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秦腔》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秦腔》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秦腔》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秦腔》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准备1、准备好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本、笔记本、笔2、翻到课本P50,给《秦腔》一文标好段落序号。3、翻到课本P54,读学习提示第二段3遍,了解学习提示关于本篇课文的介绍与要求。

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贾平凹,一同走入古老的三秦大地,去感受一下“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的陕西风情。秦腔贾平凹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有机结合起来的散文独特的地域特色,学生能够品读作者所传达出的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任务一:阅读文章(10分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写作脉络(20分钟)任务二:了解秦地、秦人、秦腔的关系,感受秦人对秦腔的痴迷。(30分钟)任务三、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10分钟)拓展阅读《白鹿原上奏响一只老腔》(20分钟)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活动1:读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生平、写作特色和社会评价;了解秦腔。5分钟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和秦腔对于贾平凹,秦腔是门艺术。他对秦腔钟情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岁记事,他就骑在大伯的脖颈上看戏;六岁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听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调子,不觉得就泪流满面,常常挨了舞台监督的脚踹还不动弹。正月十五,三月三,端午中秋寒食节,是秦腔牵着他由春而夏而秋而冬。

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小姐思相公,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种“还原式写作”。创作背景秦腔介绍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本文的题目是“秦腔”,全文也是以此来组织材料展开描述的,请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第一部分(1-3):总体介绍秦腔的起源和对秦地人们的影响。第二部分(4-9):交代排演、演出的过程,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任务二:研读课文活动1:从文中来看,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10分钟特点关系秦地秦人秦腔活动1:从文中来看,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10分钟1活动2: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可见秦腔在秦川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么课文主体部分从哪些方面写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和痴迷?

排演热情、演出前奏

演出精彩、观众痴迷

演出悲喜、秦腔地位活动3: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文章主体部分的六段,每一段都有场面描写。以小组为单位,试赏析文章的场面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要求:每组赏析一段,主要要点包括运用的手法、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等;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上台展示,展示方式包括齐读或者个人朗读、展示探究要点等;师生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更正。提示: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有:点面结合;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灵活运用修辞手法。)(1)排演热情:

①动作描写:写出秦腔表演动作灵活多变、场面热闹。②演员的来源:在秦腔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表明秦川人热爱秦腔。③环境的恶劣:以冬夏两季排演的艰辛,细节衬托人们对秦腔的热爱。④语言描写:表现秦川人的真性情。⑤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程度之深。(2)演出前奏:①点面结合:表现了场面的热闹。有力烘托秦人盼演出的急切心情;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②描摹:细致描摹开演前人们的活动,前呼后拥、杂乱无序,使人如临其境,体现了秦川人民粗犷、质朴的性格特征。③点的描绘:侧面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不仅表现在对戏剧内容的喜爱,而且也有对秦腔本身的喜爱。(3)演出精彩:①正面描写:技艺的精湛②侧面描写:台上台下,演员观众,动作语言,和谐一体,将秦腔植根于人民得宠于百姓的环境氛围描绘的淋漓尽致。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也有力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中心思想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也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他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任务三:艺术特色

(1)侧重侧面表现。本文侧重从侧面叙写秦腔的艺术效果。写排戏、演戏前的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激动的情绪和各种行为,生动地传达出秦川人特有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切、亲昵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这种地方戏曲在秦川赖以生存而且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根本原因。(2)场面描写出神入化。作为一篇侧重描写风俗民情的文化性散文,作者在场面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纵横结合,以横为主;多种描写相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加之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场面描写给人以直观之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具有浓郁的秦川风情。本文语言生动、雅俗辉映、活泼风趣,铺陈、排比、议论、抒情中穿插民间传闻,庄谐并重,刻画精妙,传神生动,营造出具有浓郁秦川风情的艺术世界。4、通过学习《秦腔》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地域文化?

示例一:地域文化,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长地,来自我们的故乡、故园。那里的自然风物、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