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_第1页
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_第2页
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_第3页
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_第4页
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

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

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

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

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

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

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

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

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

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

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

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縻延。公子吕说:

“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

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

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

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

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

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

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

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

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

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

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

“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

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

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

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

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2.《齐桓公伐楚》

春天,齐桓公统率诸候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国的军队溃败了,于是又去攻打楚国。楚王派

使臣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您却来到我的土地

上,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等诸

候,九州伯长,如有罪过,你都可以讨伐,以便辅佐周王室。他还给我先君指定了管辖的

区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

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这是我要向你征询的;还有,昭王南巡而未能返

回,这是我要向你质问的。”楚使回答说:“贡品没能按时进献,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怎

么敢不供应呢!至于昭王南巡为何没有返回,请你到水边去问吧!”这时齐国的军队又向前开

进,驻扎在隆邑。夏天,楚王派屈完到齐营来。齐军向后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命令

诸候的军队摆成阵势,然后让屈完和他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齐桓公对屈完说:“这难

道是为了我个人?这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

完回答说:“承蒙您的恩惠,使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全。您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这是我们

国君的衷心愿望」齐桓公又说:“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我用这么多的

军队去攻城,哪一座城攻不下来!”

屈完回答说:“你若用恩德来安抚诸候,谁敢不服从?你若想依仗武力,我们楚国就将以方

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屈完

就和诸候订立了和好的盟约。

3.《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

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

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

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

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

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

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

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祐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

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

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

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

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

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

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

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醮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

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

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

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4.《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

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

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

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

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

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

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

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

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

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

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

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

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

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5.《蹇叔哭师》

鲁僖公三十二年,杞子从郑国派人告知秦伯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

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可以得到。”秦穆公就此事问蹇叔的意见。蹇叔说:“使军队受到很

大的消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说过啊。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已有防备,

这恐怕不可以呀?军队的行动,郑国必定知道;秦军辛辛苦苦却没有收获,士兵必定会有

叛逆作乱的心理。况且行军千里,那还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不听,召集孟明、西乞、

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出兵。蹇叔对他们哭道:“孟将军啊!我看着军队出发,却看不见他们

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懂什么!如果你只活六七十岁的话,你的墓地的树都有

一抱粗了啊!”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蹇叔哭着送他道:“晋国人防御的军队必定在靖山。靖山有两

座山峰。它的南峰,是夏朝君王皋的墓;它的北峰,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

它们之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的军队便向东方进发。

6.《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

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

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

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

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

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

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

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

人)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

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

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魇去刺杀

赵盾。短鹿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

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短魔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

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

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短鹿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

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

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

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

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

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

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

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

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

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

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

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

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

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

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

公庙。

7.《齐晋塞之战》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塞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齐国一方是那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

当车右。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

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

继续指挥战斗。他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接战,一只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

肘,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

开始接战,如果遇到道路不平的地方,我必定(冒着生命危险)下去推车,您难道了解这

些吗?不过,您真是受重伤了。"daier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战旗

和鼓声,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为什么

为了伤痛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执武器,本来就是去走向死亡,伤痛还没到

死的地步,您还是尽力而为吧」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把右手的缰绳攥在一起,用空出的右

手抓过郤克手中的鼓棒就擂起鼓来。(由于一手控马,)马飞快奔跑

而不能停止,晋军队伍跟着指挥车冲上去,把齐军打得打败。晋军随即追赶齐军,三次围

绕着华不注山奔跑。韩厥梦见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明天早晨作战时要避开战车左边和

右边的位置。”因此韩厥就站在中间担任赶车的来追赶齐侯的战车。那夏说:“射那个赶车的,

他是个君子。”齐侯说:“称他为君子却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daier于是射车左,车左中

箭掉下了车。又射右边的,车右也中箭倒在了车里。(晋军的)将军暴毋张损坏了自己的战

车,跟在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乘你的战车。”他上车后,无论是站在车的左边,还是

站在车的右边,韩厥都用肘推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战车的中间。韩厥又低下头安定

了一下受伤倒在车中的那位自己的车右。于是逢丑父和齐侯(乘韩厥低头之机)互相调

换了位置。将要到达华泉时,齐侯战车的骏马被树木绊住而不能继续逃跑而停了下来。(头

天晚上)逢丑父睡在栈车里,有一条蛇从他身子底下爬出来,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伤,

但他(为了能当车右)隐瞒了这件事。由于这样,他不能用臂推车前进,因而被韩厥追上

了。韩厥拿着拴马绳走到齐侯的马前,两次下拜并行稽首礼,捧着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

给齐侯送上去,daier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

队进入齐国的土地。'我很不幸,恰巧碰上了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和躲藏。而且我也害

