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_第1页
第01讲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_第2页
第01讲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_第3页
第01讲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_第4页
第01讲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专题05地球上的大气第01讲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卷考点速览考点01大气的组成与结构考点02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01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体积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体积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1.A2.B【解析】1.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所以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A正确,B错。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并非二者都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其他天体也有氮气,D错。故选A。2.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会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多;森林、草地开垦成农田,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会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④正确。植树造林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会减少碳排放,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①③错。故选B。【点睛】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 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红外线而增温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A.广州(23°N)B.新加坡(1°N)C.北京(40°N)D.莫斯科(55°N)【答案】3.C4.C5.B【解析】3.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法被分解,A、B错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正确。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4.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吸收地面辐射后,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①正确。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②正确。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保护地球生物,③错误,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对流层的厚度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达到的高度,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上升运动越强,对流层越厚,故对流层的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的厚度在低纬度最大,高纬度最小;在中高纬度地区,夏季对流层厚度大,冬季厚度小。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作用最显著。在这两个时期,如果每周喷射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甚至可以增产2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

)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 B.25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最高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 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7.施用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A.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C.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 D.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答案】6.C7.A【解析】6.­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氧化碳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8%,A错;25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少,B错;经济发达和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大量矿物燃料的地区及毁林严重的地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反之,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所以二氧化碳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C对;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氮元素,不是二氧化碳,D错。故选C。7.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促进光合作用,可以使农作物增产,A对;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B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但不能使农作物增产,C错;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会直接影响地面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关系也不大,D错。故选A。【点睛】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飞船结束了长达186天的“太空出差”任务,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从官方公布的高清大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的局部区域已经烧得黑不溜秋,甚至有一些区域出现了涂层脱落的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过程中,经历的大气层气温变化是(

)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降低—升高9.返回舱着陆时被“烧得黑不溜秋”,下列与该现象成因相似的是(

)A.磁场保护地球生命 B.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C.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D.大气层减少天体对地球的撞击【答案】8.A9.D【解析】8.据图所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神舟十五号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随着海拔不断降低,气温经历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9.返回舱着陆时被“烧得黑不溜秋”是由于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与该现象较相似的是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强烈摩擦燃烧,因此大气层可以减少天体对地球的撞击,D正确;磁场保护地球生命、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均与大气层摩擦生热无关,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大气层自下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温度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0.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略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11.图示四种对流层温度分布情况中,飞机在5000m高度飞行相对平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0.B11.D【解析】10.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必须明确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由①图可知,3000~6000m之间,高度上升了3000m,而气温下降了约20℃,故气温递减率约为0.67℃,高于垂直递减率,B正确;3000m以下气温降低了约40℃,故气温降低率约为1.3℃,高于垂直递减率,A、D错误;图①中,从地面到6000m,海拔上升了6000m,气温下降了约60℃,故气温降低率约为1℃,高于垂直递减率,C错误。故选B。11.对流层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要使飞机平稳飞行,必须使气流平稳。读图计算比较:①图5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0℃,而实际气温约为-30℃,故①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A错误;②图5000千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5℃,而实际气温约为-20℃,故②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B错误;③图5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0℃,而实际气温约为-25℃,故③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C错误;④图5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20℃,实际气温也约为-20℃,故④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层主要有三个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球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福建省邵武气象站某次放飞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获取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资料。下图为该探空气球记录的气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12.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温度、湿度、气压 B.温度、气压、湿度C.湿度、温度、气压 D.湿度、气压、温度13.该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的时间为升空后(

)A.15分钟 B.30分钟 C.50分钟 D.65分钟【答案】12.A13.C【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垂直分层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较为稳定,几乎没有雨、雪天气现象,空气较为干燥。由图可知,①曲线:探空气球放飞后后数值不断变小,之后再不断升高,符合对流层到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①曲线为温度;②曲线:气球放飞后在对流层由于天气现象活动频繁,湿度变化不稳定,②曲线数值变化非常大,当进入平流层后,由于空气较为干燥,②数值较小且较为稳定,因此②曲线为湿度;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气压高,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因此,当探空气球放飞后,随高度越来越高,气压会越来越低,到平流层后,由于大气稳定、海拔高,气压较低且变化较小,③曲线符合气压规律;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3.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压低且变化不大,以平流运动为主,几乎没有雨、雪天气现象,空气较为干燥,由图可知,50分钟时温度开始转变为随高度升高气温不断升高,50分钟之后,气压和湿度数值较小且变化稳定,符合平流层的变化规律,因此该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的时间为升空后50分钟,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平流层有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平流层由大气稳定,天气现象少,是航空的理想空域;在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在太空遨游2天20小时27分钟后,穿越“黑障区”,顺利返回地面。所谓“黑障区”是指高度距地面35~80km左右的稠密大气层区域,飞船返回舱进入这一区域时,由于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其周围温度迅速升高,形成一种特殊电离层,使地面对飞船的跟踪暂时中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黑障区”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D.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之间15.“黑障区”的形成与大气的哪一要素有关(

