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_第1页
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_第2页
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_第3页
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_第4页
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发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简称助联体)在落实“弱有众扶、助力共富”的枢纽平台作用,推动“孝善邻里”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工作走向深入,根据**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按照党建统领、统筹协同、数字赋能、需求牵引的原则,高标准推进区助联体规范化建设及实体化运行,深入实施“孝善邻里”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工作,实现“救助+服务”转型发展,有效形成“基本生活满足、公共服务优享、急难愁盼有助、社会融入友好”的“浙有众扶虞你共扶”新格局。二、建设标准助联体规范化建设应按照“八个有”要求,选择在建筑低层部分,可与其他服务类阵地融合。(一)有覆盖三级的组织架构。区级应建设实体化枢纽平台,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服务站点。(二)有符合要求的办公场所。区级助联体建筑面积应不少于

200平方米,乡镇(街道)服务站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0平方米,可与乐龄中心、社工站、文化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类阵地融合建设,村(社区)服务点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固定服务点开展工作。(三)有统一明显的标识标牌。区、乡镇(街道)助联体应在建筑物门口或室内醒目处,悬挂“三统一”(统一logo、统一名称、统一室内外标识)的标识标牌,区级助联体应在附近的交通干道或主要路口设置导向标识。(四)有相应适当的工作人员。区助联体配备专职人员,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站点由民政助理员、社会工作者、民政协理员、网格员等基层工作人员兼任或者协理,人数可按实际需要配备。(五)有合理分布的功能区域。区级助联体、乡镇(街道)服务站办公场所内部应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日常办公区,区级助联体应在办公场所内设置共富议事区、资源调度区、能力培育区、场景体验区、成果展示区等。(六)有对外公开的服务信息。区级助联体、乡镇(街道)服务站应在建筑门口对外公开工作时间,在综合服务窗口公开服务热线,在“浙有众扶”服务端公开发布服务项目。(七)有满足需要的设施设备。区级助联体应配置服务一体机、展示屏等设备,乡镇(街道)服务站应配置电脑等办公设施设备。(八)有统筹集成的资源清单。在“浙有众扶”应用资源库中建立并动态更新力量清单、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汇集困难群体救助服务结果至幸福清单。三、运行机制(一)打造汇聚多元帮扶力量的枢纽平台。1.通过议事会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等力量,实现救助力量的有机联合、优势互补。区、镇两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开展政策衔接、项目布局、资源配置等工作。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建立助联体月度轮值机制,开展个案会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工作;2.通过微公益创投、慈善公益基金、购买社会服务、运营空间共享、救助服务品牌赛比等方式,将社会组织、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的物资、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志愿服务、技术培训、创业就业等各方力量予以汇集,实现社会资源深度联合。(二)打造精准定位有效衔接的供需平台。推动“孝善邻里”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工作走向深入,依托“浙有众扶”应用与“邻里救”应用,从建强服务队伍、融合服务阵地、建立应急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服务力量的有效整合;从拓宽服务群体、量化评估指标、挖掘潜在需求等方面发力,实现困难群众需求的精细化管理,落实“一户一档”;从细化结对帮扶、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调度等方面发力,实现救助帮扶服务的多层次、差异化供给,落实“一档一策”。(三)打造救助资源项目化供给的集成平台。1.服务项目化。区助联体应以需求为导向,对助联体项目实施专业化管理,规范项目产生、发布、实施、评估全流程。以“浙有众扶虞你共扶”为服务品牌,融合建设一批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项目,并独立培育1-2个全域性的服务项目;乡镇(街道)助联体应统筹老年食堂助餐服务、养老服务“爱心卡”机制、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医养结合“健康管家”服务场景等民生实事工作,通过业务协同、资源转介、数据共享等方式,融合建设一批服务项目,同时,结合地域特点,孵化1到2个精品服务项目,形成一批“一地创新、全域推广”的实践范本。2.资源清单化。聚焦困难群众基本社会救助、特殊群体救助、民生事项帮扶补助、社会力量帮扶,系统集成政策、有效整合资源,着力推出并不断完善《**区“救助一件事”政策清单》。3.业务集成化。