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沥青路面复拌再生施工技术指南总则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材料要求、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省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复拌再生施工。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文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通过开挖、翻松等方式从原沥青路面获得的旧路面材料。新沥青混合料newasphaltpavement利用沥青、集料等原材料在沥青拌合站拌制的用于改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和路用性能指标所添加的特定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复拌再生remixingrecycling加热、软化和翻XX沥青路面,按需要加入再生剂、新沥青和特定级配的新沥青混合料,将原路面混合料和新沥青混合料一起进行提升复拌,经充分热态复拌拌和后,将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沥青再生剂rejuvenatingagent掺加到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用以改善已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再生沥青rejuvenatingbinder沥青混合料回收料中沥青与新添加的沥青、沥青再生剂组成的胶结料。再生沥青混合料recycledasphaltmixture再生时摊铺在路面上的含有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和新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gradationofrecycledmixture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集料级配与新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合成级配。新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percentageofnewasphaltmixtureinrecycledasphaltmixture新沥青混合料质量占再生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例。热粘结hotjoint通过加热,使原路面的沥青层与新铺的沥青层粘结时处于热态,以保证层间粘结紧密。符号和代号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PQI: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RAP: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QI:路面行使质量指数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适用条件一般规定复拌再生技术主要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路面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的就地修复性养护。采用沥青路面复拌再生技术时,原路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和路面结构强度应符合使用要求。2)病害应主要集中在沥青路面表面层。3)沥青路面存在局部深层病害时,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再采用复拌再生技术进行处治。复拌再生技术可用于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病害处治。不适用于钢桥面铺装沥青层病害处理。适用的路面技术状况复拌再生技术适用于处理沥青路面表面层病害,适用于沥青路面轻微车辙、裂缝、磨光、脱皮、松散、麻面、平整度下降、泛油等病害的处治。选择复拌再生时,路面技术状况宜满足表1~表3的要求。表1复拌再生适用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技术要求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80原路面回收沥青25℃针入度(0.1mm)≥20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3.8路面病害波及范围主要集中在再生深度范围内表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复拌再生适宜的路面技术状况适宜条件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范围PCIRQIRDI条件1≥90≥90<80条件2≥85<85—条件3<85——表3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复拌再生适宜的路面技术状况适宜条件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范围PCIRQIRDI条件1≥85≥85<80条件2≥80<80—条件3<80——四级公路当PCI<75时,可采用复拌再生技术进行养护维修。气候条件沥青路面复拌再生工程施工气温宜在5℃以上,不得在雨天施工,且不宜在大风天气施工。原路面状况调查路面基础资料收集在应用复拌再生施工技术前,应进行详细的原路面基础数据收集。原路面基础数据应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资料。从设计单位收集相关资料,设计资料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原路面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弯沉、材料等方面的资料。施工资料应包括原路面施工材料、施工工艺、设计变更资料以及交竣工资料等。养护资料应包含养护历史、路况检测数据、养护工艺、材料类型等。路面和使用状况调查对路面的病害进行现场调查,记录路面裂缝、坑槽、车辙、推移、麻面、松散、泛油等病害类型的数量(范围)、破损程度及所在位置,并计算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和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检测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并计算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评价路面的行驶性能。通过弯沉检测判断结构层强度,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分析路面结构层强度,评价路面结构层尤其是基层的完整状况,作为判定是否适用于复拌再生工艺的依据。旧路面材料性能调查原路面应进行取芯。取芯点应位于典型病害处,包括纵横向裂缝、车辙、泛油、坑槽等病害位置。取芯过程中,详细记录芯样的完整性、厚度、层间粘结情况、下承层整体性等。取芯芯样主要用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包括密度、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为对原路面混合料状况进行进一步评价,需要进行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取样分析。取样宜采用液压镐、加热翻松等方式进行,每5000~50000m2为一子路段,每个子路段每个车道取样1处,每个取样点样品质量不得少于100kg。为更好的评价复拌再生施工过程对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宜采用沥青路面养护修补车模拟再生施工工况进行取样。取样主要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级配、旧沥青性能、旧集料性能以及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检验。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及回收的旧沥青检测项目见表2。