)A.大气密度 B.大气的温度 C.返回舱的速度 D.大气的运动【答案】14.D15.A【解析】1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黑障区”位于距地面35~80km左右的大气层区域。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海拔高度应在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之间,D正确,排除ABC。故选D。15.由材料可知,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稠密大气层相互摩擦,产生“黑障”现象,因此,与“黑障区”形成有关的要素是“大气的密度”,A正确;大气温度和大气的运动对“黑障区”形成影响不大,排除BD;返回舱速度与其形成无关,排除C。故选A。【点睛】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16千米,平均12千米左右。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顶部距离地面大约50千米,厚度约40千米。平流层中20~40千米的高度,臭氧含量较高,称为臭氧层。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电影《中国机长》中,飞机从重庆飞往成都,在9800米高空,驾驶舱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后,机长凭经验和技术成功迫降。完成下面小题。16.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所在大气层(

)A.天气现象复杂且多变 B.直接热源来自太阳辐射 C.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厚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17.飞机迫降过程中机长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A.太阳风影响大 B.机内温度过低 C.飞机颠簸强烈 D.太阳辐射较强【答案】16.AD17.BC【解析】16.在9800米高空,驾驶舱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10-12km,所以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且多变,厚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AD正确。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其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BC错。故选AD。17.飞机迫降过程中位于对流层,对流运动强,飞机颠簸强烈,且飞机所处海拔高,风挡玻璃脱落后机舱内热量快速流失,机内温度过低,BC正确。与太阳风无关,A错。太阳辐射强弱不是面临的主要困难,D错。故选BC。【点睛】不同纬度其厚度不均(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读我国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8.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能反映该湖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A.①

7月B.②

7月C.①

1月D.②

1月19.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答案】18.C19.B【分析】18.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据图可知,图中②曲线随着深度增加温度降低,①曲线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因而能反映该湖逆温现象的曲线是①,B、D错。7月份湖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1月份,故其出现的月份是1月,C对,A错。故选C。19.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是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降温快,B对。1月份是冬季,A错。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湖底有火山喷发,说明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C错。此季节为冬季,湖面温度较低,湖水运动频率较低,D错。故选B。【点睛】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不是来源于地球内部。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降温快。气象学上把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大气温度层结不同,会导致烟囱排出的烟云形态不同。下图示意不同大气温度层结下的烟云形态。完成下面小题。20.图示四种烟云形态所对应的大气温度层结最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1.图甲所示烟云形态如果长时间存在,预示着可能会形成(

)A.晴朗天气 B.对流天气 C.小雨天气 D.大雾天气【答案】20.C21.B【解析】20.甲烟流曲折,在大气温度层结不稳定的时候出现,此时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好,A不符合题意;乙烟流呈水平方向运动,在大气温度层结稳定时出现,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不符合题意;丙烟流上部较平整,下部向下扩散,最可能是因为大气中出现了逆温层,这种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注:这也是部分工业城市、工业区早晨烟雾弥漫的原因),C符合题意;丁烟流下部较平整,上部凸出,烟气会向上扩散,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图甲所示烟云形态在大气温度层结不稳定的时候出现,大气湍流(注:大气湍流是大气不规则的运动,其发生的动力条件是空气中具有明显的风速切变)的尺度越大,烟流波动的幅度就越大。如果这种烟云长时间存在,说明大气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警惕对流天气的发生,B正确;晴朗、小雨、大雾天气出现时,大气温度层结都较稳定,A、C、D错误。故选B。【点睛】烟雾的扩散与大气稳定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大气稳定性描述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程度,即空气的对流或混合程度。这种稳定性对烟雾的扩散形态和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导致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强烈的对流。这种对流作用使得烟雾能够迅速扩散,呈现出波浪型或其他形式的扩散形态。这种扩散形态有助于烟雾在大气中更广泛地分布,减少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影响。相反,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较弱,烟雾的扩散受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烟雾可能会在水平方向上呈扇形逐渐散开,扩散速度较慢。如果烟囱的高度较低,这种稳定状态可能会导致烟雾在近处地面上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在逆温层内,由于下层空气温度高于上层,形成一个“锅盖”效应,阻止烟雾向上扩散,导致大量烟雾下沉,对下风处地面造成严重污染。垂直温度梯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下图示意某市城郊秋季某时段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间段大约是(

