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
DB23/1269-2008廉学军2008年11月13日7/21/20241工作目标总体目标
到2020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的资源消耗水平要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7/21/20242
工作目标节能目标到2010年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实现建筑节能5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开展,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达到15%,小城市达到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实现建筑节能65%目标,绝大部分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7/21/20243节能措施
通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实施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供热体制与供热方式改革、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重点要研究供热体制与供热方式改革问题,降低建筑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城市不合理布局而增加的交通负荷所引起的能源消耗问题;既要解决建筑单体的墙体与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问题,也要解决建筑的朝向和采暖空调系统提高能效问题。7/21/20244黑龙江省建设厅公告
第58号黑龙江省建设厅关于发布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实施细则》的公告现批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实施细则》为黑龙江地方标准,编号为DB23/1269-2008,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前款)、4.2.2、4.2.4(前款)、
4.2.6、5.1.1、5.1.3(第13款)、5.2.7、5.4.2(第12356款)、5.4.3、5.4.10、5.4.13、5.4.14、6.3.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建设厅2008年4月29日7/21/20245
1.0.1为贯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10189-2005)、《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及黑龙江省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定,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维护结构、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1总则7/21/20246
1总则1.0.2本细则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可以参照执行。1大型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体育馆、机场航站楼、候车室、候船室、广播电视大楼、剧场等具有经济、文化、历史等意义的重要或特殊建筑,当其窗墙面积比或体形系数超过本细则4.2节规定的要求,应按本细则4.3节权衡判断,当仍无法满足节能标准要求时,应进行节能专项“超限”审查。
7/21/20247
1总则2独立建设的汽车库、有特定功能要求的技术实验室、测试房间等,以及独立建设的水泵房、换热站、锅炉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等动力用房可不执行本细则。3公共厕所、垃圾站、无采暖要求的自行车库、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的临时性建筑可不执行本细则。7/21/20248
1总则4
住宅楼的商业网点营业部份和商住楼的公共建筑部分按本细则执行。居住建筑部分按《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执行。5公共建筑与工业建筑合建的建筑,公共建筑部分按本细则执行。6寺庙、教堂等宗教建筑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细则执行。7/21/20249
1总则1.0.3
按本实施细则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指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1.0.4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实施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7/21/202410
2
术语2.0.1
建筑物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的面积。2.0.4
围护结构建筑物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围挡物,它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部分;不透明围护结构有墙、屋顶和楼板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和阳台门等。7/21/202411
2
术语2.0.5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W/(m².K)2.0.6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
)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的影响,使得其在两侧空气温差同样为1K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要改变。这个改变后的传热量与未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的原有传热量的比值,即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7/21/2024122
术语2.0.8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Kp和墙体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b,按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W/(m2·K)2.0.9
导热系数(λ)
在稳态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7/21/202413
2
术语2.0.10
表面换热系数(α)表面与附近空气之间的温差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表面传递的热量,在同一表面,称为内表面换热系数(αi);在外表面,称为外表面换热系数(αe)。单位:W/(m2·K)。2.0.11
表面换热阻(R)表面换热系数的倒数。在内表面称为内表面换热阻(Ri);在外表面称为外表面换热阻(Re)。单位(m2·K)/W。7/21/202414
2
术语2.0.12
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围成的面积)。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单一朝向窗洞口面积总和与单一朝向墙面积之比。2.0.13
露点温度(td)在大气压力一定、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单位:℃。7/21/202415
2
术语2.0.14
冷凝或结露特指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时,表面出现冷凝水的现象。2.0.20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W/m27/21/202416
