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_第1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_第2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_第3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_第4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1.某兴趣小组对镁条在空气中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查阅资料】①MgO、Mg(OH)2均为白色固体;Mg2(OH)2CO3为黑色固体。②部分物质的熔沸点。MgMgO熔点6512852沸点11703600【实验探究】用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镁条固定在试管塞上),并进行了一周的观察。

试管编号实验现象A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B镁条表面不再光亮C镁条表面不再光亮D第二天表面有少量黑斑,后不再增加E第二天表面有少量黑斑,后不再增加F第二天开始表面有黑斑产生,第7天时表面完全变黑(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中镁条不再光亮的原因:。(2)D、E试管中有少量黑斑的原因是。【实验验证】将F中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用小刀刮下,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3)乙同学提出有气泡产生并不能说明黑色物质中有碳酸盐,原因是。(4)要证明黑色固体中有碳酸盐,还需补充的实验为。(5)根据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镁条时最需要注意的是。【拓展延伸】取0.56g去除表面物质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得到0.29g固体,将所得产物按照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6)镁条燃烧后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原因可能是。(7)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镁条燃烧时空气中的参加了反应。2.同学研究“影响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快慢的因素”,查阅资料,猜想如下:【提出猜想】催化剂种类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过氧化氢生成O2的快慢。【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排水法收集等体积的一瓶氧气,记录收集气体时间。【实验记录】实验编号①②③反应物5%过氧化氢溶液100mL5%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mL3%过氧化氢100mL加入固体0.5g氯化钠固体0.5g二氧化锰_______收集气体时间165s46s80s(1)实验②中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为mL。(2)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结论】(3)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反思】(4)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过氧化氢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拓展】(5)若要测定相同时间内所产生氧气体积,如图1装置应选(填序号),测定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没有”)影响。

