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共10篇)目录TOC\o"1-1"\h\u14829第一篇: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7267第二篇:医院雨季防汛应急预案 1530274第三篇:2024年医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199109第四篇:2024年医院暴力伤医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928348第五篇:突发性紧急事件药品供应应急预案 3418457第六篇:2024年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 3712027第七篇:医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4230488第八篇: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5226472第九篇:2024年医院防震减灾应急预案 6416307第十篇:2024年医院全面性大面积停电应急响应预案 68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一)目的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2.严格规范,处置有力。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4.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三)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四)预案适用范围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2)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网络故障等意外。(3)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门诊就诊期间,因医疗争议在院内突然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坏行为的事件。主要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医院财物等行为。2.突发事件分级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门诊整体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本部门及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4)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门诊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只需要调度本部门或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成立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组员:(二)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2.做好日常安全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3.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注意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三)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三、预警机制(一)预测与预警门诊办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预警级别和发布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短信、微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四、应急处置(一)信息报送与处理1.报送的主要内容。(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统计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2)报送科室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实施情况;(3)需要门诊办协调的有关事宜;(4)事件现场的即时状态;(5)事件的后续报告即抢救或处理的情况(直到处理完毕)。2.信息报送的方式。(1)医院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向科室领导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非工作时间同时报告总值班。(2)报告采用电话口述上报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做好记录。(3)发现有隐报、瞒报、缓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3.信息处理。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及时进行受理、记录(登记)、报告,做好联系沟通等信息处理相关工作。(二)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处理及上报(1)最先发现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包括导诊及分诊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呼叫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做出判断。如病情允许搬动,立即将病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立刻进行就地抢救,如患者心跳停止,需立即行心肺复苏。(2)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第二责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内线电话xx,外线电话xx),并与第一责任人配合抢救。(3)急诊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携带急救物品到现场进行抢救。(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多学科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5)门诊办公室(总值班)应到现场指挥抢救,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必要时上报院长。(6)经紧急处理后,根据病情办理住院、留观或离院。(7)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门诊办公室向医务处、主管院长汇报抢救经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病历并填写死亡证,行政保卫处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2.工作要求(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2)急救物品做到定时清点,保持状态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3)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参加抢救人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详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5)如患者无家属陪同,应及时联系家属并保管好患者的随时物品。(三)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1.风险分级一级风险: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二级风险:(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三级风险:(1)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2)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3)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4)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2.处置及报告(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不能自行处理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科室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行保处协调处理,其他科室及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处处理,必要时主管院长出面处置。(3)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保安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在向主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或XX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直接报警),并随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事件动态。(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积极处理,职能科室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5)当患方有攻击倾向时,当事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发生冲突的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患方直接接触。