2
术语2.0.23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
空调和通风系统输送单位风量的风机耗功量。单位:W/(m3·h)。2.0.24输送能效比(ER)
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的比值。2.0.25耗电输热比(EHR)
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条件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比值。7/21/202417
2
术语2.0.26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
在名义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能量之比。(无因次)2.0.27建筑物内区
体量较大的建筑物内部、无外围护结构、但存在内部发热量、需要冬季供冷的区域。7/21/202418
2
术语2.0.38全面采暖为使整个房间保持一定温度要求而设置的采暖。2.0.39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面,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采暖方式。7/21/202419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3.0.1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宜符合表3.0.1-1的规定;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宜符合表3.0.1-2的规定。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3影剧院:门厅、走道观众厅、放映室、洗手间休息厅、吸烟室化妆141618204交通:民航候机厅、办公室候车厅、售票厅公共洗手间201616表3.0.1-1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1办公楼:门厅、楼(电)梯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走道、洗手间、公共食堂162018162餐饮:餐厅、饮食、小吃、办公洗碗间制作间、洗手间、配餐厨房、热加工间干菜、饮料库1816161087/21/202420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5银行:营业大厅走道、洗手间办公室楼(电)梯181620146体育:比赛厅(不含体操)、练习厅休息厅运动员、教练员更衣、休息游泳馆161820267商业:营业厅(百货、书籍)鱼肉、蔬菜营业厅副食(油、盐、杂货)、洗手间办公米面贮藏百货仓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8旅馆:大厅、接待客房、办公室餐厅、会议室走道、楼(电)梯间公共浴室公共洗手间1620181625169图书馆:大厅洗手间办公室、阅览报告厅、会议室特藏、胶卷、书库16162018147/21/202421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10医疗:门厅走道门诊用房一般病房16182011科研门厅走道办公试验161812教育:门厅走道一般教室一般办公161818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13博览建筑
:门厅走道展厅阅览厅管理办公1618181814公共建筑中动力用房:人员值班室配电间水泵房换热站空调、通风机房181614141415公共建筑中的停车库57/21/202422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表3.0.1-2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参数冬季夏季温度℃一般房间2025大堂、过厅18室内外温差≤10风速(v)(m/s)0.10≤v≤0.200.15≤v≤0.30相对湿度(%)30~6040~657/21/202423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3.0.2公共建筑主要房间的设计新风量,应符合表3.0.2的规定。建筑类型与房间名称新风量M3/(h.p)旅游旅馆客房5星级504星级403星级30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5星级304星级253星级202星级15大堂、四季厅4~5星级10商业、服务4~5星级202~3星级10美容、理发、康乐设施30表3.0.2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7/21/202424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建筑类型与房间名称新风量M3/(h.p)旅店客房一、三级30四级20文化娱乐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20游艺厅、舞厅(卡拉ok歌厅)30酒吧、茶座、咖啡厅10体育馆20商场(店)、书店20饭馆(餐厅)20办公30学校教师小学11初中14高中177/21/202425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目的,针对目前有设计选取参数标准过高现象,为了给出既能满足室内热舒适环境需要,又符合节省能源原则的设计集中采暖和空调系统时室内计算参数的建议值;本条文中的参数参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20019-2003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中有关内容,并根据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列出三张表: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计算温度;空气调节系统室内计算参数;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7/21/202426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问题的提出出现了室内计算温度冬夏倒置的现象。如供暖时室内计算温度要求保持24℃,供冷时却要求保持22℃。还有一些非生产性建筑,居然要求室内温度全年保持在22℃(+1℃)供暖时,每降低1℃,可节能约10~15%;供冷时,每提高1℃,可节能约10%左右;但应满足夏季室内湿度要求。季节夏季KW/㎡.a冬季KW/㎡.a室内温度℃242628222018新风负荷其它总计2325.848.817234012.218.730.932.66.639.221.75.126.813.54.017.5节能率(%)01836.6031.655室内设计温度改变的节能效果7/21/202427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室内所需新风量,应该是稀释人员污染和建筑物污染两部分之和ASHRAE62:《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观点已由‘污染物限值’的单纯客观评价转化至‘可接受’的主观评价之上,并定义为:“空气中已知污染物的浓度低于规定的指标,在这种环境中,”7/21/202428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我国颁布的规范和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等,都规定了不同用途房间所需的最小新风量。这些数据大都高于欧洲规范CEN1996规定的等级B(无吸烟、不满意率为20%),有些略低于美国ASHRAE62-2001。因此,把“本标准中列出的新风量,作为低污染建筑所需的新风量是恰当的”。7/21/202429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GB/T18883-2002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规定:新风量30m3/h.人空调系统需要的新风,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稀释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二是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前者的指示性物质是CO2;后者通常根据风平衡计算确定新风量的多少,是影响空调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风量少了,会使室内卫生条件恶化,甚至成为“病态建筑”;新风量多了,会使空调负荷加大,造成能量浪费7/21/202430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以办公楼为例:办公室、商务中心、会议室:10(L/S.人),相当于36(m3/h.人)接待区:29(m3/h.人)根据ASHRAE62-2001,表2的2.3住宅的通风新风量需求量起居室:换气次数0.35次/时;但不小于27(m3/h.人)(说明:计算换气次数时,起居室的体积应包括所空调的全部面积。通常,通风可以由渗透和自然通风来满足)7/21/202431
