展18.“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近代科学的兴起C.启蒙运动D.第一次工业革命19.“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流派的概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认为百家主要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汉书·艺文志》则认为百家主要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十家。由此可知A.汉代史学彰显民本思想 B.秦汉时期社会阶层分化加速C.汉代史家敢于秉笔直书 D.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20.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B.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C.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21.认真阅读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引自《上海研究资料》)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不能反映近代上海()A.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B.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C.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D.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22.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23.明代一些皇帝认为,“以一人之智,处万机之繁,岂能一一记忆不忘,一一处置不误。”设立内阁可以“拾遗补过”,“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由此可见,明朝内阁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负责行政事务的执行C.拥有对皇帝的监察权 D.补充了中枢决策机制24.据统计,美国早期的总统很少使用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的“否决权”,而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明显增加,罗斯福总统竞用过631次。这种变化说明A.总统职权的滥用日益严重 B.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C.国家干预扩展到政治领域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软弱25.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个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数例外者,凡六岁和六岁以上者,每人都应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如有违犯,每次罚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A.重商主义 B.殖民扩张 C.自由贸易 D.闭关锁国26.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下图所示两大区域集团组织①都建立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前夕②都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都推动了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④美国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成员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7.上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课题研究的统计表。由此可知()A.英国纺织工业渐趋衰落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分工C.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 D.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28.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29.以下条款引自世界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四个不同的法律文献,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①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②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③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④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30.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 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 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政府的全面干预,复到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粮食安全无以维系。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其要点是:一为改进方针,以科学方法增加麦作产量、控制生产成本;改善交通、降低运费,便利各地小麦自由流通;严禁掺水、掺杂,实施品级鉴定,保证小麦品质;征收保护性关税,填补减免小麦杂捐后形成的税收缺额。二为实施要点,包括麦种改良及推广、施用适量化肥、防范病虫害、提倡水利事业、改良仓储运输及收割方式、实施关税保护等。整个计划限期10年完成。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但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任务没能完成。——摘编自郑宇等《民国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机制》材料三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毛泽东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米麦自给计划》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构建粮食安全体系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32.材料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出于维护远东地区和平的战略考虑,积极主张改善自中东战争以来的中苏关系,提议立即恢复中苏邦交。其后双边关系虽然在贸易、中东铁路、外蒙古等问题上出现过一些障碍,但由于日本的不断扩大侵略,不仅对中国而且对苏联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中苏两国政府都有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的愿望。1938年8月21日,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从军事上、财政上、物资上积极援助中国抗战,不仅给中国以巨额贷款,还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派遣军事干部和志愿航空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苏联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以保障其东部地区的安全。这种愿望随着欧战的爆发,表现得更加明显。苏联在援助中国的同时,为了避免可能的东西两西作战,也在谋求与日本改善关系。中苏关系再次趋于冷淡的转折点是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苏联不惜以牺牲中国、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代价,促使日本坚持南进政策。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即1945年2月,苏联出于战后远东战略格局的考虑,与美、英首脑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这个协定是苏联再次以牺牲中国主权而与美、英大国所作的幕后交易,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人民的谴责。——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过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出口以丝绸、漆器、铁器等为主。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陶瓷成了我国古代出口的新兴产业,重要的转折是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进出口管理机构——市舶。宋代,各类书籍,包括经典开始出口。元代由于棉织业的兴起,出现了我国出口的第三大军。明清时期,棉布成了主要出口品。进口商品早期有犀角、象牙、香料、珍珠、宝石、琉璃、药材、马匹、珍禽异兽、布匹、木材,也引进了棉花、烟草、玉米、番薯和多种蔬菜等作物。——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二1860年,在英国进口商品中工业原料——棉花居于首位,其次是谷物,后面的依次为食糖、羊毛、生丝、木材、茶叶、油料、酒和黄油,这些是进口价值最大的前10种商品。第二个10种商品是牛脂、亚麻、铜、皮革、丝织品、咖啡、烈酒、烟草、大米和铁锭。这些进口商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打算再运往国外销售的,英国正在迅速变成一个欧洲(且不说世界)市场和中间商。1860年,出口商品中列于第一位的是棉织品,其次是羊毛织品,再次是钢铁,后面依次为棉纱、亚麻织品、羊毛和羊毛纱、男子服饰和女子头饰、机器、金属器皿和餐具以及煤。此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货品:铜、衣服、皮革制品、啤酒、麻纱、陶器和瓷器、丝绞和丝纱、化学制品、纸以及别的许多东西。——摘编自[英]W.H.B.考特著、方廷钰等译《简明英国经济史(1750年至1939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发展原因,并概括近代英国对外贸易出现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近代英国对外贸易所产生的不同的世界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宣传自由与理性,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故B正确,AD错误;新航路开辟在1500年前后,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C错误。2、C【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上海1924年、1927年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61%和50%,表明上海生产的棉纱大部分要运离上海销售,而另外几个纺织业中心与上海相比所占比重较小,故上海棉纺织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答案为C;大革命从1926年才开始北伐,1928才进入山东,青岛和天津属于北方棉纺织中心,故A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图表内容不能反映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民族纺织业的生存处境,D错误。3、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党员教育,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员的军事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支部的战斗作用,故C项错误。4、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并深入发展,“要对话而非对抗,要合作而非冲突”,所以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平等、合作、互利和依存的伙伴关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新时期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并非不合时宜,排除;此时的时代潮流是和平与发展,C选项错误;D选项是在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的重要谈话,与该政策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B。5、C【解析】