表2旧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材料检测项目试验方法原路面沥青混合料RAP空隙率T0705最XX论密度T0711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T0709车辙试验T0719冻融劈裂试验T0729RAP中的沥青沥青含量T0722针入度T0604软化点T0606延度T0605RAP中的集料级配T0725新添加原材料要求沥青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添加的道路石油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规定。新添加的沥青种类和标号宜与原路面采用的沥青一致。再生剂沥青再生剂质量要求见表3。表3沥青再生剂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再生剂类型试验方法RA-1RA-5RA-25RA-75RA-250RA-50060℃黏度(mm2/s)50~175176~900901~45004501~1250012501~3750037501~60000T0619闪点(℃)≥220≥220≥220≥220≥220≥220T0633饱和分含量(%)≤30≤30≤30≤30≤30≤30T0618芳香分含量(%)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18薄膜烘箱试验前后黏度比≤3≤3≤3≤3≤3≤3T0619薄膜烘箱试验后质量变化(%)≥-4,≤4≥-3,≤3≥-3,≤3≥-3,≤3≥-3,≤3≥-3,≤3T060915℃密度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选择再生剂时,应以改善老化沥青性能和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为原则。应该根据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标号和老化程度、沥青含量、新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及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经济性等,综合选择再生剂品种和掺配量。新沥青混合料应根据原路面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以及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确定新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与添加比例,并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新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宜不小于20%。复拌再生施工用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等,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集料的技术要求。其他外加剂根据需要添加的温拌剂、抗车辙剂等外加剂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有关规定。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般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应对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材料性能进行评价。在配合比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病害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类型宜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类型保持一致。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宜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目标配合比设计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范围、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宜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规定。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附录A的设计方法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复拌再生施工应经过试验段铺筑对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生产配合比。通过试验段检验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项目主要有: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等指标是否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现场检测项目包括:平整度、渗水系数、压实度等。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一般规定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相关施工工艺参数。沥青路面复拌再生施工设备应包含:加热设备2~4台(应根据原路面材料类型、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适时调整)、再生设备1台,复拌设备1台、自卸车若干、沥青摊铺机1台、钢轮压路机2台、轮胎压路机1台。新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拌合站生产供应。现场设备布置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现场设备布置平面示意图施工准备原路面病害处理1)在进行复拌再生施工之前,根据旧路调查结果及病害情况,确定深层病害范围,在复拌再生施工前必须进行处理。可根据病害类型及面积大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修补、开挖换填基层材料并用沥青混合料恢复原状、注浆等。2)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车辙隆起高度大于15mm时,对于其他等级公路,车辙隆起高度大于30mm时,宜将隆起部位铣刨平整。3)一般纵横向裂缝(宽度不大于5mm)可不进行处理。严重纵横向裂缝(宽度大于5mm)应进行深层处理,将沥青面层分层呈阶梯状开挖后灌缝并铺设抗裂贴,再用新沥青混合料分层回填压实,恢复至原路面标高。若路面存在热熔型标线等影响施工质量的杂物,施工前应进行清理(或施工中加热后清除),并对原路面进行清扫。若路面存在对复拌再生施工影响的其它障碍物,如护栏、标线、混凝土基础等,施工前应对其移除或重新布设。试验段施工复拌再生施工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试验段施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通过铺筑试验段应完成以下工作:1)检验再生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复拌再生施工需要;2)确定加热设备组合、加热时间以及加热温度等工艺参数;3)确定再生设备合理施工速度以及推铺碾压等工序参数;4)检验复拌再生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再生剂、新添加的热沥青以及新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用量及其掺加工艺参数;5)检验施工组织及交通组织方案的可行性。原路面加热应根据路面加热效果配置加热机组,针对SMA等特殊材料沥青路面以及环境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增加加热设备,以保证加热效果及施工温度。加热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工艺,各加热设备统一按照设定的施工速度匀速行进。第一台加热设备作业完路表温度不得低于100℃,最后一台加热设备作业完路表温度不得低于160℃,普通沥青路面路表温度应不高于185℃。如果原路面为改性沥青或SMA材料,加热温度应提高10~15℃,路面路表温度应不高于200℃。原路面加热宽度比翻松宽度每侧应至少宽出200mm。加热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要沿基准线行走,确保施工后线型顺直美观。