3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参考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ASHRAE62-2001《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中介绍,对于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少于3h的房间,所需新风量可按室内的平均人数确定,该平均人数不应少于最多人数的1/2。例如,一个设计最多容纳人数为100人的会议室,开会时间不超过3h,假设平均人数为60人,则该会议室的新风量可取:30m3/h.p×60p=1800m3/h,而不是按30m3/h.p×100p=3000m3/h计算。另外假设平均人数为40人,则该会议室的新风量可取:30m3/h.p×50p=1500m3/hASHRAE62-2001中6.1.3.1条规定:当一个送风系统提供多个空调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规定了计算方法(本《标准》5.3.7条)7/21/202432《公共建筑节能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第五章第一、二、三、四、五节7/21/202433
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编制总体原则——围绕节能来编写条文。强调全年运行的节能强调实时控制强调分区域的参数控制避免冷热抵消提高输送能效尽可能注重“可操作性”7/21/202434
5.1一般规定5.1.1
5.1.1采暖、通风和空调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一采暖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作为选择末端设备、确定管道直径、选择冷热源设备容量的基本数据。
强制性条文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6.2.1条作了类似的规定;
现状——“四大”
:装机容量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管道直径偏大;造成的不良影响:(1)投资加大;(2)设备、管道站用空间加大;(3)关键一点:设备运行效率低下、全年能耗增加;(4)参数失控。7/21/202435
5.1一般规定5.1.1冷、热指标的特点及应用(1)特点——同类工程的统计值或经验值,不针对特定工程;(2)应用——方案、初步设计估算,作为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如预算等)前期工作的参考;强调一点——自控并不能完全和有效的解决“四大”问题,任何自控系统都受到调节能力的限制;如:冷水机组存在最小容量百分比调节的限制、电动阀存在控制精度问题(大口径阀不能控制很小的流量)、水泵扬程的过高部分将损失在附件上导致能耗无谓的增加;本条文的核心:强调设计、计算都应精心进行。因为施工图是最后的实施图纸,已经(或者说也应该)具备详细计算的条件(只是设计配合的操作性问题)。7/21/202436
5.1一般规定5.1.25.1.2
采暖不宜采用空气调节系统,宜设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公共建筑的主要特点:
1、黑龙江省地处严寒地区,室内外采暖计算温度差大,采暖期长;
2、间歇使用的建筑存在冬季防冻的要求;
3、公共建筑不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仅在高大空间考虑采用这种方式。7/21/202437
5.1一般规定5.1.2冬季采暖系统特点:
1、正常使用时,冬季采暖系统比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减少(1)通常采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差(20~25℃)大于空调热风系统(10~15℃),水泵流量减少;(2)由于末端无输送设备,消除了热风系统的风机能耗;(3)上述两点使得瞬时能耗和全年电耗得以降低。
2、间歇使用时,利用采暖系统作为防冻系统比热风系统更有利于节能;
3、舒适性较好。7/21/202438
5.1一般规定5.1.35.1.3建筑群的每栋公共建筑及其冷、热源站房,必须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
1采用区域性冷源或热源时,在每栋建筑的入口处,必须设置冷量或热量计量装置。
2公共建筑内部归属不同使用单位的各部分,宜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3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一次或二次水总管上,必须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7/21/202439
5.1一般规定5.1.3热量计量
(1)热量计量是国家的相关政策;(2)这里强调的是系统的计量,主要是从楼栋计量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公共建筑而言,要做到分户或分室计量是非常困难的;从管理上看,通常也没有这个必要。7/21/202440
5.2采暖5.2.15.2.1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国家节能指令(第四号)明确规定:“新建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采暖”;热水采暖系统的优点:
(1)舒适、安全;(2)运行调节方便、可靠——质调节与量调节并举;(3)有利于节能,尤其是提高热源设备(如锅炉房)的效率。7/21/202441
5.2采暖5.2.2
5.2.2集中采暖系统的负荷计算,除执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外,同一热源系统的各采暖用户,应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和标准。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供暖方式采暖时,房间设计温度应降低2℃进行房间采暖负荷计算,或取常规对流方式计算热负荷的90%~95%,且不计算敷设有加热管道的地面热负荷。燃气红外线敷设供暖系统用于全面采暖时,其热负荷应取常规对流式计算热负荷的80%~90%,且不计算高度附加。
7/21/202442
5.2采暖5.2.2
要说明两点:
1、公共建筑不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仅在高大空间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2、同一热源系统的各采暖用户,各个单体建筑建设单位委托几家设计院进行设计,有时有的设计院对热源参数了解不透,就会出现各个单体采用不同的热源参数设计;由于几家设计院设计也会出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标准。7/21/202443
5.2采暖5.2.3
5.2.3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处,宜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方式,或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作为补充。主要考虑两点:1.大空间热空气上浮,存在温度梯度,只采用对流散热器采暖宜出现人员活动区温度难保证情况。
2.由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供水温度在60℃以下,并且供回水温差按10℃,输送相同热量时,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大,公共建筑中非高大空间区域不应采用。7/21/202444