(6)某同学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填序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A.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双氧水的质量B.分别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C.记录相同时间天平读数差值3.不锈钢是铁的合金,生活中常见的不锈钢多以添加了某种其他金属达到防锈的目的,但是它的主要成分毕竟还是金属铁,在适宜的条件下还是会生锈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生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环境中,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记录如下。实验ABC现象在液面附近,铁钉生锈严重铁钉无明显变化铁钉无明显变化【解释与结论】(1)对比实验(填序号),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2)由上述实验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铁锈属于(填“混合物”、“纯净物”),为什么铁锈要即时除去的原因。实验2:生活中不锈钢刀具经常用来切含盐的食物,于是小组同学想继续探究食盐(NaCl)溶液的浓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进行实验】室温下,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光亮铁丝,用如图2装置完成实验并记录如表。实验编号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用量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1小时2小时3小时①2.0mL蒸馏水0.10.73.2②1.5mL蒸馏水+0.5mL10%NaCl溶液0.31.55.0③1.0mL蒸馏水+amL10%NaCl溶液0.83.37.9④0.5mL蒸馏水+1.5mL10%NaCl溶液1.14.79.1⑤2mL10%NaCl溶液000【解释与结论】(3)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4)a=。(5)依据实验①~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6)小组同学重复实验⑤,得到以下数据: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用量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1小时2小时3小时2mL10%NaCl溶液1.45.710.0则原实验⑤失败的可能原因是。(7)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铁制品的防护需尽量避免与水、氧气、接触。4.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并对食盐的成分做进一步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粗盐提纯(1)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的性质进行提纯。(2)制作过滤器时,下列叠纸的情形中错误的是。(3)在食盐水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实验二:探究食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提出问题】粗盐经过提纯,所得的食盐中除含有NaCl外,可能还含有Na2CO3、Na2SO4等。【做出猜想】猜想一:含有Na2CO3猜想二:含有Na2SO4猜想三:含有(写化学式)。【查阅资料】BaCO3能溶于盐酸中,而BaSO4不能溶于盐酸中。【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I.取上述所得的食盐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Ⅱ.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并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猜想三成立5.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为了得到维生素C含量高的柠檬水,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研究。【查阅资料】①维生素C易溶于水,具有酸性,能与碘水反应。②柠檬酸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酸,不能与碘水反应。③柠檬中其他物质不与碘水反应。④淀粉溶液遇碘水变为蓝色。实验1:选择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试剂。序号1112实验现象溶液红色褪去溶液蓝色褪去实验2:用实验12的方法,探究泡制温度、泡制时间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柠檬水的泡制过程如下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序号2122232425泡制温度/℃2470707070泡制时间/min1510152030柠檬水滴数9659504334【解释与结论】(1)实验2中,当观察到时,记录柠檬水滴数。(2)设计实验21和实验23目的是。(3)由实验22、23、24、25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填“减小”或“增大”)。【反思与评价】(4)实验2中,泡制柠檬水时,除要从同一柠檬中取形状和质量相近的柠檬片外,还应控制泡制温度和相同。(5)同学甲认为不能用实验11测定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理由是。(6)结合上述实验,要提高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你的建议是。6.某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发现,一定温度下,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出现以下现象。继而对氯化钙溶液与两种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Na2CO3NaHCO3现象一产生沉淀产生沉淀和气泡现象二产生沉淀产生沉淀现象三产生沉淀无沉淀【查阅资料】①;②Ca(HCO3)2易溶于水。【进行实验】实验一:70℃恒温水浴下,向10mL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10%CaCl2溶液,现象如下表。浓度Na2CO3NaHCO310%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5%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1%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10滴出现浑浊0.5%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52滴出现浑浊实验二:如图进行实验。70℃恒温水浴下,向1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解释与结论】(1)Na2CO3的俗称是。(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补全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CaCl2=2NaCl+++H2O。(4)由实验二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5)实验一中,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6)小组同学发现的资料,现象三的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其原因可能为。实验三:已知:。某温度下,向27.8g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至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析出,过滤,分别得到6g固体和24g溶液。请计算:过滤后的溶液中,碳酸氢钠与水的质量比。7.自热火锅,使用方便,是旅游必备食品之一、其中的发热包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查看其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粒、碳酸钠。课堂上教师带领同学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中,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Ⅰ.对气体成分的探究。【猜想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实验验证】小明设计如上图所示的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不成立。②丁中出现的现象时,假设三成立。③若乙中装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Ⅱ.对锥形瓶内产生气体进行探究。(3)实验后,将固体投入锥形瓶内,进行测定,其中甲瓶增重了4.4克,若丁中氧化铜足量,而且只发生H2+CuOH2O+Cu,丁中固体质量减少了1.6克,则生成铜的质量g。A.0.2g

B.8.0g

C.6.4g

D.1.8g【反思评价】(4)通过以上探究可知,发热包遇水迅速放出热量,使用时一定要加入(选填“冷”或“热”)水,发热包的存放应保存。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含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两种,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查阅资料】(1)CaCl2﹑NaCl溶液都呈中性,与NaHCO3溶液都不会反应(2)NaHCO3溶液呈碱性,(3)NaOH与Ca(OH)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液X含有NaOH﹑Na2CO3猜想二:溶液X含有Na2CO3﹑NaHCO3猜想三:溶液X含有NaOH﹑NaHCO3﹑Na2CO3针对猜想,有同学提出猜想三是错误的,其理由(用化学方程表示)。【实验方案设计】序号实验步骤预设实验现象预设实验结论①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猜想一成立。②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③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溶液,溶液变红色猜想成立。【结论与反思】由实验,得无色溶液X的溶质是NaOH﹑Na2CO3,经讨论后,有同学提出实验①的结论不完善,其理由是。9.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钡。为检验滤液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猜想三:NaCl和【实验过程】步骤Ⅰ: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步骤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猜想成立;或另取滤液,向滤液中滴入(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产生气体,也能推理出溶质成分。(2)已知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和或两者之一。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②室温下,气体G水溶液的pH7(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③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④无色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⑤写出步骤Ⅲ生成沉淀Ⅰ的化学方程式。⑥要确定溶液B中的溶质,还需取少量沉淀F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产生的现象及结论:。10.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等甜味剂的原料。实验小组利用溶液浸取玉米芯中的木聚糖,探究影响浸取效果的因素。【进行实验】Ⅰ.将干燥的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备用。Ⅱ.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Ⅲ.分别取粉碎后的玉米芯,加入溶液,在不同条件下浸取,测定木聚糖得率(得率越高,代表浸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表。序号浸取温度浸取时间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木聚糖得率①7030.2030017②8030.2030020③9030.2030022④9030.1030016⑤9030.1530018⑥9030.2020018⑦9030.2040015【解释与结论】(1)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2)探究溶液浓度对浸取效果影响的实验组合是(填序号)。(3)依据实验数据,不能推断溶液的体积越大,浸取效果越好,其证据是。(4)在实验范围内,浸取玉米芯中木聚糖的最佳条件:浸取时间为、。【反思与评价】(5)在表中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浸取时间对浸取效果的影响,发现最佳浸取时间为。实验操作为:取10g粉碎后的玉米芯,。1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