医院雨季防汛应急预案为做好极端恶劣天气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患者、职工、医院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医疗秩序,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适用范围本通知适用于一院三区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洪涝灾害抢险处置及应急救助。二、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组长:副组长:成员: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杨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院洪涝灾害抢险处置及应急救助。三、一院四区防汛重点监控风险区域1.中心院区设置重点监控风险区域4处,分别为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处,职工餐厅后门处,南北病房楼顶及东垮楼发热门诊楼顶处,门、急诊处,职工车棚处。2.妇女儿童院区设置重点监控风险区域2处,分别为门诊处,楼顶处,东西侧楼梯间处。3.康复中心院区设置重点监控风险区域3处,分别为一楼大厅处,地下室排风口处,楼梯间处。4.西院区设置重点监控风险区域2处,分别为一楼门诊及水浴入口处,院内后门及办公楼门口处。四、防汛物资储备及使用管理1.防汛物资按满足医院重点监控风险点最大需求进行储备,储备一定量的砂石料、编织袋、编织布、排水泵、电源线、雨衣雨靴、救生衣等。2.防汛物资严格按照重点监控区域进行放置,并张贴标识。3.后勤部负责对防汛物资进行定期维护管理,任何科室及个人无权擅自动用防汛物资。五、应急反应等级应急指挥部副组长刘庆来根据国家或当地气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级别研判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按级别及重点风险监控区域适时下达启动应急响应命令。1.汛情Ⅲ级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各院区当班汛期值班小组(附件1)24小时待命,确保水泵、临时供电设备、沙包沙袋充足,各类铁铲、钢钎、撬棒、水桶、扫把等救灾工具齐全有效,发生灾情30分钟内就位处置。2.汛情Ⅱ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橙色预警。(1)在汛情黄色预警的情况下,启动3个汛期值班小组,小组成员24小时一线待命。加强巡查次数,密切监视灾情及时准确上报信息。(2)关闭病房、门诊、办公区域门窗玻璃,视情况关闭设备电源,人员躲避在房间,最好不要用手机通电话,防止雷击而造成伤害。各风险监控点因暴雨发生内涝时,用挡板、沙包封闭低洼雨水入口处,同时启动潜水泵排水。(3)对医疗医技大型设备要采取防侵泡措施,用塑料布或防水材料包裹,防止雨水浸泡。3.汛情Ⅰ级预警: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汛情橙色预警时,应急指挥部所有人员及应急抢险人员(附件2)按照职责分工24小时现场待命并开展巡查,应急指挥部组长、副组长现场指挥。(2)做好人员疏散场地的划分,遇内涝紧急情况,对患者按领导小组指示地点转移。高低压配电室处安置排污泵,保障配电室供电安全。(3)药库、后勤库房堆垛加高,封闭门窗,对低洼处药品、医用耗材紧急转移,毒麻药品应单独转移存放并做好登记,严禁丢失破损。(4)一楼门急诊及供应室、库房科室人员发生内涝时要切断电源,精密贵重轻便设备携带转移,根据过灾面积实际情况采取区域限电措施,防止发生电线短路而引发次生灾害。(5)对大型设备要采取防侵泡措施,用塑料布或防水材料包裹,防止雨水浸泡。暴雨量级别高且持续时间长的,除及时疏通市政排水和打开院内排水井盖外,要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获取上级部门的救助。六、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经常宣传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2.快速反应。各院区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由各院区行政总值班人员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高效的做好应急抢险处置工作。3.全员备战。各院区应急队伍以行政人员、维修班人员及在岗安保人员、物业人员为主,在发生无法预见及突发性较大自然灾害时各临床科室主任及科室人员随时接受应急指挥部安排,无条件服从并参与到抢险救灾行动中。七、督导考核1.对救灾工作中态度消极,不积极响应,不服从指挥、玩忽职守给医院造成损失的,依据《行政处罚考核制度》追究相关科室和个人责任。2.对在自然灾害救灾抢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八、其他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往与之有冲突的以本通知为准,最终解释权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2024年医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有效防范、迅速控制和彻底解决医院实验室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规范,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与秩序稳定。二、编制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紧密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实验室区域内发生的,可能对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传染性样品意外泄漏、集体异常反应事件、潜在危险性气溶胶释放,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实验室人员健康的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四、实验室安全事故级别划分(一)重大感染突发事故界定为对人、动物构成极高威胁程度,具有极强的侵入性、传染性、扩散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感染安全事故。(二)一般感染突发事故则是指对人、动物具有一定威胁程度,带有扩散性和破坏性的感染安全事故。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面对重大感染突发事故,当实验室安全事故引发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和人员伤害,且需要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支持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六、组织结构与职责分配(一)秉持“预防为主、时刻准备”的工作原则,设立实验室感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预案的启动和执行,主导实验室感染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成员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xx成员:xx(二)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1.组长或副组长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制定、总体协调指挥,并作为事件的主要报告责任人,负责向有关部门上报事件情况。2.负责协调联络的成员,负责在内部小组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3.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成员,需及时向组长反馈事故现场情况。4.负责后期处置工作的成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善后、环境恢复等工作,并由另一名协调员负责协助,同样需即时向组长报告事故进展。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细则(一)常规实验操作意外伤害如遭遇实验操作中的轻微刺伤、割伤或擦伤,务必遵照血液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发生意外,立即自行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挤压伤口排除残余血液,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进行局部皮肤消毒。之后立即前往保健科进一步处理,并详细记录受伤原因及关联的血液样本,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若遭遇玻璃划伤且伤口存有玻璃碎片,首先应用消毒过的镊子去除碎片,继而在伤口涂抹龙胆紫药水消毒,再敷上止血粉,最后用纱布包裹。对于较大、出血较多的伤口,可先压迫止血,然后尽快送至急诊科治疗。(二)烫伤或灼伤应急处理遭遇烫伤时,不可直接用水冲洗,通常可于受伤部位涂抹烫伤膏或用浓高锰酸钾溶液擦拭至皮肤变为棕色,接着涂抹凡士林或专用烫伤药膏。遭磷灼伤时,应用1%硝酸银溶液、5%硫酸银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洁伤口,之后包扎,绝对禁止用水冲洗;若遭受有机物烫伤,则可使用浸透二甲苯的棉球轻轻擦洗,而后涂覆羊脂。(三)眼部溅入感染性物质若有感染性物质溅入眼睛,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眼部,冲洗后立即前往眼科接受进一步处理。(四)手部污染手部接触到感染性物质时,应立即将双手置于流动清水下冲洗,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至少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洁净纸巾擦干,最后用75%酒精对手部进行消毒。严重污染时,先行将双手浸泡在1%消毒水中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五)试剂操作安全事故应对1.遭遇强碱腐蚀:首先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清洗,再次用清水冲洗。若碱液溅入眼中,应用硼酸溶液冲洗眼部。2.遭遇强酸腐蚀:先用干净布料清理伤口,大量清水冲洗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冲洗,再次清水冲洗,并涂抹甘油。