由材料“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要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理念,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即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故D不正确。6、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形成发展,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创设科举在隋唐,故A项排除。改进活字印刷,无法体现“历数千年之演进”,故B项排除。鼓励海外贸易与文化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文轻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7、D【解析】

本题考查了跨国公司。“不同国家的公司监管、规则相同”的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故排除A项;“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必然会遭到抵制”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排除B项;根据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市场的进出可以看到可口可乐公司和印度的目标并不一致,故排除C项。根据“印度政府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结果导致印度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1993年,印度政府主动召回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仍遇到种种危机,甚至被要求公布秘方以防止里面有超标的杀虫剂含量”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故选D。8、C【解析】

“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体现的是官办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ABD;9、A【解析】

根据“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可知罗斯福的行政是基于实际的政策,具有灵活性,故选A项;根据“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可知系统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不代表其具有脱离理论的盲目性,故排除C项;偶然性的说法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10、B【解析】

据图表信息可知,“斗争”、“革命”一词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出现频率很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走低,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为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文革时期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矛盾来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此时“和平”一词出现频率走高,B符合题意;A片面;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应该是重国家利益的外交,而不是强调意识形态,C违背史实;D与题意无关。【点睛】新中国的外交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11、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即官吏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B正确;材料强调“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故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官吏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撤换,C说法片面;D与材料无关。12、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恩格斯论述的是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内在一致性和继承性,说明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基础,D项符合题意;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是美国《1787年宪法》,A项错误;材料是表明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响,不是对罗马帝国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故选D。13、C【解析】

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可知,①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发电机,②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③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④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立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按先后顺序应为②①③④。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4、D【解析】“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说明罗马法学家解读有助于罗马法的发展,D正确;专制特点不符合罗马法特点,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A【解析】

根据题干“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非洲、美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牧师并未使用传统宗教地图反映天主教权威受到冲击,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地球仪月形图非洲及美洲等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1492年哥伦布最早发现美洲大陆及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洋好望角的史实,两者反映了人与世界的被发现,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宗教改革中新教的传播,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天文学领域,排除C项;三角贸易中并不包括亚洲,排除D项。故选A。16、C【解析】

据材料“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说明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说法错误。【点睛】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7、B【解析】

