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与课时教学设计备课组长主备人课型授课时间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游记类作品中,言语形式集中表现为对游踪和胜景的描绘,情感表达则集中表现为游记中的情思。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四篇游记所写的景物各有特点,写法各具特色,风格多姿多彩。《壶口瀑布》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语言并不华丽,但能打动读者。《登勃朗峰》写法多变,语言幽默风趣。以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意趣。《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游记,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气息,感情饱满而含蓄。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和多样的风格;2、细读课文,揣摩品味语言,感知文章所写景物的特点,研读景与情、理交融的语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与思考;3、依据所学,撰写一篇蕴含个人独特感受的游记并分享给他人;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整体设计,分篇安排,充分利用好四篇课文: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阅读难度并不大,也并没有太深刻的思想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以合理的方式突破课文的难点。这里提几点建议,供老师们备课、教课时参考。教学中要突出游记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把握游记文体的基本特点。以多种方式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重视品味作品的语言。适当进行贯串整个单元的比较阅读。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游记作品。教师在选择推荐篇目时,可以适当注意涵盖游记的主要类型。有学者把游记分为再现型、心态型、文化型三大类:再现型游记是最常见的游记类型,以叙写游踪、描绘景物、记录风俗等为主,也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心态型游记着力表现作者在游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虽然也写景记事,但重点并不在此;文化型游记的作者并不拘泥于对景物之美的欣赏,而是思接千载、逸兴飞扬,沉醉于对与所见之景相关的名人事迹、历史掌故、诗词佳作之中,作品的内容比较丰富。当然,上述的类型只是理论意义上的划分,在实际创作中,许多优秀的游记作品是兼有以上三个类型的特点的。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壶口瀑布》建议2课时,《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建议2课时,《登勃朗峰》建议1课时,《一滴水经过丽江》建议1课时。课题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确定学习重点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壶口瀑布视频)同学们见过黄河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词?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壶口瀑布》,去一探究竟。二、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词。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3.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三、讲授新课活动一:预习检测,积累文学常识(一)汇报预习中掌握的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2.文体知识:游记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的三要素:(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2)“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现实生活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游记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听写生字词,解释成语的意思。四、合作探究活动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第二部分(2)写雨季的壶口瀑布,人们还没有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所震撼。第三部分(3—5)详写“我”第二次游览壶口瀑布,定点观察,转换视角,具体刻画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第四部分(6)结尾以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2、作者先后几次前往壶口观赏?从什么位置观看?这几次的瀑布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明确:两次,雨季和枯水季雨季:河滩枯水季:河心雨季: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枯水季: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多姿多彩五、课堂练习朗读练习收束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齐读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介绍作家作品,互相补充;掌握生字词和成语的意思;互相评价。认真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举例,快速导入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利于学生以文体的特点来赏析文章;扫清文字障碍,为后文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以游记常识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分析《壶口瀑布》表达对有同样伟大个性的人和有着伟大性格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讴歌。本单元为“游记单元”,应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游记语言对景物细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思和对祖国山水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结构层次以及作者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感受到壶口瀑布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本节课将通过语言的分析,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分析能力,体会伟大的黄河精神。目标确定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和文化历史的情怀。学习重点难点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领会文中所写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本节课我们共同深入文本,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二、合作探究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1)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想到民族的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胜,勇往直前。”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三、重点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自制表格,从声音、气势、景象、感受等方面比较品味语言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课文,赏析自己欣赏的句子。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赏析示例:本句利用叠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出示优美例句:2、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3、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4、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5、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胜,勇往直前。写作特点1.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多感官写景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认真听讲,明确目标组内分析展示阅读、思考、分析自制图表仿照示例,赏析语言朗读赏析尝试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复习导入,旧知串联起新知。