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

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

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

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

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

炭,锻炼元本,雕碧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

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

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

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

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

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

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

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

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

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

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

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需《境与象》)

材料二

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

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

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

春水。”“桃花春水深,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

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

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

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

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

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

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

的美感享受。

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

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

成境者。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

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

‘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

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

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I。”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

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

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

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

“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

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

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

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

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颖《黄鹤楼》一诗,金圣叹评云:“他何

曾是作诗,真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

“黄鹤”飞了,“昔人”去了,甚至他们早都死了,而“楼”还存在着。生命是有限

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实的。所以,感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便是这首

诗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通过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时空意象表现出来

的。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

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

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

(选自古风《意境探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与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

地。

B.“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

C.“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特殊手法的作用,旨在表明意境是意象组

合之后的升华。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

示形成的,可见意境的形成不一定借助特殊的艺术手法。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境”讲究的是逼真如画,历历在目,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

点。

B.《长恨歌》体现了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

感享受。

C.抒情诗、抒情小赋和抒情散文中多有“情境”,这种“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

的是借景抒情。

D.“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

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理意境”观点的一项是()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4、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崔颗有诗“黄鹤一

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上诗句中境与象的

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异乡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意大利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

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

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疣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

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薄暮时分穿过市区,有三条通往医院的路。两条沿

着运河,可是太长,所以人们总是走过横跨运河的桥,到医院去。河上有三座桥,都

可以走,随你挑选。其中一座上面有个卖炒栗子的女人。站在她的炭火前周身暖和,

炒栗子放在口袋里,好一会都是热乎乎的。医院很古老,也很幽美。一进大门就是个

庭院,穿过去,对面又有一扇门,出去就到医院了。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

老医院对面有几幢新造的砖砌房屋。每天下午,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为我们治好

病的手术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

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

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

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

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

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

的剑术家。

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

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

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

“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

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

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

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

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

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结婚了吗?”少校问我。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

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

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

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

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

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

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

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

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

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

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

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

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

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

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

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

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有删改)

[注]本文的写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对“我”说,“我”可以重新踢球,他的意思是“我”的腿经过治疗会痊愈,

这让“我”对腿的康复充满信心。

B.少校经常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暗示“我”不是意大利人,此时“我”身处在异

乡意大利,这就是小说标题“在异乡”的全部内涵。

C.“我”一直追问为什么“不应该结婚”,少校的反应却有些反常,这种不近情理的

言行表现出少校内心的极度悲愤。

D.“别叫我少校先生”表明少校厌恶少校的身份,这是因为他的妻子因战争耽误治疗

而死,他极度厌恶战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暗示了“我们”负伤不能再上战场,

为后文写在医院发生的故事做铺垫。

B.小说对店门外挂着的动物的描写,渲染了阴郁的氛围,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

苦,揭示了小说反对战争的主题。

C.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视角聚焦医院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更简洁

集中,且故事更真实。

D.“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小说对这一细节的描写

意在表明少校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8、“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9、小说用较多篇幅描写少校的语言,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

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

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

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

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悒赖大国之

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词。”齐王曰:“寡人将寄径

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

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日:“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

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①耳,可怀挟

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

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

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①醯壶酱甄: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画相应位置。

周赖大国之义A得君臣B父子相保也C愿献九鼎D不识大国E何途之F从而致G之齐

n、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

B.“周君患之”与“不患人之不己知”(《论语•学而》)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

同。

C.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

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

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救援。

B.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

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

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

D.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

难处,最终打消了齐王的念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14、颜率前往齐国借兵和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

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秋夜偶书

赵师秀

此生谩与蠹鱼同①,白发难收纸上功。

辅嗣易行无汉学②,玄晖诗变有唐风③。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

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④。

【注】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弼,魏晋玄学

的主要代表人物。③玄晖:南朝诗人谢眺,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④扬雄:西

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蠹鱼”和“白发”分别运用比喻和借代,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读书却老而无功

的感慨。

B.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褒贬对比中寄寓诗人对谢跳文学成就的仰

慕之情。

C.“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烬”,但表现的意趣并

不相同。

D.颈联描写秋虫的鸣叫声,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烘托出诗人在深秋长夜勉力苦读的

形象。

16、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连用两个比喻,集中

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2)《赤壁赋》中苏子劝客时,用“,”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

对万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

就有不少,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独自漫步在河边的小道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丝清凉,吹

散了城市的喧嚣。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青

山。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歌声婉转动人,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宁静的时刻增添了一

抹乐曲。我沐浴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心情也变得宁静而平和。

18、将文本中“喧嚣”和“青山”用更适合和更唯美的词替换。

19、请描述片段中的环境氛围如何影响了你的情感和思绪。结合其中的意象和描写手

法,谈谈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宁静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

心的平和与宁静?请用简练的语言进行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元杂剧广泛涉及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折射出那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

