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14课宋元近代明至清中叶1368年1840年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一、经济之变二、思想文化之变(二)小说与戏曲(三)科技目录三、世界之变(一)思想领域的变化学习探究一:

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别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1: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猪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2: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开设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3: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获得了大约6万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白银大量流入。

材料4: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工商业市镇兴盛一、经济之变(1)农业①新农作物品种的输入: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多种经营的发展: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①货币、贸易和资本: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②商帮: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③工商业市镇兴盛。学习探究二:经济领域的变化,为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哪些改变?王守仁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二、思想文化之变(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材料1: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传习录》(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良知就是“天理”;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就能达到圣贤境界。根据材料1、2并结合课文,概括王阳明的主张。

材料3: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材料4:“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摘编自李贽《初潭集·夫妇篇》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根据材料3、4并结合课文,概括李贽的主张。原先“天下为主,君为客”,后来变为“君为主,天下为客”。黄宗羲认可“天下为主,君为客”。结论:“君为天下之大害”。2、作者认可哪一种观点?作者在文中最终得出怎样的结论?1、按照作者的观点,古代君民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5: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8: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6: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顾炎武《日知录》材料7: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9: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顾炎武《日知录》2、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3、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4、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1、王守仁:良知就是“天理”;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就能达到圣贤境界。(一)思想领域的变化学习探究二:经济领域的变化,为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哪些改变?领域代表人物代表成果特点或地位小说施耐庵《水浒传》开创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神话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曹雪芹《红楼梦》长篇小说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的名著戏曲汤显祖孔尚任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昆曲、京剧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代表作(二)小说与戏曲明清科技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有何特点?时间领域作者作品特点明后期

明清

医药学农学工艺学地理地质学西方科学李时珍徐光启

宋应星徐弘祖

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传播科学知识、翻译西方科学书籍,运用欧洲测绘技术,绘制地图西方科技知识传入重实用;对传统科学技术的总结,缺乏创新西学东渐(三)科技明至清中叶的文化与经济回顾所学:此时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一、经济之变:农业手工业商业二、思想文化之变(二)小说与戏曲(三)科技(一)思想领域的变化136816441840明朝清朝(前中期)文艺复兴(14——17世纪)宗教改革(16—17世纪)启蒙运动(17—18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5—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7—19世纪)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中期)近代科学革命(16——17世纪)学习探究三:

明清时期在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因素,可为何中国没能实现社会转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阻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因素。材料1: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自守,以天朝大国自居,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文明。......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2:在晚明“经世致用”学风盛起和西学东渐之后,清廷仍未注入科技实学新知识,继续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朱熹集注为依据。——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3:(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胡奇光《中国文祸史》学习探究三:阻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因素:1、政治:2、经济:4、外交: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闭关自守,固步自封。3、文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阻碍中国科技进步。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摘编自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今日之盛世中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思维导图一、经济之变农业手工业商业二、思想文化之变(二)小说与戏曲(三)科技(一)思想领域的变化三、世界之变阻碍中国社会转型的因素链接高考(2023年广东高考)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习题检测:1、明清之际,有思想家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此,他认为在合理的国家制度中,应该抑君扬臣,士大夫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据此推知,该思想家最有可能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B习题检测:2、明朝后期,新作物玉米被推广种植。玉米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远远低于稻米,出现农民“多以杂粮自食,以谷售人”“留粗粜精”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作物的品种增加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D.农业出现新的耕作方式B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君主专制

B探究思考1:材料:

明中叶以后,世情小说出现,新的主人公--市民以其不同于旧人物的姿态粉墨登场。这里出现了新兴的手工工场主……形形色色的商贩……市井游民……可谓市井中人,应有尽有。——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这一现象和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探究思考2:如何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探究思考1:材料:

明中叶以后,世情小说出现,新的主人公--市民以其不同于旧人物的姿态粉墨登场。这里出现了新兴的手工工场主……形形色色的商贩……市井游民……可谓市井中人,应有尽有。——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这一现象和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市民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探究思考2:如何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①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②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早期思想启蒙性质,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③仅仅只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修补,在当时没能引发社会革命,但对后世反封建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材料

在古典科技方面,明清之交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学、植物和矿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