)A.某日16时30分~次日7时 B.次日7时00分~次日10时00分C.某日15时30分~次日10时 D.某日18时40分~次日22时30分23.此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有利于(

)①加快空气净化速度②航天器太空安全飞行③降低霜冻发生频率④抑制沙尘暴天气发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22.A23.B【解析】22.由材料知垂直温度梯度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图中垂直温度变化大于等于0的时间段为16时30分到次日7时,此时段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或不变,发生大气逆温现象,A正确。由图知次日7时00分~次日10时00分,气温垂直变化为负值,说明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未发生逆温,B不符合题意。15时30分~次日10时、18时40分~次日22时30分时期间,气温垂直变化正值、负值均有,正值时发生逆温,负值时未发生逆温,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3.大气发生逆温现象,垂直方向空气对流运动受抑制,大气处于静风或微风状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净化,有利于抑制沙尘暴天气发生,①错误,④正确;由上题知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间段大约是16时30分~次日7时,该时段地面温度低,水汽易凝结,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可降低霜冻发生频率,③正确;航天器在高层大气中飞行,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逆温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逆温现象是指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冬春季节降水较少,夏秋季节降水较多。哀牢山冬季逆温现象出现最多,夏季则发生频率较低。下图示意哀牢山西坡1月气温随海拔的变化。(1)说出哀牢山西坡1月气温随海拔升高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2)说出至少两处哀牢山西坡1月发生逆温现象的海拔范围。(3)说明哀牢山冬季夜晚逆温现象发生频率高的原因。【答案】(1)变化趋势:气温随海拔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原因:哀牢山位于对流层内,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故气温随海拔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2)300-500米;850-900米;1200-1300米。(3)哀牢山冬季降水少,多晴朗干燥天气;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冷却强烈,易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分析】本题以哀牢山西坡1月气温随海拔的变化为情景,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读图可知随着哀牢山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随海拔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这是因为在对流层内,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海拔越低,气温越高,所以气温随海拔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2)发生逆温现象是指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读图可知在300-500米、850-900米、1200-1300米这三个高度范围内存在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的现象,出现了逆温。(3)逆温需要分析近地面海拔较低处的气温较低。哀牢山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冷却强烈,近地面气温下降更为显著,易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考点02大气受热过程某日晴朗的上午,丽水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操场开展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下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实验进行三十分钟后,测得温度计读数从高到低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C.丙、乙、甲 D.丙、甲、乙26.若该实验小组还想利用甲装置快速模拟水循环,应该(

)①在箱内放置一盆热水②将箱外透明薄膜涂上黑色③在箱内底部铺满干土④将箱外薄膜上放一些冰块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25.D26.D【解析】25.覆盖透明薄膜可以减弱长波辐射的进出,使室内环境温度不断上升,故甲和丙的温度计读数高于乙。丙的下垫面为沙土,与甲玻璃箱相比,丙玻璃箱因其底部放置沙土,地表比热容较小,故丙玻璃箱升温幅度大于甲。故实验进行三十分钟后,测得温度计读数从高到低分别是丙、甲、乙。D正确,ABC错误。故选D。26.热水会加速蒸发过程,因为较高的温度会导致水分子更加活跃,更容易从液态变为气态,①正确;黑色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薄膜温度升高,不利于凝结,而箱内温度不高,不利于蒸发,②错误;虽然干土可以吸收一些水分,但它并不直接参与水循环的蒸发、凝结或降水过程。此外,如果没有水供应给干土,它也不会形成径流,③错误;冰块会降低薄膜的温度,促进凝结过程。当箱内的水蒸气接触到较冷的薄膜时,会凝结成水滴,模拟了水循环中的凝结和降水过程,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数值不同,例如水的比热容较大,而金属的比热容通常较小。常见物质比热容大小排序:水体>绿地>裸地。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28.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9.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30.与阴天相比,晴天时(