5.2采暖5.2.3GB50189-2005:公共建筑内的高大空间,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人体的“舒适感”
(1)体感温度=(室温tn+周围物体辐射平均温度tf)/2
(2)周围物体辐射平均温度tf∑(辐射面积※辐射面表面温度)
tf=——————————————∑(辐射面积)(3)由于地面对人体的直接辐射占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在许多资料中介绍,当采用地面辐射时,计算室温比正常的设计标准低2℃时,通常仍然可以达到与散热器(或热风供暖)相同的“体感温度”。7/21/202445
5.2采暖5.2.3辐射供暖节能机理
(1)辐射供暖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和“定向性”;(2)对于地面辐射(常见情况),由于计算温度降低,可以减少设计和运行能耗;(3)由于空气的热特性,对流供暖造成热空气上浮,形成“上热下冷”现象(常见问题),温度梯度加大,上部空气的过热必然造成热损失的增加——高大空间尤为明显[根据对层高14m房间的实测,对流采暖时,室内的温度梯度△t=9℃(0.5~1.0℃/m),改为辐射采暖后,△t=2.5℃],同时对舒适性来说也是不利的;(4)减少供暖区域——只是对人员活动区保持温度。7/21/202446
5.2采暖5.2.45.2.4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1合理划分和均匀布置环路系统;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能满足热量计量要求。2采用双管系统时,应采取防止重力作用水头引起的垂直水力失调的可靠措施;3垂直单管式系统应采用跨越式;4应严格进行水力平衡计算,且应通过各种措施使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7/21/202447
5.2采暖5.2.4
GB50189-2005:设计集中采暖系统时,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进行布置并分别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目前的典型问题——不同朝向的冷、热不均;原因分析——太阳辐射热的逐时影响;在设计中,尽管可以对朝向进行修正,但要非常清楚的是:朝向修正系数通常是以该朝向最不利情况(或者说以某种平均状态并考虑蓄热的条件)下来制定的,对于设计状态来说是合理的。但是,太阳辐射强度全体甚至全年随时都在变化,当太阳辐射较强时,对该朝向得热的影响并非等同于朝向修正系数,因此设计中要考虑到这种“实时情况”。问题导致的结果——一部分朝向温度不够,另一部分过热而浪费能源。7/21/202448
5.2采暖5.2.4南北分环(或分系统)的实施(1)南、北向房间供暖系统各自独立,并在系统中配置温度调节器和电动阀;(2)选择典型房间的室温作为温度调节信号。(3)如果是一个系统,采用分环调节方式,设置和控制原则与(1)、(2)相同;(4)宜采用变流量方式,但要注意最低流量限制,防止水力失调。
7/21/202449
5.2采暖5.2.4
GB50189-2005:集中采暖系统—在保证能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的前提下,可采用下列任一制式;必要时,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能实现分区热量计量。
1.上/下分式垂直双管;
2.下分式水平双管;
3.上分式垂直单双管;
4.上分式全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
5.下分式全带跨越管的水平单管。本条文的目标:(1)强调要求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节;(2)要求系统能实现热量计量。7/21/202450
5.2采暖5.2.4本条文的核心——保证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
选择采暖系统制式的主要原则要求(具体工程需要设计人员来把握,条文中所列几种系统都可以满足这些原则):(1)保证散热器有较高的散热效率;(2)保证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节;(3)管路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便于实行分区热量计量收费;(4)初投资省。7/21/202451
5.2采暖5.2.55.2.5确定房间采暖散热器,应符合下述要求:1根据房间采暖热负荷和散热器性能及相关技术资料计算确定;2应从房间采暖负荷中,扣除室内明装管道的散热量;3散热器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4同一热源系统的各栋建筑,采暖方式相同时应采用同一热媒计算温度。7/21/202452
5.2采暖5.2.5
GB50189-2005:散热器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本条文要说明的问题
1、散热器的安装方式
2、散热器表面的涂料要求
3、在条文说明中,对散热器的选择也提出了相关的说明。7/21/202453
5.2采暖5.2.5安装方式——暗装在通常情况下影响散热量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必须暗装时,应考虑合理的对流散热孔,在许多资料中,都介绍了不同的安装方式对散热量的影响。同时,由于暖气罩局部空间的温度升高,还加大了热损失,因此宜明装。这需要暖通设计人员与建筑室内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暗装时的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散热器温度控制时,应采用“带外置式温度传感器的温控阀”而不能用普通的散热器恒温阀,因为暖气罩内温度不反映室内温度。散热器选择时应考虑:(1)热工性能、(2)经济性和节能性——金属热强度、(3)构造特性、(4)外观。7/21/202454
5.2采暖5.2.5涂层对散热量的影响——最后的涂层(表面层)是决定其结果(相对散热量)的关键因素。
序号表面涂料相对散热量(%)
1裸体散热器1002铝粉涂料93.73铜粉涂料92.64浅棕色涂料104.85浅米黄色涂料104.06白色光泽涂料102.2以上数据来自《供暖与空调》(美国J.R.艾伦等著——1946年)7/21/202455
5.2采暖5.2.5涂层对铸铁散热量的影响编号表面涂料散热量(W)传热系数(W/m2.℃)相对散热量(%)
8401-B4银粉漆两道12007.91008401-A自然金属表面13058.51098401-C2米黄漆一道13909.11168401-D乳白漆一道13739.01148401-E深棕漆一道13949.11148401-F浅兰漆一道13989.21178401-G浅绿漆一道13578.8113
以上数据来自清华大学散热器检测室。可以看出:由传统的银粉漆改为非金属涂料,可提高散热能力13%~16%,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节能措施,值得大力推广。7/21/202456
5.2采暖5.2.5涂层对散热量的影响表的应用前述两个表都可以直接应用于设计过程之中。但是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和应用。
1、单管顺序式系统对于单管顺序式系统,由于计算中每个“上游散热器”的散热量都会对“下游散热器”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设计时应明确散热器的表面颜色。如果确定颜色的确存在困难,建议可以按照增大102%(以“自然金属表面”散热量为100%)来考虑。
2、带有末端温控装置的双管系统
由于末端带温控,运行过程中散热量可以“实时控制”,因此可以将“涂色”增大的散热量作为运行节能的措施之一,在设计中将其视为“安全系数”也是可以的。
7/21/202457
5.2采暖5.2.5
GB10189-2005: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确定。确定散热器所需散热量时,应扣除室内明装管道的散热量。本条的主要精神:强调精心设计——两句话反映了同样的观点。散热面积过大的危害:不但不能像想象的那样“保险”,反而导致垂直失调——尤其对于单管系统,上游散热器富裕量(“保险量”)的增加是靠牺牲下游散热器的散热量为代价的。调控措施的局限性:双管系统通过末端温控、单管系统通过设置跨越管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失调问题,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方式,因为任何调控措施都是由一定局限的。(1)竣工调试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相当多的系统没有很好的调试;(2)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认为变动的情况;(3)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设计,首先要求的是设计本身的合理性,而不能将所有问题放到竣工调试或者运行中的自动控制来解决。7/21/202458
