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教案(表格版)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教案(表格版)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教案(表格版)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教案(表格版)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教案(表格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题目三、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总课时11

学校更新教者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网络资源教学时间20XX年月日一月日

分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情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

分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

析的认知基础。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

学识O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

目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标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

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

算律。

准小黑板口算题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设计意图

环节

课资源准备

学生活动◊

时教师活动

与时间□评价。反思

(一)创设1、引入谈话。

情境5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步,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主题图

在骑车旅行呢!(出示主体图)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

3、解决问题。

然后全班汇报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1、加法交换律。口学生能根据加

学生字儿列式

()解决例的问题。

规律1511法交换律进行知

并口答

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识迁移。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

56+40=96(千

什么符号?

米)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捷的话

反馈交流

概括出来。

课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同桌轻声交流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O

交流反馈,然后

师:25+65=(生:等

看书

于65+25)

78+64=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我们来研究把三天

后交流。

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么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设计意图

课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准备

与时间□评价。反思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创设学生熟悉

后两个加数

出示:(88+104)+9688+的问题情境,

(104+96),怎么填?先相加,正好能激活了学生的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生活经验和数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凑成整百数学思维。

什么秘密?(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主题图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核对。)

第(十)

+=+口在节课教学中,

(+)学生根据发生的实

(a+b)+c=+践而去发现问题

(+)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

种更一目了然?

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课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本节课努力创设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民主、平等的师生

连一连。交流气氛,通过学

时83+31564+生的小组活动,给

(=)练习巩

(73+37)每位学生以展示自

固8

87+42+58315+83独立完成我、表现自我的机

(64+73)+3787+(42+58)会,有效地激发了

56+78+4478+学生自主学习的热

(56+44)情

(四)全课小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自由讨论,举

结2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么发现、归纳的?

手回答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

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后作业5

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设计意图

环节

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准备

与时间

时□评价。反思

(一)复1、问: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明确学习目

习52、计算下面各题标。

425+14+18641+159+282

。新

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求出李叔叔骑车指名学生

授15

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你能球处李叙述。找出

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吗?(出示例3挂图)具体内容

让我们先来看看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已知数。

第与己知数。明确要求

2、交流各自的算法

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

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

学生汇报◊题卡

使连加计算简便。

自己的算

教师可有意识的提问: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

法。

和连加的顺序,根据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口在本节课教

课学中,让学生

算比较简便。让学生独

掌握这么用乘

立完成。在

法口诀求商的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做题之前,

(三)巩方法

时固练习1、“做一做”,2、先让学生

83、练习五的第6、7题,观察算式,。通过本节课

说说怎样教学中,学生

(四)全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比较是否熟练用口

诀求商?学生

课小结简便,再各

的计算能力和

2自动手计

计算速度是否

算。

能提高?

五、作业练习五的3、4题

5

板书设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分环节

资源准备

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评价。反思

时与时间

(-)复习提问:四则运算是哪四则运算?△把学生带入商

指名回答

5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场,身临其境,提高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X、-?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和主动性。

表示?学生回答

(二)设疑激1、教师:加法有加法的交换律和

趣、探索新知加法结合律,乘法有吗?猜一猜。有□情境图

15问:你认为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大家光猜不行,要有科口在本节课教学中,

学依据。小组合作,验证字母公式让学生掌握怎样用

是否成立。乘法和除法相结合

2、(1)交换律来解决问题

,特殊例子成立,其他的就成立。

生4:4X25=25X4,4个25既可aXb=bXa

以用4X25,也可以用25X4。。通过教学,学生能

(2)结合律否用加法计算解决

特例行,其他的也行。问题简单的实际问

aXbXc=aX

教师:不能单单举一个例子就下结题?学生是否根据

论,应该举大量的例子,如果结果实际情景提出数学

(bXc)

一样,才能下结论。问题?