材料强调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及人类社会。所以材料强调了牛顿的发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性的觉醒,故选B;A是宗教改革内容,排除;C是普朗克的成就,排除;牛顿的物理学理论没有刺激工业的发展,D错误。18、C【解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经历人从神灵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是人从基督教神权控制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促使人从封建等级特权制度解放出来,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19、D【解析】

从《史记》和《汉书》中均可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流派众多,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史学彰显民本思想,A项错误;材料主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而不是秦汉时期的社会变化,B项错误;C项中“敢于秉笔直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20、B【解析】

1787年宪法维护权贵利益,以维护富人利益为目的,黑人、奴隶、印第安人等没有相应的民主权利,故B正确,C错误;A项“消除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联系所学1787年宪法的评价分析解答。21、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建国之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才有所发展,表格显示出交通工具的多样化足以证明交通工具的种类的确是在增加的,汽车、摩托车的出现证明了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表格中也有公共汽车则证明了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变化22、C【解析】

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A;太平天国的“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B;“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并非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联系所学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解答。23、D【解析】

据材料“拾遗补过”“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等可知,皇帝经历有限,需要有人帮助处理有关政务,内阁补充了中枢决策机制,故D选项正确;明朝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而不是拥有监察权,一定程度上弱化君主个人独裁,故A、C选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故B选项错误。24、D【解析】

总统大量使用“否决权”使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无法成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会的立法权受阻,说明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弱,故D正确;对国会法律草案进行否决,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不是职权的滥用,排除A;总统使用“否决权”体现了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权力制约与平衡,不是权力制衡体制的破坏,排除B;国家干预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而在此前并没有国家干预,更不会扩展到政治领域,排除C。故选D。25、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伊丽莎白一世要求六岁以上儿童必须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这符合当时英王提出的重商主义思想,因为重商主义是指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发展对外贸易,保护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故答案为A;BCD的政策均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26、B【解析】

图中两大区域集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苏联解体后,①排除;两个组织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而且美国都是成员国之一,②④符合题意;两个组织的成立都推动了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③符合题意。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7、C【解析】

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课题研究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纯科学研究、采矿、海上运输、军事技术数量明显领先,此时英国正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活动,反映出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故C项符合题意;纺织工业课题研究数量少并不是说英国纺织工业渐趋衰落,而只是不符合此时的社会需求,并且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新兴的棉纺织业,A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才开始,B项不符合题意;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才紧密结合,D项不符合题意。28、B【解析】

据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可知,这一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这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B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大”没有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A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兴起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与材料无关,C错误;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针对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与材料无关,D错误。29、D【解析】

“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出自1689年的《权利法案》,“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出自1862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出自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出自1789年的《人权宣言》,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④③②,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30、D【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列入了国家发展计划其目的是奠定新中国矿业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D正确;“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是要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确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而不是“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B错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是农轻重等比例关系,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与材料无关。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内容: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粮食仓储:关注粮食流通;完善荒政思想。(2)影响: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收购质量,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近代化转型;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宝贵尝试。原因:国民政府的政令不统一,不利于政策的推行;未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爆发的影响。(3)目标:解决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证新生政权的稳定;以农业积累特别是粮食的产出积累支持工业的发展。【解析】

(1)内容:据材料“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可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据材料“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可知,重视粮食仓储;据材料“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可知,关注粮食流通;据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可知,完善荒政思想。(2)影响:据材料“一为改进方针,以科学方法增加麦作产量、控制生产成本……二为实施要点,包括麦种改良及推广、施用适量化肥、防范病虫害、提倡水利事业……”可知,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收购质量和推动传统农业的近代化转型;据材料“……改善交通、降低运费,便利各地小麦自由流通;严禁掺水、掺杂,实施品级鉴定,保证小麦品质”并结合所学可知,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宝贵尝试。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国民政府的政令不统一、不利于政策的推行、未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