5.2采暖5.2.5明装管道(通常是立管)的散热量7/21/202459
5.2采暖5.2.5办公室明装管道的散热量比例对于一个层高3.3m、尺寸3.6X6m的办公室来说,如果采用双管系统,其供回水立管的散热量为487W(22.5W/m2),按照办公室采暖指标80W/m2计算,则立管散热量占房间热负荷的28%,在计算中如果不扣除,则出现的问题与盲目增加散热器面积的情况是类似的——上游过热而耗能、下游过冷而达不到使用要求。7/21/2024605.2采暖5.2.6
5.2.6公共建筑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每组(或每个房间)散热器或辐射地面采暖每个环路,应配置与系统特性相适应的、调节性能可靠的自力式温控阀或手动调节阀。
自力式温控阀或手动调节阀:确保各房间的室温,避免了立管水量不平衡,以及单管系统上层及下层室温不匀问题。7/21/202461
5.2采暖5.2.75.2.7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计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手动水力平衡阀。水力平衡
(1)最不利环路——指设计状态且未采用任何水力平衡装置的条件下,计算阻力最大的环路。注意: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最不利环路”——所有环路的实际阻力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强调的“平衡”,不是阻力平衡,而是强调的“按需供水”——保证各处需要的供水量。(2)设计状态下的平衡问题:由于管道、阀门等附件都是有一定规格的,因此原则上来说,在没有平衡装置的情况下(靠计算调整管径等方法),任何水系统的所有环路要做到“理想”的水力平衡都是不可能的。但并不是所有系统都必须加“水力平衡装置”,因此这里提出的是“根据要求”——在暖通规范(4.8.6条)中规定不平衡率为15%。7/21/2024625.2采暖5.2.7水力平衡(3)静态平衡——由于可能存在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为了初调试的需要,可以在管道上增加流量静态平衡装置(实际上是“按需供水”条件下的阻力平衡装置),在初调试阶段平衡各环路水阻力。(4)关于动态平衡的两个概念:
1)动态流量平衡阀——目的是保持流量不变,因此也可以称为“定流量阀”,它只适用于定流量水系统;
2)动态电动流量平衡阀——目的是保证系统压差的变化对当前的末端流量没有影响,末端流量的变化只取决于负荷的变化。(5)水力平衡的概念——按需供水。(6)强调一点:尽量通过设计中的管路调整来平衡,减少水力平衡装置,对于投资和节能有较大意义。7/21/202463
5.2采暖5.2.85.2.8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手动水力平衡阀。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应设计安装水过滤器,并根据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决定是否还要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其它调节装置。公共建筑集中热水采暖系统宜设置分区控制装置。
7/21/202464
5.2采暖5.2.95.2.9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和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阀两端的压差范围,应符合阀门产品标准的要求。2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可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手动水力平衡阀。3定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设置手动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7/21/202465
5.2采暖5.2.94变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设置压差控制阀。5采用手动水力平衡阀时,应根据阀门流通能力及两端压差选择确定平衡阀的直径与开度。6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时,应根据设计流量进行选型。7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时,应根据所需控制压差选择与管路同尺寸的阀门;同时应确保其流通能力不小于设计最大值。8选择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电动平衡两通阀、或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时,应保持阀权度S=0.3~0.5。7/21/202466
5.2采暖5.2.105.2.10敷设在室内地沟、非采暖房间、封闭天棚内等处采暖管道应保温。保温时,外表面应设保护层。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175)的要求确定。保温层厚度应按《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175)中经济厚度方法计算确定。7/21/202467
5.2采暖5.2.115.2.11在选配供热系统的热水循环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EHR=(Ν/Qη)≤0.0056(14+αΣL)/Δt
式中:Ν—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Q-建筑供热负荷,kW;
η—考虑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
当采用直联方式时,η=0.85;
当采用连轴器连接方式时,η=0.83;
Δt-设计供回水温度差,℃。系统中管道全部采用钢管连接时:取Δt=25℃;系统中管道有部分采用塑料管材连接时,取Δt=20℃。
Σ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当
ΣL≤500m时,α=0.0115;
当
500<ΣL<1000m时,α=0.0092;
当ΣL≥1000m时,α=0.0069。7/21/202468
5.2采暖5.2.11本条的来源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EHR=ε/ΣQ=〔τΝ/24qAη〕≤〔.0056(14+αΣL)/Δt〕
式中ε—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kWh;ΣQ—全日系统供热量,kWh;
τ—全日水泵运行小时数,h;Ν—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q-单位建面积采暖负荷指标,kW/m2;A-系统的采暖总面积,m2
改动情况
(1)“水泵铭牌轴功率”(N)修改为“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2)考虑到设计时确定供热水泵的全日运行小时数和供热负荷逐时计算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这里将典型设计日的平均值指标改为了设计状态下的指标。[EHR=(Ν/Qη)≤0.0056(14+αΣL)/Δt]
(3)规定了设计供回水温度差Δt要求,防止Δt取值偏小而影响节能效果。7/21/202469
5.2采暖5.2.125.2.12设计一、二次热水管网时,应采用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对于庭院管网和二次网,宜采用直埋管敷设。对于一次管网,当管径较大且地下水位不高时,或者采取了可靠的地沟防水措施时,可采用地沟敷设。7/21/202470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5.3.1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同一时间内需要分别供热和供冷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这是一个划分空调分系统的总原则,《暖通规范》6.3.2也有相应规定。两个关键点:
1、时间——不同房间的不同时使用问题。
2、参数——同一风系统内,不同参数要求的房间无法同时满足参数要求(变风量系统例外)。(参数: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要求等)如果不划分,上述两者导致的结果都使得能耗增加。7/21/202471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典型不合理情况:
1商场与餐厅:时间和温湿度参数不同,易窜气味;
2办公室与餐厅:时间和温湿度参数不同,易窜气味,噪声要求也不同;特殊用房应独立设置:大型会议厅:由于使用因素,应独立设置;计算机房:由工艺决定温湿度、洁净度参数要求,往往是连续运行。执行时应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按使用特性与要求确定。7/21/202472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25.3.2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主要考虑到四个原因:(1)过渡季节能问题;(过渡季利用新风供冷,节能效果显著)(2)控制的合理性问题;(集中控制,简单、可靠)(3)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方便问题;(集中管理,减少管理维护工作量)(4)空气质量的改善。(空气集中处理,易于提高空气品质)7/21/202473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35.3.3设计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并当功能上无特殊要求时,应采用单风管送风方式。原因:(1)单风管较双风管系统简单,占用空间少,初投资省;
(2)双风管系统存在混合损失;不适用情况:如存在某种工艺对气流组织要求稳定的房间的特殊情况。双风管空调系统7/21/202474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45.3.4下列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1、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
2、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的特点:具有全空气系统的一些特点:可变新风比,管理和维护方便,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定风量空调系统不具有的特点:变风量系统可以进行不同空调区域的温度控制。7/21/202475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4
变风量系统的节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1款条文)
(1)运行节能——由于全年低负荷运行时间引起,(2)设计状态的节能——考虑系统(而不是房间)负荷的综合最大值(逐时之和的最大时刻值),(3)防止区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而节能。
7/21/202476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4(1)运行节能
消除房间显热余热的热平衡公式为:
Q=L•ρ•Cp•(Ts-Tn)(5.3-1)当Q变小时,可采用Ts-Tn和L变小的方法实现;其中L变小的方法可以实现降低输送能耗,一般可节约40~60%的风机能耗。(2)防止区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而节能避免了定风量系统因无法进行各区域温度控制时产生的过冷或过热现象造成的能源浪费。
7/21/202477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4(3)设计状态的节能相对于定风量空调系统,最大送风量从20000减小到16000m3/h,见下表:某空调系统内各办公室典型设计日送风量需求表(m3/h)7/21/202478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4对于全年需要送冷风建筑内区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第2款条文)理由:
1.可实现变新风比运行,充分利用天然冷却冷源,节能的好方法;
2.可实现多区域温控。7/21/202479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55.3.5设计变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送风量。目的:在选择改变空调系统风量的方法时,应优先采用节能效果最好的方法----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变风量系统中,空调风机动态风量调节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风机曲线的自适应方式,(2)调节风机出口(或送风总管上)的对开式风阀,(3)风机入口电动导流叶片调节法,
(4)多台风机并联运行时的运行台数调节法,(5)风机转速调节法。7/21/202480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51.利用风机曲线的自适应方法(利用VAV末端装置调节风阀:产生风机工作点偏移,效率下降,送风温升提高,噪声加大等问题)2.调节风机出口(或送风总管上)的对开式风阀(多余风压由风阀承担,浪费能源)3.风机入口电动导流叶片调节法(比上述方法略好,但效果不明显)4.风机转速调节法(最佳方法)7/21/202481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5风机转速调节方法:
1.改变电机的级数方式(无法实现无级变速)
2.改变电机的供电电压方式(适用于特殊电机,适应性差)
3.机械变速装置方式(存在机械损失和磨损)
4.电机变频调速方式(存在风机效率有所下降和变频器损失,但节电效果还是非常显著)提示:这里的风机是指空调系统的送风或回风风机,而不是VAV末端装置中的风机。(由于大量变频器的使用极易造成电源污染,因此要注意到这一问题)。7/21/202482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5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送风量。原因:(1)满足卫生要求;(2)离心式风机在风量过低时候引起喘振,或减振系统的共振;(3)部分房间对气流组织的要求。
7/21/202483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65.3.6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设计相应的排风系统。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可调新风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整个建筑所有的全空气定风量系统最大运行总新风比,应不低于50%;
2人员密集且同时停留的大空间,其系统最大运行总新风比宜达到100%,且不应小于70%;
3内区全空气系统最大运行总新风比宜达到100%,且不得小于70%;
4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7/21/202484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6对本条的理解