根据文本内容、结合所学,完成任务提升学生信息提取整合能力体会写景抒情性散文的语言之美课堂小结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情形,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精神,表达了对黄河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作业布置基础:预习下一课。提升:完成课后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分析从整体来看,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处的两句话浓缩了作者的行踪,也点出了文章的详略,即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较详),到驶过冰河(较略),最后进人冰塔林(最详)。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初步掌握游记的学习要点,能初步阅读文章并概括内容,但是本课学生要接触新“冰塔林”这一独特地貌,缺少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第一课时应注意插入相关视频辅助教学。目标确定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2.了解冰塔林的形成过程。3.感受作者笔下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学习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游踪2.初步感受雪山的壮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长江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几千万年是何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啊!正是这有着悠久而漫长历史的长江,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长江,从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出千峡、纳万川,汇集成波涛滚滚的大江,横贯中华大地,雄伟壮观。那么长江的源头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领略长江源头的魅力。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2、字音字形3、背景资料1987年3月上旬,马丽华作为编剧,跟随《万里藏北》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东,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的顺序组织文章,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快速浏览文章,在文中圈画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明确:草坝子——砾石堆上——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接近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插入“冰塔林”相关视频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请同学们品读第5—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归纳: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第5—6自然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激发兴趣,进一步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和相关问题。根据晨读手册完成预习检测个人完成文章梳理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谈论、做批注用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以检测形式,呈现课前预习效果。重点分析写景句的特点,初步感知雪山的壮美课堂小结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我们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巨大威力,作者的体验更强烈显示了对祖国山河的讴歌和赞美之情作业布置基础:积累字词提升:课后思考探究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分析从本文来看,作者心中始终充满了对各拉丹冬的敬畏,无论她笔下的景物是雄伟壮丽的还是原始粗粝的,抑或是晶莹多姿的,这种对大自然洪荒伟力和漫长历史的敬畏始终存在。作者笔下的各拉丹冬雪山难得一见、难以亲近,冰河难以穿越,冰山上图案难以名状,冰窟中的冰体难以细数,这种种“难”,或显示了自然本身的伟大与神秘,或表现出文学手法在自然的伟力面前的贫瘠与单调,都是敬畏(同时也是一种礼赞)的具体表现。学情分析区别于《壶口瀑布》作者思维方式偏重人文主义,擅长从景物中引出关于人生的思考,深刻而厚重;马丽华的思维方式则偏向自然主义,这是学生生活感受中缺少的一部分。目标确定1.感受文章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魅力。2.抓住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对雪山的感情。3.体会本文把写景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融为一体的写法。学习重点难点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渺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怎样的情感震撼。(板书课题)二、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语句的妙处示例赏析:(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参考例句:(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三、品味语言作者在观赏雪山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品读下列句子,体会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课本积累拓展四)(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第(1)句,“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原意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第(2)句,删除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的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第(3)句,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四、写法探究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侧面写出了各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也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亲切、真实、可信。2.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使文章产生了独特的内在张力。3.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使文章染上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4.是表达敬畏自然的一种方式,人的痛苦在伟大而恒久的自然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认真回忆,整理思绪,进入课堂小组合作品味语言、做批注严格按照括号内要求完成任务,体会联想和想象在本文表达情感的作用思考、分析、谈论尝试总结本文写法结合课后题有目标地赏析语言根据示例句子完成赏析,规范答题格式感知独特写法,为本单元写作任务做铺垫课堂小结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作业布置基础:巩固字词,完成“基础练”;预习下一课。提升:完成课后题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分析《登勃朗峰》这篇游记综合运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美景和下山时乘车的经历和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游记的过程中,眼光不能只停留在景色上,更应该关注旅途中的人,尤其是小人物,本文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车夫和导游,向读者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逐步理解小人物的形象特点,相信本篇文章中的马车夫也能引起本阶段学生的关注。能够深切关注生活在这个现实中的普通人。目标确定1.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小说笔法和散文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欣赏课文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综合运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被称为“欧洲屋脊”的勃朗峰作为一处独特的自然景点,每年都会吸引上百万的游客前来观赏,还有数以千计的登山者慕名而来挑战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脚步,来一次“勃朗峰”神游之旅。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2.背景介绍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欧洲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季不融化,白雪皑皑,故勃朗峰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3.