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析_第1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析_第2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析_第3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析_第4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传统灌输式、单一式教学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显露出来。如何充分彰显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价值,推动高品质小学美术课堂的生成,成为当前教师热议的话题。而新课标中也对美术课堂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期望教师坚持以美育人、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的同时,强化美术素养和创造才能,能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对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也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突出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健全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一、育人为本,促进发展要想将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学进行深度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之余,获得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立足学生长期、短期、近期、远期的发展需求,对教材进行解读,以便真正透过美术课程的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浸润学生的灵魂[1]。(一)聚焦教材,强化美术素养美术课程的教材,是教师渗透美术知识的重要载体,新课标也明确给出了教材编写建议,倡导编纂者坚持育人导向,精选教材中的素材,并优化教材的组织结构,以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能够实现从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真正强化美术素养。对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时,教师也应当主动对教材上的美术知识进行解读,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要素,并透过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教学活动的科学安排等,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从而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例如,《剪纸中的吉祥纹样》这一课中主要安排了剪纸中吉祥纹样的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吉祥纹样中表达的美好寓意、传递的深厚文化,使学生能够掌握吉祥纹样的制作方法,并利用吉祥纹样表达美好的祝福。而学生在低年级时已接触过拉花制作、团花剪纸等活动,具有一定的裁剪能力,因此能较快跟上教师的节奏,学习剪纸中吉祥纹样的制作方法。对此,教师便可从审美鉴赏、文化传承、图像识读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以便在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地中真正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文化意识、图像识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教材的育人价值。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解读,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并做好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安排,以便为高品质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以问启思,促进师生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教师渗透知识的重要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单方面“教”就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是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才能够让学生基于活跃的课堂氛围建构美术知识。新课标也提倡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窥探美术知识的奥秘。对此,教师便可以教材上的美术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桥梁,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启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剖析隐含在问题之下的美术知识,逐步提升艺术素养[2]。例如,在《材质的美》这一课中,教师便可以透过问题,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推动美术知识的传递。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呈现两张金字塔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两张金字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问题,学生基于自己的亲身感受回答:“古代的金字塔给人厚重、沧桑的感觉,现代的金字塔给人光滑、透明的感觉。”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继续设计问题:“为什么相同的建筑,会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感觉差异?”带领学生将目光聚焦在金字塔的材质上。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出示石头、水、木头等多种多样的材质,请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回答“这些材质有什么特点呢?”“你最喜欢哪种材质制作的物品”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整理不同材质带给自己的感受,体会不同材质所特有的美感。教师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教师与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共同进入美术殿堂,加深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二、注重创造,释放潜能新课标中倡导发现学生的个性,为学生释放创造才能提供空间。然而,许多教师仍固守陈旧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自身积累的美术知识薄弱,难以完成有意义的创造。显然,这种想法会成为阻碍学生成长的“绊脚石”。对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应主动将创造教育放在关键位置,促使学生拥有表现自我的想法,并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3]。(一)营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学生具有求新求异的天性,也喜欢创造,但是长期压抑、枯燥的学习氛围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降低学生创新的活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只有营造宽松、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才能够让学生放松,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充分的发散,诱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对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也要主动打破常规,采用诱导性的语言、趣味性的活动形式,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活动。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衣架的联想》一课时,教师便可透过良好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创新的活力。在课堂上,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毕加索《牛头》这一作品,请学生说一说这一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并猜猜该作品是由生活中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生活日用品,就让我们也当一次小小的毕加索,将普普通通的衣架变成有趣的作品吧!”让学生基于扮演“毕加索”的欲望,调动联想、创新的意识。当学生认识了衣架的材质、结构特征,教师便可创建“衣架的联想”创意大赛,并向学生说明竞赛的规则、获胜的奖励等,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设计的动力,使学生主动以衣架为基础,释放创新性思维。在此案例中,戏剧性的语言、竞赛性的学习活动,有效打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中主动解放自身的思维,从而积极结合衣架展开想象和联想,强化创新意识。(二)合作互动,强化创造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受到学习经历、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造能力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然而,在既往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受到过多的限制,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只能依靠自身的想法进行艺术创作,难以创作出更新颖更具创意色彩的美术作品。对此,在引导学生展开艺术创作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的平台,以便在集中集体的创意设想中让学生的创造力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例如,在《我设计的船》这一课中,当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浮力知识,并为学生提出“制作一艘能浮在水面上、漂亮的船”任务后,教师便对学生进行密切观察,并倾听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设想进行判断,再以互补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保障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在分好小组后,教师便请学生在组内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倾听其他组员的意见,以便在相互探讨中统一意见,确定船的造型和制作方法。随后,小组内部再进行人员的具体分工,从而各司其职、各抒己长,加快创意制作小船的进度。教师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拥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在组内交换彼此的创意想法,并在分工协作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造性制作,从而切实强化学生的创造才能。三、以趣为基,调动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体系中扮演着精神支柱的角色。当学生认为学习活动有趣时,便会主动亲近课堂,积极建构知识。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策略、学习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对美术课程形成积极印象,从而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更加自觉地步入美术世界[4]。(一)巧引生活元素,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未知的内容会抱有排斥、抵触的心理。当新学习的内容较为陌生时,学生就会降低学习的欲望。而学生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与现实生活元素相关的事物,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内心放下戒备。对此,在新课标下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亲近课堂,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教师有必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引入相关生活元素,有效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伴随生活化的事物深度理解美术知识。例如,在《造型别致的椅子》这一课中,教师便可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椅子”,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为学生展示椅子的图片,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意识到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围绕展示的椅子,教师提出“椅子由几部分组成呢?”“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请学生简单观察椅子,并说出椅子的基本组成结构。随后,教师拿出三把高低不同的椅子,组织学生试坐,并设计“三把椅子中,哪一把最合适?”“从舒适度的角度出发,椅脚、椅面和椅背的设计应当考虑哪些因素”问题,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指出“椅脚应当与小腿长度相当,在坐下后让小腿可以自然地落在地上,处于放松的状态”;有的学生提出“椅背最好能对颈部、腰部起到支撑作用”……紧接着,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各样椅子的图片,鼓励学生找出这些椅子的闪光点,并提出“自主设计一把实用、美观的椅子”的任务,请学生发散思维,参考椅子的基本结构,完成椅子的创造性设计。教师将生活元素贯穿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美术课程的熟悉感,以便学生在卸下心理的防备中主动走入课堂,积极进行美术知识的建构。(二)应用游戏活动,激活学习动力在倡导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当下,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受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而游戏无疑对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也应重视游戏活动的教学价值,为学生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促使学生基于游戏的视角进入美术课堂,并伴随游戏的过程轻松学习美术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5]。例如,在《猜猜我是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借助游戏的力量,活化教学的过程。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收集班级中两名学生的背面照片。在一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引入“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并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根据人物背面照片,猜出具体的人物。当学生说出具体人物后,教师请学生说明原因,让学生在下意识中寻找规律。紧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抓住人物背面的特征,才能够迅速进行判断,你们想不想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呢?如果自己来画同学背面的头部,应该要抓住哪些特征呢?”学生为了玩游戏,便会积极归纳画背面头部需要抓住的特征,并掌握简单、快速画人物背面头部的方法。游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