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土壤形成与分类_第1页
土壤学-土壤形成与分类_第2页
土壤学-土壤形成与分类_第3页
土壤学-土壤形成与分类_第4页
土壤学-土壤形成与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第二节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第三节土壤分类2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一、土壤形成因素道库恰耶夫,19世纪80年代,5大成土因素詹尼(美),20世纪40年代,就5个因素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分析

1、母质因素土壤形成的基础物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矿物组成层次性3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一、土壤形成因素2、气候因素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率,主要是湿度、温度水分影响物质迁移、分解、合成和转化干旱地区,盐基未淋溶迁移,表层盐分含量高温度影响物质风化、分解、合成寒冷地区,风化微弱,生物活动、合成缓慢,土壤发育差热带亚热带,除石英外彻底分解,生物活动旺盛,盐基淋洗,呈酸性水温共同影响4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3、生物因素合成有机质提高表层有机N的含量植物的选择性吸收调整了土体中的养分元素比例状况使植物所需要的元素逐渐在土壤中保蓄和积累促进矿质元素有效化土壤动物参与形成腐殖质、养分转化微生物的复杂作用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固氮、促进物质循环一、土壤形成因素5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4、地形因素重新分配水、热地表径流地下水位温度影响母质分布垂直地带性山脉走向、阶地系列一、土壤形成因素6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5、时间因素土壤形成发育随时间推移而深化其它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综合因素越深刻6、人为因素正反两方面,影响剧烈农业:种植结构、水利工程、耕作、施肥工业:三废、化肥、农药、乱砍林木一、土壤形成因素7土壤形成发育随时间推移而深化8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二、主要成土过程1、腐殖质化过程有机质积聚最普遍的成土过程2、粘化过程粘土矿物生成和累积粘粒淋洗温带形成粘化层

3、富铝化过程(脱硅富铝化)硅酸和盐基淋失而铁铝相对富集热带-亚热带,红壤9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二、主要成土过程4、潜育化与潴育化潜育化:长期渍水、强烈还原、灰蓝绿色潴育化:干湿交替、氧化还原、锈色斑纹水稻土5、熟化过程耕作、培肥、改良、消除障碍旱耕熟化、水耕熟化6、退化过程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10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二、主要成土过程7、钙化过程钙的淋溶淀积8、盐化过程干旱地区、滨海地区盐的累积9、碱化过程土壤交换性钠增多、强碱性

11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二、主要成土过程10、灰化过程酸性Fe、Al、Mn淋溶,SiO2残留灰化层11、白浆化过程还原淋溶,Fe、Mn淋失,漂白白浆层12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三、土壤基本发生层1、淋溶层(腐殖质层、A层)表层生物活动最强烈腐殖质积累较多颜色暗,结构好部分物质往下层淋溶13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2、淀积层(B层)由上部淋溶下来的物质及下部的水溶性物质,聚积沉淀土壤剖面的重要层次,为诊断层三、土壤基本发生层14第一节土壤形成和发育3、母质层(C层)一般岩石风化或地质沉积物

4、覆盖层(Ao层)林地的枯枝落叶层,A层之上耕作土壤层次划分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三、土壤基本发生层15第二节我国土壤分布概况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分布因生物气候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1、纬度地带性热带砖红壤→南亚热带→赤红壤→亚热带→红壤、黄壤→北亚热带→黄棕壤→暖温带→棕壤→温带→暗棕壤→寒温带→棕色针叶林土壤16第二节我国土壤分布概况一、水平地带性2、经度地带性湿润黑土→半湿润→黑钙土→半干旱→栗钙土→干旱→棕钙土→荒漠→灰漠土、棕漠土3、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17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18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19第二节我国土壤分布概况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分布呈规律性的变化基带土壤:热、亚热带: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北亚热带: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暖温带: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二、垂直地带性20第二节我国土壤资源分布概况坡向差异:秦岭南坡:黄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北坡:塿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下垂带谱:西南地区、高山峡谷的谷坡面上二、垂直地带性21秦岭南北坡土壤坡向差异22第二节我国土壤分布概况区域分布:中小地形上土壤呈现的分布规律由母质、水文地质、人为因素引起中域:枝形(沟谷、水系)扇形(洪积、冲积)盆形组合(湖泊四周)微域:丘陵顶至沟谷复区,平原框式复区三、区域分布(地域性)23第三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基本概念土壤分类土壤鉴定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土壤分类的依据土壤分类的要求24第三节土壤分类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农业部第二次土壤普查,1988年拟定1、是7级分类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高级分类单元基层分类单元