)A.白天①较强,晚上④较强 B.白天②较弱,晚上③增强C.白天③较弱,晚上④较强 D.白天①较弱,晚上④较弱【答案】27.C28.D29.C30.D【解析】27.读懂“大气受热过程图”是前提(关键):其中的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⑤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与③吻合,C正确;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错误;②表示太阳辐射,B错误;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C。28.“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是指大气在接受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后,大部分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的,相关的序号为④,故而D正确;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错误;②表示太阳辐射,B错误;③表示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29.地膜与大棚是有区别的,前者紧贴地面,中间没有空气层,而大棚中间有较厚空气层。地膜保温是用地膜阻隔地面辐射向膜外释放,即地面热量难以散失,从而达到保温,C正确;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作用会减少地面的热量总收入,A错误;②表示太阳辐射,不会因地膜而得到增强,相反因穿透率不可能百分百,还会有所减弱,B错误;④表示大气逆辐射,是最具有干扰的项,关键是地膜与地面之间没有足够厚度的空气层(空间),所以地膜保温不是靠的“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C。30.晴天比阴天:白天①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更弱,晚上④即“大气逆辐射”较弱,A错误、D正确;白天②即“太阳辐射”更强(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更弱),B错误;白天③“地面辐射”较强(地表温度更高),晚上④即“大气逆辐射”较弱,C错误。故选D。【点睛】晴天因无云或少云,白天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因削弱少而强于阴天,气温较高;晚上因大气逆辐射弱而散热快,气温较低,从而导致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天。太阳落下地平线并不完全代表夜晚来临。天文学意义上的夜晚,是从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开始计算的,此时太阳的暮光消失夜晚真正来临,这才是开始观测星空的正确时间。近年来,青海省冷湖镇附近的赛什腾山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理想之地。图示为冷湖镇及周边区域地图。据此宏成下面小题。31.太阳落下地平线,并没有真正进入夜晚,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32.与藏北高原无人区相比,赛什腾山成为观测星空理想之地的主要优势是(

)A.夜间云量更少 B..无城镇光污染 C.大气透明度更高 D.交通较便利33.春分日,天文爱好者到赛什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不应早于北京时间(

)A.11:00 B.18:12 C.21:00 D.22:48【答案】31.A32.D33.C【解析】31.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仍有一部分太阳光线被空气分子向四面八方散射,使天空仍然亮着,A正确。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昼夜温差上,B错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需要在太阳还没落到地平线上,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D错误。故选A。32.本题要求与藏北高原相比,藏北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夜间云量少,人口稀少,无城镇光污染并且大气透明度较高,所以赛什腾山比藏北高原不具有这些优势,ABC错误。从图中的信息,赛什腾山铁路、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D正确。故选D。33.根据题意,要完全进入夜晚,需要等到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即要在日落后1小时12分左右,又因为春分日冷湖镇(93°E)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算出赛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为19时12分,可推算出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约为21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春分日北半球各地的地方时18时日落,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这里就需要对时间进行转换。经度每相差1°,时间上相差4分钟,且要满足东加西减的原则。大气边界层(左图)是指对流层下部直接受地面影响,地球表面与自由大气间进行物质、能量、热量和水汽交换必经的气层,其高度约为1~1.5km,并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右图示意长三角地区2015~2020年平均大气边界层及在不同季节的平均大气边界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影响长三角大气边界层呈现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海拔高度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35.冬季大气边界层缩小,对长三角地区天气的主要影响是(

)A.气温升高 B.雾霾增多 C.降水增多 D.风力增强【答案】34.C35.B【解析】34.春夏季节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地球表面与自由大气间的物质、能量、热量和水汽交换强,大气边界层较高,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C正确;海拔和海陆分布不存在季节变化,AB错误;大气环流也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35.冬季大气边界层缩小,地球表面与自由大气间进行物质、能量、热量和水汽交换的垂直范围缩小,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导致雾霾增多,B正确;对气温、降水以及风力的变化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主要有四个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③不同纬度其厚度不均(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37.观测期间该地(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8.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答案】36.B37.D38.B【解析】36.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B。37.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图中显示期间,第一天出现大气逆辐射,因此有云层出现,不是晴朗无云,故①错误;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②错误;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太阳辐射强烈,说明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说明大气削弱作用强,云层较厚,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正确的有③和④,答案选择D。38.结合第二小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主要是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4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故CD错误。答案选择B。【点睛】太阳向宇宙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短于4μm波长范围内的辐射就叫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大气辐射.由于大气本身的温度也低,放射的辐射能的波长较长,故也称为大气长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近年来,青藏高原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丛)向草地扩张,对生长季的地表昼夜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和叶片面积较大。下图为木本植物扩张后生长季地表温度距平(距平是指某月均温与该月多年均温之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木本植物扩张导致夜间地表温度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