疑义、改正: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验证得出了结

论,知道乘法也有乘法交换律和乘

法结合律。

三、练习81、教科书37页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独立完成后交

让学生说说各题分别运用了乘法流结果

的什么运算定律。

四、全课小结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倾听

3不变。

五、作业5练习六的第3、4题。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

aXb=bXa

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

不变。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设计意图

环节

课◊资源准备

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评价

与时间O

反思

(-)学◊口算卡片

1、口算。

前准备△把计算教学

525X18X4=50X2X81=置入生活情境

2、先口算出结果,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线中去,激发学

独立完成习兴趣。

连起来。

(7+4)X57X5+4X5

(5+2)X35X3+2X3

(二)探1、导入新课

倾听

第究新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

15

节课再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2、学习乘法分配律

□在本节课教

四(1)主题图出示由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有学中,教学能

观察思考

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让学生明白如

何用乘法口诀

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来解决问题,

课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但学生可能有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问题出现,应

解答后,由学生说出及时指导

(4+2)X25

解题思路。

时=4X25+2X25

=100+50。在教学中,

教师是否给学

二150

生留出了充足

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的活动空间?

清同学们在观察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进行小组活

动时,学生是

小黑板:

(2)否都动起来

(18+7)X618X6+7X6了?

20X(15+9)20X15+20X9

观察思考,班内汇

提问: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他们有什么报

样的关系?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设计意图

环节

课◊资源准备

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评价。反

与时间

△练习与生

有相等关系的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号连接?

活实际联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系在一起,

a、等号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两个扩大用除

法计算解

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决问题的

b、等号右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空间,让学

C,你们所说的“一个数”和“这个数”指的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

是什么数?

用数学的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算式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同时,提高

规律?学生交流学生解决

实际1可题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

的能力。

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口在本节课教

不变。(3)学习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学中,学生应

该积极发挥自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代表三个数,怎样表

(a+b)Xc=aXc+b己的想象力和

示出乘法分配律呢?解决实际问题

Xc

的能力

(三)巩固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练习2、练习六的第5题。其中的第

、小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第

13独立完成

2小题只是按运算顺序计算,没有

运用运算定律;第4小题运用了乘法的

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全课小结合律:倾听

结2

练习六3题

五、作业

5

乘法结合律

板书设计

结合律:

(a+b)Xc=aXc+bXc

总体要目巳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分环节

资源准备

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评价。反思

时与时间

(-)复习△说明是什么课使

1、口算题卡出示口算题开火车

8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口算题卡

2、选择:(1)(10+5)X4与□学生的口算能力提

高很快

下面的()式相等。

①10X4+5②10X5X4③独立完学生运

10X4+5X用乘法分配律

(2)与aX6+b义6相等的式。在本节课教学中,

使较复杂的计

子是()学生能否在教师创

算转化为简单设的情境中独立解

决实际问题?学生

(二)练习①(a+b)X6②(a—b)的口算。先让应用数学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是否

20X(6X6)③(a-b)X6

第学生观察没一有所提高?

1、练习六的第6题,要启发

组算式,判断上

五2、练习六的第7题,

3、练习六的第8题,下两个算式是

4、练习六的第9题,否的数相等,并

(三)小结2这节课你什么收获?说一说理由。再

练习六的第8题,

四、作业5

板书设计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

aXb=bXa

(a+b)Xc=aXc+bXc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设计意图

环节

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准备

与时间

时□评价。反思

(-)学1、口算。(投影出示)◊口算题卡

前准备

112+59=123-39二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身

203+99=128-99=

边去发现除法问

2、口算。独立完成题,激发学习兴

第一组:78-16-14=趣。

80-18-12=

95-25-15=

第二组:78-(16+14)=

80-(18+12)=

95-(25+15)=

教师:通过口算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体

指名回答

六会?

□在本节课当中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让学生再次理解

算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除法的平均分和

除法算式,让学

课(-)探1、学习例1。(投影出示)

生懂得如何计算

究新知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

和解决实际问题

15

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小组交流,

多少页没看?举手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独立

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更简便些?为什么?

。学生通过本节

课的练习是否进

一步理解了除法

的意义?是否能

根据等分事例正

确列出除法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