若酸液溅入眼睛,应先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严重者须送至急诊科治疗。3.液溴或氢氟酸腐蚀:液溴溅染时,首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甘油或酒精清洗;氢氟酸溅染则先用冷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以甘油氧化镁涂抹包扎;苯酚溅染则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0%酒精和三氯化铁混合液冲洗。4.误吞毒物:常用解毒方式包括给中毒者服用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水混合液或鸡蛋清、牛奶、植物油等缓解刺激,随后促使呕吐。特别注意磷中毒者不可饮用牛奶,可给予5-10毫升1%硫酸铜溶液加温开水口服,诱导呕吐,随后送至急诊科就医。5.易燃试剂使用安全:在使用易挥发易燃试剂时,务必远离火源及带电设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配置操作,并确保实验室内严禁明火及吸烟行为。(六)气体使用安全事故应对1.吸入毒气:轻度中毒时,通常只需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让其安静休息,必要时提供氧气吸入,但不应随意施行人工呼吸。如吸入溴蒸气、氯气、氯化氢等,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混合蒸汽解毒;吸入溴蒸气者,亦可用氨水辅助缓解症状;轻微硫化氢中毒者,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重度中毒者,应立即送往急诊科救治。2.潜在危险性气溶胶意外释放:在实验室非通风橱区域发生此类事故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同时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为使气溶胶充分排放及大颗粒物下沉,需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人员进入事发区域,并在入口处悬挂“禁止入内”标识牌。七、仪器使用安全事故应对预案(1)仪器漏电导致人员触电时,首要任务是迅速切断电源,若无法立即断电,应使用干燥且不导电的物体将电线挑开,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不得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也不得使用金属或湿润物件接触电线。若受害者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至急诊科救治。(2)在仪器使用过程中遇到容器破裂或污染物质溢出时,首先要戴上医用手套,按照仪器操作标准程序(SOP)关闭设备,然后使用布料或纸巾覆盖污染物品进行清理,并用消毒剂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清理过程中使用的抹布、纸巾等物品应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同时要及时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注意安全。(3)若离心机内装有潜在污染物质的试管破裂,应佩戴医用手套,按照离心机SOP操作停止设备运行,清理散落的污染物和破碎玻璃,并对离心机进行消毒和清洁,同时通知其他同事留意这一情况。八、水电火使用安全事故应对措施(1)火灾应急程序: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熟知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工作人员需知晓安全出口位置,一旦发生火灾,应第一时间报警,并使用现场的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若现场有浓烟,应佩戴防毒面具,沿消防通道有序撤离。(2)针对停电和自然灾害情况,实验室应预备应急照明设备(如应急灯、手电筒、蜡烛等),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面对突发状况,保持镇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或条件安全离开实验室或及时通知外界进行救援。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1)实验室若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应根据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a.若病原微生物溅到工作人员皮肤上,应立即使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随后用清水冲洗。b.若病原微生物溅入眼睛,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再用清水冲洗。c.若病原微生物溅到衣物、鞋帽、实验室桌面或地面,应迅速使用75%酒精、碘伏、0.2-0.5%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2)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事件时,工作人员需立即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小组报告,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应迅速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阻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a.封闭受污染的实验室或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b.开展流行病学调查;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d.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e.实施现场消毒;f.对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或救治措施;g.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若工作人员意外吸入、损伤或接触暴露于病原微生物,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给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例如,在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被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力动物时被锐器割伤或被动物咬伤、被昆虫叮咬等情况,首先应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再挤压伤口排出血液,接着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进行浸泡或涂抹消毒,并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包扎(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宜包扎)。必要时,需服用预防性药物,如发生HIV职业暴露,应在事发后1至2小时内服用HIV抗病毒药物。八、预防与管理措施积极的预防措施和严谨的管理体系是降低感染事故的发生率及减轻事故损失的核心策略。(一)积极预防全面推行检验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确保所有人员在工作前详读并理解安全手册,每位员工需书面确认已接受培训并熟知手册内容。此外,确保全体人员接受急救及紧急医疗处理技能的培训,并根据接触的不同生物种类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应急装备的有效性,严格把控感染危险物质泄露的可能性,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去污染处理和维护保养,对废弃物采取灭菌处置。(二)严格管理强化安全行为规范,提倡良好的内务管理纪律,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坚决按照生物安全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九、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发生重大感染事故时,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通知或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十、应急响应流程一旦发生重大感染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相关情况。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应急小组成员迅速抵达现场,同时向医务科进行初步报告。(一)小组成员抵达现场后,对事故进行现场勘查和评估,并根据各自职责和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针对生物安全柜以外环境中可能释出的重大生物危害性气溶胶,要在维持规定的负压值前提下,加大通风换气频率,以快速降低污染浓度。现场人员需对污染区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完成后,所有人员有序撤离污染区域,进行全身表面消毒和淋浴,并封闭实验室。所有可能受到暴露的人员均需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使气溶胶有效排出且大型粒子沉降,事发房间在至少1小时内严禁人员进入;若实验室不具备中央空调排风系统,应延后24小时进入,并在入口处贴上“禁止进入”标识。封闭24小时后,按规程进入进行后续清理工作。(二)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事件亲历者需撰写事故经过和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组长,并存档记录。所有可能暴露的人员均需接受医学咨询、隔离观察及适当防治措施。与此同时,应急小组应迅速与受影响人员的亲属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情绪稳定。