怕逃跑躲避而使两国国君受辱。下臣勉强充当一名战士,谨向君王报告我的无能,但由于

人手缺乏,只好承当这个官职(只好履行我应尽的义务一一把你抓起来假装是齐侯的)

daier逢丑父命令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华泉那里有齐军的另一只部队,)

郑周父驾着齐君的后备车,宛枝担任后备车的车右,daier见齐侯来了,装上齐侯就跑掉了,

使他免於被俘。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他喊叫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代替他

国君受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这个人不怕用死来使他的国君

免於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於是就赦免了逢丑父。

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军在搴地摆开阵势。那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坐在车右做了齐侯的护

卫。晋军解张替却克驾车,郑丘缓做了却克的护卫。齐侯说:“我姑且消灭晋军再吃早饭!”

不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却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进军的鼓声仍然没有

停息。却克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

折断箭杆照样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得殷红,哪里敢说受了重伤?您就忍耐它一点吧。”

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以来,如果遇到险峻难走的路,我必定要下来推车,您是否知道这

种情况呢?一一不过您的伤势确实太严重了!”解张说:“全军的人都听着我们的鼓声,注

视着我们的旗帜,或进或退都跟随着我们。这辆车只要一人镇守,就可以凭它成事。怎么

能因受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受了重

伤还没有到死,您还是努力地干吧!”于是左手一并握住缰绳,右手取过鼓槌击鼓。马狂奔

不止,全军跟着他们冲锋。齐军溃败。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头

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就在

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那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

而射他,这不合于礼。”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

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藜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上

车后,恭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子放

稳当被射倒的车右。逢丑父乘机同齐侯互换了位置。将要到华泉,骏马被树木绊住不

能再跑了。头天晚上,丑父在栈车里睡觉,一条蛇爬在他身子下边,他用手臂去打蛇,手

臂被咬伤,却隐瞒了这件事,所以今天不能推车而被韩厥追上。韩厥拿着拴马的绳子站在

齐侯的马前,拜两拜,然后稽首,捧着酒杯加上玉壁献上,说:“我国国君派群臣替鲁、卫

两国请求,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领土。我不幸恰巧遇上你们兵车的行列,没有逃避隐

藏的地方,而且怕因为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我不称职地当了个战士,冒昧

地向您禀告,我迟钝不会办事,只是人材缺乏充当了这个官职。”冒充齐侯的丑父叫齐侯下

车到华泉去取水喝。郑周父驾御副车,宛筏为车右,载着齐侯逃走而免于被俘。韩厥献上

丑父,却克准备杀掉他。丑父大喊道:“从今以后再没有替代他国君受难的人了,有一个这

样的人,还要被杀掉吗?”却克说:“一个人不把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看作难事,我

杀掉他是不吉利的。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于是不杀他。

8.《楚归晋知瞥》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崔。当时荀首已经是

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楚王送别知徵,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密回答说:“两国

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

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瞥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

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

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鹭回答说:“下臣无

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

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罂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

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

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

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

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

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楚王说:“晋国是

不能和它争夺的。”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9.《祁奚荐贤》

祁奚请求退休。晋侯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

晋侯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侯

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侯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尉,羊舌

赤佐助。有德行的人称赞祁奚,说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推举仇人,不算是诒

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商书说:“没有偏爱,没

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

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为善,所以能举

荐与自己一样的人。诗经说:“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真是贤德的人。

10.《子产不毁乡校》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掌握政权的人(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呢?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

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

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

能堵住怨恨。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大川一样:河水大决口所

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川)通畅,不如我

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我们这些做官的

(赖之)!”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第二单元

1.《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

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

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

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

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

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

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

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

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

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

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

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

人说:“就是唱那‘长锲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

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

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

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

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

“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

姓都高呼“万岁”。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

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

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

'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

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

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

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

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

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

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

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

今天才见到作用了」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

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

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

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

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

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

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

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

谖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

尝君报告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自从齐泯王罢免了孟尝君

的相位后,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都未

到。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自己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被

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了。今仰赖冯谖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我

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急下马制

止,问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门客谢罪。冯谖说,不是。而是为“君之言失”。他说,任何事物

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像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一样,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富贵多士,

贫贱寡友”,这也是一种规律。赶集上市的人,清晨时都急急地赶往集市;但到日落时,人

们就是经过集市,也只是甩着膀子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清晨,厌恶傍晚,

而是因为傍晚时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在那儿已经没有了。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

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

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史记•孟

尝君列传》)

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

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

策•齐策》),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2.《赵威后问齐使》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

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

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

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

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

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

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

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

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

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

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

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

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3.《江乙对荆宣王》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

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替你在

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认为它是对的,

所以就和狐狸同行,百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披铠甲的战士有上百万,却把百万大军托

付给昭奚恤。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这件事的实情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

害怕老虎一样啊。"

4.《庄辛说楚襄王》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边州侯,右边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放纵无度,

不管政事,郢都肯定危险了!”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以为我这样就是不详之兆吗?”