字词积累翌日(yì)灼热(zhuó)巉峻(chán)焦炙(zhì)拾阶(shè)独踞(jù)皑皑(ái)沟壑(hè)三、任务一:我做导游,明行踪活动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行踪,带领大家重走旅行之路,并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示:在文中找出表明地点、交通方式的词语。)明确: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阿冉提村—沙蒙尼旅馆。活动2:根据行踪,可以明确本文作者是以游踪为线,上山下山,据此,可以把课文分哪两部分?预设:上山写景——登山见闻与感受下山写人——乘车的经历与感受四、任务二:我来拍照,赏奇景活动1:上山的美景让我们驻足停留,请同学们“拍下”你最喜欢的风景,并为这风景写一段解说词设计一段精彩的朗读(提示:注意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示例:我拍下的是云,在作者笔下,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色“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妩媚动人”瞬息万变。但本质是“洁白轻薄”,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活动2:思考讨论勃朗峰的奇幻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齐读: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似乎是虚幻的,与现实之间只有一层薄膜的距离,有时候无法长时间保留的至善至美的事物,我们在拥有时要懂得珍惜。预设: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五、任务三:我来解说,识奇人过渡: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活动:下山后,在赶往沙蒙尼途中,作者雇了一辆敞篷马车,巧遇“车夫之王”。跳读课文第二部分(7-11段),请以“从________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马车夫。”的句式,谈谈你认识的马车夫。(提示:可从人物描写、路上经历进行品读。)示例:从他的神态“镇定而善良”“神情威严”“面不改色,和颜悦色”,我读出了一个镇定自若,温和善良的马车夫。预设:1.语言描写2.神态描写六、我来阅读,品灵魂活动1:本次勃朗峰之行即将结束,我们欣赏了美景、认识了幽默的车王,下面我们要接触一个有趣的灵魂,你们知道是谁吗?(马克·吐温)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关于马克吐温的故事,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觉得马克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ppt出示)故事1:一次他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

遭遇出乎意料的傲慢无礼之言,他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故事2:从1981年起,他甚至有将近十年时间都旅居国外,到1900年才回到美国,虽然旅途并不总是舒适愉悦,但他仍在给朋友信中说自己“急不可耐地需要走”,因为旅行“对心存偏见、性情固执、鼠目寸光的人,是苦口良药。”预设:幽默的、公平的、包容的、远见的活动2:选择你喜欢、你认为幽默的语句和段落,反复读,反复揣摩,体会作者的幽默感。(要求:透过标点的语气、语言的语气,体会文章的幽默,作者的生活态度。)提示:推荐的阅读重点有:⑧段、⑨段。例如:“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徒步的自由自与在他们骑骡乘车的束缚受限形成巨大的反差,需要读出讽刺、调侃的语气。知识性导入新课自助结合晨读手册完成预习任务,有问题及时举手提问小组合作完成导游活动,完成后班级内部展示设计图片解说词使用固定句式分析马车夫的人物形象听同学发言做批注课外链接材料阅读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帮助本科学习任务更好完成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意识个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临场表达、语言组织能力、画面描述能力通过相关语句分析马车夫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体会马克吐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文字语言风格的体会课堂小结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是因为他们的本意是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却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从文中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普通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他警惕甚至批评生活中过于“文明化”、过分优雅的东西,赞同富有活力、简单自由的生活理念。透露出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好奇心与幽默感,体现出一种虽有些粗粝却随性豪放的姿态。作业布置基础:巩固本课字词;完成基础练提升: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古城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治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学习时,除了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外还要通过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同时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游记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游记,已经掌握了游记的知识以及游记的阅读方法,已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且已经具有一定赏析句子的能力,本节课是基于以上情况的授课。目标确定1.探究本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带领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品味作者对丽江的情感。3.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学习重点难点探究本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宁静的,你可以坐在洒满阳光的院落发呆良久;丽江是喧嚣的,你可以彻夜狂欢,让个性张扬。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板书课题)作者简介阿来,藏族诗人,作家。代表作有抒情诗集《梭磨河》,小说集《灵魂之舞》、《月光下的银匠》。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中有特殊的藏文化的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三、预习检测预习任务一:欣赏积累精彩词句大声喧哗名扬世界晶莹夺目目眩神迷水流漫溢依山而起顺水而去蜿蜒老街香气隐约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四、探究一滴水的奇妙旅程(一)一滴水的游踪一滴水经过丽江,它都到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任务二:梳理本文游踪明确:本文是以一滴水的游踪作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二)一滴水的视角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选择印象深刻的一处或几处场景,说说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丽江。示例一: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从中读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丽江。示例二: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从中读到了一个历史悠久、享誉四方的丽江。示例三: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从中读到了一个古朴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丽江。明确: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2.“一滴水”的视角,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文中哪些地方,只有从“水”的视角才能这样写,从人的视角就不能这样写了。请大家默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明确:水有前世今生,水能从雪山顶俯视,在黑龙潭仰看,还可以在水车上俯瞰全城。这滴水既能贯通古今,也能由高而下,比人的视角全面、自由、灵活。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让我们跟随视频,继续寻找答案。(水流视频)明确:丽江以水见长,这样写能更好地体现丽江的地域风貌。(三)一滴水的情怀丽江的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人文内涵。以13-15段为例,感受平凡宁静生活的美。1.这三段话描写了哪些内容?请速读文段,标注内容。(1)作者描写了银器、玉器等手工艺,以及古代的音乐和东巴象形文字——展现了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2)还描写了民居的建筑、种植的花卉、主客之间和谐的关系——展现了丽江人的日常生活(3)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描写了丽江美丽的夜色(4)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展现了丽江城外通透、静美的夜景2.