(三)在整个过程中,小组组长需持续向市卫健委汇报事件进展与变化、处置进度、初步推测的事件原因或可能因素,以及已经采取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适时更新和修正。十一、后期处置事宜(一)善后处理对事故现场、废弃物品及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对感染性样品迅速销毁;组织专家查明事故根源;对事故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土壤和水源)实施监控,直至解除封锁。对于人畜共患病相关的生物样品,应对事故牵涉的人员群体进行强制隔离观察,实验环境也应进行相同级别的处理。(二)调查总结事故平息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度调查,并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从中吸取教训,扎实做好防范工作。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应急小组组长需向上级提交结案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应急处置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并就未来如何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提出建设性意见。2024年医院暴力伤医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组织架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领导小组特设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调与管理。二、应急小组划分1.应急保护组组长:xx成员:2.人员抢救组组长:xx成员:3.疏散引导组组长:xx成员:4.通讯联络组组长:xx成员:5.沟通协调组组长:xx成员:6.媒体应对组组长:xx成员:三、职责分配1.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组织力量控制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制止暴力,确保医患安全。2.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提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3.积极组织后续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与影响。4.应急保护组负责初期应对与周旋;人员抢救组负责伤员急救;疏散引导组负责人员安全疏散;通讯联络组负责内外联络;沟通协调组处理患者沟通;媒体应对组统一对外信息,引导舆论。四、预警与预防1.定期进行社会矛盾排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2.特别关注院内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措施。3.对潜在冲突个体进行跟踪管理,与外部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共享安全情报。4.加强安保设施建设,包括人员配置、装备储备与监控系统安装。五、处置流程1.现场应急第一时间报警,通过内部通信系统迅速通报全院,启动应急预案。近距离科室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尽量控制局势,确保人员安全。2.预案启动办公室或总值班接报后,立即通知各小组与领导,协调资源迅速响应。各小组根据职责展开行动,应急保护组首要任务是控制现场,保护人员。3.人员救护与疏散如有伤亡,立即组织救治并转移至安全区域,同时通知家属。其他部门协助维持秩序,恢复医疗工作。六、善后处理1.现场保护与调查配合事件平息后,应急保护组需立即封锁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得以保存,为后续警方的深入调查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基础。同时,应主动配合警方的询问与取证工作,提供详尽的事发经过描述及任何可能的线索。2.人员关怀与心理疏导人员抢救组在完成伤员的初步救治后,需转交专业心理干预团队,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目击者以及参与处置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与必要的心理疏导。这包括但不限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筛查与治疗建议,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充分关注。3.恢复正常运营各职能科室在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协助受影响区域(如门诊、病房)恢复日常医疗工作秩序。这包括环境的清理与消毒、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医疗记录的核对与补录等,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不受影响。七、信息报告与沟通1.即时报告机制一旦发生暴力伤医事件,首要任务是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报告给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初步报告应包含事件的基本信息: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的大致情况。随后,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持续更新进展,并在事发后6小时内提交详细的书面报告,内容涵盖事件全貌、已采取的措施、伤亡情况及初步原因分析。2.信息透明与公众沟通通过官方媒体渠道,适时发布事件处理的权威信息,避免不实消息传播导致的社会恐慌。同时,与媒体应对组紧密合作,统一对外发声,正面引导舆论,展现医院积极应对、全力保障患者与员工安全的态度和措施。八、责任认定与奖惩机制1.责任调查与评估事件妥善处理后,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医院在预防、应对及事后处理中的责任与不足。调查应公正、公开,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责任都能被准确识别。2.表彰与问责对于在事件中表现英勇、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成功保护人员安全或提供卓越医疗服务的个人和团队,应给予公开表彰与适当奖励,以激励正向行为。相反,对于玩忽职守、应对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的责任人,依据情节严重程度,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有效震慑,防止类似事件重演。九、附则本预案由xx镇卫生院暴力伤医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启动与执行,所有成员须遵守规定,确保响应效率。突发性紧急事件药品供应应急预案为确保突发性紧急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救治药品的供应及质量,协助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预案。一、药品供应科负责突发事件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其职责按照《突发性紧急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执行。二、药品调配科负责突发性紧急事件的药品调剂工作,其职责按照《突发性紧急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执行。三、突发性紧急事件医疗救治药品的储备(一)药品供应科制定《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目录》,包括:名称、规格、用途、供应商等。(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按事件发生频率分为常备药品和非常备药品。常备药品储备于药品调配科,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非常备药品应特别注明供应商,尤其应明确指出最便捷的采购途径。(三)《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目录》作为应急预案的一部分需及时更新。四、突发事件药品采购流程(一)药品调配科值班人员遇到医院紧急药品急需供应时,应对事件的内容、性质及所需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有关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并记录。所需紧急药品若药品调配科库存充足,值班人院立即调配;若药品调配科库存不足或现有医院目录中没有的品种,须立即报告药品调配科负责人,必要时可越级上报。(二)药品调配科负责人视事件紧急情况,及时报告药品供应科负责人、药学部主任或行政总值班。(三)药品供应科负责人得到药品调配科紧急药品采购信息时,组织采购人员收集该药品的相关信息,以最便捷的采购途径,及时采购药品;若不能及时采购到所需药品,药品供应科负责人须将临床的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及时上报药学部主任。(四)药学部主任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行政总值班或分管院长,医院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其他应对措施,保障临床用药。五、突发事件后医疗救治药品的善后处理按照《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相关规定执行。