界,题材极为丰富。其中,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剧本让人①,广泛流传。例如

《曲江池》《倩女离魂》等,都属于选择女主角主唱的旦本戏,显得细腻,可以充分

表现恋爱的情绪,动人心弦,这种安排是适宜的。但②的是,作为爱情另一方

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就显得被动而无力。《西厢记》使张生和莺

莺都作为主角,都有曲可唱,都有戏可演,使观众充分看到张生热烈追求的一方面,

也看到莺莺对于张生热情的反应以及复杂的心理变化,面面俱到。红娘为主角之间的

辅助角色,为相国女儿展示爱情所必需,活泼生动。《西厢记》所再现的生活面是完

整的,没有遗漏。以情节而论,《西厢记》故事并不比《曲江池》等曲折复杂,不是

③,跌宕起伏那种,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的基本结构来写也是可能的。

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

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师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张生、莺莺、

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加强了剧本的内容I。因此,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

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

20、请在文章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22、请根据语段内容和元杂剧的基础知识,将下面《西厢记》艺术创新图空缺处补充

完整。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由自主而不越轨,人生才大有空间。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这一比喻的意思是象生于境,没有境就没有象”错误,结合“若论境与象

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可知。故选B。

2、答案:D

解析:D."‘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错误,诗歌“还有借景言理

的”,“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

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故选D。

3、答案:C

解析: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理

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

类意境。A项主要是描绘景物。故选A。

4、答案:材料一的第三段首先指出“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

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然后点明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

作用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接着作者举出了中国古诗中大量的例子来印证自己

的观点,最后总结,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是

错误的。

解析:在材料一的第三段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境超乎象,并不意味

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接着指出“英美意象派所讲的

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

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

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这就阐明了作者认为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

喻、象征、暗示作用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而中国古典诗歌并不符合这种理

论。接着作者举出中国古诗中大量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比如“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的意境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

成的,从而得出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是错误

的这一结论。整段文字论证过程环环相扣,论据充分有力,充分表现了文章论证的严

密性。

5、答案: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木叶和江水意象,无边的空

间,无尽的时间,因空间的寥阔、时间的绵亘而易悲凉为悲壮;“无边”“不尽”,

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通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交融,不仅使人联想到落

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意境。②“黄鹤

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写了黄鹤、白云、千载等意象。诗超越了具体的时

间与空间,通过这些意象,让人感到生命是有限的,空的;通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

交融,为读者营造了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意境。

解析: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到“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

就没有境",所以解答此题,应首先将四句诗中的“象”找出来。所谓“象”,就是

诗中所描绘的事物,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

千载空悠悠”不难找出“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就是其所描绘的

“象”。而这些“象”的结合,则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读者产生了

“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境,所以此处的境是对具体的“象”的升华,给了读者更

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6、答案:C

解析:A."这让‘我'对腿的康复充满信心”错。从选文来看,医疗器是刚问世的,

其疗效还不得而知,“我”对腿的康复并没有因为医生的话而充满信心。B.“这就是

小说标题'在异乡’的全部内涵”错。标题“在异乡”的内涵丰富,不仅指“我”在

异乡意大利,还蕴含着负伤战士远离炮火连天的战场,以及我们因战争负伤而远离正

常生活等内涵。C.正确。D.“他的妻子因战争耽误治疗而死”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

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故选C。

7、答案:D

解析:D.“少校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错。根据前文“他的

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

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少校妻子的死对他

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而并非“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

然对未来充满憧憬”。故选D。

8、答案:①医生展示疗效的照片,针对工伤而非枪伤,少校对这种治疗没有信心。医

疗器刚刚问世,少校认为自己只是去做试验品。因此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②他残废

后才结婚,他对新生活尚存一丝希望。③少校负伤,内心苦闷,去医院是为了排遣内

心的苦闷。④即便注定将失去一切,不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少校的这一

信念也促使他按时上医院。

解析:①由少校同医生的对话,“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

道:'是枪伤吗?'‘工伤。‘医生回答。'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

照片递还给医生。'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

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

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

正好去做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

可知,医生展示疗效的照片,针对工伤而非枪伤,少校对这种治疗没有信心。医疗器

刚刚问世,少校认为自己只是去做试验品。因此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②由“少校直

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可知,他残废后才结婚,他对新生活尚存一丝希

望。③由“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长得

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

着墙壁”“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

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

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

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

凝望着”可知,少校负伤,内心苦闷,去医院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④由“他怒气

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

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可知,即便注定将

失去一切,不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少校的这一信念也促使他按时上医

院。

9、答案:①充分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少校对治疗不抱希望的心态,失去妻子后的恼

怒、痛苦,以及对战争的厌恶都通过少校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②推动情节发展。小

说通过少校的语言,交代医生诊治患者,少校丧妻等情节,使小说情节丰富完整。③

揭示小说主题。少校与“我”的对话,表现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揭示了反

对战争的主题。

解析:①充分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如“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

