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本试卷共8页,34题。全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题请用铅笔草稿完成后用黑色水笔描边。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纬度2.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直接根据图“可能总辐射量”的基本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D对。故选D。【2题详解】读图,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北纬20°左右,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大气的路径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北纬20°左右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③正确,B正确,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见下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4.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 B.哺乳动物开始出现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剧烈的板块运动【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材料中海王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题详解】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A错误,符合题意;中生代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裸子植物盛行,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至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世界最“怪”的湖泊-阿萨尔湖(见下图),它位于吉布提中部,总面积约119平方千米,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朱拉湾相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分离,被松软的岩层隔开,阿萨尔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地表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且千年不枯的内陆湖泊,湖水平均盐度高达34.8%。下图示意阿萨尔湖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阿萨尔湖千年不枯的原因是()A.气温较低蒸发弱 B.区域降水量丰富C.冰雪融水补给大 D.地下水补给稳定6.阿萨尔湖盐度极高的原因是()①补给水源盐度低,带来大量盐分补充②湖水蒸发旺盛,盐分累积③无淡水河流注入,湖泊缺乏淡水稀释④生产规模较大,大量取水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阿萨尔湖位于非洲东北部沿岸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无冰川分布,A、B、C错误。根据材料“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朱拉湾相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分离,被松软的岩层隔开,阿萨尔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地表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且千年不枯的内陆湖泊”可知,阿萨尔湖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D正确。故选D。【6题详解】补给水源盐度低,不会带来大量盐分补充①错误。由材料“阿萨尔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地表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且千年不枯的内陆湖泊”可知,阿萨尔湖无淡水河注入,湖泊缺乏淡水稀释,③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阿萨尔湖所处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大量蒸发导致湖中盐分积累,②正确。生产规模较大,大量取水,并不会导致盐分长期积累,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A.晴天、阴雨天 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8.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正南风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答案】7.A8.A9.C【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时,与其对应的高空气压差相对较小;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时,与其对应的高空气压差较大,图中甲地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于乙地可知,甲地近地面气压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故以阴雨天气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近地面乙地气压低于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近地面还受到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发生一定偏转(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所以图示情况下,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地指向乙地(即自西向东),北半球风向偏转为西北风,南半球偏转为西南风,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该地没有给出等压线,而是等压差值,故不能判断甲乙两地风力的大小,AB错误;由上题可知,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空气流通快,雾霾持续时间较短,甲地为下沉气流,空气不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及气流的运动方向: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的高低气压是以同一水平面(或说同一海拔高度)来比较的,例如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遇冷的形成高压,这一低一高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从近地面往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气压越来越低,到了高空分别形成高压和低压,这里一高一低,都是指同海拔的高空气压值。气流的运动方向是: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表明气流下沉;反之,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齿稃草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为新疆北部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为()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11.相比新疆南部,新疆北部短命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齿稃草为草本植物,加之其生长环境水肥不足,叶片不厚,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质,植株不高,A、B错误;齿稃草需要在最短时间完成结籽,而且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浅表,因此根须较细,C正确;齿稃草生长期较短,花期也较短,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物种多样性和水分关系密切,且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热量丰富对植物多样性也具有较大影响,北疆纬度高,热量较南方不足,B错误;温差大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风力大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荒漠植物是指荒漠条件下能生存的植物。多数荒漠植物是抗旱或抗盐的植物。有些根、茎、叶里存水;有些具有庞大的根茎系统,可以达到地下水层,拦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有些有较大的茎叶,可以减低风速,保存沙土。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13.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14.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2.A13.A14.C【解析】【12题详解】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13题详解】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14题详解】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某校学生到北京市房山区某地进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右图a是该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b是同学拍摄的甲地附近地貌景观图,c是甲地附近某山洞剖面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a所示地区()A.暴雨时可能引发泥石流 B.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C.最大相对高度是400米 D.聚落均位于山前冲积扇16.下列学生对图b景观图描述正确的有()①与风力作用有关②与流水作用有关③乙处形似下垂的帘幕④丙处像风沙堆积的竹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7.图c是我们观察地貌常用的专题地图,由图可直接看出该地()A.形成年代 B.物质组成 C.地貌成因 D.