推动社会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机制走向深入,实现社会救助“咨询、申请、核对、认定、救助(服务)、监测”一个流程管理、一件事办结、一站式完成;推动浙江省大救助系统与浙里有善信息系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救助+慈善”救前查询、对象推送、救后反馈、无缝衔接的集成服务新格局。(四)打造帮扶力量聚能赋能的培育平台。1.建立常态化救助帮扶主体交流培训机制。区、镇两级助联体应定期开展工作专业培训、政策培训、系统应用培训,实现救助帮扶队伍力量培育。2.建立常态化激励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创建正向激励、导向鲜明、促进运行的激励措施,通过评先评优、典型选树等方式,对助联体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褒扬激励,营造群众认可、价值认同、向善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四、日常管理(一)机构管理1.区助联体主要负责实施日常工作,包括统筹调度资源、组织议事会商、策划对接项目、培育专业队伍、推动品牌打造。2.乡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以“孝善邻里”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工作为抓手,落实当地困难群众需求排摸、资源链接、项目落地、业务办理。3.村(社区)助联体服务点以民生服务队伍为依托,做好探访关爱、清单送达、主动发现、代办咨询、志愿服务等工作。在各级助联体综合服务窗口设立接待窗口,执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代办咨询等服务制度。(二)人员管理1.区级助联体负责人由业务科室负责人兼任,其他部门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定期派人参加,应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2.乡镇(街道)服务站负责人可由社会救助相关办线在编人员兼任,应配备1名专职人员;3.村(社区)可以由在职工作人员兼任或者协理,依托民生服务队伍开展具体工作。严格工作人员入口把关和岗位管理,落实协同部门驻岗轮值制度,加强助联体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参训不少于2次。(三)项目管理1.项目产生。收集、分析困难需求,结合我区实际,通过议事会商形成具有精准性、科学性、可行性的项目需求。建立“微心愿”审核规则,实施个性化帮扶。2.项目发布。在“浙有众扶”应用上架发布项目,并同步在助联体线下公布。3.项目实施。按照“需求产生—需求调查审核—供需匹配—服务派发—服务实施—结果反馈”的流程,建立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制度,实时掌握项目进度、阶段性成效和反馈结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商解决。4.项目评估。通过工作绩效评价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对项目实施进度、完成情况、取得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对执行项目效果不佳、满意度不高的项目,予以调整或下架。5.项目培育。建立项目实施机构常态化赋能培育,引入优秀组织、优秀项目、优秀人才为项目实施做好专业督导和示范,确保项目顺利承接、有效开展。对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项目,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运营、合作运营等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无偿低偿的专业服务。(四)资金管理。乡镇(街道)要统筹使用好经区级考评下拨的助联体建设运行补助、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运营补贴、社工站运营补助等民生经费,争取区社会组织专项发展基金(微公益创投)、区“娥江晚晴”康养公益慈善基金补充支持,统筹用于助联体救助服务工作,资金使用按各类资金相应规定执行,做到专款专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项目运行和实施,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助联体开展工作。(五)系统管理。助联体工作依托“浙有众扶”助联体综合应用场景与**区“邻里救”应用开展,要把民生服务效能与队伍建设、人员管理、服务运行的数字化融入结合起来,做好对工作人员、探访服务人员、结对人员的登记注册、培训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推送,及时发现和收集困难群众线索和热点需求,第一时间介入并化解。五、奖励考核(一)考核方法。乡镇(街道)助联体考核评价工作由区助联体在周期内分阶段开展(按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为一个考评周期),考评采用绩效跟踪、路演宣讲、台账评估、数据量化、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通过品牌赛比、中期评估、末期评估三个环节综合评定,考评结束后下拨运行补助资金。(二)补助标准。中期评估通过后(见附件1),将按每个站点3万元的标准集中下拨前期补助经费。同时,考核周期结束时根据排名予以奖补(见附件2)。1-6名奖励9万元,排名7-12名奖励6万元,排名13-17名奖励4万元,排名18名及之后的不再进行奖励。(三)奖励机制。对在救助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带动社会效益明显的服务项目及其团队和个人,通过品牌赛比予以奖励,实施细则另行出台。(四)资金使用。助联体运行补助资金专款专用,使用支出需经乡镇(街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