六、突发性紧急事件药品供应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流程图】紧急药品需求(药房接到电话或通知)紧急做好药品记录药品齐全药品不齐调配药品报告负责人或药品供应科做好交接药库采购急需药品通知相关科室药品到位采购不到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药学部科主任医务科或行政值班、分管院长2024年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2024年度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提升医院在面临各类职业安全防护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确保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医院日常工作秩序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预案明确了职业安全防护的内涵,确立了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并对职业活动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详尽阐述,规划了应急处置的具体流程,以及日常监控与评估改进机制,同时配套了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安全防护工作。二、职业安全防护定义职业安全防护主要是指在医院工作中,针对可能存在的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多种职业损伤因素,医护人员需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侵害。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性致病因子,以及电离辐射、高温、噪音等物理性危害,还包括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物品等化学性危害。三、组织领导医院成立了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小组全面负责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的策划、指挥、协调工作,确保在紧急状态下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效调配资源。领导小组还需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安全防护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并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四、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一)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此类因素主要源自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常见的细菌(如耐药菌株)、病毒(如乙肝、丙肝、HIV/AIDS、新冠病毒等)、真菌(如念珠菌属等)、寄生虫以及其它传染性病原体。这些生物性危险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体液、组织样本、医疗器械等方式传播,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二)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离辐射:如在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场所工作的医务人员长期接触X射线、CT扫描、PET-CT等放射性检查设备产生的辐射,如果不加以防护,可能会累积一定的辐射剂量,增加患癌症的风险。2.高温物质:在实验室、手术室、供应室等场所,可能会接触到高温消毒器械、热源或火焰,导致烫伤、烧伤等伤害。3.噪声污染:长期处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如监护仪报警声、手术设备噪声等,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压力增大等问题。(三)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化学消毒剂:医务人员在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中频繁使用各类消毒剂,如醇类、氯制剂、过氧化氢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吸入有毒气体,对呼吸道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2.细胞毒性药物:在化疗科、肿瘤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在配制和给药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化疗药物,这类药物具有高度毒性,如果不慎溅入眼睛或皮肤,或吸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3.放射性物品:包括放射性示踪剂等,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接触时间和剂量,以防辐射损伤。4.易燃液体/固体:如酒精、汽油、某些化学试剂等,在实验室、药房等区域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五、应急处置流程1.先期处置在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发生初期,应急小组在及时完成信息报告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现场救援,包括对受伤人员的救助、对处于危险中的人员进行疏散、撤离和安置。此外,还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标识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以防止危害扩大,并确保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受影响。2.应急救援在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发生后,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调集医疗资源,对患者进行救治,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协同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3.后期处置事件处置结束后,各科室要积极开展后续救援、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及受损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和特殊区域,要深入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按相关程序审批执行。同时,职能科室应对特别重大、重大或影响广泛的突发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职能科室应每年对职业安全防护事件的处置情况和应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事件过程中,涉事部门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需及时采集数据,进行事件处置过程的分析和评估,事后更要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提出对类似事件应急工作的改进建议。六、日常监控与培训演练1.日常监控各科室应主动关注并监测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发现隐患问题应立即上报至相关部门。同时,医院应建立起全方位、多维度的职业安全防护监测网络,确保职业安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及时解决。2.培训演练医院定期组织面向全体员工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知自身工作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各科室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内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全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七、奖罚制度对在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处置过程中表现出色、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室和人员,医院将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励斗志。相反,对于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懈怠、失职失责,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以确保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促使全院上下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根本上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医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为及时正确应对医院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维护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定本预案,请遵照执行。一、组织机构与职责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及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成立医院信息安全与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及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市**医院信息安全与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主任应急小组日常工作由医院网络管理科承担,其他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院内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2.