气候特点【答案】15.A16.C17.B【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河流西侧和东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暴雨时可能引发泥石流,A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属于外流区,河流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B错;图a所示地区最高点位于图示西部山峰,海拔高度为350-400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南部河流下游地区,海拔高度为50-100米,所以最大相对高度是250-350米,C错;读图可以看出,聚落分布于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D错。故选A。【16题详解】读图b景观图可知,该处景观为石灰岩溶洞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与流水作用有关,②正确,①错误;乙处为下垂的钟乳石,形似下垂的帘幕,③正确,丙处是石笋,是石灰质堆积而成,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C对,排除ABD。故选C。【17题详解】结合图c的图例可知,图中显示各地层的组成物质,所以,由图可直接看出该地的物质组成,B对;不能直接看出该地的形成年代、地貌成因和气候特点,ACD错。故选B。【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19.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A.土壤、大气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 C.土壤、大气与植被 D.岩石、大气与水文【答案】18.B19.C20.D【解析】【分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是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甲没有位于河流沿岸,不是河流地貌,A错误;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乙地为风沙地貌,B正确;丙位于我国青藏地区,为冰川地貌,C错误;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带,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地的地貌类型为风蚀雅丹,呈现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垄的高度和长度不尽相同,①正确,②③错误。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在风力侵蚀作用下,该地貌垄脊的走向和当地的主导风向的走向是一致的,④正确。①④正确,C正确;②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读图可知,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带,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流水溶蚀而逐渐形成的,故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自然要素有岩石、大气与水文,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下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A.几乎不含水分 B.矿物质含量少 C.空气含量太小 D.有机质含量少22.经该团队改造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主要原因是()A.减少散状颗粒 B.增加土壤水分 C.减少土壤空气 D.改变地表起伏23.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A.有机质含量高 B.育种技术先进 C.土层松散透气 D.光照时间超长【答案】21.D22.A23.C【解析】【21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沙漠土壤化改造是“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又结合相关知识,植物纤维黏合剂是几种植物纤维的提取物,属于有机质,所以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有机质含量少,D对,排除ABC。故选D。【2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形成团粒结构,减少了散状颗粒,所以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A对,土壤水分和空气以及地表起伏状况变化不大,排除BCD。故选A。【23题详解】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为“土壤化”的沙子,有机质含量不高,A错;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土壤化”的沙子土层松散透气,C对;育种技术先进、光照时间超长对普通土壤和种植试验区的植物发育影响是没有差异的,BD错。故选C。【点睛】科学团队经过数年的实验,最终从一些植物中提取到了纤维粘合剂,经检测,该粘合剂不仅能把沙子凝聚起来,还能使凝聚物之间充满孔隙,这使得沙子里面也能藏的住水,最重要的是,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这种物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微小植物的生长,这大大加快了沙漠治理的速度。沙漠和土壤的根本性质差异,是力学差异:土壤微粒之间都有作用力,能够构成一个整体,而沙子之间是松散的,没有这种力。用一种粘合剂,赋予沙子颗粒这种力,这样就可以把沙漠变土壤。只要添加这种植物性纤维黏合剂,再加入水,沙子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力学属性。这种土壤颗粒间存在的特定约束,就是万向结合约束,简称ODI约束。它可以让土壤具备自修复和自调节能力。只要将沙子混合黏合剂,再添加适量的水,只要两分钟,金黄色的沙子就变成了深褐色的土壤,用手抓起来也不会散掉,把水倒入围起来的凹坑里,水也没有流失。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25.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①多大风②气温低③湿度大④光照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植物表面覆盖蜡质层主要是为了增加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植物叶片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A错误,C正确。与抗风能力、光合作用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缓慢,②正确;由“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可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强,减少水分蒸发,③④错误。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是为了适应高山地区多大风的条件,增强抗风能力,①正确;所以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植物特征需要就气候、温度、海陆位置、降水、光照角度进行分析。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6.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7.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28.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26.C27.B28.D【解析】【26题详解】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选C。【27题详解】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选B。【28题详解】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选D。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3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答案】29.C30.D【解析】【分析】

【29题详解】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30题详解】“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柽柳喜光、耐塞、耐旱,极耐盐碱、沙荒地。下图示意某月新疆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地带柽柳植被下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盐分含量变化(表层含盐量为一年中高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该土壤剖面最可能缺失()A.母岩层 B.淀积层 C.有机层 D.淋溶层32.图示月份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答案】31.D32.C【解析】【31题详解】母岩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一般土壤都具备,A错误;淀积层是物质在此沉淀、积累形成,一般土壤都具备,B错误;柽柳覆盖区地表有枯枝落叶,可能形成有机层,C错误;淋溶层是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下渗向下运移形成,该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小,淋溶作用弱,最可能缺失淋溶层,D正确。所以选D。【32题详解】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中矿物质随水分上升积聚在地表,盐分含量高。图中显示表层含盐量高,材料中也注明表层含盐量为一年中最高值,说明此时是气温最高的月份,根据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可知,7月气温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气温低于7月,表层含盐量较低,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自然土壤剖面的上部,由于长期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其特征为土壤中可溶性盐类和胶体及细小土粒,遭到淋洗,一般淋溶层下部,腐殖质含量少,土色较浅或成灰白色,质地较粗,肥力较低。耕作施肥,对防止淋溶作用,改善土壤性状,有很大效果。灰化土壤的淋溶层常叫做Az层。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岛西南海岸外的赫马岛上有一座火山,在1973年1月突然沿着一条裂隙喷发。为了拯救海港,当地居民夜以继日地用数十台抽水机抽取海水,成功地冷却了涌向港口的熔岩流。此次灾难虽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是也为小岛新增了陆地。左图示意岛上某地拍摄的景观照,右图示意赫马岛及附近海域。(1)判断拍摄左图景观照时的朝向,并说明判断依据。(2)绘制右图中L沿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答案】33.东。图中T形海湾开口向东。34【解析】【分析】本题目以赫马岛及附近海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方向、地形剖面图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