25第三节土壤分类2、高级分类单元反映土壤发生分布规律,土类之间主要是发生学上的差异 基层分类单元主要考虑土壤生产利用方面的差异,为开发利用管理提供依据。3、现行分类12个土纲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61个土类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26中国土壤图27第三节土壤分类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用于高级分类单元。注重形态分类,有别于过去的发生学分类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也用于高级分类单元28第三节土壤分类3)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现代土壤分类的核心,没有诊断层就谈不上定量分类

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29第三节土壤分类2、土壤系统分类发展历史1)二次大战后,各国发展农业生产2)传统土壤分类:有中心概念,无明确边界;无定量指标,无法计算机处理;不适应生产发展需要3)1950年代开始,集中各国上千位土壤学家,历时10年,于1961年提出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以定量为特点的土壤系统分类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30第三节土壤分类2、土壤系统分类发展历史4)1975年出版《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分类史上一次革命5)多次修订,仍在不断修订:1994年第6版,7个诊断表层,18个诊断表下层(25个诊断层),21个诊断特性6)该系统集中了世界各国土壤学家智慧,着眼于全世界。目前,已有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将它作为本国第一或第二分类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31第三节土壤分类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分类特点1)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1995年修订方案中,拟定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它诊断层,25个诊断特性

诊断层诊断特性36.4%直接引用美国系统分类的31.0%27.2%引进概念修订补充32.8%36.4%新提出36.2%32第三节土壤分类2)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象动植物分类一样,土壤分类朝这方向努力,便于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尽可能采用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土壤分类各级单元的划分按谱系式分类的方法,与ST、FAO/UNESCO图例单元对应采用连续命名(比较了拼缀命名,代号命名法)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分类特点33第三节土壤分类3)充分注意我国特色人为土壤:古老农业国,土壤类型多,占世界1/4水稻土最具特色200多万km2季风亚热带土壤,强淋溶和弱风化特点西北内陆干旱土特别丰富,是世界干旱土分类研究的天然标本库青藏高原的类似极地又不同于极地的土壤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分类特点34第三节土壤分类2、几个定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诊断层:凡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诊断特性: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本身体现了土壤形态、土壤特性和土壤发生三者的结合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5第三节土壤分类3、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划分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33个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1)诊断层诊断表层(11个)

诊断表下层(20个)

其它诊断层(2个)1、盐积层 2、含硫层2)诊断特性(25个)

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6第三节土壤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分7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前4级为高级分类级别,主要供中、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确定制图单元用,后3级为基层分类级别,主要供大比例尺制图用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7第三节土壤分类1)土纲:是最高级的土壤分类级别,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性质划分的有:有机土:根据泥炭化过程产生的有机土壤物质特性划分人为土:根据水耕等人为过程产生的性质,如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水耕表层、耕作淀积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划分灰土:根据灰化过程产生的灰化淀积层划分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38第三节土壤分类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性质划分的有:干旱土:根据在干旱水分状况下,有机质矿化和弱腐殖化过程所产生的干旱表层以及现代或过去的钙化、石膏和盐化等过程所产生的钙积、石膏、盐积层等划分盐成土:根据盐渍化过程产生的盐积层和碱积层划分均腐土:根据腐殖化过程所产生的暗沃表层、均腐殖质特性和高盐基饱和度划分铁铝土:根据高度富铁铝化过程产生的铁铝层划分富铁土:根据富铁铝化过程产生的低活性粘粒富铁层划分淋溶土:根据粘化过程产生的粘化层划分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39第三节土壤分类根据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如土壤水分状况、母质性质划分的有:潜育土:根据影响潜育过程的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和潜育特征划分火山灰土:根据变性特征划分雏形土:根据雏形层划分新成土:不属于上述土壤的其它土壤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40第三节土壤分类2)亚纲:是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影响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如水分状况、温度状况、岩性特征划分如:人为土纲:水耕人为土、旱耕人为土有机土纲:永冻有机土、正常有机土富铁土纲:干润富铁土、湿润富铁土、常润富铁土新成土纲:砂质新成土、冲积新成土、正常新成土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41第三节土壤分类3)土类:亚纲的续分,多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主要成土过程强度,如正常有机土亚纲高腐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42第三节土壤分类次要成土过程,如正常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育正常干旱土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43第三节土壤分类次要控制因素,如钙质干润淋溶土钙质湿润富铁土含S正常潜育土含P岩性均腐土干旱冲积新成土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44第三节土壤分类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的特性划分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土壤分类原则45第三节土壤分类5、高级单元分类方案