原路面翻松应用再生机械的翻松结构对原路面进行翻松处理,以均匀速度将原路面均匀翻松,翻松时严禁打碎原路面的粗、细骨料。翻松宽度及深度应按设计要求,两车道之间翻松搭接宽度应大于200mm。复拌再生喷洒再生剂、新沥青原路面翻松后,按照施工前设定的使用量喷洒再生剂、新沥青用以改善原路面沥青的老化性能,补充沥青用量。沥青再生剂、新沥青喷洒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将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准确、均匀地喷洒到已经翻松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上,使沥青再生剂、新沥青分别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直接接触、融合。2)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的喷洒量应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严格控制,宜采用自动喷洒控制系统精准计量。3)沥青再生剂和新沥青喷洒方式宜采用旋转盘式洒布,确保喷洒均匀,喷洒控制系统应与再生设备行驶速度相匹配。原路面材料收集将翻松、喷洒再生剂、新沥青后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收集成一个梯形截面的料带。将新沥青混合料添加到原路面收集而成的料带上,并将料带提升复拌,提升过程中混合料应处于封闭的空间,以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温度符合拌和要求。待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与新沥青混合料充分拌和后,形成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添加装置与复拌提升设备宜相互独立,以确保添加过程中摊铺机匀速行驶,保证施工后路面平整度。摊铺碾压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加热施工全断面宽度内的下承层顶面,顶面温度不得低于100℃,确保层间热粘结。将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输送到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时应保证混合料均匀,不得出现粗糙、拉毛、离析等现象。摊铺过程中应加强纵横缝的控制,纵横向接缝应做到平整、密实、无高差错台、无离析等现象。碾压过程中应做到紧跟碾压,为保障压实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压路机数量。压路机用水量应适宜,宜采用雾状或间断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尽可能少喷水。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使施工缝两侧的沥青混合料相互嵌挤,不得采用封水性差的冷接缝方式。开放交通碾压工序结束后,待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后,方可开放交通。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各指标直接影响复拌再生施工质量,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各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见表4。表4复拌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测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外观随时无明火、无烧焦或炭化路面、不打碎原路面骨料目测接缝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三米直尺路表加热温度(℃)随时≤185(普通沥青路面)红外线温度计实测≤200(改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摊铺温度(℃)随时≥120(普通沥青混合料)≥130(改性沥青混合料)≥135(SMA沥青混合料)摊铺前下承层温度(℃)随时≥100碾压终了温度(℃)随时≥85再生剂/新沥青用量随时符合设计要求总量法加热翻松深度(mm)每200m一处设计值±5插入法量测加热翻松宽度(mm)每200m一处不小于设计宽度卷尺量测压实度(%)每1500m2检验1组不小于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93T0924马歇尔试验稳定度(KN)每个工作日1次符合混合料设计要求T0702/T0709流值((mm)空隙率(%)质量检验标准复拌再生施工质量检验项目与频率应按表5执行。表5复拌再生施工检验项目与频率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外观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移等缺陷,且无明显离析目测接缝处高差(mm)每200m测1次≤3三米直尺间隙宽度(m)每100m检验1次大于设计宽度T0911厚度(mm)平均值每1500m2检验1处不小于设计厚度T0912合格值-5,+10压实度(%)每1500m2检验1组不小于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93T0924平整度(标准差,mm)全线连续≤1.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T0932≤2.5(其他等级公路)渗水系数(mL/min)每1500m2检验1处≤200(SMA路面)T0971≤300(其他类型路面)附录A(规范性附录)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1一般规定A.1.1本方法适用于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A.1.2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段进行检验。A.2确定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级配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交通特点、材料品种等因素以及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特点、旧集料性能,结合当地水文气候地质条件,确定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级配范围。A.3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添加比例确定A.3.1根据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级配和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的矿料级配,确定新添加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及添加比例。A.3.2对新沥青混合料添加比例进行验证复核。A.4再生剂最佳掺量确定A.4.1根据原路面的气候条件、交通量、路面病害类型等确定旧沥青再生目标标号。目标标号与新沥青标号相差宜不超过一个等级。A.4.2根据旧沥青的再生目标标号,将再生剂按一定的间隔,取3~5个再生剂用量,把旧沥青与再生剂充分混合后测定再生沥青的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绘制变化曲线,用内插法确定再生剂最佳掺量。当确定的再生剂掺量过大时,应更换再生剂类型,重新确定最佳掺量。A.5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A.5.1预估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以此为中值,以一定的间隔确定5个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A.5.2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的方法测试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吸水率、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A.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