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文史学者朱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索通过……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学者杨凯认为,经历了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的探索,到1949年,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材料中“新纪元”到来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A.召开政协会议和通过《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和开展三大改造 C.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开展土地改革 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4.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已经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 D.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开始5.“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初步形成政治协商制度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原则7.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全行业公私合营”②“多快好省”③“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8.如图中两次会议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A.都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B.都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都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都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9.如图是一幅在某时期绘制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壁画反映了()A.土地改革后农民翻身成主人 B.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大成就 C.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愿望迫切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10.在“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但在工业、交通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A.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1.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2.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这样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诞生了。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13.春联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中能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新气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种责任田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存款增十倍”14.如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时间段1949﹣1956年1957﹣1965年1977﹣1992年1993﹣2012年高频词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社会主义人民、发展、改革人民、发展、市场经济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15.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地发展 B.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原则 C.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在下降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16.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材料中“大胆行动”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上海浦东17.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8.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9.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代表将五星红旗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仪式中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传统服装体现出我国()A.北京地区居住了大量少数民族民众 B.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C.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20.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主要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九二共识”的达成21.小军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下面的年代尺。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A.“一国两制”政策出台背景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A.战略支援部队组建 B.成立五大战区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重塑领导指挥体系23.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出自()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D.日内瓦会议上的主张24.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25.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支付方式。如图是某项目化学习小组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支付方式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说明了()A.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支付方式逐渐趋于单一 C.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26.(16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摘编自1999年国务院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奖词(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原因。(6分)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杰出科学家邓稼先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共同的精神品质。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简要介绍其取得的科学成就及影响。(4分)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策略。(6分)27.(18分)改革促发展,经济兴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反对恩赐,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摘编自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时期为践行这一思想,政府在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材料二:(2)据材料二,指出1958﹣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的3679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摘编自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史专题教育”(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28.(16分)外交活动,既体现外交智慧,更彰显国家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6分)材料二: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时间1956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建交国家数/个25495469878895(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建交热潮的重要因素。(4分)材料三:全球问题西方方案中国方案国家统一战争与谈判一国两制民族关系战争与谈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党关系对抗与妥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际关系霸权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发展成果打压制裁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材料三,围绕“中国方案”提炼主题,并选取材料中2﹣3条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分析】本题以日记的形式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政治协商会议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会议。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题干“到1949年,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因此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时间是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时间是1952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与题干时间和意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开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C项正确;召开政协会议和通过《共同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完成的,排除A项;实行一五计划和开展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的基础上进行的,排除B项;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的,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4.【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片信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可知重工业占5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D项正确;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同时进行,都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与图片信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政党制度……大合唱……这个指挥……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可知,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项D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材料是说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故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史实。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据“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排除A项;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口号、标语出现的先后顺序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全行业公私合营”与1954——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关;“多快好省”与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有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有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与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③①②④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D项正确;排除排序错误的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中国十九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中国十九大两次会议的相同点是都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排除A项;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中国十九大的相关史实。9.【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为背景依托,考查大跃进运动。【解答】A.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翻身称为主人,解放农村生产力,与题干中浮夸风不符,排除A项。B.农业合作社运动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大跃进”图片不符,排除B项。C.根据画中诗文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出现的浮夸风问题。1958年中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导浮夸风盛行,体现了农民提高粮食产量迫切愿望,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D.改革开放时期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大跃进运动相关知识。10.【分析】本题考查动乱中的国民经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1963年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符合题意。C.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排除。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故选:B。【点评】记忆动乱中的国民经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后召开的背景,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他大力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指出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12.【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根据材料“大庆油田”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要成就之一,特别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油田的建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这首歌曲,正是为了歌颂和反映这种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奋斗,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前进,符合题意。B.歌曲的主题是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而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排除。C.改革开放政策是1978年以后的事情,大庆油田的建设和歌曲的创作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排除。D.歌曲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反映国防基础建设的发展,而是侧重于表现油田会战中的奋斗和奉献,排除。故选:A。【点评】记忆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3.【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由春联中的“种责任田”“行大包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D项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新气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体现了新中国的建立,排除A项;“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指的是三大改造,排除B项;“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等知识,注意表格材料的解读。【解答】根据题干“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社会主义”“人民、发展、改革”“人民、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这四个不同时期,均有人民,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民,不是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开放、经济手段,排除ABC三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5.【分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87年相比1978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经济成分结构中,公有制属性的零售额占比下降,非公有制占比上升,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私有制得到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限制,释放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故D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材料未涉及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排除B;“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在下降”只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示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16.【分析】本题考查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1980年,中国政府设置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排除。B.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符合题意。C.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D.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排除。故选:B。【点评】记忆中国对外开放过程及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的相关史实。18.【分析】本题考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于2014年提出治党治国理论,四个全面是第五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解答】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相关史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解答】据“仪式中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传统服装。”可知,这说明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相关史实。20.【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方针。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解答】分析材料“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地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推进,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国两制”方针,才能做出正确选择。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时,首次公开提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是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故说主题是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表述不完整,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内容自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始,到1995年“八项主张”,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海峡两岸的交往的成就,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并未提及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等知识。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军队的“格局一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解答】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军队的“格局一新”是指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军队的“格局一新”的相关史实。2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解答】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的中国的原则立场出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24.【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可知,研制导弹、原子弹有利于提升国防实力,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B项正确;中国发展核武器主要依靠本国力量,自主而为,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依靠力量,而是强调了研制核武器成功的影响,排除A项;核武器的研制对外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表述为“取决于”,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研制核武器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没有强调中国研究核武器是否公开,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5.【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解答】由粮票、布票到“一卡通”再到在线支付,我国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故这一演变说明了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项符合题意;支付方式的演变不能说明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排除A项;人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元而不是单一,排除B项;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表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可得出,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决策;根据材料“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可得出,全国协同攻关;根据材料“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可得出,大批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2)共同精神品质:结合所学知识,三位科学家的共同品质有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成就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成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屠呦呦成就: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影响: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3)根据材料“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概括得出,积极主动创新;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任意一点)故答案为:(1)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决策;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2)共同精神品质: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邓稼先成就: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成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屠呦呦成就: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影响: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3)积极主动创新;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任意一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思想、三大改造、1958﹣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反对恩赐这种改革”可知,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思想是普遍发动群众,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渡时期为践行这一思想,政府在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农业方面,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实行赎买政策。(2)根据材料二“1958~1965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表”可知,1958﹣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是1958﹣1961年呈下降趋势;1961﹣1965年逐步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导致下降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下降;导致上升的原因是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答案为:(1)思想:普遍发动群众,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措施:农业方面,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实行赎买政策。(2)变化趋势:1958﹣1961年呈下降趋势;1961﹣1965年逐步上升。导致下降的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下降;导致上升的原因: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