做好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3.协调医院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协调与软件、硬件供应商、线路运营商之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4.组织医院内部及外部的技术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二、网络故障的定义本预案所指的网络故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整个或局部网络不能运行,各终端完全不能访问数据库,不能处理医疗工作的故障现象。三、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网络管理科报告。网络管理科工作人员对各工作站提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记录,经核实后及时给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同时召集有关人员及时进行讨论,如果故障原因明确,可以立刻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启动本应急预案,由院领导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四、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三类: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主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硬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各种价表目录被人删除或修改、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网络攻击、局部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网络瘫痪。二类故障:由于单一终端软、硬件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引起系统故障。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针对上述故障分类等级,处理原则如下:一类故障——由网络管理科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上报院领导,由医院组织协调恢复工作。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人员上报网络管理科主任,由网络管理科集中解决。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五、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的首要工作1、当网络管理科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障时,首先是立刻报告院领导,同时组织恢复工作,并充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病员流量大、人员外出及医院有重大活动等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2、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时,各部门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操作,具体时限明确如下:(1)3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药房等部门转入手工操作。(2)6小时内不能恢复——各护士工作站、药房、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操作(具体时间由网络管理科通知)。(3)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全院各种业务转入手工操作。六、各部门的具体协调安排1、所有手工操作的统一启动时间须由网络管理科通知,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各项工作,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2、门诊挂号工作协调(1)门诊收费处由收款室主任负责联系协调,门诊部配合。(2)网络恢复后,操作员要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并核对财务票据。(3)财务科科长负责费用补录及票据的审核。3、门诊收费处工作协调(1)由收款室主任负责总体联络协调,要与网络管理科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2)当网络系统运行中断超过30分钟时,要通知收款员转入手工收费程序。(3)门诊收款员要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4)当系统恢复正常时,由收款员负责对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监测,如不稳定,及时向网络管理科反馈情况。(5)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或检查申请单划价情况,收费并出具发票。若中间环节存在漏洞,科室之间多沟通,请注意防范。(6)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并重新启动运行后,收款员逐步转入到机器操作,进行费用补录。(7)财务科科长负责费用补录及票据的审核。4、出院结算处的工作协调(1)由财务科科长总体负责联络协调。(2)原则上不在住院处、记帐处进行费用补录,以防止出现帐目混乱。(3)当系统停止运行超过24小时,对普通出院患者,推迟出院结算时间。对急诊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具手写发票。如急诊没有记录可以依据的,建议沟通推迟结算时间。(4)在网络停止运行期间,出院患者急需结算时,应由该科护士工作站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项目,并向出院结算处提供详细费用情况后,方可送交结算。(5)由于数据高度电子化、无纸化,另外也无法办结医保结算,建议推迟所有出院结算行为,直到系统恢复正常。5、医生工作站的协调(1)医生工作站由医务科共同协调,各临床及医技科室科室主任负责具体执行。(2)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3)科室详细填写每位患者的药品(部分耗材)请领单(包括姓名、住院号、费别、药品名称及用量),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送药房(设备科库房)作为领药凭证。(4)出院带药由主管医生负责掌握医疗费用情况,如出现费用超支时原则上不予带药。(5)科室详细填写每位患者的检查单(包括姓名、住院号、费别、检查名称及部位),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送医技科室作为记账凭证。(6)接到网络管理科通知恢复运行时间,按要求补录医嘱。6、护士工作站的协调(1)护士工作站由护理部共同协调,各科室护士长负责具体执行。(2)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费用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3)按医生开具的手工处方一式两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送药房作为领药凭证。(4)协助主管医生负责掌握出院带药费用情况,如出现费用超支时原则上不予带药;另外护士负责做好解释工作,具体结算出院时间由网络管理科另行通知。(5)接到网络管理科通知恢复运行时间,按要求补录医嘱并核实病人医疗费用。7、医技检查工作协调(1)医技科室主任具体负责,熟知日常项目收费价格,科室内留存物价收费本,在网络停运期间应详细留取、整理检查申请单底联。(2)网络恢复后根据检查单底联登记,通过手工记价补录住院患者费用。(注意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3)对即将出院或有出院倾向的患者,主治医师要在检查申请单上要注明,检查科室应及时通知科室或住院处沟通费用情况。(4)门诊检查收费:医生开具手工申请单,收款室电话咨询具体检查科室询价,开具手工发票。系统恢复正常,及时进行费用补录。(5)财务科科长负责费用补录及票据的审核。8、住院药房工作协调(1)药房主任具体负责,严格按照网络管理科通知的时间及要求进行操作。(2)网络故障时,根据临床科室提供的药品请领单发药。(3)网络恢复时对临床科补录的摆药医嘱进行发药并确认,同时与发药时药品请领单内容详细核对,如发现内容不符,须详细追查。(4)网络恢复后对出院带药处方及时进行确认。9、门诊药房工作协调(1)药房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备用纸质药品价格目录清单,电脑桌面存有EXCEL药品价格表格,另外及时定期更新价格,并严格按照网络管理科通知的时间及要求进行操作。(2)网络故障时,根据门诊医生处方划价,根据收费处方及发票发药。(3)网络恢复时,药剂师协助收款室负责划价补录药品,药房发放时要核对具体信息。(4)门诊药房暂时不负责出院带药发放,由住院药房暂时代发。各工作站接到重新运行通知时,需重新启动计算机,整体网络故障的工程恢复工作,由网络管理科严格按照服务器数据管理要求进行恢复工作。10、医保工作协调停止办理医保报销,做好解释工作,按照网络管理科通知的时间及要求进行操作。11、总务科工作协调根据医院原有纸质单据情况,库存部分纸质申请单及处方。根据网络管理科统一指挥,负责通知并协助临床、门诊及医技科室的表单发放。七、应急数据恢复工作规定1、当服务器确认出现故障时,由网络管理员按《数据备份恢复方案》进行系统恢复。2、网络管理员由网络管理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恢复。当人员变动时应有交接手续。3、当网络线路不通时,网络管理员应立即到场进行维护,当光纤损坏时应立即使用备用光纤进行恢复,交换机出现故障时,应使用备用交换机。4、对每次的恢复细节应做好详细记录。5、平时每月对全系统备份数据要进行模拟恢复一次,以检查数据的可用性。八、网络服务器故障应急处理规程网络服务器故障是因硬件或软件原因致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停止,一旦发生故障,按下列规程处理。1、网络管理科应设24小时专人值班,监控网络运行。发现问题,在及时处理的同时迅速向科室领导汇报。故障排除后,应完成故障报告,在技术讨论会上汇报。