了解纯碱(1)纯碱属于(填“酸”“碱”或“盐”)。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②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和CO。③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提出猜想】猜想一:H2O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三: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2)【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B.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二不成立C.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②猜想三成立(3)写出实验操作C中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碳酸钠中的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HCO,从而形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拓展与延伸】(4)结合“解释与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尝试写出:Na2CO3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任务三

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溶液温度(℃)204060205060204070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11.4611.50【解释与结论】(5)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拓展与应用】(6)下列物质可用于去油污的是_______(填字母)。A.食盐 B.苛性钠 C.稀盐酸 D.石灰石12.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1)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2)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猜想①正确实验2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有气泡冒出猜想②正确实验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溶液,振荡,过滤,然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先有生成,后滤液变红。猜想③正确(3)反思评价。①老师经过认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后,认为只有小红的实验方案及结论完全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小刚实验的不合理之处:只能证明碳酸钠的存在,不能证明是否还有氢氧化钠;小军实验的不合理之处为。13.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1)在操作一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实验,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A一定有NaOHB一定有Na2CO3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2)操作二的名称是(3)固体A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4)溶液B成分的探究。[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且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⑤Ca(OH)2和Na2CO3以上哪个猜想不合理,用方程式表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①②猜想③正确实验步骤①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其实验目的是。14.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看广泛的应用。(1)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酸和碱中一定都含有氢、氧元素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盐的水溶液的pH一定等于7D.盐的水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2)化学兴趣小组又利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__________。②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③写出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3)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①大家一致认为该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②为了确定该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后,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固体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__________该氢氧化钠固体已部分变质(4)取10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水全部溶解后,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5g沉淀。计算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O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______,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大家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猜想二:______。(用化学式填空)【进行实验】为了验证想,学习小组选用CuO粉末、Ba(NO3)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小组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______猜想一正确【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与反思】(4)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5)方案一中的CuO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______。A.MgB.Fe2O3C.CaCl2D.NaHCO3E.Ba(OH)2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参考答案1.某兴趣小组对镁条在空气中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查阅资料】①MgO、Mg(OH)2均为白色固体;Mg2(OH)2CO3为黑色固体。②部分物质的熔沸点。MgMgO熔点6512852沸点11703600【实验探究】用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镁条固定在试管塞上),并进行了一周的观察。