)A.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 B.降低;白天地表温度下降C.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 D.升高;白天地表温度升高40.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可以减缓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因为(

)A.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B.地面辐射减弱C.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39.C40.B【解析】39.据图可知,夜间地表温度距平为正值,气温升高。木本植物叶片较大,有利于植物蒸腾,蒸腾量较大,空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较强,温度较高,C正确,AB错误;同时,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削弱作用也增强,地表吸收热量较减少,白天地表温度下降,D错误。故选C。40.由上题可知,木本植被扩张地表白天热量收入减少,地表温度降低,因此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会导致青藏高原日均地表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从而减缓了青藏高原气候变暖,B正确;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无关,A错误;植物蒸腾作用会增加,C错误;太阳辐射不变,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受热过程简单来讲主要包含三大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分析即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首先是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然后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4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省份分别是(

)A.河南、黑龙江、湖南 B.湖南、河南、黑龙江C.黑龙江、湖南、河南 D.黑龙江、河南、湖南42.5~6月,③省地表净辐射减少的原因是(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减弱C.天空云量增多 D.白昼时间变短【答案】41.D42.C【解析】41.由材料可知,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是影响地表净辐射的主导因素。读图可知,①地年内地表净辐射变化最大,说明①地年内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即①地纬度最高,依据选项可知,①为黑龙江;②和③相比,②大部分时间地表净辐射较③更小,说明②从总体来看获得的太阳辐射较③更少,故②的纬度较③更高,结合选项可知,②为河南、③为湖南。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42.由上一题可知,③省为湖南省,地表净辐射较小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可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天空云量增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表净辐射较小,C正确;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也随之减弱,A错误;降水较多,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错误;5-6月,直射点先北移再南移,白昼时间先变长至最长再变短,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受纬度(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海拔、天气及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在赣州市赣县区某农庄橙树认养区,秋季一棵棵橙树挂满金色果实,冬季橙树穿上了白色透明的衣裳—塑料薄膜……。目前已有1.27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认养了橙树,橙树主人可通过监控、直播、视频等方式在线了解橙树长势,还可以在脐橙成熟后直接前往农庄采摘,或由农庄采摘后72小时内将“鲜橙”快递到消费者家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3.冬季橙树“穿上白色透明的衣裳”,其原理是(

)A.阻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B.反射太阳辐射来增加光照C.抵制杂草生长和保持水分 D.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4.“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这主要依赖于(

)①广阔的市场②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③便利的交通④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5.若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助力“赣南脐橙认养”模式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VR分析赣南脐橙品质优劣 B.RS获取赣南脐橙长势信息C.GNSS进行灾害天气的预警 D.GIS跟踪动态赣南脐橙物流信息【答案】43.A44.C45.B【解析】43.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冬季橙树套上塑料薄膜,可以阻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减轻寒潮的影响,A正确。薄膜在橙树上部,反射太阳辐射并不能增加光照,B错。冬季气温低,杂草生长慢,主要作用不是抵制杂草生长,C错。橙树套上薄膜,不能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故选A。44.“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主要强调能够将产品快速运至消费者手中,一是得益于便利的交通,二是得益于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这一优惠政策(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给予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和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②③正确。“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的核心是强调速度,而不是强调保鲜,与先进的技术关系不是很大,排除④。“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突出“速度快”,与市场关系不是很大,①错,C正确,ABD错误。故选C。45.VR是虚拟现实技术,不能分析赣南脐橙品质优劣,A错。通过RS技术,对橙树的生长进行监测,可以获取赣南脐橙长势信息,B正确。GNSS主要对地理信息进行定位和导航,不能进行灾害天气的预警,C错。获取赣南脐橙物流信息主要借助卫星导航系统,D错。故选B。【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早春季节常发生霜冻天气,严重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下图示意某年1月底某科研所对峨眉山市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的结果(图中3m、1m表示距离地面高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6.依图可知,该茶园(