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6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图47本章结束48土壤剖面层次49土壤剖面层次

-

50诊断表层有机质表层腐殖质表层类人为表层类结皮表层类1、有机表层3、暗沃表层6、灌淤表层10、干旱表层2、草毡表层4、暗瘠表层7、堆垫表层11、盐结壳5、淡薄表层8、肥熟表层9、水耕表层51诊断表下层1、漂白层6、聚铁网纹层11、粘磐16、超石膏层2、舌状层7、灰化淀积层12、碱积层17、钙积层3、雏形层8、耕作淀积层13、超盐积层18、超钙积层4、铁铝层9、水耕氧化还原层14、盐磐19、钙磐5、低活性富铁层10、粘化层15、石膏层20、磷磐52诊断特性1、有机土壤物质10、氧化还原特征19、富铁特性2、岩性特征11、土壤温度状况20、铝质特性3、石质接触面12、永冻层次21、富磷特性4、准石质接触面13、冻融特征22、钠质特性5、人为淤积物质14、n值23、石灰性6、变性特征15、均腐殖质特性24、盐基饱和度7、人为扰动层次16、腐殖质特性25、硫化物物质8、土壤水分状况17、火山灰特性9、潜育特征18、铁质特性5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一)

OrderSuborderGroup(141个)有机土永冻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维永冻有机土,半腐永冻有机土正常有机土落叶~,纤维~,半腐~,高腐~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潜育~,铁渗~,铁聚~,简育~旱耕人为土肥熟~,灌淤~,泥垫~,土垫~灰土腐殖灰土简育腐殖灰土正常灰土简育正常灰土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土简育寒冻火山灰土玻璃火山灰土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腐殖湿润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变性土潮湿变性土盐积~,钠质~,钙积~,简育~干润变性土腐殖干润变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5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二)

OrderSuborderGroup(141个)干旱土寒性干旱土钙积~,石膏~,粘化~,简育~正常干旱土钙积~,石膏~,盐积~,粘化~,简育~盐成土碱积盐成土龟裂碱积盐成土,潮湿碱积盐成土,简育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潜育土寒冻潜育土有机寒冻潜育土,简育寒冻潜育土滞水潜育土有机滞水潜育土,简育滞水潜育土,正常潜育土含硫~,有机~,表锈~,暗沃~,简育~均腐土岩性均腐土富磷岩性均腐土,黑色岩性均腐土干润均腐土寒性~,粘化~,钙积~,简育~湿润均腐土滞水湿润均腐土,粘化湿润均腐土,简育湿润均腐土富铁土干润富铁土钙质干润富铁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富铝常湿富铁土,粘化常湿富铁土,简育常湿富铁土湿润富铁土钙质~,强育~,富铝~,粘化~,简育~55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三)

OrderSuborderGroup(141个)淋溶土

冷凉淋溶土漂白~,暗沃~,简育~干润淋溶土钙质~,钙积~,铁质~,简育~常湿淋溶土钙质~,铝质~,铁质~湿润淋溶土漂白~,钙质~,粘磐~,铝质~,铁质~,简育~雏形土寒冻雏形土永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