试管编号实验现象A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B镁条表面不再光亮C镁条表面不再光亮D第二天表面有少量黑斑,后不再增加E第二天表面有少量黑斑,后不再增加F第二天开始表面有黑斑产生,第7天时表面完全变黑(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中镁条不再光亮的原因:。(2)D、E试管中有少量黑斑的原因是。【实验验证】将F中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用小刀刮下,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3)乙同学提出有气泡产生并不能说明黑色物质中有碳酸盐,原因是。(4)要证明黑色固体中有碳酸盐,还需补充的实验为。(5)根据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镁条时最需要注意的是。【拓展延伸】取0.56g去除表面物质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得到0.29g固体,将所得产物按照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6)镁条燃烧后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原因可能是。(7)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镁条燃烧时空气中的参加了反应。【答案】(1)2Mg+O2=2MgO(2)D水中溶有少量O2,E中水中溶有少量CO2,Mg与O2、CO2和H2O共同作用产生少量的Mg2(OH)2CO3,Mg2(OH)2CO3为黑色固体(3)镁和稀硫酸反应也有气泡产生(4)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固体中有碳酸盐(5)密封,隔绝空气和水(6)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一部分(7)N22.同学研究“影响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快慢的因素”,查阅资料,猜想如下:【提出猜想】催化剂种类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过氧化氢生成O2的快慢。【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排水法收集等体积的一瓶氧气,记录收集气体时间。【实验记录】实验编号①②③反应物5%过氧化氢溶液100mL5%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mL3%过氧化氢100mL加入固体0.5g氯化钠固体0.5g二氧化锰_______收集气体时间165s46s80s(1)实验②中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为mL。(2)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结论】(3)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反思】(4)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过氧化氢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拓展】(5)若要测定相同时间内所产生氧气体积,如图1装置应选(填序号),测定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没有”)影响。

