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又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的崛起B.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D.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桓王中箭”(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和“楚王问鼎”(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遭到破坏C.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4.《〈战国策〉书录》:“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万乘(shè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夺权B.诸侯争霸激烈C.诸侯国实力增强D.分封制坚强存在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②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③手工业分工细密④货币流通广泛⑤涌现出一批工商业中心城市⑥培植了水稻和粟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6.战国时期韩非子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7.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8.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9.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非攻”“尚贤”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制天命而用之”10.[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所谓编户,就是将人口编制于户籍中,是国家对国民按地区进行划分的做法。进入战国时期,户口编制更趋严密。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C.普遍推行郡县制度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监督11.[2023·吉林辽源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笼络大量的人才资源,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门客现象。门客是具有相当身份的贵族所养的一批待用之人,不乏贤士、能人、有特殊技艺之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往往为主人或国家效力。诸侯国的做法()A.反映了儒学影响力不断扩大B.壮大了门阀士族的力量C.有利于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D.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12.[2023·湖南衡阳高一测试]战国时期,墨家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选择天下贤王者,立以为天子”;法家则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由此说明他们的思想主张()A.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B.倾向于打破原有社会秩序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D.使人才选拔机制日益完善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10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又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的崛起B.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D.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答案】B3.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桓王中箭”(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和“楚王问鼎”(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遭到破坏C.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答案】B4.《〈战国策〉书录》:“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万乘(shè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夺权B.诸侯争霸激烈C.诸侯国实力增强D.分封制坚强存在【答案】A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②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③手工业分工细密④货币流通广泛⑤涌现出一批工商业中心城市⑥培植了水稻和粟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答案】A6.战国时期韩非子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答案】A7.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答案:B8.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答案:B9.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非攻”“尚贤”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答案:C10.[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所谓编户,就是将人口编制于户籍中,是国家对国民按地区进行划分的做法。进入战国时期,户口编制更趋严密。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C.普遍推行郡县制度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监督答案:D11.[2023·吉林辽源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笼络大量的人才资源,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门客现象。门客是具有相当身份的贵族所养的一批待用之人,不乏贤士、能人、有特殊技艺之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往往为主人或国家效力。诸侯国的做法()A.反映了儒学影响力不断扩大B.壮大了门阀士族的力量C.有利于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D.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答案:C12.[2023·湖南衡阳高一测试]战国时期,墨家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选择天下贤王者,立以为天子”;法家则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由此说明他们的思想主张()A.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B.倾向于打破原有社会秩序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D.使人才选拔机制日益完善答案:B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10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铁砂石合同范例
- 生物课堂的回顾与展望计划
- 个人劳务挂靠合同标准文本
- 入党的动机和目的10篇
- 供应气体合同标准文本
- 主机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与店签定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品牌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专业分包团队合同标准文本
- 业务推广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JJF(皖) 205-2025 土工击实仪校准规范
- 颌面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影像诊断讲解
- 人教版英语2025七年级下册Unit 4 Eat Well教师版 语法讲解+练习
- 2025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初三中考模拟测试卷化学(无答案)
- 2025年中国尤加利精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药厂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某露天矿山剥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基于AI技术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UL489标准中文版-2019断路器UL标准中文版
- 新闻社服务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