问道:'是枪伤吗?'‘工伤。‘医生回答。“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

把照片递还给医生。'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我简直忘不掉悲

痛。'他边说边哽咽着"“‘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

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

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等处,通过少校的

语言直接表达出了少校对治疗不抱希望的心态,失去妻子后的恼怒、痛苦,以及对战

争的厌恶。②推动情节发展。如“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来,把这该

死的东西关掉!”“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等处,通过少校的语

言,交代医生诊治患者,少校丧妻等情节,使小说情节丰富完整。③)揭示小说主

题。“'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

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

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少校与“我”的对话,表现出战争给

人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揭示了反对战争的主题。

10、答案:ACD

解析:句意: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

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赖大国

之义”为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君臣父子相保”共同作“得”的宾语,中间不宜断

开;“得君臣父子相保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在“也”后断开。故窗CD。

11、答案:C

解析:C.”文中因东周时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错误,“弊邑”是古代对自己的国

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故选C。

12、答案:B

解析:B.“齐王权衡再三后”错误。文中“大悦”一词,说明齐王非常高兴,马上同

意了派兵救援。故选B。

13、答案:(1)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

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

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解析:①“存”,保全;“厚”,尊贵的;“愿”,

希望;“图”,考虑。译文: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

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②“纵”,即使;“何途之从”,宾语前

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从何途”;“窃”,私下里。译文:

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14、答案:①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②让齐国放弃九鼎:畏之以难。

解析:由“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

之”可知,“美名”“厚宝”二词表明颜率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由“凡一

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

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可知,颜率说运送九鼎人力多,无路可

行,表明通过“畏之以难”,让齐国放弃九鼎。

15、答案:B

解析:B.“褒贬对比”错,颔联王弼注解的《易》流布天下,一扫寻章摘句的汉代儒

学;谢跳创造了“永明体”这种新诗体之后,才有了唐人的诗歌。这显然均为对王

弼、谢跳的褒扬。故逅。

16、答案:①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超然。诗人不以老朋友天赐的福禄和尊贵的地位为

意。②对先贤的仰慕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③对人生追求的

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诗人虽已白发年老却依然长夜苦读,勤学不辍。

解析:尾联“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意为:有多少老友曾获得朝廷优

厚的俸禄?他们才华横溢,却失意寂寞,就像汉代辞赋家、思想家扬雄,让人忍不住

为他们叹息。尾联写几人天禄犹叹扬雄。上句中,诗人由自己而联想到友人大多未有

入仕的机会,或者只是沉沦下僚,又有几人获得了朝廷优厚的俸禄和尊贵的地位呢?

表现了诗人不以旧交天赐的福禄和尊贵的地位为意,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超然。扬雄,

汉代大辞赋家晚年闭门著述,历来为人感叹。下句中,诗人运用扬雄的典故,希望自

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仰慕之情。结合“此生谩与蠹鱼

同,白发难收纸上功”分析,诗人在赞汉代扬雄晚年著述的同时,也表示虽然自己已

经白发年老,却依然长夜苦读,勤学不辍,表达了诗人为实现理想,对人生追求的矢

志不渝的精神。

17、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18、答案:纷扰;山峦

解析:喧嚣: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单指环境。纷扰:混乱;骚动不安。既指环

境,也指内心的感受。“喧嚣”贬义倾向更明显,相对“喧嚣”,“纷扰”内涵更能

丰富,更符合城市复杂的人文环境。故可用“纷扰”替换“喧嚣”青山:长满绿植的

山。山峦:连绵不绝的山峰。而这比较,“青山”显得单调,而“山峦”则更富有立

体感,和文中美丽的自然环境更搭配。故可用“山峦”替换“青山”。

19、答案:这个环境氛围让我感到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情感被沉淀,思

绪变得清晰。明镜般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让我感受到宁静和宽广,仿佛心灵得到

了一次洗涤。小鸟的倩影和婉转的歌声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仿佛大自然为

我展示了一幅清新的生活图景。在这宁静之美中,我理解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

系。自然的宁静和平和,成为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寄托。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对我来

说,就是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时间,与大自然亲近,用简单的方式感

受生活的美好。我会选择去公园、山间、水边散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远离各种干

扰,让内心得到净化和舒展。

解析:文段描写了一个优美、祥和、没有一丝世俗纷扰的图画般的自然环境,其中有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儿喝啾,风儿轻拂,这一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从视觉、听觉等

各种感官影响读者,涤荡心灵,陶冶情操。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情

感被沉淀,思绪变得清晰。在这宁静之美中,人不由领悟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

系。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灵魂的归宿。自然的宁静和平和,可以减

除当代人内心的浮躁和焦虑,从而成为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寄托。而保持内心的宁静,

就是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时间,与大自然亲近,用简单的方式感受生

活的美好。各类自然美景都可以起到相关的作用。可以是公园、山间、水边,可以是

田野、树林。或散步,或远足,或露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远离各种干扰,让内

心得到净化和舒展。

20、答案:①赞不绝口;②美中不足;③一波三折

解析:①语境是表明元杂剧的剧本好,让人称赞,可填“赞不绝口”。赞不绝口:赞

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②根据“作为爱情另一方的男人陷于配

角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就显得被动而无力”可知是表明元杂剧还有一些不足,可

填“美中不足”。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③根据“不是跌宕起伏那种”

可知是结构并非曲折起伏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