(6)某同学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填序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A.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双氧水的质量B.分别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C.记录相同时间天平读数差值【答案】(1)100(2)0.5g二氧化锰(3)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二氧化锰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增大反应物浓度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4)5%过氧化氢溶液100mL(5)c没有(6)C3.不锈钢是铁的合金,生活中常见的不锈钢多以添加了某种其他金属达到防锈的目的,但是它的主要成分毕竟还是金属铁,在适宜的条件下还是会生锈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生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环境中,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记录如下。实验ABC现象在液面附近,铁钉生锈严重铁钉无明显变化铁钉无明显变化【解释与结论】(1)对比实验(填序号),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2)由上述实验可知,铁生锈的条件是,铁锈属于(填“混合物”、“纯净物”),为什么铁锈要即时除去的原因。实验2:生活中不锈钢刀具经常用来切含盐的食物,于是小组同学想继续探究食盐(NaCl)溶液的浓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进行实验】室温下,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光亮铁丝,用如图2装置完成实验并记录如表。实验编号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用量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1小时2小时3小时①2.0mL蒸馏水0.10.73.2②1.5mL蒸馏水+0.5mL10%NaCl溶液0.31.55.0③1.0mL蒸馏水+amL10%NaCl溶液0.83.37.9④0.5mL蒸馏水+1.5mL10%NaCl溶液1.14.79.1⑤2mL10%NaCl溶液000【解释与结论】(3)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4)a=。(5)依据实验①~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6)小组同学重复实验⑤,得到以下数据: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用量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1小时2小时3小时2mL10%NaCl溶液1.45.710.0则原实验⑤失败的可能原因是。(7)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铁制品的防护需尽量避免与水、氧气、接触。【答案】(1)AC/CA(2)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混合物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如果不及时除去加快生锈速率(3)铁生锈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小于外界气压,水在外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4)1.0(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铁生锈速率加快(6)装置漏气(7)NaCl/氯化钠4.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并对食盐的成分做进一步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粗盐提纯(1)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的性质进行提纯。(2)制作过滤器时,下列叠纸的情形中错误的是。(3)在食盐水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实验二:探究食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提出问题】粗盐经过提纯,所得的食盐中除含有NaCl外,可能还含有Na2CO3、Na2SO4等。【做出猜想】猜想一:含有Na2CO3猜想二:含有Na2SO4猜想三:含有(写化学式)。【查阅资料】BaCO3能溶于盐酸中,而BaSO4不能溶于盐酸中。【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I.取上述所得的食盐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Ⅱ.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并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猜想三成立【答案】易溶于水D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Na2CO3和Na2SO4BaCl2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或有气泡产生,滤渣部分溶解5.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为了得到维生素C含量高的柠檬水,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研究。【查阅资料】①维生素C易溶于水,具有酸性,能与碘水反应。②柠檬酸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酸,不能与碘水反应。③柠檬中其他物质不与碘水反应。④淀粉溶液遇碘水变为蓝色。实验1:选择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试剂。序号1112实验现象溶液红色褪去溶液蓝色褪去实验2:用实验12的方法,探究泡制温度、泡制时间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柠檬水的泡制过程如下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序号2122232425泡制温度/℃2470707070泡制时间/min1510152030柠檬水滴数9659504334【解释与结论】(1)实验2中,当观察到时,记录柠檬水滴数。(2)设计实验21和实验23目的是。(3)由实验22、23、24、25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填“减小”或“增大”)。【反思与评价】(4)实验2中,泡制柠檬水时,除要从同一柠檬中取形状和质量相近的柠檬片外,还应控制泡制温度和相同。(5)同学甲认为不能用实验11测定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理由是。(6)结合上述实验,要提高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你的建议是。【答案】(1)溶液由蓝色刚好变为无色(2)探究泡制温度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3)增大(4)浸泡水的体积(质量)(5)柠檬汁中的柠檬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6)泡制温度在70℃左右,延长泡制的时间6.某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发现,一定温度下,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出现以下现象。继而对氯化钙溶液与两种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Na2CO3NaHCO3现象一产生沉淀产生沉淀和气泡现象二产生沉淀产生沉淀现象三产生沉淀无沉淀【查阅资料】①;②Ca(HCO3)2易溶于水。【进行实验】实验一:70℃恒温水浴下,向10mL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10%CaCl2溶液,现象如下表。浓度Na2CO3NaHCO310%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5%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1%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10滴出现浑浊0.5%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滴加52滴出现浑浊实验二:如图进行实验。70℃恒温水浴下,向1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解释与结论】(1)Na2CO3的俗称是。(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补全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CaCl2=2NaCl+++H2O。(4)由实验二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5)实验一中,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6)小组同学发现的资料,现象三的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其原因可能为。实验三:已知:。某温度下,向27.8g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至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析出,过滤,分别得到6g固体和24g溶液。请计算:过滤后的溶液中,碳酸氢钠与水的质量比。【答案】苏打或纯碱复分解CaCO3↓CO2↑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均有CO2产生,且浓度越大,产生CO2速率越快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小,产生CO2的速率慢且少,溶解在水中因为可能是NaHCO3溶液的浓度低或滴加CaCl2的滴数少1:97.自热火锅,使用方便,是旅游必备食品之一、其中的发热包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查看其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粒、碳酸钠。课堂上教师带领同学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中,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Ⅰ.对气体成分的探究。【猜想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实验验证】小明设计如上图所示的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不成立。②丁中出现的现象时,假设三成立。③若乙中装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Ⅱ.对锥形瓶内产生气体进行探究。(3)实验后,将固体投入锥形瓶内,进行测定,其中甲瓶增重了4.4克,若丁中氧化铜足量,而且只发生H2+CuOH2O+Cu,丁中固体质量减少了1.6克,则生成铜的质量g。A.0.2g