2、遇到较大故障,网络管理科工作人员应迅速集合,集体攻关。具体分为3个组做以下工作:(1)故障检修组:集中系统管理员继续分析故障、查找原因、修复系统。(2)技术联络组:迅速与软、硬件供应商取得联系,采取有效手段获得技术支持。(3)院内协调组:通知全院各科室故障情况,并到关键科室协助数据保存。3、全院各系统使用科室制定相应的系统故障数据保护措施,并建立数据抢录小组,发现停机,应保存断点,保护原始数据,断点前后表单分开存放。4、在停机期间,相关科室应组织数据抢录小组在岗待命,一旦系统恢复,当日应立即完成对重要数据的录入,第二天完成全部数据补录。5、故障排除后,网络管理科工作技术组应按制定方案分片包干,协助重要科室进行数据补录工作。6、故障排除后2天内,网络管理科应组织技术研讨会,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完成故障排除报告院领导。九、善后处理医院保障信息化投入,每年进行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及时发现安全漏洞,添置硬件及软件进行加固。规划实施本地及异地双活数据中心建设,做到所有数据的异地容灾,及时备份恢复的设备投资,加快部署门诊系统应急独立运行服务器。网络管理科加强网络运维巡查,及时发现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安全设备的存在的问题,定时更新杀毒软件、操作系统补丁,严密关注分院及外部接入网络运行情况,力争实现无线网络的内外网物理隔离,全力确保信息安全。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进一步加强医院地震应急工作,确保地震发生后医院应急处置工作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积极参加应急救援,预防和减少灾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护灾区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地震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应对发生在本市区域内,由地震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市**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执行;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以及核辐射等其它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其他地质灾害危及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四)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明确职责;依法防控、处置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二、领导组织及职责成立医院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办公室、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一)地震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全院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及灾后疾病防治和控制疫情发展的统一协调和指挥;组织调遣全院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专业小组,迅速进入灾区开展医疗救治等救灾抢险工作;认真落实上级指定并下达的地震卫生应急工作任务;主持召开调度会,对医疗救治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检查督导救灾工作中的医疗救治工作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医院应急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接收和传达上级地震卫生应急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上报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安排和计划,协调调度保障防汛物资、急救药品等物资需求,统筹调度、调整和补充各专业小组应急预备队,综合协调地震卫生应急救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地震灾害发生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队自动转为地震卫生应急工作医疗救援队,履行以下职责:负责按照上级指令,第一时间赶赴地震卫生应急第一线,全力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负责灾区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急救中心或治疗点,及时做好伤病员救治和转送,全力抢救伤病员,同时,选派专家组建市医疗机构专家咨询组,负责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现场处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对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提出建议等。三、信息报告(一)信息报告系统及程序在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迅速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将灾情、伤情、病情和疫情等信息及时报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信息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灾情信息,对伤情和病情开展损害和救援情况评估。所有救灾防病信息都必须及时在“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因停电等原因不能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信息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临时改用电话或人工送卡的方式报告。(二)地震现场通讯、联络、报告方式地震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通告、报警形式要采用国际上通用或者当地约定俗成的形式,既简单又便于记忆和推广。(三)应急救援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应急救援人员可利用通讯装置向外求援,若无通讯装置,则可利用每人配备的生存工具箱中能发信号的工具向外发送信号求援。四、地震预警预防机制(一)预警级别及发布1.预警级别按照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分为临震预警、短期预警和中期预警三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1)地震临震预警为Ⅰ级预警(红色),预警期一般为10日。(2)地震短期预警为Ⅱ级预警(橙色),预警期一般为3个月。(3)地震中期预警为Ⅲ级预警(黄色),预警期一般为1年或稍长时间。2.预警发布(1)地震中期预警由国务院批准发布。(2)地震短期预警和临震预警由省政府批准发布。(二)预警预防行动Ⅰ级预警预防行动省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警或情况紧急时市及当地区县人民政府决策发布临震预警,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后,按照市地震卫生应急指挥部要求,进一步强化地震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Ⅱ级预警预防行动省政府决策发布地震短期预警后,应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准备。Ⅲ级预警预防行动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期预报意见部署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后,应实施有重点的地震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三)预警预防措施地震预警发布后,应依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1)医院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2)检查预警区内的地震灾害卫生防御和应急能力,提出有重点地加强各类建(构)筑物特别是重点建设工程的震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3)检查、督导系统内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筑工程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应急防御措施,做好应急抢修抢险与救援准备。(4)各级各类应急与救援队伍进入应急救援待命状态,做好随时开赴地震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和抢修抢险的准备。(5)检查、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和抗震救灾资金准备状况。(6)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升卫生计生工作人员和群众避震疏散意识能力。(7)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宣传教育活动。(四)预警状态结束市政府决定结束临震或短期预警状态;中期预警区域内的震情趋势未发生重大变化的,预警期满自动解除。五、应急响应(一)地震灾害分级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的分级规定和标准将发生在我市范围内的地震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重大地震灾害(Ⅱ级)、较大地震灾害(Ⅲ级)和一般地震灾害(Ⅳ级)四级。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情况之一时;市内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2.