(1)强调设计中考虑全年运行的节能问题,(2)关于“过渡季”的概念:不是“一年中自然的春、秋季节”,而是指“与室内、外空气参数相关的一个空调工况分区范围,其确定的依据是通过室内、外空气参数的比较而定的”,因此一些城市在炎热夏天的早晚也可能出现“过渡季”工况。7/21/202485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6本条实施的关键因素(1)应设有与全新风运行相对应的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的变化应与新风进风量的变化同步;(2)空调机组新风管的设计要考虑到全新风时的风量要求;(3)强调实时控制概念,必不可少的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或系统)。7/21/202486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6几种不同系统的特点比较:1.双风机空调系统(定风量送风机+定风量回风机)最典型的双风机系统采用焓值控制的形式,尽可能采用。调控手段:通过调节新风、回风和排风阀,可以连续地改变新、排风量的大小。优点:过渡季和冬季均可实现节能运行。缺点:要占用较多的空调机房面积。7/21/202487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6几种不同系统的特点比较:2.双风机空调系统(定风量送风机+变速排风机)调控手段:通过调节新风阀改变新风的大小,控制排风机转速调节排风量。优点:同上,过渡季和冬季均可实现节能运行;排风机可灵活安装。缺点:排风机需配置变频器。7/21/202488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6几种不同系统的特点比较:3.双风机空调系统(定风量送风机+定风量排风机)调控手段:通过调节新风阀改变新风的大小,控制排风机启停(多台风机时,控制运行台数),只能分段调节。优点:运行节能效果明显;排风机可灵活安装。缺点:与连续调节的控制方法相比,热量节省效果稍差。7/21/202489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75.3.7当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负担多个使用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Y=X/(1+X-Z)(5.3.7-1)
(5.3.7-2)(5.3.7-3)(5.3.7-4)式中Y——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t
——修正后的总新风量(m3/h);
Vst——总送风量,即系统中所有房间送风量之和(m3/h);
X——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n——系统中所有房间的新风量之和(m3/h);
Z——新风比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
Voc——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量(m3/h);
Vsc
——需求最大的房间的送风量(m3/h)。7/21/202490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7本条文系参考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ASHRAE62-2001“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中第6.3.1.1条的内容制定的。目的:在全空气系统的设计中,在不降低人员卫生条件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尽量减少系统的设计新风比以利于节能。7/21/202491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7本条文隐含的条件是:每人实际使用的新风量就是相关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如果某个房间在送风过程中新风量有多余(人员少、新风量过大),则多于余的新风必将通过回风重新回到系统之中,再通过空调机重新送至所有房间。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系统风循环之后,新风量将重新趋于均匀,由此可使原来新风量不足的房间得到更多的新风。新风“年龄”问题:如果设计中要考虑这个问题,就需要针对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详细的计算,上述计算公式仍然成立,但需要将“年龄”以及系统形式、系统容量等等结合起来考虑。
7/21/202492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85.3.8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制定原因: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设计工况下的新风量非常大。当使用人数相当少时,如果仍然维持设计新风量不变,这时的新风量会超出需求量的数倍,造成浪费。因此当人员数量较少时,可以减少运行时的新风量,对于节能是有利的。这也是制定本条文的目的。7/21/202493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8控制方法:
通常情况下,当室内其他污染物浓度上升时,二氧化碳浓度同样也上升,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采用CO2浓度控制方法。实施要点:如果只改变新风量、不改变排风量,有可能造成部分时间室内负压,造成室外空气的渗入。这时不但影响室内空气的温、湿度环境,而且还会增加能耗,因此排风量也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以保持房间的正压。7/21/202494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95.3.9当采用人工冷、热源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当采用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时,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适用对象:非24小时连续运行的空调系统。第一条基本上是针对建筑整体而言的。当采用人工冷、热源预冷和预热时,关闭新风后不但能够更快的达到要求的室内参数,也能够减少由于并不需要的新风处理所消耗的能量。第二条预冷是针对空调区域或空调房间而言的。应该注意的是:预冷过程中应考虑室外空气温、湿度问题。如果室外空气的含湿量很高,尽管采用它可以使室内温度下降,但由此带来的室内湿度过大会引起人员的不舒适,反过来又会因此采用较多的人工冷源来除湿。因此采用对室外空气参数和室内设计参数的实时比较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这一做法是较为合理的。7/21/202495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05.3.10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应根据室内进深、分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内、外区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并注意防止冬季室内冷热风的混合损失。考虑因素:通常体量较大的公共建筑,空调区的进深也较大,存在空调内、外区之分。外区围护结构的负荷随季节改变有较大的变化;内区则几乎没有影响,通常常年需要供冷。因此,宜分别设计和配置空调系统。内、外区是某些空调建筑的固有特性,与空调风系统的方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划分内外区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进深、分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7/21/202496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10内外区划分的原则:仔细考虑房间的负荷特性和使用特点,在满足内、外区不同的使用要求的条件下,防止由于设计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冷、热量混合损失。内外区划分的方法(参考)(1)采用负荷平衡法划分室内冷负荷比较大、垂直于进深方向不再进行二次分隔的房间(面积为A)当冬季室内空调冷负荷CL大于围护结构散热量Qr时,外区面积Aw=Qr/(CL/A)(2)考虑房间分隔因素垂直于进深方向的分隔;办公区距外围护结构3~5米。7/21/202497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15.3.11公共建筑内存在需要常年供冷的内部区域时,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室内进深、分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