)A.白天出现了逆温(上热下冷)现象 B.树冠层的日温差可达18℃C.冻害现象发生于日落时 D.夜晚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47.为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利用风扇,使上下层空气混合 B.开辟水塘,增大上下层温差C.地膜覆盖,促进空气对流运动 D.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涌入【答案】46.D47.A【解析】46.读图,白天1m高度的气温大于3m高度的气温,气温下热上冷,没有出现逆温现象,A错;图中纵轴最大温差为16℃,所以树冠层的日温差不可能达18℃,B错;图示时间为1月底,当地于18点前日落,日落前气温大于0℃,尚未发生冻害现象,C错;夜晚1m高度的气温更低,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D正确,故选D。47.读图可知,夜间上层空气气温相对较高,底层空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空气对流。利用风扇,使上下层空气混合,从而促进上下空气热量交换,可以减轻冻害,A正确;水塘会减小上下层之间的温差,B错;地膜覆盖可以减轻土壤热量散失,但不会促进空气对流,C错;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涌入,但也不利于茶园的通风散热,不利于茶树的生长,D错。故选A。【点睛】本题组注意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注意1m高度和3m在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差异,夜间近地面降温更快,气温较低,上层降温较慢,气温较高,形成空气上热下冷的特点,不利于空气的对流,所以利用风扇,使上下层空气混合,能人为促进空气上下流动,减轻茶树遭受冻害的影响。大气气溶胶通常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主要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进而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散射系数表征气溶胶对光的散射能力大小,数值越大,散射能力越强,与日照、湿度、风速等呈负相关。位于我国西北的x市(116°E,44°N)沙尘暴多发。下图为该市不同季节气溶胶散射系数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8.关于X市气溶胶散射系数季节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春季沙尘输送,散射系数小 B.夏季大风频繁,散射系数大C.秋季降水稀少,散射系数小 D.冬季燃煤排放,散射系数大49.与夏季相比,该市春季气溶胶散射对地面能量收支的影响是(

)A.地面反射减弱,地面增温明显 B.大气辐射增强,地面降温明显C.太阳辐射削弱,地面增温减慢 D.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升温增快【答案】48.D49.C【解析】48.春季沙尘输送多,气溶胶含量大,散射系数应大,A错误。夏季大风天气相对较少,且日照长、湿度大、风速大,不利于气溶胶聚集,散射系数小,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散射系数与日照、湿度、风速等呈负相关,秋季降水稀少,湿度小,散射系数应大,C错误。冬季燃煤排放增加,气溶胶增多,散射系数大,D正确。故选D。49.春季气溶胶散射强,意味着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溶胶散射强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增温不明显,A错误。大气辐射会减弱,地面降温不明显,B错误。太阳辐射被大量散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增温减慢,C正确。地面辐射会减弱,大气升温减慢,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5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温室大棚是人工营造的生态环境,如今已成为植物舒适生长的温床。它犹如一座神奇的殿堂,让植物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在寒冷季节里,那些喜温的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借助温室大棚,打破了季节的限制,展现出勃勃生机。温室大棚以其多样化的类型,满足着不同的植物需求。下图示意现代温室的两种主要类型:玻璃温室(左)与塑料温室(右),研究发现两者在保温性能上存在明显不同。(1)简析冬季在温室大棚里植物能享受温暖阳光的原因。(2)与塑料温室相比,说出玻璃温室大棚的优点。(3)解释蔬菜、花卉适宜在大棚中种植的理由。【答案】(1)太阳辐射可透过玻璃(塑料)到达大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棚内水汽、二氧化碳含量高,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玻璃(塑料)阻挡地面长波辐射,把热量保留在大棚内,使大棚内温度较室外高。(2)玻璃温室透光性好;造型美观新颖;具有极强的防腐性、阻燃性;使用时间长、强度比较高等。(3)蔬菜、花卉属于经济作物,生长周期短;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单位产值量大,价格高等。【分析】本大题以现代温室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农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部分太阳辐射可以穿过大气层,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够被大气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能量的散失,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大部分太阳辐射可透过玻璃(塑料)到达大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棚内水汽、二氧化碳含量高,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这个过程使大棚内气温升高;而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穿过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即玻璃(塑料)阻挡地面长波辐射,把热量保留在大棚内,使大棚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