重大地震灾害(Ⅱ级)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造成50人以上至30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上至10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上至1万间以下情况之一时;市内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3.较大地震灾害(Ⅲ级)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出现造成50人以下死亡、紧急转移安置0.5万人以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0.3万间以下情况之一时;市内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4.一般地震灾害(Ⅳ级)地震灾害各项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判别依据,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人员恐慌,为一般地震灾害;市内陆地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二)应急响应分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响应采取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地震灾情的分级,分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医疗卫生救援响应。1.Ⅳ级响应发生一般地震灾害,接到关于一般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Ⅳ级响应:启动医院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开展地震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地震灾害,接到关于较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Ⅲ级响应:启动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开展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提供支持。3.Ⅰ级、Ⅱ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后,接到关于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重大地震灾害(Ⅱ级)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统一部署调动医院一切医疗卫生资源奔赴灾区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卫生计生委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三)应急响应措施1.医疗救治地震灾害的现场医疗救治应在地震现场卫生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治队伍以最快速度进入灾区后,在现场抢险救援人员支持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1)检伤分类选派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的腕带,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识,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急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2.早期救治采取先救命、再治伤的救治原则,对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员,要迅速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其他伤员采取对症治疗的原则,给予止血、补液、清创、包扎、保温、吸氧等治疗。对于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应予以临时固定。对火灾造成的烧伤病人,在脱离险区除去着火衣服后,要立即对其采取防止休克和感染的措施。3.伤员搬动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运送。4.伤员转运对一般伤员和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后的重伤员,要及时分散转移到安全的医疗机构进行正规系统治疗。必要时成立转运小组,全面负责伤员的转运。长途转运中,要严密观察伤员病情,及时采取监护等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护送到目的地。5.集中收治如地震造成大量危重伤员,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可按照“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危重伤员集中在医疗条件好、救治质量高的医院救治。如伤病人员的数量超过本地医疗机构救治工作负荷,为及时、有效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可根据情况将伤病员集中运送至外地(省)治疗。灾区医院、临时医院和后方接受伤病员的医院要做好救治伤病员情况的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6.疾病监测与报告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进行报告,加强灾情、疫情报告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7.自救与个人防护医院受灾后,要迅速开展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自身医疗卫生设施和功能。对因水、电、油、气等能源供应中断造成医疗卫生服务无法正常开展,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调拨发动机、净水器等仪器设备和有关能源,尽快恢复能源供应。参加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救与个人防护,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8.应急响应终止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任务结束后,震区灾情、伤情、病情和疫情平稳,经启动应急响应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地震灾害所引发的健康隐患基本消除,伤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有效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宣布终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转入恢复重建和灾后防疫等常规工作阶段。在应急响应终止后,要组织开展总结评估,认真分析工作中好的做法、困难和经验教训,并向市卫生计生委报告总结评估情况。六、地震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一)开展恢复和重建工作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工作的延续性。(二)灾区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继续做好灾区留治伤病员的治疗工作。可以采取门诊、巡回医疗等多种形式,对伤病员进行检查、治疗,同时还要对发现的漏诊伤病员及时治疗。对于转送至医院的伤病员,进行系统检查,优化治疗措施。对需要长期治疗的伤员制订出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根据灾区恢复情况,医院可按照当地抗震救护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将基本痊愈的伤员分批转送回当地,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做好衔接工作。医疗卫生人员须对伤愈出院的伤病员进行回访、复查,对有功能障碍的伤员指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对因地震造成精神疾患的病人给予心理康复治疗。七、附则该预案由市**医院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20xx年xx月xx日起实行。2024年医院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破坏性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确保社会稳定和医院功能正常运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市人民医院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以“统一指挥、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团结协作”的基本原则为核心,秉持“科学决策、快速反应、高效救治、成效显著”的应急救援方针,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全力做好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到其他地区破坏性地震影响时,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对医院日常运作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的抗震救灾应急响应和救援行动。三、启动条件当我市辖区内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其影响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四、组织机构与职责(一)成立防震减灾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医院行政楼内,联系电话:待确认指挥部主要职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