2内、外区宜分别设置系统或末端装置;并应避免冬季室内冷、热风的混合损失;3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有条件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等能够回收余热的空气调节系统;4当建筑物内区采用全空气系统时,冬季和过渡季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新风作冷源,冬季不应使用制冷机供应冷水。7/21/202498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11对于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建筑的空调设计中,要考虑这部分热量的利用,减少冬季的能源消耗。水环热泵系统组成:水环热泵空调机组、循环水管路系统、冷却塔、以及可能需要的辅助热源。7/21/202499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1冬季某空调房间(区域)需要供热量:
qr=qi–ni–qni
式中qi——冬季围护结构及新风的计算供热量之和;
ni——水环热泵(风机盘管等)供热工况时的耗电量,
qni——冬季内部发热量(kW)。对于冬季具有供冷要求的建筑:
分别设置冷、热空调时:建筑物总供热量Qr=Σqri
采用水环热泵系统时:建筑物总供热量Qr=Σqri–Qp
式中
Qp——冬季供冷区域的空调合计耗冷量。实施要点: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经济技术分析后决定。7/21/2024100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25.3.12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新风宜直接送入各空气调节区,不宜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旅店等建筑中的风机盘管机组,应配置风速开关,宜配置自动调节和控制冷、热量的温控器。
目的:提高新风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新风耗能,达到人员要求的卫生条件。新风送入风机盘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1.新风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可能造成新风量不足;
2.降低了风机盘管的制冷/热能力;
3.导致房间换气次数的下降。
实施要点:布置新风风口时,应尽可能地均匀布置,并应远离排风口,避免新、排风短路。7/21/2024101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35.3.13建筑顶层、或者吊顶上部存在较大发热量、或者吊顶空间较高时,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节能角度:(1)顶层:屋顶的传热量较大。如果采用吊顶回风,吊顶空间的温度也将接近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实际上相当于将屋面传热的绝大部分负荷纳入了空调机组的冷、热量要求之中;(2)非顶层但吊顶空间高度较大(超过1m)时,考虑到此时立面上吊顶空间范围内的外围护结构也会有较大的传热;实施可能性:当空间高度超过1m时,有条件做回风管道。关于“不宜”:考虑到目前设计中存在的吊顶空间高度通常比较小、设置专门回风管道有时会受到限制的实际情,但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应该认识到这不是一种完全合理的方式。
7/21/2024102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45.3.14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1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的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2设计排风量大于等于6000m3/h且新风比大于30%的全空气空调系统;3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3/h的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4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楼设计最小新风量大于等于20000m3/h时,且设置热回收装置的新风量比例应大于等于40%;
7/21/2024103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45设有独立新风和排风的系统。6用于设备机房等部位冬季加热的直流送风系统,当室内设计温度小于等于5℃时,可不设热回收装置。7有害物质浓度较大的排风(例如厨房油烟、吸烟室排风等),可不设热回收装置。8排风热回收装置应符合以下选用原则:(1)冬季也需要除湿的空调系统,应采用显热回收装置;(2)根据卫生要求新风与排风不应直接接触的系统,应采用显热回收装置;(3)其余热回收系统,宜采用全热回收装置;(4)热回收装置(全热或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5)宜跨越热回收装置设置旁通风管。7/21/2024104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4热回收是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显热回收装置为例,计算回收能效比(回收能量与多耗的电能之比COPh=ΔQ/ΔN)见下表,回收能量十分可观。7/21/2024105
5.3通风与空气调节
5.3.14关于参数的确定(1)关于热回收效率:根据国内一些质量较好的热回收装置的效率。(2)关于8℃温差的确定: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与室内外设计参数。(3)新风量的大小:根据使用意见和相关的经验数据,直流系统采用≥3000m3/h;带有回风的全空气系统,考虑到比直流系统新风热回收装置来说困难较大一些,因此在数值上有所放宽,新风量≥4000m3/h。7/21/2024106
5.3通风与空气调节5.3.14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经济性及灵活应用作为全年使用的热回收设备,更要关注的是过渡季节的使用效果和能量回收情况。设计者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情况等进行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后确定。(2)风量的差异性:新风和排风风量不宜相差太悬殊。(3)风机与热回收装置的相对位置:污浊的排风空气对新风的影响。(4)风口的设置:防止排风被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物业管理合同范本(2024年)3篇
- 2024年专业化餐饮外送服务合同样本版
- 2024年仲裁与调解服务合同
- 2024XX污水厂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厂房租赁返租与经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合并收购顾问合同2篇
- 物业服务提供商2024年度合同标准范本13篇
- 二零二四年影视制作与发行许可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合规管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农田水利设施融资租赁合同2篇
- 2023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 湖北省饲料企业名录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未来的交通工具丨赣美版
- 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课后服务数学思维类游戏课4 流水行船问题 课件(共12张PPT)
- 碳酸饮料对人体危害
- 火情侦察工作中最应注意的五大问题
- 荒漠区生态治理(麦草沙障、植物固沙)施工方案
-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趋势-PPT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ppt课件
- 《手卫生》学生七步洗手法课件(PPT 25页)
- 《影视声音艺术与制作》教学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