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人人争上星级榜”的活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奖励的“智慧星”和“守纪星”。大家有信心吗?二、练习提高1.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我们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组,平均每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48÷4=12(人),48÷2=24(张)]提问: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交流到第二问时,让学生是怎样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的。)这两道题分别怎样计算?2.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成下面的表格:老师学生汽车辆数每辆车要坐的人数5人91人3辆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2)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师生共同。(3)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4)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三、课堂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其次,虽然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希望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题思路,但很多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机械地模仿或复述其他同学的发言。诚然,这种模仿和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过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好课堂纪律,我采用了奖励“守纪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课发言积极的,能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事实上,过多的鼓励与赞赏,已使其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事求是、富有个性的,以充分发挥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二、探索研究1.实验观察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三、课堂实践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难点: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媒体演示例题(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36+6=42(个)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4)教学试一试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先算什么?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三、拓展练习(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谁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四、全课总结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评析复习准备以开火车形式背口诀。口算(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候念口诀)。5×25×45×55×13×51×52×55×3看图填空。☆☆☆☆◆◆◆◆◆◆()个()是()()个()是()()×()()×()一、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老师有奖品发给你。二、新课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生1:我摆了一个“工”生2:我摆了一个“个”生3:我摆了一个“干”生4:我摆了一个“大”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生1:1×3生2:3×1师:你能你的理由吗?生:一个字用了3根。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生:一三得三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生:有3句,这三句是: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师:说得真好,奖励你一颗“智慧星”!(智慧星图片)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生1:2×33×2生2:3×3生3:1×3生4:3×12.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很好,现在我们是不是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4的乘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快、最好。(几分钟过后)反馈:小组1:2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两句,4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4句。小组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4的.口诀是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精灵非常欣赏你们成功的合作!(给说的好的小组发放“合作奖”)想一想在编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生1:2的乘法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生2:都是从1开始的。生3:最后的一句口诀两个数都一样。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精灵要送你一个大拇指!(大拇指图片)师: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1的乘法口诀怎么说?并你的想法。生:一一得一因为就一个一师接话说:是啊!一个一当然就是一了。三、练习反馈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高兴,小精灵要带你们去玩一玩,上哪儿去了?注意听。(放音乐)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参加动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l)口算:(卡片出示15道题)(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卡片)师:小白兔和小花鹿进行投篮比赛,看谁投得准,投得快。(给做的快得同学发“优胜奖”)(3)游戏:“捉鼠比赛”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戴头饰)师: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的算式卡片。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小学数学教案篇5[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较复杂分数应用题例7”开放式教学片段。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出示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师生共同画出线段示意图(图略)师:请大家结合线段图,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知识求出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各抒己见。)生1:我用方程解,数量关系是计划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所以设原计划用水x吨,得方程x-x=480生2:这样做是对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x生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实际用水的吨数相当于原计划的(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认为也可以这样列方程:x×(1-)=480师:这三位同学都是从列方程的角度求出了解,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生4:我用算术方法解。从线段图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9份,实际用水比原计划节约,那么实际用水的吨数就是这样的8份,这正好是480吨。480÷8×9,先求每份的吨数,再乘9,就得实际用水的吨数。师:对他的解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大部分学生点头认同。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当然也可以这样列式:480÷8÷。先求出每份是60吨,这60吨相当于原计划用水的,所以再除以就是原计划用水540吨。此时,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他们私下小声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生6面带疑惑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列了两个算式,不知对不?师:你先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生6:我的算式是480÷9÷和480÷9×8师:对这两个式子,你们议一议好吗?生7:这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如果这两个算式是正确的,那么刚才列出的480÷8×9或480÷8÷就是错误的,而刚才的算式我们已经算过了,是正确的。生8:我来补充,我也认为这两个算式是错误的。从线段图来看,480吨与9份显然不相对应,所以480除以9是没有意义的。此时,生6略有所悟地点着头,表示接受。生9:老师,我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受到启发,480吨的对应分率是(1-),直接列式是480÷(1-)。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原有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们对刚才的这些解法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10: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此时其他学生都惊讶地看着生10,老师也为之一怔,但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师:对480×你们理解吗?生11:我能理解。这是变换了思考角度,如果反过来把实际用水的480吨看着单位“1”,那么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吨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反思]在题目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开放性的情况下,教师善于挖掘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大胆放手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综观上面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主要体现了:1、不唯解题模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思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具体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而上述教学片段,教师一开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氛围,自由的放飞,唯此学生才会不断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加之教师的相机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致越来越高,思维也越来越活,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尽管方式不同,但结果一样,这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的人本主义目标。2、不唯师不唯本,允许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获得自信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