庄辛说:“臣确实看出你这样做的必然结果了,不敢以为是国家的不详之兆。君王始终宠幸

这四个人,楚国一定要亡国了。臣请求到赵国避难留在那里看楚国的变故。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在赵国住了五个月。秦果然攻破了鄢郢。巫郡、上蔡、陈之地。

襄王流亡躲避到城阳。於是派遣骑从到赵国请庄辛。庄辛说:“行。”庄辛到了城阳,襄王

说:“我没有听你的话,事已经到了这一步,怎么办呢?”庄辛说:“俗话说:'看见兔子再

放狗去追,不算晚,丢了羊再去补羊圈不算迟。'臣听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只有百里而

兴盛,夏桀、纣王拥有天下而灭亡。今楚国虽小,截长补短,也有数千里,岂只是一百里

呢!大王难道没看见那蜻蜓吗?六脚四翅,飞翔在天地之间。低头吃蚊虻,仰头接露喝,

自己以为没有忧患,和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那五尺孩童正在调和糖浆粘在丝线上,把它在

三丈高的地方粘住,拽下来作了蛟蚁的食物。蜻蜓的事是小事,黄雀也是这样。俯身啄食

白米,仰身栖息茂树。鼓起翅膀,抖动羽翼自以为没有忧患,也不与人争执。不知道王孙

公子左手挟弹弓,右手捏弹丸瞄准黄雀的脖颈射向八丈高空。黄雀白天还在树林游荡,晚

上就加上佐料作了美食。那黄雀的事是小事,天鹅也是这样。在江海中游荡,在沼泽地停

留,低头啄食鳍鱼鲤鱼,仰头撕咬菱角存草。展开翅膀,凌风直上,在空中飘摇高翔。自

以为没有忧患,与人也没有争执。不知道射箭者,已准备好利箭黑弓,将射向八十丈的高

空,黄鹄将带着箭拖着轻细的丝线,从清风中落了下来。白天还游荡在江海中,傍晚就烹

调在锅鼎中。那黄鹄的事是小事,蔡灵侯的事也是这样。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

的水,吃湘水的鱼;左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搂着宠爱的美女。和他们驰骋在高蔡之中,而

不管国家大事。不知道那个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命令,用红绳子把他绑上去见楚灵王。蔡

灵侯的事是小事,君王的事也是这样。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车后跟着鄢陵君和

寿陵君。吃的是封地收取的赋税,用的是地方上贡的金银,与他们驰骋在云梦大泽,根本

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不知道那穰侯正受命于秦王,在塞南布满军队,而把君王抛在塞

北。“

襄王听了,脸色大变,浑身发抖。於是把执圭的爵位授予庄辛封为阳陵君。不久庄辛为楚

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5.《鲁仲连义不帝秦》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

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

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

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滑王争强称

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

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

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

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

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

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

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

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

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于是平原君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

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

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J

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

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

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

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

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

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

是打算帮助赵国啊」辛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

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

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

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

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

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

国报丧说:'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

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呸!

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

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

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吗?”辛垣衍说:“是。”

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辛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

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

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

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泽谏,激烈辩白,又把

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

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滔

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

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

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

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

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渭王入境。齐潘王不能进

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渭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

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

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滑王不敢进

入邹国。刍入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

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刍6、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滔王入境。如今,秦国是

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

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

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

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

弄事非的姬妄,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

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

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

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

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

喝道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

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

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

身不再相见。

6.《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

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

"如果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

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

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

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

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

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

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

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

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

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

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

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

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

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

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象

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

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

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

"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

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第三单元

论语f

1.《学而》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

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

用于实践?”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

算好学了」

2.《为政》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朝,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

能启动?”

3.《里仁》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

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4.《公冶长》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为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

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

看他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

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

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

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

任我。”

5.《雍也》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发怒,不

重复犯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没听说过谁好学。”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

颜回真贤德!

【原文】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

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不想前进了。”

6.《述而》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

来说没什么问题。”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

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

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

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

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

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7.《泰伯》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

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

路不是很遥远吗?”

8.《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厩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9.《乡党》

【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⑴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⑵言,唯谨尔。

【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

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闿闿(2)如也。君在,跋躇⑶如也,

与与⑷如也。

【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

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原文】君召使撰(1),色勃如也(2);足躅⑶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檐(4)如

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

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

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原文】入公门,鞠躬如⑴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2)。过位,色勃如也,足躅

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3)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4),逞⑸颜色,

怡怡如也。没阶(6),趋进,翼如也。复其位,缴躇如也。

【译文】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

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

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

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