丽江是喧嚣的,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丽江也是宁静的,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对比,突出了丽江宁静美好、抚慰心灵的魅力。游客们被古城的美景所感染,抛却了一切杂念,丽江古城抚平并净化了人们的内心。明确: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这就是阿来想要表达的内容。如同作者自己所说——通过人生体验获得历史感和命运感,让滚烫的血液与真实的情感,潜行在字里行间。——阿来《大地的语言》观看云南丽江旅游宣传片说、读在笔记本上积累自主探究以图示形式梳理游踪听、说批注笔记听同学发言,在课本相关句子旁边做批准梳理段落内容写通过更加直观的视频了解丽江之美积累名家用词,丰富词汇,助力写作通过朗读,体会一滴水的独特视角。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回顾赏析以及写作手法相关知识体会本课作者对于丽江的独特情感课堂小结阿来在游记中写的不仅是他眼前所见的丽江,更是他心中理想的丽江。由此我们知道,游记不仅可以呈现眼前实景,还可以把想象和记忆融化在现实里,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理想。作业布置基础:巩固字词;完成基础练。提升:假如你是一片云,你会去往咸阳的哪些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请大家仿照本文的写法,结合本地景物,写一篇简短的游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分析写好游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按照游览的路线来写,但往往泛泛而叙,抓不住重点,写成流水账。有时尽管突出了主要景点或场所的描写,但缺少作者的独特感悟和个性情感,常常读起来千人一面,没有趣味,也没有鲜活的思想。因此,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情感,这些才是写好游记的关键要素。学情分析初中生写作游记,往往以记叙游览参观见闻、描慕景物为主,同时穿插扦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因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说理等手法,都是需要学生细心领会的技法。如果采用日记、书信等文体表达,也会有独特的优势。选用日记表达,可以增加游记的真实感、现场感;选用书信表达,会更加亲切自然,打动读者的心灵。也可以鼓励学生借鉴《登勃朗峰》中的小说笔法或《一滴水经过丽江》带有童话色彩的新颖写法。目标确定1.了解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2.能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3.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了解游记1.情境创设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游记是描写游览者在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游记通过记述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游记。2.了解一下游记往往包括哪些内容?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那我们如何能写好游记呢?二、修改片段交流写法1.五一假期小明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趟北海公园游玩,下面是他写一篇游记,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你能结合刚才所学帮他提出修改建议吗?5月1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富有盛名的北海白塔。2.通过修改小明的这篇游记你觉得写游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缺少对具体景物的细致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游览时生发的独特情感的表述。)3.交流修改建议,探究写法。4.写法探究(1)游踪清晰,线索分明。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举例点拨)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为:玉龙雪山顶→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前→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中→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行文借助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句,把游踪展现得非常清楚。(2)血肉丰满,主次分明。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最有特色的或是最能打动你的景物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举例点拨)“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马克·吐温《登勃朗峰》(3)详细描写,突出特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挑选好描写角度,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调动多感官来详细生动地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举例点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梁衡《壶口瀑布》(4)情景交融,表情达意。一篇好的游记,在对景或物的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游记作品鲜活的主题色彩。(举例点拨)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梁衡《壶口瀑布》作者在文章结尾感慨黄河具有“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性格品质,犹如一个人,犹如中华民族伟大的品性。这种感受的抒发,提升了景物的形象内涵。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文字和作品教育着我们,还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参观鲁迅故居》作者以议论、抒情作结,表达作者的游览收获和对鲁迅先生的赞美敬仰之情。

5.师生归纳写法:所至: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并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所见:景——特点(多感官角度;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现手法;多种表达方式。)所感: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三、牛刀小试描写片段1.老师第一次来咸阳,如果想请你为老师推荐一个最值去游玩的地方,你会推荐哪里?为什么?(交流1——2分钟)2.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请你选取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一处风景来写一写吗?150字左右。(注意运用所学景物描写的方法)3.展示交流,点评再次明确写法。四、拟写提纲

活用写法1.通过片段描写和评改我们对景物描写一定有了更多的收获。那我们能不能尝试来构思整篇游记呢?我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画出游览路线图,并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提示:①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②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③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2.展示交流,检查掌握情况3.师生共同回顾小结六、写作实践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为题,写一篇参观记不少于600字提示:1.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记录,作为写作的素材2.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全都写进作文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参观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在适当的地方,要点出你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思考同桌简要讨论修改语段同桌合作交流想法思考、总结归纳交流讨论打开课本,再次赏析名家文章的写法说做批注交流、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列出简单的提纲半命题作文整合思路完成写作写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次明确书写游记应有的要点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指导写作明确写作要求再次体会名家写法的优越性通过详细的语段分析,找到游记书写的要点,用在自己的写作中群策群力通过明确的书写要求知道自己的写作复习提纲的类型和写法梳理自己参观过的地方,整理出值得详细的写作思路课堂小结写好游记,首先要梳理出清晰的游踪,其次最重要的是清晰的语言表述,最后游览者的所感也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