B.8.0g

C.6.4g

D.1.8g【反思评价】(4)通过以上探究可知,发热包遇水迅速放出热量,使用时一定要加入(选填“冷”或“热”)水,发热包的存放应保存。【答案】CaO+H2O=Ca(OH)2一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使二氧化碳完全吸收C冷密封、防潮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含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两种,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查阅资料】(1)CaCl2﹑NaCl溶液都呈中性,与NaHCO3溶液都不会反应(2)NaHCO3溶液呈碱性,(3)NaOH与Ca(OH)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液X含有NaOH﹑Na2CO3猜想二:溶液X含有Na2CO3﹑NaHCO3猜想三:溶液X含有NaOH﹑NaHCO3﹑Na2CO3针对猜想,有同学提出猜想三是错误的,其理由(用化学方程表示)。【实验方案设计】序号实验步骤预设实验现象预设实验结论①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猜想一成立。②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③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溶液,溶液变红色猜想成立。【结论与反思】由实验,得无色溶液X的溶质是NaOH﹑Na2CO3,经讨论后,有同学提出实验①的结论不完善,其理由是。【答案】产生白色沉淀不成立无色酚酞一猜想二也有同样的现象9.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钡。为检验滤液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猜想三:NaCl和【实验过程】步骤Ⅰ: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步骤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猜想成立;或另取滤液,向滤液中滴入(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产生气体,也能推理出溶质成分。(2)已知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和或两者之一。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②室温下,气体G水溶液的pH7(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③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④无色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⑤写出步骤Ⅲ生成沉淀Ⅰ的化学方程式。⑥要确定溶液B中的溶质,还需取少量沉淀F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产生的现象及结论:。【答案】(1)三HCl(合理即可)(2)CO2大于NH4Cl、Fe2O3、K2CO3K+、Na+将沉淀F加入足量稀盐酸中,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体产生,则溶质为碳酸钠;若沉淀完全不溶解,则溶质为硫酸钠;若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产生,则溶质为碳酸钠和硫酸钠10.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等甜味剂的原料。实验小组利用溶液浸取玉米芯中的木聚糖,探究影响浸取效果的因素。【进行实验】Ⅰ.将干燥的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备用。Ⅱ.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Ⅲ.分别取粉碎后的玉米芯,加入溶液,在不同条件下浸取,测定木聚糖得率(得率越高,代表浸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表。序号浸取温度浸取时间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木聚糖得率①7030.2030017②8030.2030020③9030.2030022④9030.1030016⑤9030.1530018⑥9030.2020018⑦9030.2040015【解释与结论】(1)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2)探究溶液浓度对浸取效果影响的实验组合是(填序号)。(3)依据实验数据,不能推断溶液的体积越大,浸取效果越好,其证据是。(4)在实验范围内,浸取玉米芯中木聚糖的最佳条件:浸取时间为、。【反思与评价】(5)在表中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浸取时间对浸取效果的影响,发现最佳浸取时间为。实验操作为:取10g粉碎后的玉米芯,。【答案】(1)探究温度对浸取效果的影响(2)③④⑤(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300mL时,浸取效果最好(4)浸取温度为90℃,NaOH溶液的浓度为0.20g/mL,NaOH溶液的体积为300mL(5)相同温度,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在不同浸取时间下浸取,测定木聚糖得率1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

了解纯碱(1)纯碱属于(填“酸”“碱”或“盐”)。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②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和CO。③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提出猜想】猜想一:H2O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三: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2)【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B.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二不成立C.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②猜想三成立(3)写出实验操作C中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碳酸钠中的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HCO,从而形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拓展与延伸】(4)结合“解释与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尝试写出:Na2CO3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任务三

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溶液温度(℃)204060205060204070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11.4611.50【解释与结论】(5)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拓展与应用】(6)下列物质可用于去油污的是_______(填字母)。A.食盐 B.苛性钠 C.稀盐酸 D.石灰石【答案】(1)盐(2)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Na2CO3+CaCl2=CaCO3↓+2NaCl(4)Na2CO3+H2O=NaHCO3+NaOH(5)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Na2CO3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6)B12.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1)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2)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猜想①正确实验2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有气泡冒出猜想②正确实验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溶液,振荡,过滤,然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先有生成,后滤液变红。猜想③正确(3)反思评价。①老师经过认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后,认为只有小红的实验方案及结论完全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小刚实验的不合理之处:只能证明碳酸钠的存在,不能证明是否还有氢氧化钠;小军实验的不合理之处为。【答案】(适量)稀盐酸(或其它酸)BaCl2(或CaCl2)或填物质名称白色沉淀(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均呈碱性,遇酚酞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无法证明有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或是二者都有。13.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1)在操作一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实验,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A一定有NaOHB一定有Na2CO3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2)操作二的名称是(3)固体A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4)溶液B成分的探究。[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且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